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消费方式的变化,不仅代表着单纯的“不要买”,还意味着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1

今年的双11已经悄然而至,你准备买买买了吗?

从目前网络一些年轻人的反馈来看,已经对双11没有什么感觉,比如豆瓣的“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这里有近30万人,他们尝试对购物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与审视。

该小组成立一年多,目前拥有近30万组员。对于组长“碎碎铁”来说,这也是始料未及的。“当时是想分享一个建议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的帖子,因为发现很多时候收纳柜并没有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反而变成另外一个需要收纳的物品。寻找后发现没有这样的小组,就自己建了一个。”

“消费主义逆行者”,顾名思义就是走在消费主义对面的人。实际上,很多人认为“不要买”更能传递它的特征,并称其为“不买组”。

加入“不买组”的人,有践行极简主义的,有单纯为了省钱的,还有一些求劝退的。但讨论比较多的,还是关于某类物品买不买的话题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比如说学生党要看复习资料,有没有必要买个iPad?有必要买复合维生素吗?烘干机真有那么必要吗?阅读架是不是智商税?当然也有讨论“如何克制双十一澎湃的购物欲”这样的问题。

“碎碎铁”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们小组和管理员经常会就“要不要保留咨询区”展开讨论,大家意见不一。“因为我们是‘不买组’,并且我们认为,需要问的物品基本上都是可以不买的。但组员们比较喜欢咨询区,讨论也比单纯的分享帖更热烈一些。”

在她看来,在她看来,消费习惯不同很正常,不去评价其他人群的喜好,从“买买买”里能获得乐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消费什么,重点还是看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是否真的喜欢、能否坚持使用它,一次消费并不会直接把你变成更好的人,更重要的是你真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产生内驱力。

在该小组中,不少人都曾是“购物狂”,有网购26万后开始反思的,有从暴买到按需购买的,有沉迷奢侈品买东西必买大牌的……

消费方式的变化,不仅代表着单纯的“不要买”,还意味着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2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购物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繁荣。

2020年,随着互联网流量增量见顶,猫狗拼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商家的营销模式也变得更加花样百出,电商直播这一新兴带货模式,由此被吹上风口。

李佳琦魔性的“omg买它”当中,无数人的消费欲望被刺激爆发。

然而另一边,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一些宅在家里的人们,面对家中大量无用的物品,开始对过往的消费行为展开反思:

新的一年,应该控制不必要的消费,减少浪费。在断舍离的同时,追求极简的重点,既不是扔东西,也不是挑最好的买,而是“物尽其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友“豆豆铁”创立了“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数十万人加入。

在“不要买”小组中,有人分享各类“不要买清单”,有人分享花钱从不后悔的经验。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第2张

而在“不要买”的友情小组,一个创建于今年9月,汇聚了近9万用户的“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小组,最近则开启了一项有意思的活动——闲置礼物盲盒互赠活动。

当泡泡玛特59元/个的盲盒席卷大江南北,这群消费主义逆行者,选择将各自的闲置物品,以盲盒礼物的形式互相交换赠送。

这既满足了开盲盒的惊喜感,同时变废为宝,让闲置物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新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根据我们的观察,这项开始于今年11月的活动,目前已经举行到了第二届,参与人数爆满。

除了让闲置物品再利用,“不消费获快乐”小组,最近还发起了一项“枯枝烂叶过圣诞”活动。

简单来说,也就是利用枯枝落叶制作圣诞装饰,在不消费的基础上,为生活增添额外的快乐。

据了解,这一活动在发布当天就获得了豆瓣官方的支持,登上了豆瓣小组首页推荐位置。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第3张

不得不说,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豆瓣确实是一股清流。而这群消费主义的逆行者,则在消费之外,寻找到了人生更大的乐趣与价值所在。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3

双11打折不买就是血亏?这种其实是很正常的“损失厌恶”心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与其合作者沃特斯基于1979年共同提出了“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同一件东西,人们在失去时感到的痛苦,比获得时感到的快乐更多。

也正是由于损失厌恶,如果商品不打折,不购买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付出成本,因此心里不会有什么感觉;可一旦商品打折,不买就好像意味着损失。一双原价1999元的球鞋,双11卖1099元,不买会感觉直接亏了900块。这种感觉会促使我们去买买买,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而商家利用了这种损失厌恶,并且想方设法减少大家在付款时的痛苦。比如推出“分期付款”,将大额消费拆分成小额还款,因此,“失去的痛苦”少了,“不买就亏”的意识强了,买买买的冲动呼之欲出~消费者的心理被稳稳拿捏。

很多时候,奔着“打折不买就是亏”的心理买下来的东西总会在墙角吃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想买的,而是商家希望我们买的。

为何双11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 第4张

尤其是,现在的“双11”宣传越来越早,就算早早坚定了“今年双11什么都不买!”的信念,但“双11”的讯息也会通过各种广告无孔不入洗脑般的挤进你的脑子,让人无法置身事外。面对琳琅满目的低价商品,从众心理和购买欲,驱使我们迷失方向。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坚定执行购物计划,做一个可以决定自己要买什么的“理性人”。省钱箴言——“不买立省百分百”~送给大家!

很多人都存在这种情况:看见还差一点就够数的账单,总倾向凑到满减金额。这里就要给大家介绍——“鸟笼效应”(Birdcage Effect)。它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东西,即使人们原本不需要这件物品。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并且继续去购买水碗食篮一类本不在购买计划之内的物品。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填满一只又一只小鸟。这就和我们“凑满减”如出一辙。明明只想买150块的东西,但正因为“200减30”的存在,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为了凑够这剩下的50而再去购买一些在自己原计划以外的东西。

消费本身没有错,适当的消费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然而过度消费、冲动消费,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愈发失控。

怎样管住手呢?小编提供一个小方法,想要买的东西在购物车里留上几天,几天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剁手,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冲动消费”喔~亲测有效!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