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分离焦虑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的分离焦虑,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宝宝,宝宝突然变得认人、不让妈妈离开自己,其实这就可能是宝宝的分离焦虑期到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分离焦虑1

什么是分离焦虑

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宝宝都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家长一定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家里的乖宝宝去了幼儿园就不听话了呢?其实这都是分离焦虑“惹的祸”。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分离焦虑是指宝宝与熟悉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从熟悉的家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从爸爸妈妈身边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集体当中。

这种现象又叫做“心理断乳期”,会让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抵抗力下降、情绪躁动不安等等。时间久了还会伴随着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等。在性格上也会偏向于孤僻、暴躁,拒绝与小伙伴交流与玩耍。如果不能及早缓解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对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孩子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分离焦虑

就要到新生入园的时间了,这是小宝宝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集体中生活。但是小宝宝的反应却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有的小朋友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怎么劝都不让走;有的小朋友明明出门的时候还是开开心心的,回家后就再也不肯去幼儿园了;还有的宝宝虽然乖乖上学,但是整天都闷闷不乐,到了晚上还常常做噩梦。看着宝宝满脸的泪痕,爸爸妈妈真是心疼。

1、让宝宝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宝宝对爸爸妈妈会产生很强烈的依恋感,要让他们一下子离开熟悉的人,会使其依恋感受阻,产生分离焦虑症,从而引发不安全感。爸爸妈妈可以在正式上学之前带着宝宝去幼儿园转一转,熟悉一下新的环境。

2、在家里分隔出一个独立空间,让宝宝每天能有一定的时间独自玩耍、看书等等。宝宝的视野里没有大人的关注,可以培养独立能力,也能减轻对成人的依恋感。

3、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儿园中快乐地学会本领的。

4、爸妈还可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厕所、吃饭等;生活习惯,如午睡等,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心理自信。

5、爸妈要调整好心态,给宝宝以积极的暗示。当宝宝对爸妈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很多爸妈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宝宝虽小,对爸妈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宝宝察觉到爸妈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爸妈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儿园门口时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着和妈妈说再见的,好乖”等。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2张

6、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由于是很多宝宝围绕几个带班的老师,有的时候,如果宝宝不能够阐述自己的需求,可能会被老师忽视。所以爸妈应教育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师说,相信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能够帮助自己,爱自己。

7、当宝宝从幼儿园回到家,爸妈可以问他在幼儿园里都学了写什么,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宝宝的心理感受,及时帮助宝宝消除一些情绪问题。

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的,度过了这一阶段,爸妈会发现,宝宝越来越活泼,他已经爱上去幼儿园了。

孩子的分离焦虑2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时期,宝宝要与亲人或者平常照顾他的人分离而引起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其中包含孩子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负面情绪的宣泄,这样的情绪又称之为离别焦虑。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生病的时候或者孩子到了入园年龄,需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比较明显。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3张

分离焦虑这样的情绪宣泄不受地域影响,无论在世界上的什么位置,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属于孩子不想与母亲分离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依恋。这样的情绪造成许多年轻的母亲,在孩子3岁前都会遇到孩子明显的分离焦虑问题,非常头疼且不知该如何应对。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妈妈准备上班,刚要出门,孩子已经哭得声嘶力竭,泪如雨下,不管怎么哄都是不行。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宝宝的各种“粘人”行为,这是孩子在一遍遍的反复确认、证实妈妈是爱自己的,自己是被爱的、自己是可爱的!只有当这种需求完全充分的被满足后,孩子才能勇敢的迈出属于自己人生中真正的独立的第一步!

如果您作为家长希望改变或者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那么必须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为首要任务。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会出现积极地主动地开心地与母亲进行分离,完成其自己的人格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不要有失落感,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这也就注定了孩子早晚要迈出属于他们的独立之路。对于安全感比较好的孩子,等到了青春敏感期的时候出现的问题相对比较少,也可以在学校老师和家庭教育中顺利的形成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个社会中的自然行为能力人。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4张

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问题,最重要的是认同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内心中深信父母是爱他的,是不会抛弃他的。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是需要给孩子一段适应期。家长平时可以与孩子玩一些锻炼分离的小游戏,比如捉迷藏和上班游戏等等,通过生活中游戏的模拟,让孩子确切知道妈妈会回来的。当孩子比较适应后,就可以真的离开5-10分钟,孩子很快就明白你说的是真话。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适应母亲的短暂离开,正常的离开一天也是孩子可以接受的一种情绪。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5张

而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是学校本身要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好玩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家长要告诉孩子,幼儿园是非常非常好玩儿的,都有哪些具体的比较好玩的内容,让孩子先对幼儿园产生好奇,产生兴趣,让孩子有一种意识。对于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行为,也就是针对幼儿园的分离焦虑问题,扩展延伸地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就

是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如果孩子对外面世界有了解、有认知的情况,孩子就不会那么害怕、就不会那么恐惧,也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如今市面上很多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为什么会被家长热捧,最主要的一点因素就是不为孩子在这样的培训班中真正学到什么,而是希望这样的培训班可以给孩子不断去接触新的、好玩儿的环境,然后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可怕,很有趣会有很多的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玩。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6张

再扩展一点来讲,家长们应该在孩子三岁——四岁这个年龄段,教会孩子一些独立的能力。告诉孩子很多事情是需要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今后形成独立的人格,拥有更好的性格。不要帮孩子分担的越多对孩子越好,很多事情该让孩子自己承担的就让让孩子自己来,刷牙,洗脸,晚上睡觉之前的洗漱,让孩子养成自己穿脱衣服的习惯,自己整理简单的内务。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养成吃完饭会自己把碗放到洗碗的池子里,自己会洗自己的水杯。一些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做完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之后拥有成就感,对于孩子来说,成就感就是做完这件事情自己特别自豪,特别高兴,觉得自己很厉害。只有孩子觉得自己强大了,觉得自己可以了,才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分离焦虑。

母爱的含义是从孩子出生之后,一步步的由母亲教会孩子分离,母子之间关系的升华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分离的过程,这样的分离是今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这之后未来孩子人生的成长中无数次要面对的常态,而未来的这些分离都是以年幼的时候上幼儿园的最初分离为蓝本进行复制。此时期孩子获得的依恋,以及处理分离的经验,将生成伴随孩子成长中固态的“内部工作模式”影响他们的一生。做父母的,一方面需要建立好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帮孩子建立好稳定而安全的依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心里建立“当离开时必须离开”的思想意识,并妥善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孩子的分离焦虑3

什么是分离焦虑?

你的宝宝原本可以自己安静呆在一个地方自己玩,被不认识的人抱起来也会笑呵呵的,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变了,他开始粘人爱哭,一发现你离开或是陌生人靠近就会大哭,那想必分离焦虑期也就到了。

“分离焦虑“和“陌生人恐惧”在6个月到3岁的宝宝中非常常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在这个阶段当中,小婴儿会出一个重要的认知发展里程碑,那就是“客体永久性”,他开始认识到:物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永恒的,他也会发现世上只有一个妈妈。当妈妈离开他的视线时,他心里知道妈妈其实在某个地方,但又并不是和他在一起,而这样的矛盾会让宝宝非常不安。

然而这个月龄的宝宝时间感也不好,他们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或者到底是否会回来。要直到当他稍微长大一点后,和妈妈在一起时的记忆才会安抚他,他才会知道其实还能与妈妈重逢。但在当下小小的现在,他只能意识到当前这一刻的感受,所以每当妈妈离开他的视线,即使只是去隔壁房间,他都会惊慌地哭起来。

如果妈妈把宝宝留给其他人照顾,宝宝可能哭得更撕心裂肺。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他也会不愿离开妈妈而自己去睡觉,还可能在半夜醒来时四处寻找妈妈的身影。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开始意识到他们有多么依赖照看者的信号。

除了父母,还可能包括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其他照顾他们的人。而他们对熟悉的人强烈的依赖,也意味着他们如果没有看见这些熟悉就照顾者,就会感到不安。从这个角度来想,分离焦虑其实也在验证着你们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7张

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宝宝的分离焦虑通常会在9个月开始出现,但也有的宝宝会在4-5个月的时候就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分离焦虑一般会在宝宝10-18个月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8-24个月时逐渐消失。

这个阶段其实最容易让妈妈“苦乐参半”、“悲喜交加”。开心的是妈妈终于感觉到自己对宝宝的重要性,但这种时刻粘在一起的欲望又容易让妈妈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少妈妈会在这个时候感受到罪恶感,因为宝宝只认自己,但自己有时候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这种纠结会极大地给妈妈们压力。其实,宝宝在离开妈妈的时候会焦虑,这是很自然的事,分离焦虑常常说明妈妈和宝宝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不需要因为你需要离开他去做其他的事而感到愧疚,别对自己太苛刻,这个阶段,会随着时间过去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8张

如何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期的宝宝,的确像个随时会爆发的小炸弹,但也有些办法,能让我们提前想办法做准备,防止引爆他们的不安情绪。

1、练习短时间与宝宝分开

我们可以特意安排出几分钟的时间,假装一次出门,让宝宝交给其它的抚养人,让宝宝体会到其实妈妈不在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是安全的。随后逐渐拉长出门的时间,直到我们可以正常出门办事了。

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做些这样的练习。比如当你要离开宝宝去另一个房间,而宝宝很快开始大哭时,先别着急跑出来马上抱起他,而是尝试用声音远距离安抚他,让他知道你还在。

“捉迷藏”也是经常用来在分离焦虑期让宝宝明白“现在看不见但一会儿还会回来”这样一个概念的,多跟宝宝玩玩这类的游戏,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妈妈短暂的不见。

2、有正式简短的告别仪式

一定不能偷偷地走!在潼潼小时候的分离焦虑期,每次我出门上班都会上演一出撕心裂肺不让走的戏码。她奶奶看着孩子每天哭心疼,跟我建议说:你别跟她说你要走,自己悄悄走她就不哭了。

我非常坚持地回答说:这样是一定不可以的。我跟她告别,她会告诉妈妈如果要离开一定会跟我打招呼,那平时她的状态就会比较放松和稳定。如果不跟孩子告别,每次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孩子可能玩着玩着前一秒还看见妈妈了,后一秒就找不到人了,那种感觉其实更崩溃。她会觉得妈妈随时可能消失不见,全天的状态都会更警惕和不安。

在你要走的时候,一定记得别拖拉。简短告别,迅速离开,而陪着孩子的那个人可以用其它东西吸引一下宝宝的注意力。放心吧,很快你就会发现,在你关上身后的门时,孩子的哭声也戛然而止了。

3、遵守你的承诺,用孩童般的语言

跟孩子约定好你回家的时间,并且学会使用宝宝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时间。比如说如果你告诉他你会在下午5点回来,宝宝其实并不理解,你不如换成“妈妈会在你吃完点心之后回家”。如果你会离开家好几天,你也可以告诉宝宝“妈妈会在你睡了三次晚上的长觉之后回来”。

4、为宝宝准备熟悉的安抚物

如果宝宝能有一个平时非常喜欢的安抚玩具,它将会在这个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还没有,你可以尝试用一件有妈妈味道的睡衣来当作在妈妈离开时安抚宝宝的代替物。

5、给宝宝充分的耐心与爱

要知道,这个阶段总归是会过去的。面对宝宝的占有欲、大哭大闹,我们反而更应当理解他对我们的需要和爱意,尽量保持温和克制。我们可以尽量引导宝宝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刻,但如果宝宝对你的依赖太强,那也需要我们耐心去接纳他的情绪,增加互动与陪伴。

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9张

怎样避免分离焦虑对睡眠的影响?

分离焦虑在很多时候都会容易对宝宝的睡眠产生影响。比如说:

原本可以自主入睡的宝宝,突然在睡前要求妈妈的陪伴。入睡过程中,就算闭上了眼睛,也会多次睁开再看看妈妈有没有离开。有的早可以睡整觉的宝宝开始出现了频繁夜醒,醒来就会不断呼唤要妈妈来到面前安抚自己再睡过去。还有的一直自己睡婴儿床的宝宝在这个阶段会开始不断想爬到父母的床上,甚至要握着妈妈的手才能安心睡过去。这些表现,都是非常常见的。但分离焦虑期,就一定会像很多妈妈担心的那样,一夜之间让孩子的睡眠倒退成渣吗?这还真不见得。

我们能够做的,是继续以往的睡前仪式与稳定作息,让宝宝在熟悉的环境与流程中,让自己更加安全和放松。同时,我们也可以继续增加睡前的亲子互动和高质量陪伴,让宝宝在睡前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意与满足,这样也能避免他们夜晚频繁醒来“确认妈妈的爱”了。

即使宝宝真的出现了明显的睡眠倒退,比如入睡困难或夜醒频繁,那我们的睡眠原则与约定还是不能打破的。比如不因为夜醒多而增加喂奶次数,不因为白天入睡依赖妈妈而变成抱着哄睡等等。如果能坚守住底线,分离焦虑期的干扰就不会对宝宝睡眠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想想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的最多的,其实还是一边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自主能力,一边自己做到得体的退出和分离。或许现在你还在分离焦虑导致的粘人里头疼不已,过几年,反而会怀念现在腻在一起的粘乎劲儿也不一定呢。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