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早秋教你如何养生

早秋教你如何养生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台风扫过,尽管气温稍微下降,但仍然摆脱不了一个“热”字,以至于不翻日历都不知道立秋已经过去了十天。今年的早秋有点特别,由于台风频繁的登陆带来丰沛的雨水,使得本该来到的秋燥又带上了湿。这“燥”和“湿”原是一对冤家,当这两者同时存在之时,既要润燥而不助湿,也要祛湿而不过度,保持一种平衡才是养生之道。

早秋教你如何养生

润燥、除湿同时进行

养生要顺应四季,但在四季向来并不分明的广州,立秋已过却依然高温笼罩,此时的养生该怎样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陈瑞芳表示,尽管我们身体并没有太明显的感受,但秋季的“阳消阴长”已然开始,日照时间开始变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日出时间比夏季延后了,而日落时间也提前了。

“由于刚立秋不久,属于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较多,因此秋天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并不等于不存在,因此可以开始适当地润燥。”陈瑞芳表示,特别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人群可以开始适当地食补润肺,而便秘、痔疮患者则应该少食辛辣、多食润燥等食物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早秋属于暑湿与秋燥交班的时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较多,因此湿气仍较重。“湿”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常见原因,如果湿邪侵犯人体,容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身体沉重困乏等症状。因此不要以为秋天来了,暑湿就离我们而去。事实上,每到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天气变化比较大,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如果加上保健不当,暑湿感冒和风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门。

早秋,防暑要继续

早秋,除了润燥不忘祛湿之外,还应该注意继续防暑。四季转换不是幻灯片,点下键盘就换图,这需要一个过度的时间。其实,俗话说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因此中暑也可能发生在秋天。中暑实际上受气候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之下,机体的调节功能紊乱,使得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除了高温所引发的中暑之外,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进一步加大,一冷一热如不注意,也容易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中暑。陈瑞芳提醒,尽管昼夜温差开始拉大,但并不建议过早添衣。因为还处在早秋,温差不算大,可以帮助身体接受从夏到秋的过度,增加身体对寒邪的耐受能力。

应时汤水

1、霸王花瘦肉汤——清热润肺

霸王花(干)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约20克、蜜枣2个。把干霸王花洗净泡开后,与其他材料一起煲一个小时左右。

2、百合沙参汤——养阴润肺安神

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猪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炖1.5小时,根据各自爱好调味后即可。

3、川贝雪梨炖猪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猪肺250克、川贝10克、雪梨1个、冰糖5克。将猪肺洗干净,切块,与其他材料一起炖1.5小时,

4、淮山炖瘦肉——健脾祛湿

淮山50克、桂圆15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把材料洗净放入小煲中小火炖1小时。

5、鳕鱼百合炖冰糖——滋阴润肺,适合易失眠的人群

鳕鱼500克、百合50克、冰糖15克。把百合洗净泡开后,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炖1小时。对大便稀烂的人群,加入红枣和莲子各15克一起炖即可。

6、玄参+麦冬+生地——养阴通便,适合阴虚燥热的人群

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钟便可。

7、生地+黄精+黑豆——滋阴养颜,适合皮肤干燥、瘙痒、荨麻疹等人群

生地15克、黄精15克,煮水20分钟后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时的黑豆50克,煮20分钟即可食用。

秋季自我保健养生小常识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7.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8.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9.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11.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12.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