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关系,而孩子是否听话也和家长的教育有关,一些孩子不听话多半是因为家长触碰到了孩子的雷区,导致孩子起来叛逆心,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1

1、丢面子的小毛病

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对自身存在的如尿床等这些小毛病就变得很敏感。当家长在别人面前提起时,他们认为这很让他们丢“面子”,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请家长们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不要在别人尤其是孩子的朋友面前提及这些话题,更不要嘲笑和挖苦孩子。

2、“揭孩子的短”

没有人喜欢把自己患病的事情拿出来被人谈论,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对自己正在罹患或曾经罹患的疾病本身就很在意,如果家长们再火上浇油,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大谈特谈孩子所患的疾病。或许孩子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治疗,但对孩子心理上的打击却很大,可能会让孩子对社交产生一种畏惧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曾经的伤疤

孩子内心也有不可触碰的“伤疤”。可能这些“伤疤”在家长看来不以为意,但也会使一些孩子牢记在心上,一旦被人揭开,就会很痛苦。这些伤疤可能很小,小到倒数第一的某次考试、出的某次洋相,可能很大,大到高考失利、失去朋友。但不管大小,这毕竟都是孩子内心的伤,请家长们别再“插一刀”了,就让时间来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痕。

4、尴尬的“屈辱史”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屈辱史”,不仅可能在身体上受到伤害,心理上可能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即便这些事情已经属于过去时,但如果家长在别人面前大谈孩子的“屈辱史”,孩子还是会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产生反感和叛逆心理。

5、身体缺陷

对于所有人而言,身体缺陷都属于一种敏感话题。对孩子而言也是同样如此。虽然是显而易见的身体缺陷如身高过矮、体型过胖、外貌不好看等,但如果家长把这个当作谈资和别人说个不停,那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

6、“私人领地”被侵犯

孩子虽然离不开家长的呵护,但他们也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们所认为的“私人领地”可能只是一个小书桌,可能只是一本日记本。但不管怎么样,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个领地都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包括家长。所以,家长们如果未经孩子允许就擅自侵犯“私人领地”,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了伤害。

7、“私房钱”

这种“私房钱”可能是父母给的零花钱、过年别人给的压岁钱等。虽然孩子对金钱并没有表现非常热情的态度,但他们会把所得的金钱好好保存下来,视为自己的“私房钱”。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私房钱”进行计算,甚至时不时拿来用,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己的“私人财产”被侵占的想法,并认为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尊重和保护。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触碰了这些雷区2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1、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2、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家长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1、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2、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3、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4、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5、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6、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