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来源:潮女谷    阅读: 8.8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孩子的成长就是在模仿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个人特点和思维世界,家长和老师要顺应发展特点教育孩子,看看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1

生理动作发展

左、右脚皆能单脚跳,可以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会自己吃饭、刷牙、洗脸,学会自己穿套头衣服、扣扣子、拉拉链。能练习拍球,能伸手接球,会对准目标丢球、踢球。

注意点

让孩子多运动,玩球,呼啦圈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认知能力发展

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如:有四个轮子,人可以坐在里面的,会猜到是车子。孩子喜欢发问并回答:“谁、什么、何时、为什么、何地”等问题;乐于自己实验、有新的想法,如:把肥皂盒当作小船。 孩子能指出物件的异同,注意到生活中人事物的改变。能学会记住人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能说出6-8种颜色和3种形状。能理解日常活动的先后顺序,(如早饭在午饭前,午饭在晚饭前,晚饭在睡觉前)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注意点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让孩子主动探索,如:观察植物等系列活动,自然会学到植物的相关知识

语言能力发展

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静地聆听,并且复述别人说的话。 喜欢听故事,能简短重复自己听过的故事。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如“我还没来得及把小饼干放在桌子上,小弟弟就把它吃掉了。”喜欢唱简单的歌

注意点

鼓励孩子说故事。你一句、我一句玩故事接龙游戏。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如:跟汽车司机说谢谢、与人问好,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语言。

社会情绪发展

孩子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合作,能和他人分享共用物品,会帮忙伙伴。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与关心。开始懂得什么是危险,有时会非常害怕,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仍会在遇到小挫折时大发脾气,喜欢假装,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知道性别不会随外表改变而变化。

注意点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他们练习社交技巧。帮孩子洗澡时,教他们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学习如何清洁、保护自己的身体。

5岁的儿童发展特点及注意点

五岁大的孩子快乐、活跃和热情。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理解能力快速地发展,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等相互的关系。

生理动作发展

能学会手脚可同时用力,进行全身性的活动,如:跳绳。单脚站立能保持平衡5-10秒能把球抛过头顶,能跳过低的物体 。能跑、跨大步 ,会跳跃和踮着脚尖跑 。孩子会仿写一些字、画出三角形等图形。习惯用左手或右手已经确定下来 。可以熟练地使用剪刀。能不在大人的协助下,分辨衣物的前后,自行穿好衣服裤子。

注意点

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如果孩子一直长时间从事室内静态的运动,他们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运动技能将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认知能力发展

孩子的思考逐渐由具体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时间与数字概念。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内的具体数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顺序,能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喜欢谜语和笑话,会画表示动物、人或物品的画。能理解和使用有比较意味的词,如大、更大和。能长时间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注意点

鼓励孩子用语言、图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可以增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的语言发展逐渐成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积累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事物进行概括,比如:“我不听话的时候妈妈生气,我乖的时候妈妈高兴。”在听完故事,能说出重要的情节,讨论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点

跟孩子们一起朗读童谣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韵律与故事内容,不要求他们背诵。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跟他们沟通生活中的细节,分享彼此的感受。

社会情绪发展

此阶段的孩子喜欢有自己的主张。能组织其他的孩子和玩具一起玩“过家家”, 并能遵循团体的游戏规则。孩子群体间,常有小团体,出现「我和你比较要好」的情况,喜欢和要好的伙伴分享秘密。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愤怒和嫉妒,关注到其他孩子生气或难过,对他人的感觉更加敏感。 对正确与错误开始有了很基本的理解

注意点

有些孩子不太喜欢与人分享,跟他们解释和别人交换、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玩,会更有乐趣。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2

4-5岁幼儿9个早教方法

1、听动协调——小动作

训练方法

父母和孩子约好,由父母讲出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名称,然后,孩子伸手去指。一组以4~5个部位为宜,可以连续做3组以上。例如:

耳朵、鼻子、眼睛、眉毛、嘴;

后脑勺、脑顶、眉毛、头发、大腿等等。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让孩子熟悉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训练孩子快速的听动协调能力。

增加生活乐趣,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注意事项

要让孩子每次指完后把手放在固定的位置。如孩子是右利手并用右手指时,把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左手掌心里,每次指前都恢复这个状态。

为了训练反应能力,父母可以故意几次重复一个部位,然后突然换到离这个部位较远的部位。如从眉毛到脚后跟。

如果孩子是右利手,可先练右手,再练左手。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2张

2、听动协调——大动作

训练方法

让孩子在屋子正中站立,父母喊口令,让他按口令做动作。

例如按下列口令做动作:踢腿、蹲、伸右手、向后转、向前走,等等。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让孩子熟练各种动作的名称。

训练听动协调能力。

锻炼身体,增加生活情趣、培养亲子感情,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

注意事项

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动作幅度过大,以免发生摔倒。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块做,为了增加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喊口令,父母做。

3、理解左和右——听动协调

训练方法

父母说出某种动作让孩子去做,或者父母发出指令让孩子去摸,如伸右脚,伸左胳膊,摸右眼,等等。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认识左右,为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打基础。

训练听动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前后、上下已经比较清楚,但对左右还比较模糊,有的儿童还没有一点点左右的概念(常把两只鞋弄反就是具体的不知道左右的表现),因此,开始训练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哪是右,哪是左,先有这个过程然后再训练。

4、听动协调——反义词

训练方法

父母和孩子先定下这样的规则,既父母说出某个动作时孩子要做出相反的动作,如父亲说“停”,孩子“走”,父母说,“蹲下”,孩子“站立”,父母说“左耳”,孩子摸“右耳”等等。

训练目的与作用

加深孩子对左、右的认识,促进孩子对反义词的理解与掌握。

训练孩子灵活、准确的判断能力。

增加生活乐趣,增强亲子感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注意事项

开始孩子可能不理解这个训练的规则,这时父母要做示范,直到孩子理解后再做。

可以用面部表情来训练,如哭和笑,吃进和吐出等,父母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找出更多的训练内容。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3张

5、剪纸

训练方法

父母可事先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十字、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再画一些复杂的图形,如鱼形等,让孩子沿着画的线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

父母说出剪什么,让孩子独立剪出来。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训练孩子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在头脑中积累多种形状,发展智力。

锻炼手的灵活的技能技巧。

注意事项

开始时的形状要简单,随着训练的进一步进行,再使剪的形状复杂起来。

这个训练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不受孩子年龄的限制。

要注意安全地使用剪刀。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4张

6、开步走

训练方法

在房间里或院子中划上一条直线,或者两条宽25厘米的平行线段(长2米以上),然后让孩子在父母发出指令后按下列方法开步走:

沿着直线或者在平行线段内(下同)自由走。

两手平举、掌心向上、掌心中放一乒乓球,手托乒乓球走。

两手平举、头顶上放一个沙包向前走。

用脚尖自由向前走。

用脚尖、平举双手向前走。

用脚尖自由向后走。

用脚尖、平举双手向后走,等等。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发展动作的灵活能力。

训练儿童空间定向的能力。

增加生活乐趣。

注意事项

要逐渐地加大走的难度,为了孩子有兴趣,父母中一人可以和他一块以同样方式走,比赛谁走得好。

可以用足跟向前走、向后走,也可以在用足尖、足跟走时,手中托沙包、乒乓球等。

如果有条件时,可把直线和线段换成长木块,这样就能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注意安全。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5张

7、编故事

训练方法

给婴儿画一幅或几幅图画,让他看着图编出两个以上的故事给父母听。

给儿童讲一个故事,最后留下一点,让孩子把故事续上或继续编下去。

训练目的与作用

训练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注意事项

一定要鼓励、启发孩子编下去,哪怕是他说一两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8、联词与造句讲故事

训练方法

父母说出两个以上的词,让儿童按下列方法处理。

说出一句包含这两个词的一句话,至少说2句以上。

把这些词按照某些相似点连接起来。

以这些词为背景编出一个故事。

注意事项

到5岁时,孩子已基本上掌握了口语,因此,本阶段再给孩子说儿歌时就要让他记住,然后,再让他说给别人听。

可以把儿歌说一部分,然后让孩子续说另一部分,这样既可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又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9、讲故事

训练内容

把故事按个讲给孩子听,可以讲前半截,让孩子续后半截,也可以讲完,然后再让孩子复述,父母也可自己选故事讲。

训练目的与作用

培养儿童的听话、说话能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那些让儿童回答的问题或让他续讲故事的活动都会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极有好处。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或思想品德。如故事一,讲的是“孝”道;故事二讲的是学习要有恒心,要勤奋;故事三讲的是多学习才能进步,才能长知识;故事四讲的是友善、孝道很好,懒惰没有好结果;故事五则讲的是,做事要认真,做一个是一个,不要丢三拉四。

注意事项

父母讲故事时,速度要慢,要尽量口语化、儿语化。

父母讲过的故事要让孩子复述,或者父母讲一半后,下一半让孩子讲,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父母还可选用更多的故事或儿歌,在这一年里总共应该讲不少于52首儿歌或故事,即一周要讲一个新故事或新儿歌。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3

4-5岁儿童有哪些教育方法

一、继续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工作。”作为家长更应继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4~5岁孩子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承受力比以前有所加大,饮食营养的供给量应相应增加。4~5岁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在活动中容易激动,情绪高涨时,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这是兴奋暂时掩盖了疲劳。另据调查发现,挑食、偏食和厌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长期挑食、偏食或厌食就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4~5岁幼儿主要的心理障碍有行为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不乐、嫉妒、独自一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侵犯、霸占;厌食、偏食、挑食、呕吐四类。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议家长进幼儿家长学校,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人云亦云,更不可谈虎色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施加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他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但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让儿童多提问,或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孩子只能惟命是从;或是由于忙于日常事务,无时对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无力作答;或因情绪波动,无心应答;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扼杀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给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其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1岁半起就进入第一个好问期,喜欢提问一个个“是什么”的问题;3岁以后进入第二个好问期,这时的提问往往以“为什么”为主;4~5岁正处于好‘奇、好问的关键年龄,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广,很多问题也使成人难以回答。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具体说来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提问。

家长应明白爱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地认真倾听,做到有问必答,使孩子从心理上感到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切不可加以斥责,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儿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抑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注意回答孩子问题的艺术。

4~5岁孩子提出的问题,从回答的难易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简单易于作答的问题。对此父母应立即回答,在引导孩子思考的基础上,直接为孩子提供明确的答案。一类是由于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孩子的问题虽然暂时得不到回答,但借此机会却使孩子懂得了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父母一旦弄懂了问题的答案,就应及时认真地向孩子作答。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孩子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恪守诺言等好的品质。一类是难以深入浅出向幼儿说清楚的问题。具体地说,性别的知识属于这一类。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6张

5岁左右的孩子大都会提出“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是用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孩子,如“,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某某地方捡来的”““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等。这样做不仅违背科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因此感到迷惑意外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认为父母说谎,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开始就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必须符合科学,必须谨慎。

3、注意提问少的孩子。

好奇好问是4~5岁孩子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思考、善探究、勤提问,敢于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如果有的孩子提问极少,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看孩子的脑器官有无缺损?家庭环境中的气氛是否过于沉闷,刺激是否过于单调?父母是否过于严厉,极少与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孩子是否外出少,接触新异刺激少?是否性格孤僻,不合群?以上这些都可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导致少问。总之,作为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迎合二十一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三、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长期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接收新幼儿入园时,一听孩子们说话,他们之间的语言差别立刻现形:有极少数孩子能说会道;多数孩子词汇贫乏,常常用词不当;有的东一句,西一句,语言缺乏连贯性;有的干脆“徐庶进曹营”———整天一言不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些家长不重视或不懂如何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几个明显的质变,2岁以内是学习本国语言的关键期;2~3岁是口语发展的质变期;4~5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开放性社会的要求,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引起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无法学习到语言。因此,父母应给孩子提供悦耳的音乐,和气的谈话,朗朗的儿歌,有趣的语言教育游戏,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等良好的语言示范,让他模仿和练习。要让孩子从小就听惯那些发音准确、语言清晰、用词精确、句子完整、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的人说话,向9____¨{他们学习语言。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摹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在这方面首先应该克服的是:打断孩子的讲话,不加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性的评价或简单地应付,家长之友《浅析4~5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讲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去敷啊”“哦”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其实,有时家长理解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则可能不理解,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上述态度都不足取。因为他传给孩子的是一种消极的、漠视的信息,实质是反对、阻止孩子说话。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不但应该有耐心,同时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绝非专制式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的语言才能充分发展。此外,当家长忙于家务、工作或心情不好时,面对孩子更应注意自我调控,恰当地对待孩子。这样既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又化解了“说”与“听”之间的暂时“矛盾”。倾听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听,本身就具有教育和鼓励的意义。

3、要鼓励、引导孩子说话。

我们知道,幼儿到了3岁以后,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语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孩子不仅爱学说话、爱提问、爱听别人讲话,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幼儿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准确;又由于其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心理想说的话,通过言语表达时,往往出现重复、停顿、不连贯、吃力等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一遇到孩子用词、用句、发音有误,或表达不流畅,就发脾气、训斥、讥讽、嘲笑,甚至给孩子扣上一顶“笨”的帽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甚至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进而造成心理障碍。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在表述上出现困难时,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应耐心等待,让其把话说完,家长的耐心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耐心,教育必然失败。有鼓励和耐心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引导。首先要注意引导孩子对生活中简单概念的理解,但要形象、直观,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引导。其次要引导孩子说完整的句子。4岁左右的幼儿仍然以情境性语言为主,常常说半句话、不完整的话。此时家长可通过指导孩子看图说话,或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要求孩子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训练了孩子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的语言从情境性的不连贯语言向连贯性语言过渡。

4、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

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而发音是语言的基础,要学会说话,必须先掌握发音。孩子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但由于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有些音发得不够清楚,不易听清他所说的话,特别是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以及q、n、l等,发音时会感到困难。当孩子不会发这些音或发错这些音时,父母千万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以孩子发错语音、说错句子为乐。这样不仅孩子无法发现自己的语音毛病,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而且如果孩子意识到父母在取笑他,还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不敢大胆说话。因此,作为父母应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给孩子做发音示范,让孩子反复模仿练习。

5、让孩子在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

父母一般不可能像小学教师训练学生一样,集中时间教孩子学习语言,况且集中训练那么小的孩子学习语言,其效果也未必好。因此,父母应在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边玩边让孩子学习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发音、学说话,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

6、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

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们学习语言。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摹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4~5岁的幼儿开始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思考,而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思考。所以家长应向他们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家长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有计划地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另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帮助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而概念又是有词表达的。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大幼儿的词汇量,并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好奇是创造的种子。一般说来好奇心强的孩子自信心也足,创造性也高。他们十分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奇的玩具和物品,有时能别出心裁,搞出成人意想不到的花样,家长应及时鼓励和引导,使其继续探求和实验,千万不要因孩子的“破坏性探究”表现而大加责备。同时,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幼儿好奇心很强,常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小白兔的眼睛是红的,我的怎么是黑的呢?“鱼”在水中为什么不闭眼睛?”等等。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热情、耐心地解答,并及时称赞他爱动脑筋、会动脑筋。

在不断鼓励幼儿好问多问的同时,家长还应常向幼儿提出各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答。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有人用思维的多角性来形容它,它是指思考问题不限于一种方法、一个答案、一条途径,而是从多种可能去广泛设想。发散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以及精细性的特点。作为家长平时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比如,在游戏中让孩子设想一些新的情节,进行创造性游戏。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让他设想多种解决办法,鼓励一题多解。

可经常向幼儿提出如“水的用途”、“什么东西是圆的”等等这类问题,长此训练,能使幼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同时,幼儿喜欢做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变一变”、“情境设疑”、“看图改错”、“火柴游戏”、“走迷津”、“数字游戏”、“问题抢答”等,这些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五、依据幼儿实际,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应把孩子的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和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情绪情感的培养,或者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那么,应该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培养幼儿稳定乐观的情绪。因为4~5岁幼儿的情绪情感虽然比3岁前有很大发展,但仍具有易变化、易受感染、易冲动、外露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家长既要着重培养孩子稳定、乐观的情绪,同时又要预防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1)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策略 第7张

(2)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引导、控制。幼儿的情绪易受他们尤其是成人情绪的感染,而且变化较快。因此,家长平时要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孩子长期受到感染,就容易形成愉快乐观的情绪。相反,如果家长终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孩子就可能养成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假如孩子情绪波动,大哭大叫,家长可用诱人的玩具或其他心爱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使其尽快平静下来。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滥用,否则,不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作为家长要经常教育、要求孩子,让他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预防、克服不良情绪。在幼儿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恐惧、怯生、爱哭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并帮助孩子克服。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爱的双向引导,培养孩子的善良仁爱之心。作为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爱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抚养他的辛苦,教育孩子为爸爸妈妈着想,主动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允许为满足个人的要求而损害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要克服把独生子女当作“小太阳”想法和做法,要让他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要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寓教于爱,随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比自己弱小的群体。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又有助于培养幼儿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仁爱之心。最后,要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爱祖国爱家乡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只有把我国人民世世代代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传递给孩子,才能确保他们长大后不崇洋媚外,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首先,孩子爱国之心的培养应从身边开始,教孩子爱父母、爱家长、爱幼儿园等,从而将抽象的“祖国”变为形象具体的概念。其次,可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比如,可通过讲故事、看电视、参观纪念馆、利用节日(如五·一、十·一)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