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下面小编分享怎样纠正孩子小气方法。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1

“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小气”的儿童都有哪些表现呢?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等不愿借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多疑,缺乏果断性。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 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伤口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家长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因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2

1、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时期,从小气到大方需要有个“去自我中心”的成长过程。

(1)2岁半以后孩子出现较强的“私有意识”,对已有物品“神圣不可侵犯”,希望“归为己有”的物品越多越好。它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标志之一,属于正常现象。

(2)3岁半、4岁前后的孩子开始发展从多种角度、多种立场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渴望有朋友、渴望被接受,从而逐渐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轮流、互惠互利、宽容、分享;因为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他们逐渐按社会规范约束自己,学会自我克制、忍耐、接纳他人,减少利己行为。

(3)若受物质条件或人为限制而使孩子的“私有意识”一直受压抑未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则会抑制孩子从“自我”心理向“互惠互利”“分享”等社会化心理的成长。

2、错误的教育会助长孩子小气。

(1)父母言行不一。如:怕东西被弄坏而故事搪塞来借物品的邻居,或训斥孩子将自己较贵重、食品送给小伙伴。

(2)对孩子要求前后不一。如:孩子遭小伙伴拒绝后表现出“报复性”小气行为,父母见后不置可否,甚至口头表示赞同。

(3)容忍、迁就孩子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的错误行为。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特殊待遇,有好吃的先满足孩子、滋长了孩子自私独大的心理。

1、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因自我意识发展带来的“私有意识”。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第2张

孩子的“私有意识”应该得到尊重。不管孩子乐意不乐意而要求所有的东西都与人分享,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让孩子的“私有意识”获得适当的满足,有利于孩子顺利完成从“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的心理转换。

2、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以自身大方、礼尚往来的交往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并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

3、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相处的机会。

让孩子带玩具和同伴交换,或请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增加孩子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体验。

4、引导孩子猜想并满足别人的需要。

父母常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暗示自己的需要,使孩子有机会体会别人的想法,发展同情心,有机会“与人分享”。如有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品尝,长辈优先;有客来访时,让孩子学习主人待客之道,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鼓励孩子把小时候的物品(玩具、衣物、图书等)整理出来,亲自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孤儿院的孩子,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

5、教孩子在学习分享和赠与中体验快乐。

(1)在孩子有分享、赠与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赞许,让孩子体会精神愉悦。

(2)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让孩子理解并接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观念,体验“与人快乐己快乐”的生活哲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