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教育 > 教会孩子沟通

教会孩子沟通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会孩子沟通?在早期教育中,在跟比较小的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说话方式不对,也许会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效果,是每一个宝爸宝妈都不想看到的结果,下面分享一下教会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会孩子沟通1

提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一般会用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家长如果发了脾气,只会让孩子学会了,遇到困扰时,也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没有解决,还让孩子认为,就应该如此解决问题。

能管住自己的情绪不容易,可是,真正实现之后,就会发现,孩子也变得更从容,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无法冷静,很容易变得情绪焦躁不安。

尊重与孩子的交流

3到6岁的孩子会出现一种符合常规发展的恐惧心理,原因在于,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完成:

1 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的新生活

2 开始独自在床上入睡,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

3. 需要面对学习产生的各种压力,认识新的朋友。

孩子面对这些新事情时,会产生内心的变化,如何做能与朋友相处,如何在学习中,体会到喜悦,如何释放内心的压力。

父母如果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甚至在孩子说出来与小朋友的'矛盾时,家长根本不关心,会让孩子觉得,这些事情只能自己处理,可是,没有人教过他,如何正确处理,才能让心情好,如何做能让自己在学习时,可以轻松完成。

教会孩子沟通

教会孩子承认错误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难免会犯下错误。父母能冷静面对孩子的过失和不足,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得到成长,才能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如果,犯下错误,孩子也不肯承认,只会陷入成长的痛苦中,不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现实。孩子就会变得无助而失落。

家长先给孩子做个榜样,做得不对时,就认错,才是成长的开始。看到了不足时,才能找到进步的方向。

孩子看到了父母也会认错,也有做错的时候,还会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愿意在成长过程当中,找到积极的动力,学会认错,才能更直接地面对全新的未来!

爱心寄语:孩子能不能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需要家长用心培养,在孩子做得不对时,能控制好情绪,用温和地语气沟通,教导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断成为优秀的少年!

教会孩子沟通2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我们往往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一个很深的记忆。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我们都很担心会烫着她,于是就教育她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可能会被烫伤的,但是她就是听不下去。

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停止了这个危险的举动,愿意就是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丝瓜炒鸡蛋给她吃,她吃了之后马上就吐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

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

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教会孩子沟通 第2张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但是父母平常的做法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

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教会孩子沟通3

1、不要把孩子看成小孩

大人总喜欢把孩子看成不懂事的小孩,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应对各种事情,于是总想把自己的主观意愿传达给孩子。

而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在主观上,他认为自己长大了,他不愿意接受你的管控,所以就会与家长产生纷争。而这个纷争,就是家长们所谓的“叛逆”。

其实,没有真正叛逆的孩子,所谓的叛逆,都是家长们没有真正把孩子当大人看,没有用平等的眼光与孩子交流,没有让孩子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意见。

三毛说:成年人最幼稚的想法就是——小孩子又懂得什么?其实,大半的孩子都不很享受作为一个孩子的滋味......孩子并不以为自己小,是大人一再灌输大小的观念,才造成孩子的“承认事实”。

所以,不把孩子当小孩看,当成你的朋友和同事,用平等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与交流。

教会孩子沟通 第3张

2、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

昨天,群里在讨论说,生儿子是为别人生的,生女儿还能带来半个儿子。意思是儿子不顾家,女儿却会粘在你身边。我说,女儿成家后,希望她不要经常回来,她有自己的生活,她有自己的家庭,我们自己也可以脱出身来安静充实地度过晚年。我们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纪伯伦有一首诗叫《致孩子》,真实写出了他的育儿观,为我们这些事无巨细、喜欢处处时时为孩子操心的家长,敲响了警钟,诗是这样写的: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是啊,我们的孩子,都不是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要勇闯天涯,流浪远方。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也不能任意指使他们。

聪明的家长,都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面对生活,自已做主。

3、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

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中讲到: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那么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好呢?书中提到: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感受。

但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比如:“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你没必要这么难过”、“不要怕,没什么大不了”。

看似,这些是纠正孩子行为的话,或是安慰孩子的`话,实际上这些都是父母直接或间接地阻止孩子表达感受。

比如,孩子看见一条正在蠕动的虫子,吓得“哇哇”大哭时。

作为家长,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一条小虫子,有什么好怕的,不要怕。”

而应该说:“宝宝怕虫子啊,是不是被吓坏啦?来,让我们一起消灭它吧。”

所以,当孩子表达他的感受和情绪时,家长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同身受,理解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想信自己的感受。

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而不是阻止或安慰。

比语言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

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