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如何让有视力障碍的孩子适应生活

如何让有视力障碍的孩子适应生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于罹患与脑的先天异常相伴随的先天性的眼病,有的孩子生下来就看不见。先天的视力障碍中最多的是由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而导致的新生儿白内障。

如何让有视力障碍的孩子适应生活

引发新生儿白内障的第2位的病因是半乳糖血症。视网膜色索变性、视网膜剥离、早产儿视网膜症等都会损害视力。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不如成人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好。风疹所导致的白内障,其手术时间应推迟到孩子2岁以后。另外,如果其一只眼睛正常,只有另一只眼睛是白内障的话,手术时间应选择在孩子年龄尽量大一些的时候。幼儿发生视力障碍时,必须要考虑视网膜肿瘤、脑肿瘤等重大疾病。

最初以夜盲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出现视力障碍、视野变小,以致引起失明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

出生时体重不足1.5千克的婴儿,常发生未成熟儿视网膜症,但现在发现了对早产儿视网膜病有抑制作用的氧调节技术。近来失明最常见的病因是外伤。如烧伤、药品的损伤、交通事故以及燃放烟花所导致的双眼损伤。

父母都迫切希望能通过医生的力量使患儿恢复视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如愿。虽然医生要采用一切手段给病人进行治疗,效果却难以预测,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这是不明智的。

失去视力的人,并不是连生活的出路都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并不仅限于能看得见东西,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即使失去了视力也要活下去的能力,必须给孩子除视力以外的生活乐趣。失明的孩子,必须通过其他方面的感觉来弥补视力的不足。如果给看得见的孩子拿去牛奶,他就会知道,这食物是他的。然而对于失明的孩子应让他摸一下奶瓶,并且告诉他这就是牛奶,或让他闻一闻牛奶的气味。对于失明的孩子来说,手指尖就是眼睛。而手指尖之所以能成为眼睛,是因为有了听觉和嗅觉的帮助。

失明的孩子,睡眠时间容易不规律,所以应使其生活有规律。早晨,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惯让其定时起床,定时抱着他出去散步。不能因孩子的眼睛看不见东西,就把孩子关在家里。母亲应该毅然地抱起失明的孩子,就像抱正常的孩子一样,让周围那些另眼看人的人觉得羞愧。洗澡也必须按时。

患儿长大了,能自己坐在桌边吃饭了,就必须训练他用勺。虽然面包可以让孩子用手拿着吃,但副食不能让孩子用手抓着吃。父母应手把手地教他一只手扶碗、一只手拿勺吃饭。害怕弄洒,父母总是用勺来喂他是不行的。勺子要选塑料的,它比金属的轻,能容易知道所盛食物的重量。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扶着东西走路,父母就要拉着孩子的一只手,让孩子的另一只手扶着墙壁或是扶着椅子,这样不久孩子就能慢慢地学会走路。不应该让他突然使用手杖,而应让他使用用两只手推着走的木制手推车。这样可以帮助他学会感知前方存在的障碍物。

应给盲儿能发出不同声音、或是触摸起来手感不同的玩具,让他们识别。对乐感好的盲儿可以早些就教他唱歌,或让他听唱片。如果总是开着收音机和电视,那只会使他们的思维混乱。

训练其大小便,不能着急。快到2岁的时候,在温暖的季节里,可以训练其使用便器。如果自己能走路的话,要使其熟悉去厕所的路,在厕所内放置芳香剂,以香味来辨别位置。

4岁以后,要让孩子自己能穿衣服。但是,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他更小的时候开始就让他一件件按顺序穿衣服,然后再一件件脱下来,而且脱下来的每一件衣服,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抚养盲儿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事故的发生。父母安顿孩子睡觉后外出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孩子的安全。然而过分地害怕事故,把孩子当作一件十分易碎的物品也是不可取的。应该为孩子准备一间可以跑动、走动的安全的房间。另外,也要在室外安全的地方让孩子跑、跳,这些都是孩子高兴做的事。

因为对一个盲儿来说,他们的听力所承担的工作是正常儿的数倍。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其不受损伤。不要盲目地接受医生的注射,注射时一定要问清楚是什么药。像链霉素、卡那霉素那样的有损害听力可能的药,应该拒绝使用。

盲儿教育,已经渐渐发展到能包括幼儿期的盲儿教育的水平了。家有盲儿的父母,最好能事先去当地的盲童学校,咨询一下该学校可以接收几岁盲儿。

全盲的儿童必须进盲童学校。,现在盲儿学校,多数教育目的是让盲儿将来成为按摩师。现在正常人也有想成为按摩师的,所以盲儿的将来就会更加不容易。

如果不能让盲儿根据其特长而选择职业,就麻烦了。为此,盲童学校的教育必须下更大的气力,以发掘出盲儿们潜在的能力。教师如果不抛弃那种到盲童学校任教就感觉是被降职了的想法也不行。

如果患儿并非全盲,而是多少还有一点视力,那么就应尽可能地让他进入正常的学校学习,而且班组中的学生不能太多。虽然弱视儿的存在,会对班里的正常教学有一些影响,但如果因此就把这样的孩子转到盲儿学校去,那是会抹杀他的能力的。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