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美食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1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汉族传统的主要习俗,相传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怀抱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他为国捐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投入江中之后,鱼虾就会来侵蚀屈原的躯体,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躯体,

于是纷纷就用竹筒把糯米装好之后投入江中来喂鱼。鱼吃饱之后自然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屈体了,后来慢慢发展,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这样一个习俗,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蜜枣粽是北方人非常爱吃的一种粽子口味,它里面主要是有红枣,蜜枣加上糯米。新鲜的糯米泡发之后,把它包入粽叶当中,再加入红枣以及现成的.蜜枣。蒸出来之后蜜枣的香甜会融入到糯米当中,非常的好吃,有浓浓的枣香味。

咸蛋黄口味的粽子是大家现在非常喜欢吃的一款口味,在新鲜的糯米中加入新鲜的咸蛋黄,必须是整颗的咸蛋黄加进去之后,与糯米放到一起蒸,蒸熟之后咸蛋黄会渗入到糯米当中,一口咬下去,咸蛋黄的粉沙充满口腔。所以咸蛋黄粽子现在深受大家的喜欢,价格也比较昂贵。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白米粽顾名思义就是里面只有糯米,没有其他食材。不要小看这白米粽,很多人都爱吃这一口,白米粽有好几种吃法,蒸熟之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拿白米粽蘸着白糖来吃,还可以将白米粽切片,放到油锅里炸着吃,特别的美味。

鲜肉粽是江浙一带非常有名的一种口味,尤其是浙江嘉兴的鲜肉粽家喻户晓。鲜肉粽所用到的肉一定要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然后将肥肉与瘦肉搭配在一起,这样蒸熟之后,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瘦而且不柴,肥肉蒸熟后还会化开,油润感特别强。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在这一天吃粽子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人们又称它为“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沿袭着这一传统习俗,每到五月初,大街小巷都有卖棕粽子的`。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已经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究竟由何而来呢?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第2张
  

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这一习俗一传就是千年,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3

端午时节吃粽子,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屈原。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怀王有一位忠心的大臣叫做屈原,他举贤授能,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却因为触发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被反对,最后遭到了流放。

在流放的过程中,他得知了楚国的国都被秦国攻陷的消息,于是抱着石头投身汨罗江中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这个词语。在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为了悼念他,便在汨罗江中丢入饭团和鸡蛋这些食物,

以防他被江中的鱼虾咬到身体,后来这一项传统被一年一年的继承下来,人们开始改用楝树的叶子包着饭团,然后在外面缠上彩色的丝线,慢慢的便形成了粽子,于是便有了端午节要吃粽子的这一个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第3张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西汉把粽子作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

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