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美文 >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隶书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法字体,楷书是汉字书法的主流字体之一。隶书和楷书在历史、特点、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有哪些,下面分享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1

1.基本笔画形态与运笔方式不一样

隶书的基本笔画

点,隶书的点笔法灵活,形态各异,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式,有的较尖,有的较圆,有的较长。整的特点是由重到轻,这与楷书正好相反。

横,横分两种:一为平画,一为波画。平画没有波势,呈水平姿态; 波画呈“蚕头雁尾”状,波磔起伏明显,波画最易表现隶书特点。

a.平画:逆锋向左,转锋向右;中锋行笔到底,提锋收笔,也可稍回锋。注意起收笔不要顿笔,而要写得左右齐平,粗细均匀。

b.波画:逆锋向左下角落笔,并顿笔转锋,形成“蚕头”状;中锋右行稍轻;至收笔处按笔,再顺势渐提向右上方收笔,形成“燕尾”状; 注意写波画时虽也要顿但顿笔的方向跟楷书不一样。

竖画,运笔与平画相同,只是行笔方向由水平改为竖直。逆锋入笔,转锋向下; 中锋行笔到底;提锋收笔,或稍回锋。

撇,撇也是隶书中很具特色的笔画,它与捺画相对应分别向左右两边舒展而成横势,这两笔对隶书的气象和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逆锋入笔,转锋向下;中锋行笔,渐行渐按; 至末端顿笔回收。

捺,捺与波画的用笔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捺有左高右低的倾斜度,而且写捺起笔较轻,顿挫不明显。逆锋起笔;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 顿笔后逐渐提笔

折,折是两画连接起来的笔画,是从隶书才开始有的。隶书的.折与楷书的折写法不一样,不要像楷书那样顿笔,而是直接折锋向下,或是另起笔分开来写。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楷书基本笔画

点: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围转向右下行,作顿笔,折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写点时,要求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逆锋入笔,折起,衄落成点,提走,中锋行笔,驻、挫、顿,向右下作围,向左回锋收笔。写横画时,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竖:逆锋起笔,折锋向右,顿笔转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或向右上)围收。写竖画时,要求于直中见曲势,不可僵直无力。

撇: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下作顿,转锋向左下力行,渐渐提笔,末锋飞起。写撇画时,要求起笔同竖画,行笔撇出力要送到,保持中锋,若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之病。

捺:逆锋起笔,轻轻向下徐行,势力开展,至下半截略带卷起意,至捺出处作顿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写捺画时,要求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贵在含蓄。

钩:行笔至钩处,轻轻作围,转笔向上挫锋蓄势,向左挑锋提笔。写钩时,要求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力集中于笔尖。

挑:又称“仰横”,现在也称“提”。逆锋起笔,折笔向下,顿,然后提笔向右上角出锋。写挑时,要求仰笔趯锋,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第2张
  

折:行笔至折处,挫笔提起,折锋作顿,提笔挫锋,中锋下行。写折画时,要求顿折要得体,折处不可臃肿,也不能脱节。

2.字体结构不一样,隶书一般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而楷书字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

3.起源不一样,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楷书起源于汉末,流行于唐代。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其中魏碑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

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更是表明了汉字书写的多样性,那么我们学习书法时常学习的隶书和楷书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可以从书写特点、起源时间以及不同时期的影响三方面原因解释它门之间的区别:

第一,书写特点和字形结构不同:

隶书为秦书八体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而楷书,亦称今隶、真书、正楷、楷体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其字形较为平直正方,去除隶书笔划尾部的挑法及蚕头燕尾的笔法,不写成扁形,结构不合“六书”原则。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第3张
  

第二,起源时间和命名原因不同: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逐渐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因为在竹简、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传说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狱吏程邈整理的新字体,并将其命名为“隶书”;而楷书在北宋《宣和书谱》这样解释是“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所以叫楷书。

第三,二者不同时期影响不同: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到东汉时期,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而楷书”,魏晋时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如王羲之的《黄庭经》,东晋以后南北分裂,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到了唐朝,书体成熟,书家辈出,比如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隶书和楷书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隶书的出现为草书以及楷书奠定了基础,而楷书是又由隶书演变而来。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2

一、历史背景

隶书起源于汉代,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古老字体。汉代时期,由于秦朝灭亡后,社会秩序混乱,文化水平低下,书法艺术也相应地衰退了。为了恢复汉字书法的艺术地位,汉武帝在位期间,命令大臣李斯创造一种新的字体,以规范汉字书写。李斯便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字体,即小篆和隶书。后来,隶书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书法字体。

楷书则起源于唐代,是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唐代时期,由于社会稳定,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书法艺术也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等人对隶书和草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字体——楷书。楷书在唐代广泛应用,成为了汉字书法的主流字体之一。

二、书写特点

1.隶书的特点

隶书是一种规整、严谨、刚劲有力的字体。隶书的笔画直、断、厚、薄、长、短交替变化,笔画之间的距离也较为均匀。隶书的字形较为方正,笔画粗细一致,结构简单,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隶书的字形比较短小,笔画多,因此要求书写者的笔力十分有力,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力。

2.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一种规范、稳重、端庄的字体。楷书的笔画直、曲、挺、柔、粗、细相互交替,笔画之间的距离较为均匀。楷书的字形比较方正,笔画粗细适度,结构复杂,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美感和学术性。楷书的字形比较长大,笔画相对较少,因此要求书写者的笔力和书写技巧都比较高。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第4张
  

三、应用范围

1.隶书的应用

隶书在古代主要用于书写公文、碑文、铭文、奏章、封信等文书,尤其是在秦汉时期,隶书曾是官方文书的.主要书写字体。隶书还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领域,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隶书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用于书法艺术创作、书法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

2.楷书的应用

楷书是现代书法艺术和书写的主流字体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广告等领域,楷书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教育领域,楷书是教授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之一,也是学校教学、考试中常用的书写字体。在文化领域,楷书在书法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设计和广告领域,楷书也常用于设计标志、海报、广告等,给人以传统、文化、高贵等印象。

四、字体特点比较

1.结构形态比较

隶书的字形较为简单,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结构较为刚硬,特别是笔画之间的距离较为均匀,笔画较为粗壮,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刚劲有力、严谨规整。而楷书的字形相对比较复杂,由直线、曲线、折线等组成,结构更为复杂,线条流畅,笔画之间的距离也较为均匀,笔画较为细腻,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稳重、端庄、规范。

隶书与楷书的区别 第5张
  

2.书写技巧比较

隶书的书写技巧要求笔力有力,要顾及笔画的粗细、长短、断续等,需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力和技巧。而楷书的书写技巧则更加注重笔画的线条、曲直、粗细、黑白等方面的掌握,需要更高的书法技巧和细致的心理素质。

3.应用领域比较

隶书的应用领域相对较窄,主要应用于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而楷书则是现代书法艺术和书写的主流字体之一,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广告等领域。在教育领域,楷书是教授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之一,也是学校教学、考试中常用的书写字体。在文化领域,楷书在书法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设计和广告领域,楷书也常用于设计标志、海报、广告等,给人以传统、文化、高贵等印象。

总体来说,隶书和楷书都是汉字书法中的重要字体,两者在历史、特点、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隶书刚劲有力,适合书写公文、碑文、铭文等,楷书稳重规范,适合书写书信、文章、书法艺术等。无论是在书法艺术、书写、教育、文化、设计等领域,隶书和楷书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