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二三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叫作“第一反抗期”。它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父母不要过激表现,来看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1

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

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这些孩子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一来,成人就会生气,以致于可能打他一顿。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

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所以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

1、教育是关键。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迈入了儿童叛逆期,不听大人的劝说,行为不受控制。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如何才能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网友求助

小编您好!我孩子是个男孩,已经6岁在上一年级了。他小时候很乖,最近2年越来越没有礼貌了。不太尊重人,还动不动就顶嘴,甚至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小动作很多,不是回头,就是讲小话,还常常不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比如说读课文需要指读,他就是不指读。我每次说他,都只能管一会,真是伤透脑筋了。希望您给我分析分析!

编辑回复

好奇心重、顶撞大人、破坏性强、越来越不听话......从你的来信中知道,你家宝宝现在正处于“儿童叛逆期”。

所谓“儿童叛逆期”,是指6—8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欲求迅速发展,他们不再是家长眼中“言听计从”的乖孩子了,对任何事情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好奇、胆子大、坚持己见、爱跟家长唱反调,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3岁宝宝出现的叛逆行为,被称为是“宝宝叛逆期”;12-18岁出现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即“青春叛逆期”。而6—8岁的孩子,则会出现“儿童叛逆期”。孩子在这几个阶段的叛逆行为,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如何对待儿童第一反抗期 第2张

相反,如果孩子在这几个阶段未表现出反抗行为,在成人后则会有自主性缺乏的倾向。所以,即便你家宝宝现在“不听话”,也是他叛逆期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叛逆行为,则反而需要担心了。

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对幼小的孩童引导得当,孩子经过了反抗期,他们在成人以后的自主性就会变得更强。

那么,你需要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儿童叛逆期呢?

首先,家长要放开自我,去了解孩子。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紧绷面孔高高在上,殊不知,这样拉开了大人和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不爱跟家长说心里话。

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家长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比如蹲下身子陪孩子聊天,以孩子的语气同他说话,和他一起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等。

其次,因势利导,改变沟通方式。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变通沟通方式。性格比较安静的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一定会主动告诉家长,那么,家长就可以尝试讲讲小时候的经历与自己当时的感受,孩子在了解了你的感受之后,会更加愿意告诉你他内心的想法。

你家孩子属于叛逆心较强的那一类,若一味苦口婆心给他讲大道理,他是很难听进去的。你可以通过编造故事,将一些小道理贯穿在其中,讲完之后还可以给他提问,让他加深思考。

也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当想要他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反着说出任务,也许他就会按照你的实际要求去做了。

孩子在学校也很叛逆的话,还需要加强跟老师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便于老师掌握孩子更多的特点,针对性地培养教育他。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