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为人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而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则是害了子孙,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马光父母的家教是如何的。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1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司马光五六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

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去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翰、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2

司马光注意到,家庭教育是由父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容易产生娇惯溺爱的现象。

他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这段话的意是,由母亲亲自养育自己的孩子,不必担心不慈爱孩子,使人担心的是作母亲的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教育孩子。古人说过:一味溺爱的母亲肯定会毁掉孩子。只爱不教育,会使孩子品德败坏,违法乱纪,走上邪路,身陷囹圄,身败名裂。这不是别人的过错,完全是母亲的过错。象这种教训,从古到今是屡见不鲜。

父母娇惯溺爱孩子,往往是任其为所欲为,毫不加管教,这样做危害极大。他指出:

“若夫子之幼也,使之不知尊卑长幼之礼,每致侮詈(骂)父母,殴击兄姊,父母不加管教,反笑而奖之,彼既未辨好恶,渭礼当然;及其既长,习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复制。于是,父疾其子,子怨其父,残忍悸逆,无所不至。此盖父母无深识远虑,不能防微杜渐,溺于小慈,养成其恶故也。”

这是说,在孩子小时候,不教育孩子懂得尊卑长幼的道理,而是一味地娇惯溺爱、迁就放任,甚至当孩子侮骂父母、殴打兄姐时,父母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称赞、夸奖。这样做,就会使孩子误以非为是,以错误行为为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就会习以为常,养成恶习,到那时候再愤怒地去纠正,不可能奏效。

于是,父母子女之间便互相抱怨,发生严重对抗,孩子就会为所欲为,越陷越深。这完全是由于家长缺乏远见卓识,只知娇惯溺爱,不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才造成的恶果。

春秋时代,卫国有一个大王叫石碏,他有一个儿子叫石厚,在朝为官,多行不义,父亲石碏大义灭亲,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道义,亲自派人将石厚杀悼。

石碏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曾进谏卫庄公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司马光引用石碏的这段话是说,我以为父母爱子女,必须教之以正理正道,不能眼看着他走邪路。有的人之所以骄奢淫佚,走上邪路,完全是父母过分溺爱的结果。

司马光告诫父母们说:“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是说父母若是真正地爱自己的孩子,就应当设法把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不能只爱不教育。

司马光举出许多有远见卓识、爱而知教、教之以义方的父母的例子。

比如,孟轲的母亲对孟轲从小就爱而知教,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第2张
  

汉朝承相翟方进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为教子成材,随儿子到长安(今西安市),以织草鞋赚钱供儿子求学进取。

唐朝赵武孟从小不好好读书,好游荡,每天都外出打猎,打来猎物就送给母亲。母亲看他不务正业,很是伤心,对他说:“你这样成天游荡,不去读书,你长大了我有什么指望呀!”并且从来不享用他打来的猎物。赵武孟深受刺激,后发愤读书,终于成材。

唐朝大臣李景让,其母对他严格要求,在他做了大官、头发已经斑白时,在政务中若有小过,其母还毫不留情地殴打训诫他。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他一生为官“终日常兢兢业业”、“简素寡欲,门无杂宾”,很受人尊敬。

晋朝陶侃在做县太令时,凭借职权将官家鱼塘之鱼遣人送给母亲,以示孝敬。其母将鱼原封不动地退回,并写信狠狠批评儿子化公为私。在母亲的教育下,陶侃一生为官清廉,倍受人称道。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田稷子,为官期间收受部下贿赂二千两黄金,送给母亲,以示孝敬。母亲非常生气,责令他去国王那里认罪,请求处罚。田稷子遵照母亲的意旨去请罪。国王得知田母如此深明大义,没有处分田稷子,并且奖赏了教子有方的田母。

为了避免父母出现娇惯溺爱孩子的现象,司马光强调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过份亲昵,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和孩子的接触中,要保持一定的分寸。

他告诫父母说:“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庄严莅之,不以辞色悦之。”

司马光非常赏识孔子教育儿子伯鱼的态度。他说,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个学生叫陈亢,怀疑孔子教育儿子要比教育学生特别一些。有一天,他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对你有什么特殊的教育吗?”伯鱼说:“没有啊。有一次遇到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学。父亲对我说了不学诗的害处。

又有一次父亲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学。父亲又说了不学礼的害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陈亢听伯鱼这么一说,很感慨地说:“我问了一个问题,得到了三个收获:一是知道要学诗,二是知道要学礼,三是还知道了圣人对儿子没有亲教,而是‘远其子也’。”

司马光对孔子的做法解释说:“远者,非疏之谓也,谓其进见有时,接遇有礼,不朝夕嘻嘻亵狎也。”

这是说孔子“远其子”,并不是疏远儿子,而是在和孩子接触中讲究尺度、分寸,有章法,不是过分亲昵,没有界限。

司马光又引用颜之推的话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蔫。”

这是说,过分严厉,孩子会不尊重父母;而过分亲昵,则容易使孩子行为放肆。因此,他主张父母对孩子严明而慈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娇惯溺爱。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3

一个人能在多个朝代任职而毅立不倒,靠的是什么?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给出的答案是,诚信低调与淡泊。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画像

下面就说说司马光的故事来诠释上述答案。

一、早年经历,打下基础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

他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司马光坚持的这些良好品德,给他仕途顺利,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经久不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父亲教育,坚守诚信

司马光一生诚信好品德的建立,应该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

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没能成功,连姐姐也没能帮上忙,就先行离开了,后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

司马光

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姐姐是自己做的,父亲知道后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以策励自己,从此,他一直到死都没有说过谎言。

司马光一生都坚守诚信,有他“诚信卖马”的故事为证,一次他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是一匹好马,只可惜它夏季有肺病。

司马光就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

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三、低调与淡泊

司马光一生中能服务多朝,与他的低调淡泊的性格分不开。他一生淡泊不喜奢华,小时候长辈让他穿华美的衣服时,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

司马光像

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在酒席宴会上,其他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马光低调的事例是,当上了宰相却一直没有告知家人,直到有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

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

四、朴实无华

司马光能长期在政坛上屹立不倒,与他朴实无华的优秀品德分不开。

司马光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一直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

影视剧中的司马光

可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

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环。

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环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

因为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最终就只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朴实无华的另一例证是,他典地葬妻的故事。

说的是,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第3张
  

司马光剧照

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 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当时其妻已经过世)。

司马光却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

上述事例充分证明了司马光一生朴实无华、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这让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直至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大观年间,追复太子太保。靖康元年(1126年),赠太师,再次赐谥。宋高宗建炎年间,配享哲宗庙廷。

总之,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能长期任职而毅立不倒,靠得是诚信低调与淡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人们敬仰,他处世与人的良好作风值得我们借鉴。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