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令很多父母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不够科学,也不知道孩子犯错误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以下是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的分享。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1

所谓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它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受自然规律支配,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的一切表现都可以是“行为”。儿童的“行为”一般会包括两种表现:“好的行为”和“问题行为”,也就是孩子在某个场合或者场景中做了一些不恰当的事情或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其实,行为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的孩子很单纯,他们或许受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他们想怎样。所以就会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在表达什么,然后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用正确的方式去取代问题行为。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做功能分析。

1、实物强化

功能1、实物强化行为(也就是孩子想要而得不到)

其实孩子想要表达的是:我想要什么东西。

例如:在超市收银台,孩子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妈妈说“今天太冷不吃冰淇淋”;孩子就开始哭闹、躺地打滚甚至打父母,孩子的行为会愈演愈烈,直到妈妈不能忍受;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哭,我就给你买”;孩子停止哭闹,妈妈给买冰淇淋。

首先我们要来分析这个问题行为:

前因:孩子想要冰淇淋

问题行为表现:孩子哭闹、躺地打滚、打父母

结果:妈妈给买了冰淇淋,孩子不哭了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2张

这个案例中孩子和家长提要求想要冰淇淋,但是家长拒绝了孩子,于是就产生了问题行为目的就是让妈妈满足要求,最后妈妈妥协了孩子目的达到了,那么这种哭闹的问题行为以后还会多次发生。

正确干预方法

1、忽略孩子不正确的行为:这时家长不去说“你不要哭”,“你不许打人”等,尽量不说话;不讲条件,例如“你不哭就给你买冰淇淋”。我们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走开,让孩子一个人发脾气。

2、当孩子开始冷静下来的时候,给孩子关注,进而引导孩子去看其他喜欢吃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停止了哭闹,可以给孩子其他喜欢的——但不要再给冰淇淋。

3、在一定时间内不要给孩子他之前哭着要的东西,比如案例中的冰淇淋。如果想要给孩子他之前想要的,2-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等待5-30分钟,5-6岁左右的孩子最好等待30分钟以上再给。若家长承诺过什么时候孩子才能得到东西,那就一定要坚持到底。比如:“我们买完东西才能吃冰淇淋,就一定要让孩子等着买完所有东西再去吃”。

2、注意力强化

功能2:注意力强化行为(想要让家人时刻关注到自己,不许做别的事情)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3张

孩子想要表达:请随时关注我!

例如: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孩子自己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孩子开始玩电灯开关;妈妈在厨房告诉孩子不要玩,孩子不听继续玩儿;最后妈妈走过去阻止孩子,甚至责骂,然后叫他做其它的事情(这时孩子已经成功获得了妈妈的关注)。

前因: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孩子独处。

问题行为表现:孩子玩电灯开关。

结果:妈妈走近孩子制止他,孩子成功获得了关注。

孩子认为他玩电灯的行为能够让妈妈不去做饭从厨房出来看他,哪怕是妈妈责骂了自己,孩子也成功了,所以下次他还会这样做。

这类问题行为一般发生在家长忙着做其他事情,一段时间没有关注孩子。孩子就会做一些,家长平时不让做的事情来求得关注,这时家长很有可能就会马上去制止,而孩子在这过程中就得到了他想要的关注;所以只要孩子想获得关注了,就会做更多类似的事情。

干预方法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4张

1. 忽略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此时家长不要说“你不要玩电灯开关”“你在干什么呢”等等,尽量不说话;也不去转移孩子注意力,例如“你去看一会儿电视吧”。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走开,让孩子独处。

2. 孩子在这时做的通常都是家长不让做的事,如果确实会危害到孩子自身安全,我们可以轻轻阻止孩子,然后拉住孩子把他带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这个过程中家长同样还是不说话,不给目光对视,不去与孩子互动沟通。

3.等待大约30秒到1分钟,如果孩子没有继续之前不正确的行为,这时可以给孩子关注,与孩子互动,夸孩子任何他做的好的行为。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2

一、逃避强化

功能3:行为(也就是不想去做当下自己在做的事情)

孩子想要表达:我不想要做这个!

例如:妈妈让孩子指认卡片,孩子开始哭闹,想要逃,把卡片全部扔到了地上;妈妈一再坚持,孩子哭闹更加严重;妈妈忍受不了,让孩子去自己的房间冷静一下。孩子便离开了。

前因:妈妈让孩子指认卡片

问题行为表现:孩子哭闹把卡片扔地上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5张

结果:妈妈让孩子离开了,不用指认了。

有的孩子在妈妈让指认卡片或者画画写字的时候,就会说要去解小便,这同样也是一种逃避方式,如果妈妈同意了,孩子又成功的躲开了一小会儿。

干预方法

1.忽略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家长这时不说话、保持冷静的表情,不带任何情绪,不同情,也不生气。

2.当孩子开始冷静下来的时候,家长要继续用肢体辅助等辅助方式帮助孩子坚持完成指认。有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来回几次。

3.当孩子哪怕是在辅助下完成的,都要夸孩子,并且奖励他喜欢的东西。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6张

二、自我刺激

功能4: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己在感官上的一种感觉)

自我刺激的行为,强化物产生于自身身体里。也就是孩子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其他人在一边都会发生的行为。比如,斜视、指缝间看东西、自言自语等等。

自我刺激的行为是孩子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该行为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

干预方式

1. 用肢体辅助阻止孩子的行为(比如,在指缝间看东西,当出现时家长把孩子的手拿下来),尽量少用语言提醒,比如,你别看了、别说了。

家长要如何看待儿童行为问题 第7张

2.引导孩子玩与他自我刺激感觉上相似的东西,比如孩子喜欢在床上跳,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蹦床上跳;喜欢玩水,可以让孩子在水池里玩。孩子爱玩口水喜欢黏腻的感觉,可以给孩子玩橡皮泥等等。

3.如果找不到相类似的活动,可以引导孩子玩其它感兴趣的转移注意力。

任何问题行为的发生,都会有前因、行为和结果,家长们在观察孩子问题行为的同时,要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在这之前孩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是怎样做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相信每一位星宝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都会有长足的进步,星爸、星妈们要加油哟!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