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来源:潮女谷    阅读: 6.4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中华礼仪作为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为大家分享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1

一、祭祀之事 - 吉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古人认为天地、宗庙、神祇关系到国运之兴盛,宗族之延续,故吉礼排在五礼之首。

1、按祭祀规模,吉礼分为:

大祀

包括祭天、地、宗庙、五帝及追尊之帝后等,帝王要亲自参与祭祀。

中祀

是祭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七祀、文宣、武成王及古帝王等,由帝王派遣高官致祭。

小祀

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步、州县之社稷等,由帝王派官员主祭,地方上的祭祀活动也包含。

2、祭祀的对象和方法

祭祀对象不同,祭祀季节不同,祭祀的方法也不同。

祭天神,有禋祀、实柴、槱燎等方法。燃烧燔柴,或在火上加牲体、玉帛之类的物品。人们以为烟气上升,祭品便可以被天神享用。

祭地祇,用血祭。将牲血或人血滴入地里,薶沉是把牲体或玉帛埋在地下或沉入河中以作为对山林川泽的回报。

人鬼,指祖先神,指宗庙中祀奉的祖先。肆礼,是进献刀解煮熟的牲肉;献礼,是进献已杀未煮的牲肉;裸礼,是灌酒于地;馈食,是用黍稷煮饭以食。

春天用祠祭,夏天用礿祭,秋天用尝祭,冬天用熏祭。祭法古怪,仪式繁重。配以乐舞。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二、丧葬之礼 - 凶礼

《周礼》记载: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表示同情,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吊唁哀悼,就是古代的凶礼。

丧礼

哀悼死者的礼仪。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来表达对死者的敬爱之情。丧服制度,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以及三年到三月不等的服丧时间。

荒礼

是指国内发生自然灾害,诸如饥荒、瘟疫等变故时,国家所采取的.救灾礼仪措施。做法包括:救济、薄征、缓刑、减力役、开放禁区让百姓采集捕捞、废除关税、减省礼节仪式、节哀薄葬、停止娱乐活动、鼓励人口繁殖、祭祀、除盗贼、移民、救病等。

吊礼

指当诸侯国或盟友发生水、旱、风、火灾害时,天子与群臣派遣使者表示慰问。

禬礼

指盟友被敌国侵犯,国土残破,盟主应会合诸盟国筹集财物,补偿其损失,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恤礼

恤,是忧的意思。指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时,其邻国应当给予支持和援助。

三、宾客之礼 - 宾礼

《周礼》记载: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祧曰视。

指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

前四类是不同季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有关礼仪。

会礼,指天子发现某诸侯国不驯服时,会合诸国兴师问罪,因其没有确定日期,又名时见。

如果天子在十二年内没有出巡,四方诸侯就要同来朝会,称为同礼。

问礼,指诸侯不定期派遣大夫作为使臣朝见天子,请安行礼。

视礼,指诸侯每隔三年派遣卿一级官员作为使臣朝见天子。

诸侯国之间联系交往的聘礼也属于宾礼。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第2张
  

四、军旅之事 - 军礼

指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例如军队的规模,天子为六军,诸侯的军队不得超过六军。当时的军力用战车的多少来衡量,所以有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的说法。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大师礼

指天子亲自出征的礼仪。出征前,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得胜之后,还有凯旋、告庙、献俘、献捷、受降、饮至等仪节。

大田礼

指天子与诸侯的定期狩猎活动,实质是训练士卒的军事演习。四时狩猎分别称为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大均礼

指天子在畿内、诸侯在封国内检校户口,征收赋税的礼仪。应征士兵必须自备车马、盔甲等。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均礼意在平摊军赋,使民众负担均衡。

大役礼

是为了营造宫邑、堤防而役使民众的礼,要求根据民力的强弱分派任务,“为力不同科”。

大封礼

当侵略一方受到征讨之后,要确认原有的疆界,聚集失散的居民。古代疆界都要封土植树,故称大封礼。

五、冠婚之事 - 嘉礼

嘉礼,主要用来沟通人际关系。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饮食礼

是天子宗族内部的宴饮礼仪,用来融洽宗族兄弟间的感情,一般总是逢祭、逢节设宴。

婚冠礼

指婚礼和冠礼。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许嫁,十五而笄,有冠笄之礼,表示成年。

人们借此庆祝,纪念人生经过的每一个阶段,同时还可以融洽与亲友、邻里间的人际关系。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第3张
  

宾射礼

是射礼的一种。古代射礼有五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泽宫之射。

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时,大家射箭比赛,作为宴饮助兴的射礼。

射礼的主要目的是亲近旧知新友。

后来又有了投壶礼,用箭来投壶,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飨燕礼

分为飨礼和燕礼。飨礼是天子大宴,要在太庙举行。燕,通宴,指天子举行的小型宴会,在寝宫举行,只招待少数人,主要用来融洽君臣关系。

脤膰礼

脤,是祭社稷的肉;膰,是祭宗庙的肉。在祭祀结束后,将脤膰分给兄弟之国,借以增进彼此的感情。这种礼仪传到民间,历来民间社祭,祭肉也都分给每户人家。

贺庆礼

指对于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在他们有值得祝贺、庆祝的喜庆之事时,要亲自或派人前去祝贺,并馈赠一定规格的礼物,以示庆贺。

巡守礼

“天子五年一巡守。”王者要“省方、观民、设教”,天子要巡省方国,以观民俗而设教。

即位改元礼

古人把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子夜为冬至之时称为初元(上元)。政权的更迭,往往选择元日。新君即位,必称元年。意在“体元居正”。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2

中国古代礼仪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第4张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第5张
  

⑤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汉族男子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剃发易服后废止。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第6张
  

④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