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很重要,对他们的教育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能够成功的几率,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下面和大家分享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1

1、养成——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之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可见,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的长子谈到这样一件小事,很小的时候,父亲让他清早坐便盆,他站起来到处跑,父亲就又把他拉回来让他坐下,经过一段时间,清晨大便形成了习惯,使他一辈子受益。在幼儿园里也是这样,我们培养孩子饭前洗手,玩完玩具后要自己收拾,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既能保证孩子们迅速适应愉快的集体生活,又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而若不及时培养,形成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了,孩子和成人都受累。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2、启智——智力的启蒙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误区,不少人理解的所谓智力开发着眼于灌输、识记一些知识。如许多家长对幼儿读、写、算方面发展有特殊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幼儿在艺术技能方面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压力使得某些幼儿园忽视了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本质应在于,使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开掘和升华,高度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量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加德纳)要高度重视来自幼儿实际的生活信息,重视幼儿智力,帮助他们有效地从事生活活动。

3、健心——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核心要求。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健康教育是第一观念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充满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从小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2

幼儿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生活与学习的关键引导。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通过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调动促进其对知识的更好掌握,同时也是借助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其在多变的社会环境发展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认知事物与问题的自主解决,是对幼儿在成长中社会个性的培养目标。

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可以通过与他人之间的谈话对自我想法进行表达,同时对他人所说的言论进行理解。对幼儿自小的沟通能力培养是通过合适的行为或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以此促进双方的理解。在幼儿的核心素养培育中,是以人或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所形成。

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对教育实施价值的体现,促进对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属于对幼儿成长中的一种后天教育。

实施情境化的教育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幼儿的教育阶段实施是以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以生活情境为基本基础所产生的需求,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产物,应重视与幼儿的平日学习和生活活动相结合进行实践,突出强调个体的教育并非是对所有环境刺激下的被动接受,应该在所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其产生积极的反应。 为此,在幼儿阶段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实施综合性的“情境性学习”方式。幼儿园情景式区域活动是一种以一个主题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区域活动,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兴趣需求,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情境等创设的活动形式。在情景式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年龄、季节季候、地域环境、主题内容等综合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创设策略。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在过程中的自我深入,为幼儿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下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寻找。

课程是实施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内容涵盖着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概念体系上显得非常高大上,但是再大的成就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的。因此,我认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也应该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可以有目的地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学活动,更可以在游戏、生活等各个环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第2张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是让孩子去记忆教材里面所规定的内容,不是让孩子去死记硬背,记忆知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实现孩子的核心素养。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去选择,去学习,让真实的学习自然而然发生。

需要将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幼儿园的课程目标。知识不等同于素养,纯粹为获取知识而强化的智育,并非真正的“核心素养”。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来设计活动目标,实施各类活动。

如在健康领域中的饮食文化课,启发孩子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幼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游戏化。了解饮食的文化,自己动手操作美食,体现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在这个环节中的延伸,设计成制作出来的美食和同伴分享,感受劳动和分享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会拓展到到原材料的由来,结合家园共育在生活实践中走进超市,甚至是农作物亲自体会,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在运动课程的实施中,要从幼儿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活动,而不仅仅关注外在的某个动作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健康生活,特别是“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等。

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要更加强调整合的课程理念,强调在各类活动中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共情陪伴的核心素养能力

共情陪伴强调教师和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懂得倾听,接纳孩子,并有效地回应孩子内心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因为自己拎蛋糕,把蛋糕弄坏了大哭不止时,你会怎么办?”面对这一鲜活的场景,一位老师说,她就经历过相同的情境,当时她这样劝慰儿子:“蛋糕坏了没关系,我们下次可以再买,但是通过这个坏掉的蛋糕,我们可以学到拎蛋糕的方法,下次再买的时候,你也就知道怎样去拎才不会让蛋糕坏掉了,不是吗……”当老师继续追问劝慰的效果时,这位老师非常不好意思的说:“好像不起作用,孩子还是继续哭。”表面看来,这位老师的做法好像没什么错,但从共情陪伴的角度,这位老师的说法和做法并没有真正接纳孩子当时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孩子并没有听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营造共情的成长环境,幼儿只有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他们才更容易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最终帮助孩子身心俱佳的成长。在教育中,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的素养要求,但核心素养绝不是各领域素养的简单叠加。幼儿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培养,不可能仅通过某一类活动就能够完全实现,而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3

(一)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家国情怀。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以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幼儿阶段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正是开展做人教育的好时机。此外,我国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因为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社会礼仪。

教师在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入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从而对幼儿进行社会品质教育。传统节日知识的教育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一个活动上,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社会学科中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的礼仪。例如,清明节就是具有教育内容的节日。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介子推,他希望晋文公廉洁执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由此而演变成的节日。端午节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投江的故事广为传颂,其爱国爱民、不畏生死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这些节日活动的教学,都能够让幼儿了解国家的历史,体会英雄当时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学习这些历史英雄的优秀品质,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良好个人素养的养成。

一个具有爱和尊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此环境中学习,幼儿才会自觉地遵守规则,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才能学习到教如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以幼儿社会学科教学为例张淑燕(甘肃省庄浪县第三幼儿园甘肃庄浪744600)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素养,教师应当为幼儿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首先,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是一群好动、喜欢玩的孩子。当你与他们成为朋友时,他们就会将教学活动当成游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朋友的一大特点就是相互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从尊重幼儿入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增进师生的感情,以朋友交流的方式,让幼儿能主动地表达他们自身的想法,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社会素养,培养起良好的个人素养。其次,教师要用激励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核心素养 第3张

例如,在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遵守秩序规则,教师在课间可以引领幼儿乘坐电梯,引导幼儿有秩序地乘坐电梯。教师要随即表扬:“你们真是一群遵守秩序的孩子!”又如,在帮助商场设计标记的幼儿活动中,教师不要忘记了表扬他们:“你们设计的标记一定会受到商场工作人员的欢迎!”幼儿受到表扬之后,就会觉得原来遵守秩序、帮助他人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人格修养的养成。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幼儿关爱社会的核心素养。

我们要从生活中点滴做起,培养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能力。这是社会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今后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关爱之情。此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到幼儿的认知水平与社会认知能力,结合这些特点来寻找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共鸣。

例如,在教授“关爱你我他”这一社会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组有关聋哑儿童与残障儿童的图片,然后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啊?”幼儿可能会回答:“有的坐在轮椅上的,有的没有手的,有的好像看不见的。”这时,教师为了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这些有缺陷小孩的困难之处,可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将幼儿的眼睛蒙住,或将幼儿的耳朵堵住,或将幼儿的手绑住,让幼儿在此情况下用5分钟去感受这世界。之后,教师再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啊?”幼儿可能会说“我看不清世界了”“走路歪歪倒倒的”等等。

这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大家现在知道了,残障儿童是世界上不一样的存在,他们有许多困难之处。因此,我们小朋友应该去关心和关爱他们,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