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6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孩子总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护的,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家长们应当尽量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共成长。为大家分享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1

由于孩子年纪小,体力、知识和社会经验都远不及成年人,父母们常常会下意识地看低自己的孩子,低估他们的能力,事事包办,同时又对他们不放心,管束过多,干涉过多,结果是处处都以支配者的面目出现。父母的这种做法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同时还缺乏独立自主性。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孩子虽然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照顾乃至管教,但是父母“一不放心、二不放手”的管束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孩子习惯于被支配,遇到问题若无人从旁指导就会无所适从,完全没有“我能做好什么事”的自信。某些孩子还会产生叛逆心理,偏要和父母唱反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身兼保姆和警察的角色,绝不是爱护和教育孩子的良好方式。父母要意识到,孩子虽小,也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处事方法,应该以民主、合作的态度禾口孩子一起交流,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还应该多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训练他们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立,父母不可以忽视孩子学龄前的时期。虽然此时孩子年龄幼小,似乎还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自主的意愿。父母可以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学习独立自主。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2

把孩子交给蓝天让雏鹰搏击长空——自理自立法

自理者,讲的是孩子自己承担和料理自己的事务。自立者,讲的是孩子不过多依赖家长,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自理自立是孩子成长应具备的基础品格,也是其做人做事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自理自立法,则是家长从孩子小时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并放开手脚,把他们交给祖国的蓝天,让其像雏鹰那样早日去搏击长空。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第2张

一、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

有生活阅历的家长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凡从小就一切依附父母、依赖父母的孩子,一般都“长不大”,不易成才;而从小就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一般都易成才、早成才。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就“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成才离不开独立自主”。调查表明,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66.89%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29.73%的人有时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影响家庭教育的12个话题》,浙江大学出版社)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培养其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孩子的自理自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孩子刚出生时,有着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性,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但是,随着孩子的断乳和年龄增长,其要求自理自立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如,要求自己行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要求自己穿衣服、衣服穿反了应脱下来重新穿等。因而,孩子也就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了。孩子易成才、早成才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自理自立,具备起码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俗话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由于环境所迫,生活自理自立较早,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强,因而可以支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与其相反,孩子都考上大学了,连起码的洗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都不会,缺少应有的自理自立能力,怎么能易成才、早成才呢。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孩子能否成才、早成才,外部环境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关键是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当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附,开始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利益的驱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一份责任,焕发出一种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例如,孩子要独立自主地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能动不动找家长帮忙,而要自己复习功课、自己动手写作业、自己检查作业。遇到了难题,自己查资料,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地去攻克它。只有这种学习,才是高质量的学习,也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人是需要有精神动力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孩子就不能适应环境,也就不能成才。应该看到,孩子的成才是有条件的。任何不经过艰苦奋斗、积极努力就能成才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孩子具备了努力向上、自理自立的精神,他就有了一种精神动力,就会去努力拼搏,并千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困难,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争取一流的成绩,争创一流的事业,从而促进其尽快成才。实践也反复证明,从小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据报道:安徽省铜陵县东联乡黄兴村有个男孩叫陈镇,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患有肺病,不能干农活,他只能靠捡拾废品维持生活。面对生活的困顿,陈镇自理自立,一直靠自己的劳动读完小学和中学,2004年考上大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陈镇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班干部。(郭月红.《“破烂娃”今年又考上大学》,《北京晚报》2004年8月27日)这就是一个自理自立的典型例证。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第3张

二、一些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

当我们大力倡导孩子要具备自理自立精神时,却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离开了家长就寸步难行;他们事事都要依附家长,离开了家长这根拐棍,孩子将一事无成;他们缺乏前进的动力,害怕艰难困苦,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但是造成一些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哪里呢?是怨孩子呢,还是怨自己呢?一些家庭教育专家曾反复讲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可见,这个根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家长过多代劳

他们以孩子尚小、不懂事和缺乏能力为由,过多代替本应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诸如,替孩子洗脸、穿衣、系鞋带、扫地、收拾房间和洗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依靠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什么也不会,连起码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也不具备。

(二)家长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自立行为会逐步养成。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总希望摆脱家长的牵制,进行自我行为选择,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自我决定问题和单独行动的勇气。但有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中,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如,孩子上学了,本应由自己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有的父母总爱代替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却在一边玩耍。孩子的课外活动本应由孩子自主安排,但有的家长总爱干涉孩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爱好给孩子报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和奥数班等,搞得孩子疲于奔命。孩子升学填报院校和专业,本应由孩子征求家长的意见,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并填写。但有的家长却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主观代替孩子做出最后的选择。随着孩子的逐步长大和日益成熟,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的家长却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动不动就批评一顿,连起码的交流、沟通和讨论也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弱化,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也难于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持冷漠态度,对其参加的.有关活动不予积极支持

从孩子的本性来讲,他们是积极向上的,有一种奋发图强、争取先进的内在愿望。但是,这种自理自立精神又是不稳定的,一旦遇到暂时困难和挫折,其心灵极易受到创伤,行动产生动摇,甚至出现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家长本应赞扬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鼓励孩子参加有关的活动。但有的家长对此却持冷漠态度,似乎“这好那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最大的好”。对孩子积极要求参加的军训活动、夏令营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往往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累坏了孩子的身体,致使孩子上进心受挫,难于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

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第4张

三、从孩子小时抓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精神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而教育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关键也在家长。为此,要求家长必须从孩子小时抓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精神。

(一)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志士都非常重视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如,西汉的开国良将萧何和太子少傅、太子大傅疏广,清代著名宰相曾国藩和著名将军左宗棠等,他们身居高位,有权有势有钱,但却不为孩子置产业,不为子女积钱财,促使孩子自理自立。正如古人所云:“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肖春生著.《古今名人教子70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只有让子女自理自立,才能把他们真正培养成贤良之才。还有,世界上著名企业家,如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可称之为亿万富翁。但他教育子女却非常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参加家务劳动,花钱要记账,平时花钱要通过自己劳动所得,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近年来,报刊上也不断登载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富豪“亿万遗产不留子女”,而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其目的就在于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并将此作为赠送给孩子终身享用的最大财富。

(二)逐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习惯

从小养成生活自理习惯,这是自立自强的基本前提。为此,要求家长要从孩子小时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自己动手吃饭、洗碗、抹桌子,自己洗衣服,帮助家长干家务。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孩子今后能否生活自理,能否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一件大事,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三)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家长交给的一些任务

孩子自上小学开始,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常事,也是培养其自理自立的重要途径。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作业,不要过多地干涉和代替。要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交给他们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如每天取家庭订阅的报刊和牛奶等。一般来讲,孩子对此有一种信任感和兴奋感,工作起来特别认真。家长对他们独立完成各种任务的情况,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去树立自理自立精神。

(四)鼓励孩子自主做出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家庭做出抉择,这些抉择一般都涉及孩子的切身利益。如,要不要参加钢琴班、英语班、奥数班的学习?是参加一个班还是几个班?升学考试前,究竟填报哪个学校、何种专业?暑假期间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赴外地的夏令营活动?如此等等。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小、不懂事,往往以个人主观好恶来代替孩子进行抉择,甚至逼迫孩子参加某项活动,搞得孩子不高兴,亲子之间关系紧张。对此,家长不妨解放思想,给孩子介绍各种情况,分析利弊得失,然后鼓励孩子反复思考,独立自主地做出抉择,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自理自立精神的好方法。

(五)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

在家庭许多问题上,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只是因为他们年龄小,许多家长没把孩子的观点意见当一回事,甚至置之不理,所以才没有机会表达,这是不对的。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自理自立的表现,也是一种逐渐走向成熟和自信的标志。家长应积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当孩子报考参加何种课外学习班时,当孩子报考何种院校和专业时,当家庭购置贵重物品时,家长都应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应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他们的意见被家长重视或被采纳时,就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会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考虑一些问题,变得更加自理自立。

(六)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锤炼自理自立精神

2004年8月(合刊)的《当代家庭教育报》曾刊登一篇《外国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外国父母家教的经验,如,“2岁自己洗澡、18岁自谋生路”、“跌倒了爬起来,初中毕业当‘佣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吃苦是必修课”,等,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家长千万不要成为只会庇护孩子的“鸡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累着、碰着、伤着和委屈着,要成为把孩子交给蓝天,像雏鹰那样搏击长空的“鹰妈妈”,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理自立能力。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