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6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现在的发展都在讲究环保低碳以及绿色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努力探索生态低碳发展的方法,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1

“低碳城市”似乎成为当下形容城市最时髦的名词。虽然,仅有的几个城市,有一些生态低碳发展的好样板。比如保定市的太阳能之城、上海世博园区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和运营都在贯穿低碳理念、以及杭州、无锡等地陆续出台衡量生态低碳城市的标准,这些城市在努力探索生态低碳发展的路径。

可是,我们用了“低碳”的概念,城市真的就在低碳发展吗?真的实现了低碳吗?从全国一些生态城市样板中,并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称,中国许多城市,或陷入生态低碳发展的误区。

误区1:发展生态城市=制造城市景观

很多城市提出发展生态城市,就是修广场,建设人工园林,美化大马路,种植昂贵的树种、苗木。有些城市为了美观,甚至把城里的河床都全部水泥硬化。表面上,这些城市似乎美了。实际上,这些做法并没有实现低碳发展,反而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碳排放。

误区2:生态城市=建生态新城

全国20多个城市提出要打造某某生态新城,包括天津、广州、青岛、宁波、铜陵各类等大、中、小城市都在提倡建设生态新城。许多城市提出打造生态城市口号,实际上是在建设生态新区,这些新区与老区距离较远,与旧城的相关设施保持分离的状态,他们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王国”,与旧城、与这座城市的文脉甚至与市民隔绝开来。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表面上看,生态新城比旧城更美了、更现代了,实际上他们正在远离城市最有活力的城市市民、城市文化。一件华丽的衣服、一副空洞的外表,能让人感觉到他们的美丽和魅力吗?

误区3:生态城市=高技术投入

今年5月30日,北京京交会国际智能城市大会上,参会学者和一些公司负责人,提出生态城市建设许多可以运用和值得改进的技术。一提到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我们一些城市就忙于上项目,追求技术的新颖、奇特。许多城市选择修建高标准的绿化设施,修建高标准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不认真评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成本。

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由于技术新颖很快得到国内多个低碳生态城市的青睐。有些城市动辄投入数亿元搞相关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因为应用成本过高,导致许多场地和设施闲置甚至废弃。也有一些开发商,把生态与低碳作为城市住宅的开发理念,把一些环保节能材料用于新型建筑中,建筑成本大幅度提升。说到成本,恐怕200多个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市长们,并没有仔细评估生态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量。

关于生态低碳城市的再思考:

生态低碳城市,到现在没有一个被公认,且通俗易懂的定义。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标准来定义的生态低碳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共生的.城市。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张庭伟日前在广西桂林接受城市中国网专访时说到,生态低碳的城市,是为了追求一个美的城市。何为美?自然朴素谓之美,自然和谐共生谓之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谓之美。一个生态低碳的城市,首先要尊重自然、尊重城市文脉、尊重人的生存环境。

俞孔坚教授强调,城市的生态与低碳发展,首先应该想到一个免费的生态和低碳的维护系统,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最美的、价格最低廉的生态保持系统,也是吸附碳排放最好的系统。

社会的主要财富是城市创造的,而创造这些财富最核心的主体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我们发展生态和低碳的城市,要考虑到大部分城市人,而不是小部分人群。

生态和低碳的城市,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城市,而不应是一个病态的城市。健康的城市本身是功能完善的。新加坡前城市建设局局长刘太格3月24日在上海接受城市中国网专访时说,如同一个人一样,身体健康的人,本身就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朴素美,略加修饰打扮能让人感到很美;而身体不健康,无论怎么打扮也很难让人感到美。

城市功能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包括中国城市在内的一些城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功能理解为做城市形象工程。这些形象工程可能最后并没有让他们的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正因为,城市是让在这里就业、居住生活的人建设的,就应该让城市的功能完善,必须让这些人在城市中便利、舒适的就业和生活。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2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时期。

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融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发展的理论本质是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实践主旨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创新体现,其落脚点仍然落在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时时刻刻与其相对照,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十九大报告,从《谈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 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都阐明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一战略定力,指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从根本上、未来趋势上和战略路径上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的发展,是跳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怪圈,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模式的关键举措。要坚决杜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是一条适应新形势、顺应新要求的经济转型之路。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第2张

其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新路子。二

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完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发展,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加大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力度。

再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统筹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一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二是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必须采取战时速度,加大减排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三是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严格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促进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必须紧抓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最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大力控制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引导全社会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强“双控”目标落实,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