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黄梅戏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1

黄梅戏是中国流行于江西省的一种民间剧种,被誉为中国民间戏剧的“四大名著”之一,拥有300多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一百多年前的江西婺源詹家乡,那里的詹家乡口头传统的“江家大周”是发源于当时群众自发独立创作出来的,当时以民歌为基础创作出了一些戏剧形式的表演,而这些口头传统的表演在江西、福建两省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剧种,即黄梅戏。

黄梅戏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以民歌为基础,融贯传统古典文献,从而体现了江西大江南北特有风土人情文化价值观,构成了活泼通俗的'流行承传文化,口耳传益久绵,朝夕融文化、蕴含传统情怀。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
  

黄梅戏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它的影响深远而广泛,至今仍被传承着,同时在黄梅戏的发源地江西婺源乡詹家乡出现了黄梅戏馆,今天江西黄梅戏在世界舞台上还是中国民歌文化精品。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2

黄梅戏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民间小戏,当时当时还只是发展萌芽阶段,此后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和安庆市交汇处,被称为“怀腔”,这就是现在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历史有多久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和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我国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港台等地都有专业或者业余的表演团体,在民间广受欢迎。

黄梅戏的唱腔以纯朴流畅,抒情、明快为主,表现力丰富,表演自然质朴,贴近现实生活,其名句《天仙配》在全国各地都耳熟能详,在海外也能听到不少的赞美之声。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 第2张
  

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在清朝的`时候的到了较快的发展。清末时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了安徽省怀宁县,又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详结合,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戏剧剧种,在当时被称为“怀腔”,后来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音乐、表演、剧目等,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以“黄梅戏”的名号扬名四海。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3

在黄梅戏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参考、借鉴了许多其他戏剧的文化元素。在黄梅戏中,我们能看到楚剧、汉剧、采茶戏、京剧的影子,黄梅戏将这些剧种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可谓博百家之长。

糅合了各戏剧特色的黄梅戏,深受民间喜爱,所以,更是成为了当下流行的戏剧文化之一。

即便是对黄梅戏缺乏了解的朋友,大多也听过《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甚至,能随口客串一把票友,唱上几句经典台词。

纵观黄梅戏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由简到繁,这一过程自然离不开热衷于黄梅戏的老前辈们的不懈努力。当下的黄梅戏顺应时代发展,已成为贴合当今文化的成熟戏剧。不论是唱腔、方言、伴奏方面,都已不可与百年前同日而语。在表演形式上,我们既可在舞台上看到黄梅戏,亦能在广播、影视作品中一睹其风采。

那么,经久不衰的黄梅戏究竟拥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呢?今天,我们不妨站在相对专业的角度,对黄梅戏艺术的艺术特色进行剖析。

首先,便是黄梅戏易于被群众接受的大众性。从今时今日古典文化传播的过程来看,“接地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特质。长久以来,许多古典文化过分追求“登大雅之堂”,以至于脱离了群众,变成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高雅艺术。

从当代价值的'角度来看,这类难以流传下去的古典文化无不缺乏大众性,不够质朴。黄梅戏之质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窥见:

第一个,黄梅戏的演唱者未必具有专业性。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戏剧的表演都需要整个表演团队来完成,黄梅戏则不然。表演黄梅戏的,可以是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甚至连唱腔都不合标准的票友。

我们时常能在民间看到农民、裁缝、纺织工等普通人进行免费演出,他们都是热衷于民间艺术的爱好者。在演唱之前,这些票友三五成群凑到一起,在庙会、舞台甚至是茶余饭后的小广场上自发地进行演出。演出完毕后,各回各家,没有丝毫负担。

进行非专业演出的表演者,不会以黄梅戏作为谋生手段,他们对戏剧的喜爱是发自真心的,这种质朴是许多戏剧文化都不曾具备的。

第二个,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与民歌类似,极具生活气息。

从黄梅戏中的衬词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方言亦会在唱词中出现,观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而不是在看一出虚构的桥段。

例如《蓝桥会》、《打猪草》、《夫妻观灯》等一些段子,所讲述的都是老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或许在一些自诩高雅的艺术家看来,这些内容是琐碎且无意义的,但普通百姓喜欢的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表演形式。

黄梅戏的大众性究竟体现在哪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喜爱黄梅戏的听众已突破百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一般来说,戏剧的受众相对较窄,无法与流行歌曲及电影媲美,只有一定年龄的观众才会对某种传统戏剧产生兴趣,黄梅戏则不然。在各地的戏曲比赛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亦有稚气未脱的少年,足见黄梅戏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艺术。

从事演职行业的人员都知道,不论自己的基本功多么扎实,让观众亲口评价“好看”或“好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一些人认为黄梅戏比较“土”,殊不知这种充满土气的大众化亦在不断进步。要知道,百年以前的“大众化”与现今的“大众化”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黄梅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随时会根据社会背景进行演变,永远保持比较宽的受众面。

黄梅戏有多少年历史了 第3张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黄梅戏唱腔上的独特性。

“唱腔”是我国戏剧表演领域对“唱法”的统称,可以说在每个戏剧艺术形式中“唱腔”都是主体。与乐器伴奏的部分不同,唱腔完全是由人声构成的。所以,不同的表演者所展现出来的音色截然不同,演唱技巧的高低亦会对唱腔造成影响。

黄梅戏的唱腔可划分为主调和花腔两个部分,此外还可延展出一个小类别“阴司腔”。主调,也叫正腔,在传统桥段中使用的腔调大多属于主调。若继续细化,主调又可分为平词、二行、三行、火攻等。所谓平词,是正本中应用最多的唱法,其腔调庄严肃穆,适用于叙述或陈词。在《天仙配》和《梁祝》中,我们能听到大量平词唱法。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