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粤剧唱腔三大类

粤剧唱腔三大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分别是大喉、平喉、子喉。

粤剧唱腔三大类1

粤剧唱腔分别有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

“大喉”又称“霸腔”或“左撇”,它的唱腔高亢激越,威武雄壮,本属小武和武生的专用唱腔。

“平喉”是小生的唱腔,一般男角都用此唱腔。

“子喉”即花旦用假声来唱的唱腔,一般女角通用。粤曲演唱中要达到“字清腔纯、叮板准确、以情带声、问字取音,以字生腔”。

粤剧的形成时间,有以下四种观点

(1)形成于南宋。陈非依在其《粤剧六十年》中指出:“南宋末期,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梁沛锦也认为:“从粤剧发展渊源来说是悠久而又深远的,简括地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粤剧唱腔三大类
  

(2)形成于明代中后期。赖伯疆、黄镜明合著的《粤剧史》认为:佛山的`琼花会馆建立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早期粤剧戏班的行会组织,“粤剧发展至此已经基本成为一个大剧种了”。

(3)形成于清代前期。王兆椿《从戏曲的地方性纵观粤剧的形成与发展》一文,将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出现的“广腔”看作粤剧历史的第一阶段。

(4)形成于清中叶或中叶以后。欧阳予倩在《试谈粤剧》中认为,广东的本地班和外江班并立的时候可以看作粤剧奠定基础的时候。外江班逐渐退出广东舞台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欧阳予倩认为粤剧形成于清中叶以后。何国佳在《粤剧历史年限之我见》中认为粤剧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也有学者认为粤剧历史应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李文茂起义(或稍前)算起的观点,也属于此列。粤剧的历史始于唱梆子,约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之后又吸收了二黄,成为“皮黄系统”的一员。

粤剧十大行当

粤剧十大行当,是指角色分类,划分如下:一末(老生)、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起来称十大行当。

粤剧唱腔三大类2

粤剧经典 

1、《牡丹亭惊梦》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2、《帝女花》《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场粤剧的名称。作者是唐涤生。本剧背景是明末崇祯六年,国势积弱多年,崇祯帝虽欲励精图治,但因饱受沉重压力,用人不当,国势日益衰弱。戏曲讲述长平公主与周世显的悲情爱情故事。

粤剧唱腔三大类 第2张
  

3、《紫钗记》粤剧《紫钗记》由唐涤生于1956年改编自明代汤显祖所著《紫钗记》,共八出,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汤显祖版本的《紫钗记》,据唐人小说《霍小玉传》及其本身作品《紫箫记》所改编,并改变其原来的悲剧结局为才子佳人故事。

4、《蝶影红梨记》《蝶影红梨记》,香港剧作家家唐涤生据元朝张寿卿原著《红梨记》改编的'不朽之作,1957年香港仙凤鸣剧团搬上舞台,由已故任剑辉和白雪仙领衔演出。

5、《柳毅传书》柳毅传书又称柳毅奇缘,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依据李朝威《柳毅传》改编的戏剧经典剧目。

粤剧唱腔三大类3

粤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

当年,弋阳腔、昆山腔、梆子、徽调、汉调等,传入广东,广东的一些本地戏班汇百家之长,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被称为“广腔”。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本地班和外江班。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来又以“梆簧”作为基本唱调。此时的本地班已经与外江班“判然迥殊”,进而逐渐形成粤剧。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一段唱腔中,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成段体,从不互相渗杂,一腔到底。粤剧唱腔音乐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板腔体有梆子、二黄两类,梆子有首板、慢板、中板、芙蓉、叹板、煞板等板式;二黄也有首板和慢板,还有二流、滚板等板式。

粤剧唱腔三大类 第3张
  

粤剧的乐器可多了,主要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两大部分。前者以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除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

粤剧的戏服更是五花八门,让你看的头晕眼花。粤剧的戏曲服装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改良后而形成现今传统程式化的.形态。粤剧服装的分类有蟒、甲、褶子、帔及衣五种。

粤剧的角色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

粤剧开场时,男常“小跳”,女多“拗腰”的表演,亦颇罕见。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一些新的表演程式,又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取表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

粤剧就是这样,一代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