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也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以下分享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1

一:唢呐的正确口形

唇部以唢呐哨片为中心收缩,上下唇自然、松弛、美观地控制唢呐哨片(一般保持微笑的状态);唇边与哨座对其,基本不接触哨座位置,唇部对哨片的控制能力要与吹奏气流的量互相的配合,口型对唢呐音准的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吹奏唢呐的口型不对,不但影响唢呐的音准,同时也会影响唢呐的音色;

二:唢呐的持法

唢呐本身有八个音孔,上把四指前三后一(注意一般用左手,个别地区也有用右手持法),左手大拇指按后面一孔(也就是第七孔),小指不按音孔(自然悬在上方就行),左手其它三指依次按第五、六、八三孔;下把右手四指(一般用右手)拇指不按音孔(自然贴附在唢呐三、四孔之间的位置),右手其它四指依次将第一、二、三、四音孔按满为止;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三:唢呐呼吸

(1)呼吸时全身与呼吸无关的部分都要放松(注意此时不可耸肩),吸气要快要多;吐气要慢要少;

(2)一般状态下都是用鼻子吸气,只有在用鼻子吸气气量不够用时,才使用口、鼻同吸气;

(3)呼吸是吹奏管乐的基础,目前而言比较好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

四:唢呐换气法

唢呐换气法有两种,也就是“自然换气法”与“循环换气法”,“自然换气法”这个容易理解,“循环换气法”是唢呐独有的一个技能,就是在吹奏气息不断的状态下连续吹奏乐曲演奏(气息可保持循环运用);

五:唢呐的指法运用

在唢呐演奏上,手指运用自如,唇、舌、气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必然会影响到演奏的效果,指法对乐曲旋律的流畅、连贯、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故此指法在唢呐演奏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2

唢呐吹奏技巧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哨、气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木制圆锥体杆上开的8个音孔,前七后一,错落的排列着;杆子上装的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碗。就是这样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却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鸟的鸣叫等等奇妙的声音。

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这样一个小乐器,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因此,拿捏唢呐的吹奏气息,也成了一门学问。演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越高耗的气量也就越大。

一般吹奏起来,不能无间歇地长时间表演,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环换气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方法,这样的吹奏能使得气息总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

唢呐定调的丰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调音,造就了唢呐的丰富全面。目前的唢呐多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普遍使用的高音唢呐,低音区略带沙沙声,发音厚实;中音区的音色则是刚健、明朗,最擅长各种技巧的演奏,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畅快淋漓;最高音则尖锐、刺耳,把握不好就会变成难听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当下经过改革的加键唢呐,已成为民族乐队中一组完善的乐器,表现力更为丰富。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第2张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五种。小唢呐杆长往往在22~30厘米,音色柔和,最适合用来独奏或合奏,特别是当它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觅得它的踪影。

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音响可谓别具一格。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声音低沉宏大,仿佛英雄出世,壮志满怀,气宇轩昂。在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北方地区,粗犷的大唢呐也是吹奏大型乐曲的最好选择。

相比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点,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清脆明亮的声音好像能拨开云层见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调以及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显得格外得心应手。海笛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玲珑小巧,发音却尖锐响亮,高亢冲霄。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器乐合奏是它最好的舞台。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闽西大唢呐,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吹"。两支唢呐构造相同,只是在长度和粗细上略有差别,"公"短""长,"公"细""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发音低而浑厚,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3

庆阳唢呐能把人吹得喜气洋洋,也能把人吹得泪如雨下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

庆阳唢呐在明代就有流传,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从清代开始逐步成熟至民国达到兴盛。建国初又有了新的生机;“【文】革”期间却被当作“四旧”扫除,逐渐沉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部门开始修撰集成,进行挖掘抢救,陇东唢呐重新得到复苏;八十年代初至今为振兴变革期。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庆阳唢呐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实现了乐器规范化,演奏曲目统一化的目标,改变了过去“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状况,乐手们可以随意搭班,相互交流,提高了演奏技艺,以全新的姿态活跃在陇原大地。

庆阳唢呐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乡镇,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洪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二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扬;

三是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与上述两种唢呐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陇东人的一生离不开礼俗、礼俗离不开唢呐。过满月要吹唢呐;过周岁要吹唢呐;结婚(出嫁)、庆寿要吹唢呐;丧葬、过三年都还要吹唢呐。

仅在“娶嫁”这个礼俗活动中,唢呐运用的次数就达八次之多。其它人生礼俗及其社火、庙会等公共风俗活动中,唢呐手按程序起着导引作用,都在表演着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唢呐伴随着陇东人的礼俗活动,伴随陇东人的一生。因此,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在陇东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

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庆阳人过事(指红、白喜事)最讲究的是请全班子。所谓全班子,即人数由6~8人组成,由两支唢呐吹奏,伴以堂鼓、钧锣、小锣各一面,钹、小钗各一副的演奏;

也有由一支小唢呐领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锣、小钗等组班演奏的。一般乐队成员都会演奏两件以上的乐器,可根据需要在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配。

唢呐吹奏技巧与指法 第3张

庆阳唢呐融合民间文学、民间器乐、民间礼仪习俗、风土人情于一体,具有稀有珍贵的价值。唢呐艺术经历史融铸,形成了众多的优秀曲牌,主要有《壮元游街》《地里兔》《秋季生》《终难山》《刮地风》《大摆队》《鸭子拌嘴》《十里亭》《放风筝》《孟姜女》《哭颜回》《雁落沙滩》《苦龙哭海》等不下百种,欢快处让人不禁喜笑颜开,悲伤处使人难免珠泪滚滚。

新中国成立后,唢呐艺人们又吸收改造了民歌,优秀的革命歌曲如《军民大生产》《拥军花鼓》等曲调,更加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

庆阳唢呐艺术的独特地域风格,不单是从曲牌音乐语汇的内在特征上表现出来,其演奏技巧的特殊指法和换气训练,与打击乐的密切配合,才构成了庆阳唢呐艺术的整体结构。在吹奏中,除少量的本调指法与六指调之外,大部分曲牌用杂凡调的指法吹奏。

但在传统指法中,存在着“气顶音”,也就是依靠气息控制,在本音孔上吹出比本音高半音、全音甚至小三度的音。它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音色,显得粗犷淳朴,富有力度且有含蓄之感,很能体现出庆阳唢呐艺术意味的独特性。

庆阳唢呐曲牌世代流传,名目繁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约有曲牌300多个,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委婉纤弱、有的情悲意哀、有的欢天喜地。那些平时与父老乡亲们一道,吆着犁地的牛,喊着秦腔或者民歌的汉子们,遇上红白喜事,放下手中的犁耙,拿上心爱的唢呐,叫上伙伴们一道组成了“吹手班子”。

走到一家家喜庆或悲哭的院落,把事主家的感受和他对生命的情绪透过铜制的唢呐头,或雄宏苍凉,或细腻柔慢地吹向天空,吹到沟梁,吹进陇东人的耳膜,铺在他们那颤动了心田上……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