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相信看完文章的介绍后,对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了。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1

(1)言语的形成: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2)思维的萌芽: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3)自我意识的萌芽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成人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成人的90%,而体重只是成人的30%。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2

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

1~3岁称为先学前期,也称先幼儿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期间出现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1、言语的形成

随着与成人的交往日益发展,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表情等渐渐显得不太适用了,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促进了先幼儿言语的迅速发展。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那么,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儿童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而且能够运用儿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2张

2、思维的萌芽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了,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也开始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性的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意志行动产生了;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但幼儿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3、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与“我”和“物”与“我”的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透过他人的眼睛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3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儿童的经验积累,都与生活时间相联系。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自然前提。一般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对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来发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间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累各种经验,形成了心理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保证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过渡。

先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3张

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但是,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家知道,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固然受客观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出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已经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儿童期很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准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渐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出现的。

在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来否定本质特征。大家知道,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 “常模”代表某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大体速度和特征,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