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关于散文随笔(集合15篇)

关于散文随笔(集合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散文随笔(集合15篇)

春天来了吗?来了!来了!今天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你可能会问,春天在哪里?春天含蓄在冰雪里,春天藏匿在深深的冻土层里,不需要互联网的传递,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获得了春的信息,冬眠了一大觉的种子们默默地编制新的程序,准备着起床后的事情。河里的冰冻得再厚,也得融化,燕子飞得再远也要回归到东北的旧巣。古人制定的24节气,把立春做为第一个节气,很鼓舞人心,一切都从春天开始。而春天最近的邻居是严冬,大自然多么巧妙,把最严峻的最萧瑟的季节与最充满希望的最勃发生机的季节挨在一起。让世间一切都感到一种极大的反差,这给我们人生不也是一种启迪吗?中国成语有“绝处逢生”,有“峰回路转”,有“柳暗花明“。记住这样的真理,当寒冷和艰辛到了最严峻的时候,你挺一下,春天就快来了,可以一切从头做起。

今天立春,今天要吃春饼,我认为卷饼的菜应该是:嫩嫩的绿豆芽不可少,它是春天嫩绿的象征,京酱肉丝不可少,葱丝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酱炒鸡蛋不可少,让你感到东北乡土气息,酸菜炒肉不可少,它让你回味冬天的感觉。

立春了,一切沉睡都该醒了,我们的心灵还能沉睡吗?

广东的夏天似乎要更长一些,是春过得太匆忙,还是秋忘了季节的枯黄。疑惑是冬的脚步太紧张,挤兑了秋和春的宽敞。

今年的雨水好像要更大些,三天两头淅淅沥沥,却驱走不了夏天蕴气的苦闷,笼罩了整个城市的烟尘和急躁。让大家更是不安分。

树头的枝叶似乎感受到了荫凉的浸袭,始终挤兑着老叶的滞留,长长的胡须垂钓着行人的发髻,偶尔飘落着苍老的枯叶给人惊奇,这是雨的掠迹。

烈日炎炎的晌午,看着公路前方晃晃的白光,似乎要扭曲公路的坡度,闪着淡淡的袅气,公路两旁的榕树静悄悄,似乎又是在等待着什么,等待着行人的歇息,还是天空的洗礼。路旁的小贩也没力气吆喝,只是用帽檐噗嗤着蚊蝇,刨剐着淌下的汗珠。

行人还是匆匆忙忙扮演着城市的节奏,都没能停下来品尝一下这日头的奔放和热情,路边西瓜的招摇和酣甜。是路太漫长,还是时间的利剑在消磨脚底的光芒。

远处天边滑过一团云,是白色的,沁了灰色,看着势头好像要卷入浓墨,簇挤着,翻滚着,袭来一阵飕飕的风,树叶惊的一身颤抖滑落一地,顿时让人感觉一丝凉爽,可是家还在遥远的路尽头,小贩们要卷起行囊,奔跑在恐惧中,时间显得好匆忙,都没来得及让大家观看天空云彩如何来势汹汹的张扬,如何席卷的骄傲。南方的夏天来得快,变化得更快。

如豆的雨滴生硬的砸在脊背上,如针扎,如刺抽,让奔跑的行人更加扭扭捏捏,一颠一跛的潜回屋檐下,蜷缩雨季,喘着粗气,发梢里渗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滴,浑然天成的心跳鼓动着脉息。沥沥的雨滴砸起的涟漪,带着尘土,和着泥浆,溅起,张贴在柱墩,汽车画壁,写着夏季。

一场骤雨解下了暑气,大家嫚舒着雨水夹杂汗滴的脊背。抖抖精神,行走在城市的天桥和街道上,回家的脚步似乎可以慢下节奏来。利落的商贩一起鱼跃,回到了清晨的清凉和舒畅,好像又一个黎明的曙光把人们点亮,生活更是喜气洋洋。

焦灼的日头似乎有点不耐烦,拼命的鞭打着乌云,瞬间抽出一条康庄大道,昂扬的阔步,赶到集市的热闹,生怕错过了什么。

雨后的地气格外的犀利,像失控的羊群,东窜西跑迷失了方向,羊角肆意的顶着膝盖,让人无法矗立。又恢复了熙熙攘攘的繁忙时刻,急匆匆的演绎着这个城市的夏季。

一切恢复城市的格调,永不变更的色彩变得更亮丽,城市的人们屏着呼吸

雨是滋润心田的善水,也有驱赶人们回家的温柔,却挡不住炎炎烈日的怒吼。太温柔。

雨特别爱下在午后或者黑夜,是因为羞涩,还是粘着梦的笑靥,邂逅春的花开,还是秋的落叶。那一季,你冲刷了灰蒙蒙,锃亮了绿油油。

夏本身是个多变的顽猴,一会儿天高,一会儿乌云压顶,一会儿彩虹,一会儿星际寥寥。残月弄轻桥,浅水映伊人,朝露沾衣襟,暮霞拂红尘。

泪汪汪的脸蛋儿朝着天,哭喊着嘴角的咸,冲淡一切的汗颜,城市渴望的一丝清淡,一阵酥软,万物的洗礼,沐浴后的嫩肌肤抵挡不了紫外线的肆虐,这是夏雨青涩的羞颜。

闷闷诠释着春困、夏乏、秋盹、冬眠的时令,却深刻了夏的无意。

朝气蓬勃是夏的本意,雨却焦躁了这个季。天空闷闷的火气,撒向闷不吭声的大地,低垂了树冠的傲气,闷不做声的人们,歇在阴凉里,浑身乏力,静静晕着气,敛眸的困意,夏最了解其含义。

雨是天使的眼泪,是滋润干涸心田的甘露,却时常泥牛入海的感慨,杯水车薪的无奈。涩涩的苦味,饮鸩止渴的恣意,还是带着一丝丝的笑意。

弥漫的水汽,带来的是希冀,感受了短暂的凉气,渐渐恢复了炎炎夏意。这是夏姑娘一回眸掩嘴的不经意,涩涩的笑意真的很美丽。

记得上初中那会儿,就想用手中的金星牌钢笔,写写父亲,确切的说是养父(我只称呼父亲),可直到今天,已过不惑,都没有一篇真正属于父亲的文字。

每每想起,内心总有些酸楚和不安,我的笔下曾出现过不少亲人朋友的故事,包括婆婆、婶婶这些大多人认为不需要用心去读的人,都曾在我笔下或欢喜、或跳跃、或悲切。唯独父亲,生命中这么重要的人,却被我忽略了三十年。

我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在想,这么些年,一得空,就游走在文字里,谈不上废寝忘食,也常常是挑灯夜战。为何父亲走不在我的笔下?

我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是父亲的爱不够厚重?还是沉甸甸的父爱让我望而却步?”

也就是那一日,跟着驴友采风,没想到走回了故乡的地界,远远望见故乡的山,心忽然有点湿湿的感觉,心结仿佛一下子被这滋味潮湿开来。

我原来根本不是不想去写父亲,是父亲的爱就如故乡的山,威严地站在我心墙之外,沉重的让我无法下笔;是我的文字浅显的完全不能表述和解读父亲的爱,所以我胆怯、回避……或许时至今日,我内心角落里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就因为我并非父亲亲生,所以我更不敢轻易去碰触,怕我的文字轻薄了那份爱,那是对父亲最大的不尊和不孝!

可今天,我要鼓足勇气去写。

那一年夏天,母亲带着两岁的我嫁给养父,我的父亲,是一个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肚子里有很多墨水,但一生未能考取功名的男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听邻居们讲,父亲当时是初婚,家是地主成分,所以一直未能娶妻,奶奶爷爷也是因为这种缘由,才容许带着拖油瓶的母亲进家门的。所以那几年母亲的日子并不好过,也是父亲,一直呵护着我们娘儿俩才不至于遭太大的罪。

记事起,常听母亲说起,我从小难喂养,是个夜哭郎,白天呼呼大睡,晚上哭闹,一个院子里住着奶奶和我的父亲母亲,所以爷爷奶奶几乎不看我一眼。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天除了稀饭、南瓜、拌汤,我吃不上其它有营养的东西。奶奶养着好多母鸡,母亲问奶奶要过无数次鸡蛋,奶奶都断然拒绝。只有父亲在家的时候,主动去鸡窝掏回来,我才能欢喜地吃一顿。

母亲那会儿身体不好,晚上照看我就成了父亲一个人的事,把尿、换尿布。哭闹的时候,父亲还得披着衣服把我抱在怀里在地下来回转悠,直到我在他臂弯里睡踏实,父亲才轻轻地把我放在炕上。当然,这些都是母亲讲给我的故事。

小学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成了个顽劣的主。爷爷奶奶那恶毒的眼神我至今不能忘怀。爷爷是有工资的,他家的生活比我家好多了,隔三差五就吃白面大米。可我的记忆里,我家常常是玉米面、高粱面。特别是奶奶烧的葱花饼,那诱人的香味常常让我提个碗伫立在她家门口,最后还得父亲出面才能吃上一小块。以至于多年以后母亲还一直耿耿于怀。

记得有一次,奶奶不在家,老母鸡生了蛋“咯咯咯……”地走了,趁父母不注意,我高兴得去掏了蛋,悄悄地藏在了米瓮里,奶奶回来发现蛋没啦,开始谩骂母亲,母亲天生柔弱,只是辩白了几句就不吱声了。父亲却为此和奶奶吵起来:“奶奶不像个奶奶,孩子长这么大,你没主动给孩子吃过一口。还不如邻居们!”说完,转身抱起我进了屋。这是我记忆里父亲唯一一次和那刻薄奶奶动怒!

初中的时候我变得野了,一有机会不是偷这家的果子就是偷那家的核桃,父亲常常为此低三下四地给人家说好话。但从来都没有打骂我一次。倒是母亲,每次遇到这事,不打就骂,父亲便成了我的护身符。也常常因为我惹事,父母亲开战,母亲朝着父亲大吼:“这孩子让你活生生惯坏了!长大成了个气候我头朝下走!”父亲偶尔一两句:“你怎么这个德行,她还是个孩子,你和她置什么气?”那时候我非常讨厌母亲,常常对我凶巴巴的。

特别是在我读书的问题上,母亲坚决反对,因为三元钱的学费,我靠着门扇哭半天,家里穷是既然的,但我那读书的愿望是那么强烈!父亲总是偷偷去借钱,鼓励着我好好读书。终于有一天,母亲不让步,让我辍学,父亲惹不起牛脾气的母亲,只好鼓动我跑去了外乡的姨妈家,才得以继续上学。二年的努力,我以全县中学第八名的成绩考上了卫校。母亲最终妥协了,但嘴里还在念叨:“怕啥来啥。”父亲虽然发愁学费,但还是十分高兴,逢人就说,孩子考上学校了,一个劲儿的夸我怎么怎么争气。

那时候卫校没有柜子,父亲用木头做了一个箱子,然后里面粘上旧报纸,外面用油漆刷成了大红色。母亲也意外地给我做了一件红色中山装。九月一日那天,下着小雨,父亲用牛车拉着我和大箱子先去镇上坐汽车。到了卫校已经是十二点半,父亲着急去食堂给我买了饭,然后安顿我的床铺,嘴里不停地吩咐着:“第一次离家,一定要好好吃上,和宿舍同学处好,遇事别太要强。常给家里写信。”我忽然有些哽咽,泪在眼眶里打着转。

望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我还是哭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父亲每年冬天都去邻村做芝麻糖,过年回家的时候总会带给我一大包。一冬天下来挣的钱除了过年差不多够我的学费。我偷偷地跑去看过,那做芝麻糖的房子闷热闷热,满屋子都是热气,空气中还散发着酸味,父亲只穿着一件秋衣,拿着大铲子在大缸里搅来搅去。父亲也就因为这份差事落下病根,坐骨神经疼得厉害,走路开始一拐一拐的!

后来工作、结婚、生子、一切都顺其自然。

父亲依然为了弟妹们忙碌着,每天还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父亲大概是上辈子欠我的。那一年我争取了外出进修的指标,正是冬天,老公在乡下上班,母亲是气管炎,父亲只能拖着他病痛的腿来家里替我照看孩子。整整一个冬天,做饭洗衣,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我都不知道他一个大男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些年,弟妹们各家都能护住自家生活,虽然没有一人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还算凑合。父亲也日渐衰老,以前的病痛没好,反而又增加了腰椎间盘骨质增生。走路更是不如从前。好在父亲一生宽厚仁慈,心胸宽阔,其它没什么大碍。

前些日子,回去探望,一家人在小院子里坐着,看到父亲眉眼间那么亮堂,我随口问父亲:“爸,你觉得你这一生幸福吗?”父亲毫不犹豫地说:“幸福,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有孙子,有外甥,你们过得都好,我知足。”最后父亲还调侃了一句:“除了没钱,啥都有。”

对于我来说,除了爱,还是爱。这就是我的父亲,我苍白的笔尖写不出他的全部,但我深信,父亲都懂。爱,超越血缘,传递着。

曾经的我是豪放不羁的,我觉得桀骜不驯应是古人留下形容我的代名词。各种的放纵,无时无刻的乖张都彰显了我的个性。最喜欢那句“原谅我这一生不拘放纵爱自由,哪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那个,无人可以参透的青春。现时回想,当时的我应该是骄傲的,也许有些人还会以为是一种炫耀吧。多愁善感的我,总是在坎坷曲折中摸索前行,流了许多汗水与泪水,也碰过很多本应该改变自己的转折,却都没能够让自己真正的改变。永远都只剩下那个,以为没有自己会天下大乱的自己。

现在那些已经不复存在了,生活与生存已经清晰的呈现在了现实之中。再顽强也必须追随真理前进。前方即便充满荆棘也须自己一步步的迈过。幻想着现实能够停留片刻,可是时间的洪流让自己一刻也不能耽搁。这就是物质与精神为何能相辅相成的原由吧。有时却难免的多想、生气、感伤,然杯酒宿醉,终应去面对一切。

仅此,献于那段已逝去多时的青春。

小高是我高中同学。

当时就读的高中是一地主大院,院子非常大,以致整个高中三年我都没有走遍,有很多地方至今是个谜。周围被大湾包围,芦苇尤其茂盛,间或有高埂延伸大湾其中。每每成为我们放纵青春的地方。

有人问,你们学校闹鬼吗?闹不闹鬼不知道,有那么三排房子是废弃的,被划为禁区。一次,一边读书一边走,恰走到哪里,看见一排土房,大约七八间,被木头条封着门窗。我正发愣,被老师一脚踹醒,秘密的写的检查,保证以后再也不准去哪里。听说建校初期,哪里也当过老师的宿舍,后来出了事。就把房子封了,严禁老师学生靠近。

1992年7月,我进入高中,和小高同学分的一个班。我是一个喜欢自己玩的人,朋友没有几个。高中的记忆也不多,三点一线的生活也很单调。唯一的记忆是临近高考,夏天也来了,一个同学三个月没有洗脚,褪下袜子,老师正好进来,老师说你是脚后竟皴呀。那同学从此有了一个日本名字:脚后井村。

我们经常一块骑自行车回家,渐渐也成为朋友,一块吃饭、一块上课。当时恰同学年少,我们经常去芦苇荡高声朗诵诗歌,表达青春,表达理想,我们的理想都是成为一个作家。在校园操场上我们共同栽下一棵刺槐,约好10年后相见。

小高学习并不好,也是一个性格挺怪的人,以至于毕业后首先被同学们遗忘的一个是他,一个是我。毕业后,同学聚会,我们都没有参见过。他最大的特点是衣服很特别,夏天是一件荷叶色的衬衫,领口、袖口很多扣子,还有一身军装。我经常穿他的衣服装装门面。我当时家里很穷,一个月十块钱生活费,一年四季是中山装,夏天里面是背心,冬天是棉袄。想想高中时就心酸。

不过,小高有句口头禅:你若花开,蝴蝶自来。我被这就话深深折服,以致激励我奋勇向前,虽然过得并不如意,但是也不至于自暴自弃,弓着腰向前爬行者,也许卑微,也许被人蔑视。

1995年7月,我们毕业,我们俩都没参加合影。从此人隔天涯,人海茫茫,不知所踪,再也没有见过面。

20xx年,我在当地政府任职一个小职员,还是喜欢自己玩,因此也没有多大出息,年近40,还是一个小科长。那是一个冬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说他是小高,在一个乡镇当老师,想调到县城,里面夹杂着哭哭啼啼,夹杂着生活的琐碎,夹杂着伤痕。我也很鼻酸。

我直接给他说,我就是一个职员,没有那本事。你还记得那就话吗:你若花开,蝴蝶自来。对方传来忙音。

从此,又没了音信。不知道来没来县城,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如今,白了头,同学聚会还是没有我。

一天,我在办公室泼墨,想起“你若花开,蝴蝶自来”。随便打开电脑输进去,出现这样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我不知道谁化得谁。

我突然悟到:是不是做好自己就是一个圆满世界,是不是放下心态就没有烦恼,要求别人做到不如自己先做到。

我笑了笑,其实平凡的人都是烦恼,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所有人,为了所有的外在的东西,有一点为了自己吗?我们都想做一朵花,可是卑微的你没有机会盛开;有时想做一只蝴蝶,无奈你来错季节。

平凡的世界,没有奇迹。我突然想给小高打个电话,但电话忘记了很久,即使打通了又说些什么那?

这是一个被我的愧疚之泪彻底湿润的夜。我将内心的愧疚扩散给每一个有生命的动植物,将自己的愧疚延伸到废黄河的整个夜色里。我像一只夜游的猫,默默无声地行走在废黄河底荒无人烟的沙滩上,将无限的愧疚心绪撒落满地。我看到河底充满了我愧疚的泪水,河面上映衬着一轮明月,还有数不清的星星在明月的背后,不停地眨着羞愧的小眼睛。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太空也是一个家庭,星星们就是一群孩子,他们的父亲是太阳,母亲就是月亮。只是我不知道太阳、月亮与他们的孩子离得是那么的遥远,他们的孩子是怎样独立地生活下去。我后来想那太空上的家庭肯定不属于中国的模式,我们中国的家庭自古到今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这是我们种族传承的一个特点。中国的父母们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子女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总是将子女的一切全部置于自己的保护伞下,结果导致我国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的养成要比西方国家迟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直接影响了我们自立、独创、开拓的民族意识的培育。在这种国情之下,如果没有父母的供给,民族心理、社会体制和精神传统又没有给子女们的独立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我国的孩子们就无法独立生存,他们不得不在父母的护佑下亚健康地成长。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如果父母不能提供较好的条件,反而会被认为无能,我就曾多次骂父亲是头没用的活猪。

那天夜晚,我完全沉浸在无限的追悔之中,居然下意识地爬上了废黄河大堆,走到我祖父祖母的坟前。祖父与祖母的坟墓只是一堆黄土,黄土堆上早已长满了野草。我知道祖父祖母都很疼我,把我当作是他们的乖宝宝。我觉得那坟上的野草就是祖父从地底下长出来的胡须,现在正随着夜风左右飘逸。我知道这时祖父肯定要给我讲故事了。祖父每次给我讲故事前都捋捋自己的花白胡须。

祖父果真捋了一把胡须对我说,一个孩子的父母要出远门,临行之前父母烙了一块大饼,生怕孩子嫌费事,就将大饼中间掏空了,把大饼变成了一个圆圈,套在孩子的脖子上,让孩子饿的时候张开嘴巴咬一口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孩子动手去拿。等到父母几天后回来,孩子已经饿死了。因为孩子只咬了他嘴边的大饼,脖子左右和后脑勺的大饼他无法吃到。祖父讲完这个故事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坟上那片胡须般的野草便被吹得左右摇曳,瑟瑟作响。

夜里废黄河的景色是一片的惨白,迫使我飘飘欲仙。我很想成为一颗星星,独立地放飞于无限的苍穹,与日爸爸月妈妈保持永恒的爱的距离。我感叹从废黄河大堆上一览无余地看到的那群杨树们,它们随着微风哗哗作响,正合奏一曲向往自立的歌。它们感叹自己无法脱离大地,无法自由行走,它们生来就注定了只能在一个地方老死终身。我听出了它们的歌声里充满了悲怆。废黄河里的鱼们却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孕育与成长,无怨无悔地做一条本份的鱼,默默无语地等待着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我羡慕它们明白自己的宿命后还表现出这样的安详。我行走在无数的由树们、棉花们、野草们和鱼们组成的夜色里,漫无目标,真的像一只流浪的猫。

我无法面对父亲,我必须离家出走。

母亲昨天终于苏醒过来,医生说这简直就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母亲醒来后又开始叫唤我的乳名,她在昏迷时就不停地叫唤着我的乳名。她告诉我说,是父亲卖三次血才救了她,她还告诉我,父亲去年是为了救小猫才被拖拉机撞断了一条腿,又说父亲知道我喜欢小猫。母亲说父亲不想让我知道他是为了救小猫才被撞伤的,生怕我心里产生愧疚。我听了母亲的话半天怔在那里没有说一句话来。

我真的无法面对父亲的那双眼睛。他那双小眼睛没有光泽,从未用正眼去看这个世界,见人总是垂着眼皮,自卑、愧疚而恭谦,他明白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就如同地上的一只蚂蚁,微不足道,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给他安排的一切苦难,他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他觉得对不起我,平日从不敢正眼看我,甚至在我骂他是头无用的活猪的时候,他也还是低垂着眼帘。

我向废黄河堆下的河水一步一步地走去,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清凉河水浸透了我现实的膝盖。我真的想随着这条早已废弃的大河一下子流向未来。我正胡思乱想之际,突然看到小猫从我身边倐然窜过,我看到它不动声色将长长的尾巴垂入河边的一处水洞中,然后假装安然入睡,尾巴却在那里轻轻地摇摆。不一会洞里慢慢伸出了鳗鱼的头。猫还在摇,鳗鱼还是一点点望上伸。说时迟那时快,当鳗鱼露出小半个身子时,小猫一个回头望月,用它那锋利的爪子抓住鳗鱼,向岸边猛然一甩,整个动作也就是一两秒的时间,这条鳗鱼就被它甩到岸上了。小猫将鳗鱼钓上来之后并未直接去吃,而是眯起双眼慢慢地欣赏一条脱离了水的鱼是怎样的垂死挣扎。它一会用爪子挑挑鱼头,一会又用双爪抱起鱼扔向空中,看到鱼不动了,它就走到几步开外,假装离开的样子,一但鱼有了动静,它就又猛虎下山般扑向鳗鱼。

我上前一把搂住小猫,搂住父亲付出自己一条腿的代价救下来的猫。

一群流浪的雾从天边蹒跚而至,紧紧缠绕着我们的身体,却无法缠绕住我们的哭泣。

夜极静,细思极恐。

艳阳之后的骤雨蒸腾起大片的水汽,在高温下徘徊不散,整个世界都成了一个大的烤炉,风扇,空调,到最后人们已恨不得脱掉所有来换一个清凉的夏,只是碍着各种因由的顾忌罢了念头。楼前的树叶倒是洗的极绿了。

热的睡不着的夜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键盘声,年久失修的吊扇发着嘎吱嘎吱的响,好像在某一刻就会掉下然后摔得粉身碎骨,宿管登记太久也许太多,或许连她都记不清哪间宿舍的设施该换该清了。

前两天兄弟打电话问何时回去,苦涩中夹着无奈,还是太早。电脑桌面瑰丽的山水画面与我对视,我们彼此清楚各自对于对方所存在的价值!只是在那一刻之后,却迷茫的不再清楚以后所对应的以前一切存在的价值,那一夜,彻底失眠,由着燥动的心和着滚烫的席子,“铁板烧“着。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之后,静静的趴在走廊看着他们忙碌,一眨眼最后的一批毕业生就已离校,行李箱一车车的装走,楼下楼上倒是一堆堆的垃圾留下渲染离别。学校一下子空荡了许多,千百万的毕业生千百万个夏,宗元桥下鹿鸣湖中荷花开的正旺。自此后的一年,我们成了学校中最忙碌的一批人。

柳州的天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蓝,最近迷上了看晚霞,火烧的`红,橘熟的橙,交相辉映,挂在四教的楼顶、螺丝山背。从宿舍阳台望着学院路,一路路灯发散着淡黄的光晕,笔直公路尽头孤立的山,作彩帽盖头,多少个傍晚为它惊喜与雀跃,再一点点的看着它变暗变淡消失。运之后,月就成了天空的主角,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还远,但依旧很亮,手指天空不想放下,旧时光中的老人说,弯月不能指,会被割耳的。楼顶的风很凉,吹散了云彩也吹散了炎热,我就那么指着月直到乏困,才小心翼翼的踏着那一碰即碎的地板的交叉处下楼来。却不知哪家宿舍晒的床单还在那陪着月亮等着天明。

本命年,应该红,红衣红裤红丝带。年初到年中,简单的数着日子过着活,家人打来电话问近况,轻声拿起轻声放下,无喜无忧,却也过的平淡。找工作,总是要提前准备着的,也实在不应再让人过多的操着心,浪荡的心总得收一收。谁的生活都没有特例,增长的年龄有时只是浪费了诸多的时光。

许久不见的朋友突然来了问候,经常联系的伙伴又断了联系,意料之外一个又一个。向明的飞蛾萦绕身旁扑打屏幕,不胜其烦,起身抽烟又找不到了白天触手可得的打火机,烟丝,随着手指的拨动便一缕一缕的掉落了。

今天,听了一天薛之谦的《我好想在哪见过你》,还记得的一句只是:和你有关观后无感!

雨,还是那么断断续续的......

一张空白的纸,会有多少文字翛然飘落,才能唤醒心中的涟漪?

屋外寒风烈烈,不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鸣声,像是长长的流星的尾巴,狠狠地划伤了早已混沌的夜空。路边的灯盏完全失去了想要保持寂静地理性,合着风的去向,使劲儿地摇曳着夜的苍凉。

想起坐火车时邻座的一位温馨的小姑娘。浓密的头发几乎遮住了她一整张小脸,大概十四、五岁的年纪紧紧地握着一只用旧了的钢笔,像是在宫崎骏的电影里遇见过她。她时而低头疾书,时而抬头冥想,时而偷偷地瞄一眼窗外。我完全被她这副专心的形象感动,她应该是在写一篇小说,应该是在完成她的大作,应该是写到了精彩的时段。

在几个小时的列车上,她都不曾停止书作,小姑娘的内心里,肯定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幻剧,是美好或伤感已不重要,她把这段故事书写在了16开的几页纸上,她把她拥有的真实财富从心里拿了出来,虽然不知道将要送给谁,虽然不知道谁会来取,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从一个人的脑海里跃然纸上。

我对她这份认真的痴迷,产生了假想。

假使,我的人生就存在于她的幻境里,我该如何的演绎?我能够跃然纸上纵是幸福的,如若不能亦不会感到伤感吧?她会给我一生怎样的故事作为开头,又会给我一生怎样的结尾作为故事?我的台词还需要修改吗?是不是该问问自己,哪个才是真实?这么多年是否寻找到了自己?在何处着地?落在疾行的火车上了吗?舱门打开后是否跟随人流重去了人间?

好复杂的计程!姑娘你还是放了我吧,不想生活在你的幻境里,即使让我在寒冬的深夜里期盼不到第二天的朝阳,而越发的寒冷,我也想要自己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真实人生!

呵呵!幸亏只是假想,往往我们认为的唯美画面,隐藏着多少悲伤地小人物故事哟!小姑娘也会为她幻想塑造的人物感到悲伤吧?我们有很多不合适的认知,比如寒风,很多人认为它很可恶,其实它是在帮助人类清除夜黑的肮脏。

辛苦了,谢谢你送给我的明日朝阳。

我的头皮好像被一群蚂蚁不断地啃噬着,一阵阵地发麻,我的心便跟随着家里的这座泥土和稻草构成的老屋,一起走向黯淡与荒芜。

初中毕业后的那一天,父母又进城里去捡垃圾了,家里就剩下我孤身一人。我像一只被煮熟了的河虾,蜷曲在用麻绳网成的凉床上,双手抱着那只小猫,两眼注视着土墙上的等腰三角形的窗洞,看着那沿着抛物线的轨迹打进来的雨珠。我觉得那三角形的黑洞,就是妖魔的一只深不可测的眼睛,恐惧而阴森。我蜷曲在少年的孤寂与恐惧里,几乎忽略了猫的温柔。

我们一起躺在那张父亲用废黄河边的芦苇编成的柴席上,这张四周被母亲用旧布条缝了边的柴席已经使用过十多年了,祖父和祖母生前都睡过它,都在它的身上遗留过失禁的大小便,十年前他们在这张柴席上先后离世,我甚至现在还能感觉到他们在柴席上残留的体温。

屋顶漏着的雨水呈自由落体运动,非常执著地坠落在一端只能依赖土墙才能站立的残疾的餐桌上,还有一股雨水顺着贴满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十几张奖状的土墙,淋漓尽致地往下尽情地流淌,点点滴滴一直流到我少年的记忆深处。

土屋里家什们一起演绎成斑剥灰暗的形式,成就了我少年生活的背景。我变成了与这背景浑然一体的泥人,唯有这只猫能够认清我与背景的本质区别。猫是我的好兄弟。

这座默默地伫立在旷野上的孤零零土屋里,只有我与猫两个生灵的存在。我们默默无语地互相对视,都能读懂对方的向往。猫的双眼在漆黑的三维空间闪烁着它智慧的蓝光,我的双眼却没有猫眼这样的穿透力。

我吃的食物也不如我的猫,猫能到废黄河里捉鱼,去玉米地里捉鼠。而我只能吃母亲早晨留下的一只山竽、半碗玉米面稀粥。小猫年仅三个月就变成了能够单兵作战的斗士。它的天性是幽默搞笑,亦如美国的大兵,哪怕是在与它的敌人生死PK的关键时刻,它也从容不迫地彰显自己的英雄本色。我亲眼看过多次它与老鼠们的游戏。它自己的个头并不比老鼠们大多少,它每次将老鼠追得四处逃窜,一直到游戏尽性,方才摇着尾巴开怀大笑。而自以为聪明的老鼠还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已经逃脱了猫的包围。而它恰恰就在这时为老鼠布下了天罗地网,最后一跃而起将老鼠置于死地。我看到猫的智慧后时常自责,我连一只小小年纪的猫都不如。

小猫是我的一个敢想敢做敢闯的好兄弟。我的猫兄弟是大花猫一窝生下四只小猫中的最后一只难产的猫仔,其他三只小猫后来全部夭折。它成了孤儿。它父亲不能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早就变成了花花公子,撇下怀有身孕的大花猫出去寻花问柳了,就连大花猫生产这样的大事也没回来看一眼。小猫这样悲惨的身世让我倍加爱怜它。我们几乎同命相怜,我们自然成了最好的兄弟。

这一夜,我几乎没睡,猫却竖着耳朵打起了轻轻的鼾。我的两眼总是盯着那个窗洞,生怕会钻进什么妖怪,心里不由自主地想起祖父生前讲了无数次的狼外婆。祖父讲这个故事时将我抱在怀里,亦如我现在抱着猫。那也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头狡猾的狼戴上外婆的花头巾前来敲门。“咚!咚!咚!”父母也都不在家,孩子们问是谁呀。我想那时肯定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父母能生一大群孩子,不像我是个独生子女,孤身一人,现在成了留守儿童。听了一群孩子的问话,化妆成外婆的狼捏起半边嗓门说我是你们的外婆呀,孩子们信以为真地打开了门。上床之后,狼外婆开始吃起一个小孩的脚趾,发出一阵“格嗞格嗞”的声响。睡在另一头的孩子们就问外婆在吃什么呀?狼外婆说我在吃小果子哩。就这样,狼外婆活生生地吃掉了一个小孩。

我的每一个毛孔全都张开了,每一根毛发全都站立起来,心里越想越害怕,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再想这些鬼怪了,可思维偏偏不听我的大脑指挥,鬼怪故事依旧顺着原来的方向执著地往下延伸。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门被一股外力作用发出一阵惊人的声响。“咚!咚!咚!”我立马联想起戴着花头巾的狼外婆半夜敲门的恐怖。我吓得头皮发麻,猫也早已听到了动静,一跃而起,对着黑方脸一般的门爷发出一阵大义凛然的尖叫,门便沉默下来,不敢作声。

那肯定不是狼外婆,恐怕是夜游而至的风。然而,我却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人生总是在追求完美,完美的学业,完美的工作,完美的事业,完美的朋友,完美的恋人,完美的爱人,完美的家庭,完美的人生。

人生是一幅画,我们总是希望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为自己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不需要中途的逗号、顿号,更不希望为自己画上破折号,所以我们总是在追求一帆风顺。似乎人一出生,就是在画一个圆,我们希望这平滑的曲线没有弯折,没有缺口,希望一切都顺利的通过。完美的圆,完美的人生。

完美的人生,就像一首美妙的诗,如果只是简单的词句或许那并不能称做美妙。完美的人生,就像一首动听的歌,高昂起伏的音律才能体现它的动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认为人生应该是一个圆,所以做每件事都希望从始点到终点,更希望浪漫的开始和完美的结局。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习惯把圆看着是完美,可是这世界有那么多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椭圆、三角形、还有多边形,这些形状却又切切实实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我们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所以人生也就不会全是一个圆,但是我们都要从始点走向终点,不管我们走的路是多么曲折,但是我们最终走向了终点。或许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多边形、甚至于其他的形状,但是我们人生最终的轨迹是都是没有缺口,留下的总是始点与终点的重合。所以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没有必要太注重结果,我们仅仅要注重的是过程,我们需要欣赏沿途的风景。或许真正的完美并不是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美丽的圆,完美是在我们回头欣赏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途时,没有因为忽略了沿途的风景而遗憾。完美也是我们没有因为自己放弃了翻阅高山,停止了往日的脚步而遗憾,失掉往日的足迹并不可惜,可惜的是我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完美的人生,人生的完美。完美或许并不是一个圆,但是只要我们没有忽略沿途的风景,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人生就会是完美的。追求完美的人生,所以我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追求完美的人生,所以我欣赏沿途的每一片风景;追求完美的人生,所以我愿意翻越高山;追求完美的人生,所以我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喜欢雨拂过的天空,因为被雨水洗礼后的世界是明净的,纯粹的……

窗前的雨泪滴答滴答,打到玻璃上清澈入耳,回荡心间,这样的雨不急不缓,节奏感鲜明,又如喜极而泣,扑在脸颊上尤感心情雀跃。

坐在车中,望着路旁的青叶映红,努力的张开全部的生命与雨水相拥,似春与夏的沏浓,花与叶的倾颂。

斜风细雨交织着眼前的小世界,那些五彩的伞图也是别样的风采,而我喜欢赤手与雨水相融,有一丝凉意与暖意憧憧,似如雨水在滋养,思绪在飞扬。

枝头有欢快在摇荡,草叶上雨珠透亮,似与草儿低声吟唱,一切都如此的美妙舒畅。

犹记学生年代,瓢泼大雨中看一场篮球赛,那样的青春如雨水般淋漓尽致,即便过去好久好久,我依然记得穿着校服,没有撑伞的我们,那种对胜利的渴望,对荣誉期待的目光,还有球场上激情少年的飞扬,哪怕雨水浸透满裳,泥土混杂流淌,但仍阻止不了青春徜徉…也许就是那时我喜欢上了雨与青春的伴唱,也是延续到今天的理想,青春与雨不忘。

几年后我重返校园依旧是个雨天,我看到和我一样喜欢下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脸上写满欢畅,地铁口旁,我没有听到熟悉卖伞的叫唱,或许夏季的小雨早已经被看作平常,石砖瓦砾上刻写着雨的情殇。雨水会将我的记忆唤起,时间夺走的或许仅是容颜,而内心深处所喜欢的所追寻的越来越强烈,熟悉的角落里布满晨起的雨露,即便那时总去的几家店铺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店主,但是位置依旧在那里,青春依旧在内心滚烫着,或许很多人同我有一样的感受,也许仅是我对雨中漫步有闲暇之惬,也许仅是我对雨中恋人有羡慕之意,也许仅是我对雨中奔跑有洒脱之怀,看着接壤天地之间的远方,雾气朦胧,也许内心期盼的大雨真的要扫过眼前的世界。此时内心是兴奋的,我爱的青春更是沸腾的。

每当遇到下雨天,我就会想到青春,想到生命的重塑,生命的焕然一新,仿佛一种精神信仰。

雨水是有复杂情绪的,或急躁或温柔,但都在赐予着万物。无论是怒号的暴风雨还是柔情的绵绵细雨,最后都会停下,都会成为自然生灵的一份礼品,都会泛起“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境象。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雨后的世界终是平静的,清新的,美好的,会把人内心的烦杂一并被雨水冲走。

古人常常把雨喻作愁绪,喻作离别,而我心中所想象的雨似力量,似生命,更似情怀,

雨水积聚多了便成了溪流,溪流多了便成了江河,江河多了便汇成大海,看似晶莹剔透不堪一击,但雨水之力亦能穿石也可铸生灵。

每当身临雨中,望着天空,心灵便会有通幽之后的神域,脚踩雨水积聚的湿路,身心不觉轻快许多,幻想着学习古人披蓑衣,戴斗笠,于江边赏花荡流水之镜,风载雨滴飘洒之肆意。

平日看雨,如游雨中百态,慢慢去体会雨味,联想雨姿婉转,惟妙惟肖。

佳节之时,逢雨便有思乡情怀,每当这时,我便希望家乡也会下着同样的雨,似有“千里共婵娟”之意,一起感怀万物之美好。

父亲节那天,电话那头说家里的天有些阴翳,希望如沐甘霖,以解大地之旱情,或许此刻的阴意正是雨水在积聚力量,准备穿过太阳照射的强烈云层,一如青春充满激情的旅行。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雨滴的声音会时常唤醒我心底的青春。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雨水的魅力是万物生灵存活的信仰。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雨水的力量可以激励着我不断成长。

下雨的天会寄一份祝福,会写一个心愿,会驻一份情怀。

下雨天,是一份始终在绘写的青春。

近些年来,我似乎对香菜情有独钟,每次去菜市场,总不忘买上一大把香菜回来。洗净,置于竹筐中晾干水,每餐炒菜或者做汤时,顺手抓上一小把,迅速捣碎,撒入锅内,顿时就有一股淡雅的清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其实,香菜本名芫荽。也许是因为它出身太卑微,生长得矮小,又没有辣椒和蕃茄那样华丽的色彩,因而不能引人注目;也许是因为它全身都散发着特殊的香味,因此人们几乎忘了它的原名,都只以其“小名”呼之——香菜。

记得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人称苦瓜菜为“君子菜”,据说是因为苦瓜跟其它蔬菜同炒时,它不会把自身的苦味沾染到别的蔬菜上而得名的。

其实,我觉得与苦瓜相比,香菜更有实力荣登“君子菜”的宝座。因为苦瓜最多也只是不把自己的“苦”带给他人,充其量算是符合了“无过便是功”的理念;而香菜则不同,她不仅仅满足于“无过”,而且她还要用自己的芳香来感染他人,让大家跟着她一同“香”起来。这样一来,孰是孰非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如果来一次公开的选举,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香菜投上一票。

香菜不仅品行高洁,百世流芳,而且她还极为谦逊。在那些丰盛的筵席上,香菜,她从来不独占一席之地,总是以“绿叶”的姿态来衬托出那些闪亮登场的“红花”。

在那美味的汤汁里,撒上一小勺香菜末子之后,就会让汤的色与味都更加完美;在那红烧的大鱼大肉旁边,放上一些鲜亮的香菜叶子作为点缀,就会让鱼和肉更加色泽晶莹、香味诱人。

不论是盛大的国宴,还是平常的家宴,香菜都会以其朴素的面貌登台,婉若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样。而且她从不占据宴席的中央位置,只是静立于席面的一角,耐心地等待着那个欣赏她的人,等待着一颗能懂她的心。

我这便想到红尘世俗中的人们,有些人喜欢哗众取宠,不放过一切机会相互拉拢、极力吹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人喜欢高谈阔论,每到一处都会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以突出自己的中心位置;而有些人则娴静少言、不慕荣利,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只留一身清白、一世清芬自我欣赏。

做菜,就做一株默默无闻、清香馥郁的普通香菜;为人,当为一个特立独行、洁身自爱的谦谦君子。

我将自己对父亲的怨恨升级为仇恨,是在母亲再一次犯病住进医院抢救的时候。那天早上我徒步从家里赶到城里的医院,看到母亲正在接氧,满脸都是鲜血,那件已经穿了十多年的格子短袖衫被染成了红色,她的脸色因失血过多变得异常的苍白。她从昨晚一直到现在都昏睡着没有醒来。她那只瘦骨如柴、布满老茧、被晒得发黑的手伸在洁白的被子外面在挂着吊针。我踉踉跄跄地扑倒在母亲的床头,一把拉住母亲另一只手高喊着妈妈,可母亲什么反应都没有。父亲说昨天小傍晚他们冒雨将捡来的废品捆好,准备去收购站卖钱,母亲为了多背一捆,想赶在天黑前回家,结果还没背上肩就当场昏迷过去不省人事,一头裁倒在地上的一块石头上,鲜血四溅。父亲愧疚地说,自他残了一条腿后,重活累活全都是母亲干的。医生说母亲得了脑血栓这种病就不能负重干活了,结果累得又发了病,这不是找死吗?又说母亲这次是肯定是挺不过去了。

我一边流着泪水不断地喊着妈妈,一边在心里更加怨恨父亲,认为全都是父亲害了母亲。我真的想上去抓住父亲的脖子狠狠地给他几拳,可我将拳头攥紧了反而发疯似地奔出了病房的走廊,在院角的厕所墙根下放声大哭起来,环绕我的那几株杨槐的树叶随着我的哭声纷纷飘零。

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着鲜血淋漓的场景,我下意识地想起了大花猫之死。

那天作为孕妇的大花猫异常庄严地睡在我的凉床上,破裂的羊水把我的被子全都浸湿了。我从学校放学回来时,正是第二只小猫出生的紧要关头。我一眼看见了小猫身上与母体相连的血肉模糊的脐带。接着,第三只小猫也出世了。小猫们被包在半透明血红色的一层薄膜里,依稀能够看到小猫的体形。大花猫用尽全身力气将小猫从产门往外挤,血红的胎盘便跟着小猫一起在大花猫撕心裂肺的呻吟中娩出,遍地是血,鲜红一片,大花猫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嘴咬断小猫身上的脐带,然后吃起胎盘。吃完胎盘,大花猫便舔起小猫身上的血迹。舔完小猫又舔自己的身体。这时母亲伸出一根受伤的手指对我说,这是大花猫生第一只的时候疼得咬的。正在我们说话的时候,第四只小猫又要降临了,可大花猫显得更加痛苦,它已经精疲力竭了。刚刚出世的三只小猫也不懂事地往大花猫身上乱抓乱挠。我把眼瞪得大大地注视着大花猫血汪汪的产门又开了,露出一个透明的物体。可这一次大花猫已经无力挤出这胎小猫了。我正在为它担心的时候,大花猫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突然尖叫了一声,将最后一只小猫挤了出来,血红的胎盘终于在大花猫的尾巴下平安落地。我看到那是一个倒置的小脑袋,嘴巴还张得大大的呢,舌头红红的,羊水也被挤破了。大花猫连撕带拉地咬断脐带、艰难挣扎着舔净血迹,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轰然倒地,不再动弹。大花猫死了,可能是因为它患了妊高娠,死于生产时失血过多和剧烈运动引发的心脏病。它在临死之前用尽平生最后一口气,舔净了小猫身上的最后一块血污。我看到它死的时候面带笑容。

从此,大花猫最后舔净小猫身上的血迹面带微笑死去的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晃动,由此我推测到了母亲生我时是何等的痛苦与坚韧。

我无限悲伤的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看着盐水瓶里最低廉的药水一点一滴地顺着那条橡皮管道流进了母亲的手臂,时间也跟随着药水一点一滴地流逝,心中的痛苦却跟随着流动的药水一点一滴地滋长。母亲昏迷了一天一夜仍然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

母亲会像大花猫那样突然死去么?我心惊胆战地想。

母亲的病床被安排在走廊上,住进病房一天要花一百五十元,而住在走廊上只要五十元,再加上每天用药,即使是最便宜的也得上百元。父亲去跟亲戚们借了一天也没借到一分钱,刚才哭丧着老脸空手而归。医生说再不交钱他们就要停药了。父亲一听二话没说扑咚一声跪倒在医生的面前,一连串地向医生叩头,请求医生能救救我母亲。

我满腔悲愤地趴在母亲的身上呼天抢地地哭喊着:“妈妈,你醒醒呀!妈妈,你醒醒呀!”母亲过早衰老的双眼依旧紧紧地闭着,嘴唇依旧失血干裂,氧气插管依旧被胶布贴在她的鼻孔里,任凭我怎样的高喊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饱经风霜的脸依旧被固定在她发病时的痛苦表情上。

母亲的病情一天一天地恶化,我对父亲的仇恨一天一天地加深。

记得有篇课堂习作,老师再三强调:“不要千篇一律地写成‘秋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要推陈出新而别具一格,就要标新立异。后来通过结合古诗词的情景意境,我尝试着写成散文形式的记叙文。老师评语: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正所谓:“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培根在《谈学习》中提到:“学习可作消遣、增添文采和增长才识之用。”确实如此。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是因为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捕获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完成的。在收获词语的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相关的其他知识。既充实了课外生活又增长了才识。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晋语》有云:“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人如自然中的草木,需修剪,这就需要学习。生有涯,知无涯。既非生而知之者,则当敏以求之。在学习求知的旅途中,提高了自我修养和高贵品质。“学者贵好学,尤贵知学。”因此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人,重视、追求、运用学问。不偷懒、轻视学问;不矫情、空洞羡慕学问;不照搬书本教条,而应观察体会、运用学问。“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学问便因人而活,我们又因获得学问而成长。

往往“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之”。思过思过,我确实有时候也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像我们的天性使然。但为什么不能将"玩"与"学习"相结合呢?岂不是一石二鸟!《谈学习》中有段真知灼见的文字:“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笔记使人严谨;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确,自然科学使人深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可见学问知识可以从不同的学课或学习方式方法中获得。它们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只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改善。像我们写作文时经常出现的内容空洞无物,语言平淡无味,正是因为缺乏阅读和词汇量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在我们的学习中,重点需要记忆的知识,就要反复咀嚼琢磨精读。大概了解的知识可放在课余泛读。课余我们还可以将学习、运动、娱乐等劳逸结合,活学活用。在放松、玩中学习,在观察、体会的学习中玩,这才是最愉快的。比如我会在双休日去公园写生,既可以锻炼素描技法,又观察了动植物,还了解到生态等生物知识。

《培根随笔》内容非常丰富精彩,语言让人如沐春风,措辞精炼。所含的真知道理精辟而隽永,格言警句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典范。仰之弥高,钻之弥竖;学识弥多,其惑弥深。随着年龄和知识见解的增长,我会循序渐进地更深度阅读这本书。

关于于丹,下面从受众的角度来谈一下。

我们把于丹讲座的受众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别人都说这个好,跟风,将来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谈论的资本。这就像看电影,一部大片出来,不管评价好不好,总要去看一下。

第二种,不管出于什么一种情况看了于丹的讲座,觉得讲的很不错,讲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讲座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种人就像没事在家里看了一个电视剧,自己感动得流点泪,但是纯作一种消遣。

第三种,我个人觉得是听讲座的最高境界,就是听了,信了,然后就照着去做了。现在有些评论说于丹是“文化奶娘”,听众是怎样的被麻痹了,怎么样的不能自己思考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是真是这样不好吗?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听了一个道理,就按着做了,这才是真正的上士。整天想来想去而不见实行的人才是最失败的,时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有人要问了,那听到的要是错的呢?我要说,如果一个道理你第一次听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就说明它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如果能做到“定于一”,守住一个观念去好好地实行,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很简单的,是很轻松的。于丹讲的有道理吗?你也许会说她俗套,她讲的是老生长谈的那些东西。那么为什么大家讲了几千年还是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它们是真理。所以与其辛辛苦苦地再去找什么捷径,方法,不如老老实实地照着这些去做。但是这是很不容易的,非上智与下愚不能办,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正是夸他们的意志坚定。

第四种,由于我们大部分是处于上智与下愚中间的普通人,所以我们很难做到第三种人。记得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于丹的节目,主持人是阿丘和张泉灵,张泉灵最后总结说:“我们可能学不到于丹的口才,可能学不到于丹的思想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学到于丹总结生活的态度。”学会于丹总结生活的态度,我把这作为第四种人。有一次看报纸,上面说于丹坚持写日记坚持了四十年,我觉得这正是她总结生活的明证,也可见她“定于一”的功夫。于丹的讲座,首先明确一点,不是学术讲座,而是“心得”,也就是个人的见解。当然很多人可能看到她教授的名头,往往不加细想就以为这是专家在研究的《论语》。但是《论语》本来就是讲生活的,从一个角度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把它仅仅作为一个学术来研究本身就是对它的不尊重?其实于丹也是借《论语》下蛋,借《论语》之名阐发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她总结生活的成果。之所以能借,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那些道理,所以她不但可以借《论语》,还可以借《庄子》,她再去借别的书来阐发思想我们也不用惊诧。于丹怎么可能对这么多的书都有这么深入的研究呢?做第三种人很难,做第四种人也不易,而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聪明累,即是对此类人说。最令人烦心的是有时意识到一个道理很好,但是往往不得定下心来去实行。难得糊涂!真羡慕第三种人啊。(我不谦虚的说一句,我大概是第四种人了,但不是从于丹学来,而是另有一些原因。)

第五种人就是批评于丹的人,对于这一种人,我不再细分。这里的讲的“批评”,我们用专业的说法,包括“夸”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批评”。我上面之所以在自认第四种人时声明是“不谦虚”的说法,正是因为我还有一部分停留在这个阶段。这一种人是聪明而没有到一定程度(即上所谓的“上智”),或者自作聪明,他们没有像第三种人那样学到于丹的“质”(基本上就是生活的质,讲出生活的质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很多人都可以讲),也没有像第四种人那样学到于丹的“神”(总结生活的方法)。他们听了于丹的讲座,或是出于反思的精神,或是有抵触的情绪,不甘心直接接受。好点的,比较要强,不甘原接受嚼过的东西,要自己去找,或许可以成为第四种人;不好的,根本没想过于丹讲的东西可以用在生活中,就开始从什么社会意义,影响来讨论“于丹”现象。

大家看一下,受众中哪种人比较多呢?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有些人说什么大众被麻痹,于丹讲座中有什么政治意识,其实没必要那么杞人忧天,有多少人真正在关注于丹讲的内容?我说这话是带着遗憾和失望的。第五种好像也不少。不过也许我划的界线太分明,中间应该还应允许存在过渡,比如虽然没有达到第三种,但是对于丹讲的某些东西丢特别有感触。又每个人似乎都在总结生活,不过大多比较散乱。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