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

来源:潮女谷    阅读: 4.5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何为五阴炽盛。由五种事情掩盖了人的本性,使得人心里头迷惑,就像被火燃烧了一样,痛苦莫及。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有关什么是五阴炽盛苦的内容,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1

“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造出各种的业来。所以那五种事情,就叫他“五阴”。

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瞋、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这“炽盛”两个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解释。现在借这“炽盛”两个字来,譬喻这五阴的。并且譬喻这五阴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

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

扩展资料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1、苦苦

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坏苦

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

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3、行苦

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2

佛法讲诸法缘起,修行也要有善缘才能成办。我们在道场中,想用功、修行学佛,这是因,可是如果没有缘,这道场不好;遇到的同参、师兄弟不好、遇到的指导法师也不好;虽有好的发心为因,但因好缘不好,道业也不能成就。所谓“有因有缘事易成”,要想因缘和合,平时就要努力。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 第2张

随顺因缘布施、赞叹、和光同尘、利益众生,将这四种方便,运用在做人做事上,就能成就福报。倘若不明白这些道理,就会受苦,不论事业、道业、学业都很难成就。“五阴炽盛苦”,人可分为身与心两方面来说,色身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属于色法;心理有受、想、行、识的作用,属于心法。色、受、想、行、识合称五蕴,也就是五阴。五阴炽盛苦是指生理、心理的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苦恼。

学习禅修,初开始用功,身心慢慢由粗至细,由染至净,就会产生动、痒、冷、暖、轻、重、滑、涩等八触的现象,感觉不舒服,这也是一种五阴炽盛。人的成长过程中,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因为身体在快速成长,心中空虚找不到依靠,所以此时特别容易起烦恼,这便是五阴炽盛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行住坐卧都不安,一定要找刺激的事情去尝试,一旦出了问题,就造了恶业。

所以发育时期是关键时期,若不明白因缘果报,不知道要修善去恶,就容易误入歧途。五阴炽盛不但人有,连动物也有,例如,小牛生下来三、四个月后,经过几个月就会长成一条大牛,所谓小牛见风长,因为发育得很快、很厉害,浑身发痒让它身心都很难过,所以小牛到了发育最快的时候,不得不在树上、石头上擦,擦到皮破血流还在擦,这就是五阴炽盛苦。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诵经、持咒、打坐、发大愿、修止观、持戒来调身调心,如此便能解脱五阴的境界。五阴炽盛人人都有,修行人对于自己的五阴炽盛要懂得善调,假使不知道调和,就容易起烦恼,甚至退失菩提心。与人相处,也要明白他人的习气,是由于过去的无明、烦恼,五阴炽盛所导致。所以要调和五阴,修行不能太紧或太松,太松容易懈怠、放逸,太紧则容易起无明,

借由诵经、持咒、持戒、忏悔、修善,时时刻刻把心安住在善念,最后由善念归于无念,便能调和五阴炽盛的境界。身心如果不能调和,懈怠放逸,就会产生种种过失。例如,古时有人为了调伏、对治欲爱所造成的身心不安,就在冰冷的雪地里打滚,用这样来磨练自己。

而佛陀未成道前,精进不懈修了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来修道、磨练身心。出家众也是如此,要能够少食寡欲,因为吃多会上火,火气使得心理和身体都容易冲动,所以吃少一点,进一步修习止观来返照自心,或用参话头的法门,念头一动,参一下,妄想马上就转过来,如此回互用功使心安住。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