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职场 > 0~4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

0~4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许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制定规则为时过早”或“等宝宝长大,懂事就好了”。但是有些问题并不是时间能教给宝宝的。规则不是限制,而是对宝宝最大限度自由的保护。父母需要承担起责任,在不同的阶段给宝宝制定不同的规则。

0~4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

0~6个月:安全感﹥规则

宝宝出生后,首先发展的就是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产生的感情联系,父母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持续的、充满爱心的情感环境,让他拥有安全感、归属感。

安全感为宝宝日后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月,给予宝宝安全感和稳定感比建立规则更重要。

给父母的建议

尊重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带来最初的规则意识。人体内有一个生物钟,它告诉宝宝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什么时候该尿尿了。宝宝按照生物钟的指示生活,因此,照料者应该遵从宝宝的需要。

满足宝宝需求

有的书上说,婴儿必须接受训练,认为抱、喂婴儿奶、尿尿都要有特定的时间,婴儿哭时不能随便抱或安抚,认为那是宝宝要控制父母。但实际上,如果哭泣长期得不到回应,宝宝就会感到沮丧,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形成焦躁的性格。

6~12个月:规则=保护

宝宝开始理解妈妈和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虽然有很强的依赖感,但是慢慢从与妈妈的合为一体中分离出来。宝宝开始坐起来,慢慢会爬,会被其他人或事物吸引。亲子互动是这一阶段的宝宝感受规则的重要方式。

父母是宝宝的保护人,宝宝依恋并信任父母。宝宝活动的时候常常会观察父母的反应,就好像在问:“安全吗?我这样做可以吗?”父母一个惊恐或者生气的表情,会让他们撤退或者犹豫不决;而父母的阻止则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

给父母的建议

大胆探索

父母需要消除家里的安全隐患,让家成为宝宝第一个可以放心大胆探索的地方。比如电插头,尖锐的桌角等,都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危险物品和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宝宝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抱”离危险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不”还没有能力了解或适当的反应,为了避免宝宝陷入危险之中,把他们抱起来并带他们离开危险的地方是最适当的做法。

1~2岁:秩序≈规则

秩序感

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初步形态。秩序感日后会逐步上升为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

宝宝在这一阶段逐步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如进门时拖鞋必须放在某个位置,吃饭时全家人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一旦出现变动就会特别敏感,甚至出现激烈反应。

懂得“不”

宝宝开口讲话,并开始学习走路。宝宝探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对宝宝来说,这个世界是未知的,他分不清哪些有危险,哪些是安全的。

不过,由于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理解并回应“不”这个字了。所以这个阶段,建立规则,对宝宝说“不”也变得重要。

给父母的建议

安全规则

这个阶段,设定的规则主要是安全规范,比如吃东西以前必须洗手,玩秋千时必须用双手抓紧绳子等。

满足“秩序”

宝宝因为秩序错乱而大发脾气:

如果宝宝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不妨接纳宝宝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的“有序愿望”,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

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宝宝,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平息宝宝的情绪。

利用“秩序”

宝宝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随意更改它们的位置。

同时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收拾玩具,建立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规则,让宝宝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2~3岁:意愿&规则

宝宝的意愿成了规则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2岁左右是宝宝的第一个独立期,他们会尝试自己吃饭、自己选择衣服,而不要父母帮忙。因此,一些限制他们独立,要求他们听从的规则,他们有可能会选择打破。

此时,宝宝不再只是看着父母的眼神行事,而更多地要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地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好也不要你帮忙,因此,父母和宝宝在规则的执行中都有发言权。

给父母的建议

尊重宝宝说“不”

要对宝宝说“不”,首先要允许宝宝说“不”,尊重宝宝建立自己的界限,帮助宝宝和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给宝宝选择的能力。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有说“不”的安全感,当宝宝的界限得到尊重,他才会尊重并能接受别人向他们说“不”。

直面规则

规则不是消极地责备、威胁和抱怨,而是科学的引导;规则一定要清楚、具体,让宝宝容易理解,让他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么。

举个栗子“你生气了,可以打毛绒玩具或枕头,不可以摔妈妈的手机”,而不是“不要乱扔东西”。如,“为什么你总是在床上吃东西?!”

“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你不要总是……” (这是赤裸裸的恐吓!)

承担后果

当宝宝违反规则,让他承担一定的后果。下面观看一场“宝宝打人”戏:

宝宝打人第一幕,和宝宝说“不”,并用其他方式满足宝宝的需要,比如给他一个枕头,帮他发泄多余的能量。

宝宝打人第二幕,向宝宝再说一次“不”,并说明结果,如打妈妈,妈妈会很痛,晚上不能陪他讲故事等。

宝宝打人第三幕,坚决地执行犯错后的约定,跟他解释为什么,并允许宝宝有情绪。你的态度需要温柔而坚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拥抱宝宝,让宝宝知道违反规则并不会失去妈妈的爱,妈妈只是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

3~4岁:坚守规则的边界

宝宝在这一阶段,总是做一些淘气的事,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他们开始去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应该如何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

宝宝开始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规则,接触到新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他们会观察人们的行为,尝试各种行为,了解行为的后果。

给父母的建议

规则制定: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不可以打扰别人。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最大任务:

帮助宝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

规则执行: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一贯地执行。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宝宝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如果宝宝知道你决不妥协,他们就不太可能去挑战规则。

反面教材有些父母会根据自己承受压力的大小(如疲劳、沮丧等)和心情的好坏,来决定是选择维护既定的原则,还是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有些父母则是对自己和宝宝的违规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这样,宝宝就会无所适从,搞不懂规则到底是什么。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