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8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培养宝宝的这种意识是要从小抓起的,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以下是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方法。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1

指读,即在孩子阅读时一边用手指着字,一边读出字的音,原则是按句中文字的顺序,手指要指准那个字,并且眼睛要注意那个字,达到眼、手、口、脑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完成字音、字形的结合工作,使它们合二为一。指读不但对孩子识字有帮助,对校正孩子其他方面也有益处。

1、指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只读时孩子的眼、手、口、脑并用,在思维控制之下多个器官齐力合作,这有利于培养他的思维和运动的协调能力。小学低段的孩子常常处于本能而好动,那么在阅读是将他的手作为工具运用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我干扰。

2、指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孩子集中精神读书认字。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知识的基础都较为薄弱,这时候非认知因素在孩子行为的影响上占主导地位,佟庆伟和秋实在合著的《个体素质结构论》中将一个人的非认知因素概括了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倾向中的动机和兴趣、个性心理中的性格,其中这五种因素中,性格因素又处在相对中心的位置。小学低段时孩子的行为主要受自己内在情绪因素影响,控制力较差。那么些微的外在干扰容易导致其思维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白以下几点:

1、“指读”更理想的是适合于初级阶段。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依赖于指读,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今后的阅读速度。所以,这里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2、“指读”不等同于“认读”。指读应该是在句子中去指读,而把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指着去读。

3、“指读”后期,即阅读的高级阶段,随着学生们词汇量的丰富,阅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倡导他们按意群去阅读。不能再让学生一个一个的指着读,可以按词组、短语什么的从整体上去指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提升,拥有快乐“阅读”体验!

学前儿童指读的重要意义2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

(一)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左右个词。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众所周知,7岁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个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他们用手摸,抓起来玩弄着看,放进嘴里咬,甚至把东西拆了……,而当他们掌握了语言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成人在带领婴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

用词命名:即把所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用词叫出来。如带幼儿认识公鸡时,不仅能叫出公鸡(名称),而且还能说出公鸡头上有红色鸡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翘并向下弯的,有两条长长的腿(外部特征)。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有了词的标志和解释,其对事物及属性的感知,才成为能被理解的知识,并且得到巩固。

借助于词,区别类似的对象:婴幼儿知识经验贫乏,知觉的精确性差,在认识相似的事物时,常常发生混淆。如幼儿大都分不清楚狼和狗的外形特征。这时,成人就可借助于词,让幼儿对二者进行比较,可边观察边指出它们的不同:“狼的嘴较大,腿较细,尾巴长,是向下拖着的;狗的嘴比较小,腿较粗,尾巴短,是向上卷起来的。”当然,也可让幼儿在观察时,自己找出它们的不同,观察不到之处;成人再给予启发,以培养他们分析、比较的能力。

借助于词,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要求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在成人帮助下,逐渐学会概括。如区别对鸡和鸭的不同点之后,可启发幼儿找出鸡和鸭的相同点:都有羽毛、翅膀、两条腿和脚,肉可以吃,母鸡、母鸭都会生蛋等。

借助于词,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幼儿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分不清主次。如颜色属事物的次要特征,而幼儿却常常把它作为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他们常常会说出“黑色的小白兔”或“灰色的小白兔”之类的话。对这种情况就需借助于词给予解释,让幼儿知道,兔子有好多种颜色,有白的、黑的、灰的、棕的,……,但不管哪种颜色,兔子都是长耳朵,短尾巴,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让幼儿知道这些才是兔子的主要特征。

语言在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除以上作用外,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认识柠檬时,只要告诉他们:“柠檬很酸。”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味了;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幼儿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就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就说明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独白能力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生动自然,写出文章一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在孩子入学以前,如果能学会普通话的准确语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后学习认字、读书和作文时,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理解文字内容和用文字表达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学前阶段成人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为孩子入学后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