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这样才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单纯的,下面小编分享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1

一起聊天法:想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和孩子聊天。没错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父母可以找一些恰当的借口,每每和孩子聊上几句,用一些话语技巧套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然后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面对。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起玩耍法: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简单。在他们玩耍,玩玩具的时候内心想法和做法都会有体现的。这个时候父母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更亲近自己,那么自然而然孩子在玩的时候有想法都会告诉你的。

鼓励孩子法:这里说的鼓励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问询孩子最近有什么喜欢的东西,然后拿过来,可以以此来给孩子鼓励,鼓励孩子讲出心里真实的想法。我想这样做,孩子不但很喜欢父母,而且也会很乐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让我们做父母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2张

意见交换法: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小大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空间,也有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除非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他们交换。这也就是古话说的“你想了解别人,别人也一定想了解你”孩子和父母同样不例外。所以意见交换,让双方公平的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吧!

咨询玩伴法:孩子都是很稚嫩的,和谁玩的好,就会和谁说心里话。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利用这一点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管是邻居家的玩伴也好,还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也罢。都可以去咨询的。而且这个方法很见效。

换位思考法:作为大人的我们不仅要和朋友换位思考,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提时代,也可以看看关于孩子的电视或者电影。相信对父母都会有一定的启发。从而做好孩子的好玩伴。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2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个学期,我们班一下子增加了8名全托的孩子,其中有6名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孩子们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

幼儿的心理情绪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放学到晚睡这一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被家长接走,全托幼儿想家想爸爸、妈妈的情绪在那一刻被强烈勾起,有的扁着双唇想哭,有的撅着小嘴表示心里生气,有的一声不响,伤神失望,在他们要离开活动室到餐厅用晚餐时,有三名幼儿每天必哭。

看着泪眼迷蒙的小眼睛,我不能够哄骗孩子或趁他们不注意就下班走开,那只会增加他们对新环境、新老师的不信任,变得更紧张、焦虑。我要让他们接受、愿意亲近值夜班的郑老师和陈老师。

“郑老师和陈老师在这里陪着你们吃饭,吃完饭还带你们做好玩的游戏,我现在去给你们买东西。”

“老师,你一定不要骗我,买了东西一定要回来看我。”

我担心“回家”的字眼会刺激孩子。我告诉孩子,我去买东西,路很远,要很晚才能回得来,而且我也“不”回家,我在楼上跟中班的大哥哥们住大床,你们在一楼住小床,等你们长大了,我带你们一起到楼上住大床。孩子们相信了,心安了。第二天我给孩子送上小礼物以表示安慰、鼓励和爱。

周五,孩子们盼来了回家的日子,显得特别高兴而乖巧。这些天闹得不轻的嘉豪凑近我的耳根说:“老师,今天我回家了,如果晚上你想我就打电话给我吧。”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3张

“今天晚上我也回家,我不要想你。”我故意逗笑。

“那你什么时候想就打吧,不过我没有手机,你打给我爸爸说找我,就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了,我回家做好多礼物送给你。”

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爱,使孩子喜欢并且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集体生活里学习情感态度和行动上的自立。这是我专业道路上一次深刻的体验和进步。

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软""硬"兼施,巧治学生心病

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相结合。"耐心"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奉为"法宝",在具体工作中也都努力去将它付诸实践。而"严厉"却往往被视为"粗暴"的别称,因此,许多老师把"耐心"与"严厉"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水火不相容。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有机的统一起来,并且可以巧妙地根治学生的心病。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