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

乌龙山深处有座老屋,老屋边有座古墓。几百年来,先后有十八位男人住在老屋里,陪伴着古墓里长眠的逝者。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朝廷里有位德高望重的武将,人称元大将军。元府里有一个叫史廉的男子,主要负责元府的账务。有一年,史廉的家乡瘟疫肆虐。元大将军闻讯后,亲令史廉将老家亲人接到元府中避难,并上书朝廷,大力赈灾。史家因此躲过一场浩劫。

后来,元大将军被奸臣迫害,满门抄斩。元大将军被处以凌迟,头颅挂在示众的旗杆上。史廉深知大将军被冤枉,当天晚上,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盗取将军的头。随即,日夜兼程,赶回老家,将元大将军的首级安葬在乌龙山深处。史廉从此隐姓埋名,终日里守着这座无碑坟。清晨洒扫,夜晚上香,春来花祭,秋来奉果,一守就是二十年,直到病危。

史廉去世前,将史家老少召集在一起,立下遗嘱:死后将我葬在元大将军身旁,史家要每世每代的长子为将军守墓,生生不息,代代不止……

史家子孙牢记先祖遗训,开始了为元大将军守墓的漫漫长路。到了史丰收这代,这个义薄云天的故事已经是演绎到第十八代了。

李小鹏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当他听到这个悲壮的故事后,决定实地探访一下。他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信仰和力量支撑着史家的壮举。他尤其感兴趣的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道里,史家人还能心静如水满怀虔诚地为一个已经死去了几百年的人守墓吗?

李小鹏驱车来到乌龙山脚下的乌龙镇。乌龙镇美其名曰为“镇”,其实只是乡级政府辖下的一个规模很小的街道。主干道中段,林立着本镇地标性建筑──姚家龙大酒店。酒店楼高两层,房间数近十间,墙壁外部一律贴满浅白色的瓷砖。

史家人守的墓位于大山深处,离街道还有十几里山路,只能步行上山。李小鹏想把车停在姚家龙大酒店门口。酒店老总姚家龙骨碌着生意人精明的眼睛,提出要求:我经常到城里,知道有停车费这一说,你看……李小鹏知道姚家龙的言外之意,爽快地说,不就是要停车费吗,我给,下午回来一并给!

姚老板很高兴,车前车后地跑,声音很大地引导李小鹏泊好车。

沿着一条若隐若现的山间小径,李小鹏向目的地走去。

山路是十几代史家人踩出来的,踩得别有用心。普通的山路,选择在山势相对平缓的地方,而史家人踩出的山路,在山林茂密的陡峭的山峦处蜿蜒,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元大将军的墓。

中午时分,李小鹏来到传说中的墓地,看到了传说中的守墓者。

墓碑不大,藏在树林中。守墓者住的小屋就在墓碑旁边。小屋是用条石垒成,条石们都有了年纪,精神矍铄地泛着青色的光泽。守墓者史丰收六十岁上下的年纪,面目和善,和一般的老农无异。史丰收的脚边卧着一条名叫“雷子”的大狗。

史丰收对山外来客很热情,有问必答。他说他是史廉的第十八代子孙,守墓已有三十年。他说每个星期下一次山,讨些粮食和生活用品回到小屋。农忙的时候,他会一早回家干活,但是晚上一定要回来的。

李小鹏问史丰收,你老了没有力气守墓怎么办?你的大儿子愿意接班吗?

史丰收很坚定地说,那是一定的。又说大儿子现在在广东打工,但只要他做父亲的一声令下,儿子立马就会回来守墓。

李小鹏又问,史家祖祖辈辈已经为元大将军守了几百年的墓,中间遭受了很多磨难,按说,元家的恩情史家早就报答完了,史家为什么还要坚守下去。

史丰收想都没想地答:没有元大将军,史家早在几百年前的瘟疫里消亡了。只要史家的烟火在延续,大将军的恩就报不完……

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五点多。李小鹏要告辞了,临走前,他掏出皮夹,想资助点钱给史丰收。钱包掏出来,才发现钱包里除了一张挤一张的银行卡,一分钱现金也没有,只好遗憾地向史丰收解释。史丰收说,你别客气,我不会要你的钱,史家人怕无功受禄。

天黑之前,李小鹏顺利回到乌龙镇,他刚来到大酒店前,姚家龙迎了上来。李小鹏问姚老板,镇上哪里有取款机,他要去取钱。姚老板得知李小鹏没钱,勃然变色说,你糊弄谁啊,机器还能吐钱出来?废话少说,你给钱吧!

李小鹏傻了,汽车要加油,自己的肚子也要加油,还有这停车费,这些都得靠现钞来解决,怎么办?

李小鹏正着急得抓耳挠腮时,忽然感到腿被什么东西蹭着,低头一看,是雷子!雷子围着李小鹏打转,嘴里呜呜地叫着,好似看到了久别的老朋友。没等李小鹏说话,姚老板道,这不是史大伯家的雷子吗?咦!雷子的脖子上还粘着一张纸呢。

姚老板把纸摘下来。

李小鹏歪头看过去,这是张纸烟盒,被撕成了半张。纸烟盒的背面写着一个数字──100。下面是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史丰收。

李小鹏看清楚了字,却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时姚老板说,妥了,你刚才不是说还要吃饭加油吗?饭你在我这里吃,停车费免了,油呢,我来帮你加。

李小鹏苦着一张脸说,我没现金啊,吃什么饭,加什么油?

姚老板晃着那半张纸烟盒说,这不钱吗?一百块呢!史大伯借你的。

李小鹏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下想明白了,一定是他离开后,史丰收忽然想到他身无分文,寸步难行,要帮他忙。而史丰收身上也没有现金,就在纸烟盒上画了一百块钱,让雷子送过来。

李小鹏问姚老板:史丰收在烟盒上写个“100”、签个字就能当一百块钱人民币用?

姚老板说,只要史老伯亲笔写的,亲笔签字的,那“100”后面再加两个“0”,同样管用。几年前,前庄有个姓高的小伙子,娶媳妇差三万块钱彩礼钱。高家人找到史丰收,求他帮个忙。史丰收觉得高姓小伙子还算可靠,就在纸烟盒上写了“30000”这个数,签上自己的名字。女方家人拿上纸烟盒,就把闺女送来了。

说话间,姚老板把李小鹏请到雅间,炒了菜上了酒后,说你慢慢吃慢慢喝,我去给你搞油去。

李小鹏问镇上有加油站吗?姚老板说,没有,但是有开摩托车的,我拿个大塑料桶,一家一家找,每家给一点,不就齐了?

李小鹏问,那些开摩托车的也认史丰收的纸烟盒?姚老板说,史丰收画的这钱,在乌龙镇就是硬通货,不贬值!

不一会儿,姚老板回来了,扛着一大桶汽油。李小鹏敬了他一支烟,和他拉起家常。李小鹏问,史丰收画钱,说到底是拿自己的信誉抵押、担保。这些年来,有没有人利用了史丰收的信誉,赖皮赖账的。

姚老板说,有,但只有一个,就是高家人。高家把媳妇娶来后,不提给彩礼的茬了。这让女方父母左右为难。按理说,他们得找史丰收要那三万块钱,因为这钱是史丰收担保的。但他们不忍心,史丰收这样忠诚大义的人,稍微有良心的谁能让他难堪?

那怎么办呢?李小鹏问。

姚老板说,乌龙镇的老百姓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高家老老实实地把三万块彩礼钱给了女方父母。

李小鹏问老百姓怎么解决的。

姚老板说,高家不还钱,倒霉事情就一件接一件:烟囱一天被堵三回;下蛋的老母鸡鸡屁股被塞上木樨;秧田的水,上午放满,下午漏光……这些事情都是乌龙镇人干的,他们不能允许有人往史丰收身上泼脏水……

离开乌龙镇,已是深夜,开着越野车的李小鹏心潮澎湃,他终于找到一代又一代史家人坚守忠诚大义的支撑点。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2

古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但是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而当时,就有一位皇帝在死后内脏被御厨挖了出来,把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之死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节度使石敬瑭向契丹国借兵打败后唐国,兑现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国,并年年给契丹国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进贡厚礼。公元942年,石敬瑭驾崩,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武将出身,对向契丹国称臣早就不满,即位初便提出对契丹国“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怒,拍着桌子叫道:“反了,反了!”后来,石重贵撕毁了与契丹国之间的协定,耶律德光便名正言顺地出兵伐晋,很快就把后晋国给灭了。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又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朝贺完毕后,耶律德光来到后晋皇宫,一下子就惊呆了,皇宫不仅修得美轮美奂,宫中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石重贵的妃子们更是个个儿美如天仙。耶律德光高兴得哈哈大笑,在后宫里天天笙歌、夜夜当新郎,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快活。

后晋的正规军虽然被消灭,可中原百姓并没有臣服于耶律德光,老百姓不断揭竿而起,各路武装纷纷对契丹军队展开偷袭。半个月后,耶律德光的领兵将军清点士兵人数,发现少了20xx多人,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下面的军队就会被杀光。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惊失色,看来这中原绝非久居之地,只好下令撤退。耶律德光离开中原时,把宫中的金银财宝全部打包装车,石重贵的妃子们也统统带走伴驾。

当时正值炎炎夏季,契丹国军队劳师远征,很多士兵都染上了一种热疾。这天,耶律德光领兵走到杀胡林(位于今天河北栾城县西北),只觉浑身燥热、头昏眼花,“扑通”一声从战马上摔下来。耶律德光的国师见状大惊,急忙叫来随军医生。军医给耶律德光号完脉,脸色大变道:“国师,皇帝染上热疾了。想要治疗,一定要远离女色,否则凶多吉少!”耶律德光苏醒后,听说了军医的建议,抬脚就把面前的桌子踹翻了,冷笑道:“该死的庸医知道什么,得了热病,正要用女人泻火!”国师苦劝无用,最后被耶律德光赶出了军帐。耶律德光身染热疾,仍然纵欲无度,3天后就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太后的懿旨

耶律德光驾崩,对契丹国来说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远在契丹国,听说儿子死了,哭得昏天黑地,立即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国师看了述律太后的懿旨,十分为难,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大队人马不眠不休地把耶律德光的灵柩送回契丹国,至少得一个月,尸体早就腐烂发臭,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国师和随军的文武大臣们商量了一整天,也没想出一个管用的办法来,最后一致决定:“悬赏招贤,不管是谁,只要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赏银三千两!”消息发布出去后,军营里沸腾了,三千两银子可以在契丹国买一大片草场了。大家纷纷出谋献策,保存尸体的主意出了不少,最后都被否定了。就在耶律德光的尸体在大帐中已经发出异味时,耶律德光的御厨说他有办法可以让主子的尸体不腐烂。国师让御厨赶快说来听听,御厨吭哧了半天才说道:“我的办法就是把皇帝做成──。”国师一听就愣住了。是什么东西呢?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人们喜食牛羊肉,夏天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牧民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说得通俗一点,“”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腊肉”。把契丹国王耶律德光做成,这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呀!可除此之外,又没有办法把皇帝的尸体完整地运回契丹国,述律太后见不到完整的尸体可是要大家脑袋的。国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御厨的意见。

国师把御厨带到存放耶律德光尸体的大帐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陛下,不是臣等对您龙体不敬,除了把您做成,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文武大臣们逐一拜祭了耶律德光,默默退出大帐。大帐中灯光摇曳,耶律德光的衣服被扒光了,床旁放着一个大大的盐桶。御厨双手哆嗦着抄起最大号的切肉刀,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把平时给牛羊做“”的程序回想了一遍,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里的刀猛地朝耶律德光那滚圆的肚子上砍去,切肉刀“霍”的一声剖开了耶律德光的肚子……两个时辰后,耶律德光的内脏被挖出,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的“”被装进密封的盐坛子里,运回了契丹国。述律太后举行了盛大的招魂仪式,并亲手打开坛盖。耶律德光的“”静静地盘腿坐在坛子里,尸体被盐腌后极度缩水,已看不出耶律德光的本来模样了。

耶律德光的“”最后被葬在茫茫大草原中。他从后晋国占领的土地,包括幽云十六州,最后也都被北汉和后周夺去了。

后世人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功过早已淡忘,他死后成为中国唯一的“木乃伊皇帝”这件事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选自《龙门阵》20xx.3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3

民国时期,华州有一家“恒大当铺”,老板叫李恒大。

这天一早刚开门,一个汉子走进了恒大当铺。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放到了柜台上。锦盒用一把小锁锁着,等汉子打开锦盒,李恒大的眼睛亮了,原来锦盒里放着一只玉罐。

玉罐比成人的拳头大了一些,从玉的质地和色泽上看,李恒大断定,这应该是和田籽玉雕凿而成。罐壁上还雕有二龙戏珠的暗纹,李恒大断定,这件东西应该是从皇宫里流出来的,是那些皇亲国戚斗蛐蛐用的蛐蛐罐,少说也在一万大洋以上。

李恒大问汉子想当多少钱。汉子说一百块大洋,一个月。李恒大明白了,一定是汉子遇到什么紧急事了。

李恒大告诉汉子只当一个月利息可是百分之十,汉子答应了,让李恒大赶快给他开当票。

李恒大把玉罐放进锦盒,冲伙计点了一下头,伙计开始办当票。李恒大刚要收起锦盒,却被那汉子拦住了,就见他吧嗒一下上了锁,拔下钥匙揣了起来。

李恒大有点意外,看了汉子一眼。汉子似乎明白李恒大的心思,说:“钥匙还是我保管好,到时我要没钱赎,东西就是你的,那把小锁对你不算啥。”

李恒大只好把锦盒收了起来,把一百块大洋连同当票一同给了那汉子。

没想到那汉子下午又来了,说要赎当。李恒大说不是当一个月吗,怎么早上刚当,下午就赎呢?汉子说他有钱了,所以就来赎当了。

李恒大说赎当可以,但利息还得按一个月计。那汉子二话没说,往柜台上哗啦一下倒出一堆大洋来。李恒大一数,一百一十块,一块不少。李恒大收了当票,把锦盒给了汉子。汉子打开锦盒看了看,便揣在怀里走了。

没想到刚过两天,那汉子又来了。还是那个玉罐,当一百块,一个月时间。李恒大验过货,点了点头。那汉子还是和上次一样,拿了钱,锁了锦盒,拿走了钥匙。

晚上,就在李恒大准备打烊时,那汉子又来了。把一百一十块大洋往柜台一倒,当票一拍,说赎当。李恒大点了钱,收了票,把锦盒给了汉子。汉子像先前一样,打开锦盒看了看,收起来就走了。

李恒大纳闷了,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主顾,要全是这样的,那赚钱也太容易了。第二天他让人去打听了一下,才搞明白,原来那家伙是个赌徒。李恒大不禁动起了心思。他知道,只要是赌徒,就很难收手,他相信那汉子一定还会来的。果然,没过两天,那汉子又来了。把锦盒往柜台一放,打开让李恒大看过后,和上次一样,还是要一百块,一个月时间。

这次李恒大没有答应,说一个月可以,但需当一千块。可汉子却不同意,只要一百块。李恒大一口咬定,要么一千块,要么让他到别处去。汉子犹豫不决,李恒大明白,汉子是怕进了赌场,输光了钱,到时没钱赎当。到期不赎当,可就是死当,死当的东西当铺可以随意处理。也就是说,一个月后如果汉子不来赎当,那玉罐就是李恒大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李恒大非要给汉子一千块钱的原因,他是想让汉子把钱全都送进赌场,让他到时无钱赎当。他不相信汉子运气会一直好下去。

汉子一看谈不下来,抱着锦盒准备走。李恒大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相信汉子要想把东西一百块钱当出去,还得来找他。因为别的当铺老板不识货,只怕连五十块都不肯出。

汉子抱着锦盒刚走出当铺没几步,又突然跑了回来,惊慌地对李恒大说:“老板,能不能找个地方,让我躲一下。”李恒大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呢,就从外面冲进来几个人。

其中一个膀大腰圆的家伙指着那汉子吼道:“王倪,你个王八蛋,欠了老子的钱还敢跑!你以为从东府躲到西府,老子就找不到你了?说,什么时候还钱?”王倪哭丧着脸说:“大哥,我真没钱呀,要有钱我早还你了!”

就见领头的汉子一挥手,上来两个人把王倪摁倒在地,其中一个从腰里抽出一把刀。王倪吓得脸色苍白,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喊有钱……

汉子一挥手,王倪被放开了。他忙从怀里掏出锦盒,打开捧到汉子面前。领头的汉子拿起锦盒里面的玉罐,左看右看,恼道:“妈的,这什么破罐子,能值五千块钱吗?”说着举起来要摔,王倪忙一把夺了下来,把玉罐装进了锦盒里。

领头的汉子说:“别他妈拿这破玩意糊弄老子,今天,你要不把钱还老子,就废了你。”

王倪目光投向了李恒大,说:“老板,你给看看,这玉罐值不值五千块。要值得话,你帮帮我,我保证一年后来赎。”

李恒大看了看玉罐,东西没有错,是他先前看过的。然后说:“值不值这么多钱暂且不说,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是一年后来赎,时间太长,你要保证一个月后来赎,我就收当。”

李恒大其实就是逼迫王倪把玉罐五千块卖给他。

王倪有些犹豫,不过看到凶神恶煞般的讨债人,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李恒大让伙计去账房支钱。这下该那几个讨债的吃惊了,那领头的说:“娘的,这东西还真值钱!”说着上前拿起玉罐要看,却被王倪一把夺下,放进锦盒里“啪”一声锁上了。王倪把锦盒抱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让那家伙看。

那家伙见状,气恼地说:“不看就不看,老子才不稀罕,有钱就行。”很快伙计拿来五张银票放到了柜台上,那领头的辨了一下银票的真假,就揣了起来一挥手带人走了。

王倪抱着锦盒,目送着几人走出了当铺。突然喊了起来:“哎,等等,借条还没还我呢……”说着把锦盒放到柜台上,追了出去。

李恒大见状不禁摇了摇头,看着柜台上的锦盒,他知道玉罐已经是他的了。现在,他只等王倪回来把手续补上。可是左等右等,大半天时间过去了,仍不见王倪回来。看着上了锁的锦盒,李恒大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他忙让人把锁撬了,打开锦盒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哪还有玉罐的影子?

李恒大一下惊得跌坐在椅子里,他知道那些人此时肯定已没了踪影。李恒大顿时身子一软,瘫倒在椅子上。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4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是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够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是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够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是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5

寡妇卖牛

早年间,诸城石桥子镇的牲口集市就特别红火。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国泰民安,林茂粮丰,牲口市场更是生意兴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贩卖牲口,有趣的是,偌大一个牲口集市竟很少有说话的,一些大小经纪穿梭其中,为买家或者卖家牵线搭桥,按照行内规矩讨价还价,用手势和眼神交流,虽然嘴巴不出声,但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且说这天,有个外地来的老经纪带着他的小徒弟去赶集,刚进牲口集市,就发现那里站着个二十岁左右的妇人,头戴白花,身着青衣,不用说,这是一位年轻寡妇。牲口集市上多是男人来交易,女人来此实属罕见,况且她生得娇小玲珑,眉头微颦,妩媚动人,引得很多心术不正的人随她来去。

老经纪见小寡妇手里牵着一头毛色好看的小黄牛,便生了逗逗她的念头,他转身对身后的小徒弟说:“你去问问那小娘们的牲口卖什么价钱。”

牲口集市有个规矩,牲口的价钱不能明说,要用暗语。什么暗语呢?一至五,伸五个手指头,六伸大拇指和小拇指,拐七张八勾拉子九。买的人张开手捂着,卖的人在对方手心里比画,外人是看不到的。小徒弟走过去,刚想与小寡妇拉手问价,小寡妇赶紧缩回手说:“哎呀,俺一个妇道人家,怎能跟你拉手呢?咱就打开窗户说亮话,我这头牛一口价,‘小二姐扑蚂蚱’。”

小徒弟一听,傻了,啥叫“小二姐扑蚂蚱”啊?师傅没这么教过啊!他挠了挠头,只得回去问师傅。老经纪一听也不懂这个价钱,觉得这个小寡妇乱改行规,便气呼呼地走上前找茬道:“丫头,什么‘小二姐扑蚂蚱’嘛,我给你个‘小寡妇上坟’怎么样啊?”

这一来勾起小寡妇的伤心事了,她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等哭了一会儿自己的夫君后,她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行啊,就这么定了,你掏钱,我的牛你牵走吧!”

老经纪愣住了,他本意是想戏弄小寡妇一番,怎么这一来一去就把买卖定了呢?老经纪转身欲走,那小寡妇一把拉住他说:“大街大市的,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快拿钱来,买下牛再走也不迟!”

老经纪这下尴尬了,立马变了脸,说:“老夫跟你闹着玩的,你还当真了,滚一边去吧!”那小徒弟也狗仗人势,一把将小寡妇推倒在地。

小寡妇爬起身,也不示弱,杏眼圆睁,寸步不让:“不行!俺一个妇道人家跟你开什么玩笑?我家婆婆病重,等米下锅,可你们竟然耍弄人,咱找人评评理去!”她拽着老经纪的衣襟不松手,非要去司衙府见官不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正好有个包子铺的师傅端着一笼包子走出来,见店外站着那么多人,就上前询问事由。小寡妇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包子铺师傅听罢,挥了挥手说:“多大点事啊?我看这牛还有点小,你也别‘小二姐扑蚂蚱’了,他也别‘小寡妇上坟’了,我看你们就听我一句,‘冷了包子另上笼’吧。”

小寡妇思忖片刻,说:“行,我家急着用钱,就照师傅说的这个价吧。”

这是什么价啊?老经纪一句都没听懂,一心觉得他们在瞎胡闹,不服气地要去见司衙官。

进了司衙府,见了司衙官,老经纪抢着把他和小寡妇的纠纷说了一遍。司衙官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就没人给你们打打圆场吗?”

“有啊!”小寡妇说,“有位包子铺的师傅说让我出个‘冷了包子另上笼’,可是他硬是不答应呀!”

“人家说得没错啊,这牛还有点小,让我断也不过这个价。”司衙官转脸对老经纪说,“大丈夫吐口唾沫砸个窝,你给她这个价也不吃亏。”

老经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结巴巴地问:“这、这是什么名堂啊?”

“你呀,还当经纪呢!”司衙官“哈哈”大笑说,“人家要‘小二姐扑蚂蚱’是捂两捂(五两五)的意思;你给人家‘小寡妇上坟’,不就是凄凉妻(七两七)吗?你这出价比她报价高,她自然愿意卖给你嘛!后来,包子铺师傅出的价是‘冷了包子另上笼’,馏两馏(六两六),这下你吃不了亏,她也赚不了便宜,正好嘛!”

老经纪这才恍然大悟,羞得面红耳赤,想不到当了大半辈子经纪,自以为深谙此道,竟败在一个小寡妇手里。他哪里知道,小寡妇家里本就是做买卖的,在本地大家用俗语商讨价格也是常有的事呢!

老经纪灰溜溜地掏出六两六钱银子递给小寡妇,小寡妇接过银子,谢过官老爷,迈着轻盈的步子,高兴地回家去了。

老經纪垂头丧气,拉过小徒弟刚要走,没想到司衙官一改刚才的和颜悦色,大喝一声“慢”,正色道:“你们堂堂男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一个孤弱女子,还有良知吗?来人啊,把两人带下去各打二十板子,以正民风!”

众衙役一哄而上,老经纪和他的小徒弟吓得瘫软在地上……

三叶草的传说

很久以前,昭通府甘田村有个姓李的员外,富甲一方,可他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三叶。三叶长到十七八岁时,出落得像鲜花一样漂亮。三叶天资聪慧,不但针线活很棒,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还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人们都称她为“才女”。

三叶听说城里兴隆街张员外家有栋藏书楼,藏有万卷书,便想到张家去看一看。可是当时的风俗是未出阁的姑娘不能随意到别人家,这可怎么办?

这天下午,三叶让丫鬟小红陪她去城里,如果有机会就到张家去看一看。小红说这要是让老爷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三叶却说如果父亲怪罪下来,一切责任由她承担。于是两人悄悄离开了家,紧赶慢赶来到张家大院门前。此时天已经黑了,张家的院门紧闭,三叶不便直接上前敲门,只好站在离院门不远的地方,望着张家的藏书楼出神。时值寒冬,小红见天色已晚,就劝说小姐不如先找个住处住下,明日再来。三叶只好怏怏地离去。

第二天,天刚微亮,三叶就又带着小红来到张家大院门前等待张家开门。可是左等右等,直等到晌午,还是不见张家开院门。这时,天气突变,下起了鹅毛大雪,小红再次劝说三叶回家,不然会冻病的。三叶只好跟着小红回家,当天夜里,三叶发起了高烧。

李员外和李夫人万分焦急,四处求医,大夫换了一个又一个,药吃了一服又一服,可是三叶的病情总不见好转。这天下午,李夫人坐在三叶的床边,抹着眼泪问女儿:“儿啊,你到底有什么心事?你就告诉娘吧,不管你要什么,为娘一定都给你办到。”可是三叶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当天晚上,李夫人把小红叫到自己房里细细盘问,终于知道了三叶的心事。李夫人将三叶的病因告诉了李员外,夫妻二人当即决定向张家提亲,要把三叶嫁给张家的少爷。

小红知道這个消息后赶紧将此事告诉了三叶。没想到,几天后三叶的病情就有了起色,逐渐能下床走动了,过了一段时日便完全好了。

这年年底,三叶的花轿就抬到了张家。

三叶嫁到张家以后,发现张家少爷不但一表人才,温文尔雅,而且还满腹诗文,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夫妻俩每日里吟诗作画、形影不离。三叶对公婆十分孝顺,把公婆当作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公婆也十分高兴,直夸三叶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

光阴似箭,一眨眼就过去了几个月。这天晚上,三叶待丈夫睡下后,打着灯笼来到藏书楼。三叶正准备开门进去,门里当即出来两个仆人。见是三叶,仆人赶紧上前行礼。三叶向他们说明来意,两个仆人说:“少夫人,您不能进藏书楼,请您留步。”三叶听了十分不解:“我是张家的少夫人,为什么不能进自家的藏书楼?”两个仆人赶紧跪下说:“请少夫人恕罪,这是张家祖上定下的规矩,妇人不能进藏书楼。”三叶无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三叶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说:“娘子,你不能怪他们,张家祖上确实有‘书不下阁,妇不上楼’的家规。你要是上楼看书,就违反了祖上的规矩,违反了家规是要受到惩罚的呀!”

过了几日,丈夫要出远门,三叶送走丈夫后,回到房里不觉心灰意冷,当天夜里三叶就病了。第二天,三叶挣扎着爬起来,一个人来到了庭院里,呆呆地站着,两眼痴痴地望着藏书楼。望着望着,三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流啊流,打湿了地面。小红见状劝她回房休息,但三叶一点反应也没有,仍然呆呆地望着藏书楼。就这样,三叶站了一整天,泪水都流干了,无论谁来劝,三叶都一动也不动。待三叶的丈夫闻讯赶回家时,她已变成了一尊石像。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天夜里,三叶的丈夫刚刚入睡,突然庭院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他赶紧出去查看。只见三叶满含泪水地走到他面前,缓缓说道:“我生前不能上藏书楼,死后我流泪的地方长出了三叶草,望你念在往日的夫妻情分上,把庭院里的三叶草带上藏书楼,夹在书中,以了却我的心愿。”最后,三叶还说,希望从此以后能取消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规矩。话一说完,三叶就悄然离去了。丈夫急得大喊三叶的名字,没想到把自己惊醒了,方知是一场梦。

三叶的丈夫急忙起身来到院里,果然见院里长满了青翠的小草,他蹲下身子抚摸着这些小草,心酸地想:这一定是三叶草了。于是三叶的丈夫赶紧摘下三叶草,晒干以后,将它带上了藏书楼,夹在书里。经此事后,张家便取消了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家规。

说来也怪,过了许多年,凡是夹有三叶草的书都没有被虫蛀。从此,当地人都用三叶草夹书以防虫蛀。

王婆的家教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

《水浒》中的王婆非常厉害,她一步一步地诱惑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东窗事发后又授意毒杀武大郎……王婆的这些手段和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歲。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五两银子,几乎能赚十倍利润。

王妻正高兴着,忽见男孩脸色通红,嘴里哼哼着,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噗嗤”一声,一股臭味弥漫开来。王妻呆了片刻,才明白是男孩一泡屎拉在了裤裆里,再看男孩一脸痴呆,这才晓得男孩是个傻子,禁不住哭丧着脸叫了起来:“哎哟,天呐——”

这当儿,王货郎正在院里洗漱,听到动静,赶忙进屋,明白了买来的男孩是个傻子后,又气又恨:“难怪便宜,这可怎么好?那卖孩子的说自己是过路客,再也寻不到了!”

两口子的吵闹声惊动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古老头,过来问明事由后,古老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男孩,捋着白胡子“嘿嘿”一笑,说:“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法子,只是不能白白与你。”

王货郎一听,急忙满脸堆笑:“求古老爹指点迷津,真得了好处,咱二八分账。”

古老头这才告诉他们,隔壁庄有一户财主,十三岁的儿子夭折了,财主不愿意儿子孤零零下葬,四处托人,要寻个岁数相当、亡故不久的女孩给儿子配阴婚,肯出三十两银子彩礼钱。

王货郎苦着脸说:“您这不是开玩笑嘛,难不成要我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掐死?再说啦,他可是小子,不是女娃!”

古老头指着傻小子说:“你看这傻子眉目清秀,发髻也难辨男女,换身女装不就是个白胖丫头吗?用砒霜把他药了,就说亲闺女急病所致,到时候穿戴好吉服送过去,谁看得出是个小子?”

王妻很是犹豫:“虽说是傻子,但好歹性命一条,将来若是事发,免不了要吃人命官司。”

王货郎瞪了媳妇一眼,训斥道:“你不说我不说,哪里就会事发了?”在古代,一两银子几乎能保障乡村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三十两银子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财,因此王妻也就默允了。

王货郎央求古老头前去说合,古老头也不敢怠慢,说:“既然如此,你那贩货的毛驴借我一骑。”古老头骑着毛驴急急而去,午后,他便带回好消息:财主愿意结亲。

王货郎急忙叫媳妇儿弄几个小菜款待古老头,古老头连连摆手,说:“虚礼就不必了,快去置办一应物件,别忘了彩礼钱分我两成。”

王货郎满口应承,火也似的赶往阳谷县,找药房谎称闹耗子买了砒霜,又在寿衣铺买了身二手吉服,赶回来已是傍晚,他让媳妇儿熬得一锅粥,盛上一碗,撒入砒霜,又拌了许多糖搅匀。

王妻心细,提醒丈夫不可让古老头置身事外,“怎么也得拉古老爹一起行事,一来这样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敢在外面乱说;二来也不会落下把柄于他。”

王货郎连声夸赞媳妇儿想得周到,立即去请来古老头,让他亲自将粥端来与男孩食用。起初古老头不愿意,王货郎拉下脸来,说:“这缺德主意是您老出的,这么点儿事都不干,咱们怎么能一起发财?”

古老头推却不过,又贪图银子,只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将毒粥端给了傻小子。傻小子吃下不久,便捂着肚子叫起疼来,喊声越来越响。偏僻乡村本就宁静,夜晚更加万籁无声,王货郎怕惊动其他邻居,手忙脚乱地冲上去捂男孩嘴巴,只听“哎哟”一声,手给咬了。古老头在一旁看着急了,用拐杖敲着地面点拨他们:“真不中用,拿棉被来蒙着他啊!”王妻急忙跑进内室,抱出棉被,两口子合力蒙住男孩的头,拼死按在地上,待男孩一动不动才敢放开。

男孩由于疼痛,咬破了嘴唇,七窍流血,面孔扭曲,死得十分难看。幸好古老头年轻时也干过白事的营生,当下指挥道:“先换衣服,待会儿尸身硬了便不好打理。”他又叫王妻给男孩擦去血迹,脸上敷粉掩住青色,嘴唇涂抹胭脂遮盖咬痕。待收拾好,天也蒙蒙亮了。

王货郎一夜没有合眼,恐夜长梦多,将男孩尸身用席子卷了,给毛驴套上平板车,拉着“大闺女”的尸身,由古老头引着来到邻庄。由于财主的儿子停尸已久,他家早已备好婚帖,亲朋好友也已经就绪,待“新娘”一到,立刻吹吹打打办起了红白混合的喜丧会。

入棺时,财主家也有人嘀咕“新娘”指甲发紫,恐怕不是正常死亡,但当时普通百姓法制观念淡薄,财主家的流水席又酒肉丰盛,白吃白喝白拿又何必多事呢?所以古老头和王货郎分了彩礼钱,相安无事,过了几年宽松的日子,直至终老。

王货郎夫妇和古老头行事时,全被年幼的王婆看在眼里,她不知不觉地滋生了唯利是图和人命淡薄的念头。待到日后,王婆教唆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后来又被武松拿获、被判剐刑,此时才明白杀人偿命、天理昭彰,但已经迟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6

乐天龙用力地攀过了一块巨岩石,站在山崖之上,两眼贪婪地看着这个隐蔽的山洞,嘴里喃喃地道:“找到了……”那受了剑伤扎着麻纱的左臂好像不太痛了。乐天龙右手抽出腰间钢刀,削去遮蔽着山洞的藤蔓,眼前露出了一个山洞。乐天龙将钢刀交到左手,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片羊皮笺看了又看,脸上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山洞很浅。乐天龙很快便走到了山洞尽头。漆黑中,乐天龙用手摸到了一道铁门,却没有上锁,乐天龙用力一推。铁门便开了,里面竟然是一个足可容纳百人的大洞,洞底很高,四面也很宽敞,而且上面有几个小洞,日光从小洞直射进来,照得里面光可视物。显然这是经过人工细心设计的。

“嗖嗖嗖”三声,三柄飞刀从通道飞快射出,直逼乐天龙的面门。乐天龙虽然心中一凛,却立即停步使出一招“铁板桥”,飞刀才从他的面部一一擦过,打在洞壁上。接着,两个身影飞进洞来,其中一个魁梧老者提腿便往乐天龙的面上踏去,乐天龙仍是一个“铁板桥”,又躲开了老者的突然袭击。乐天龙翻身正想站定,另一个同行的老者亦冲上前来,乐天龙提出钢刀,准备另一番厮杀。可是那个魁梧老者忽然道:“你知道为什么你从洛阳抢到藏宝图西来祁连山,一路上不断遭到群雄追杀,却在出了嘉峪关以后,所有追踪你的人忽然都不见了吗?”

乐天龙的确曾经感到奇怪,但他总是以为是自己躲藏得好而已。

那个魁梧老者继续道:“从嘉峪关到五门峡短短的二百余里路,黑马寨、天池双怪、陵川剑侠、笑佛天玄和尚和洛阳七剑,一共是五起三十二人,都被我们截下了。”

乐天龙无话可说,因为那老者说的人都曾经追杀过他。那个魁梧老者诡异地笑了笑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去杀那些人吗?”不等乐天龙回答,他已先说了出来:“那是因为我们希望能通过你来找到这个宝藏。”

乐天龙冷冷地道:“也好,让我先找出埋下的金银珠宝,然后你们可以顺手牵羊地抢走……”

那两个老者同时哈哈大笑,“嗯,差点忘了告诉你,老夫复姓令狐,单名一个正字。”

乐天龙脸色一变,看着另一个老者道:“你姓罗还是姓朱?”

身后传来了冷冷的声音:“老夫是罗四海,咱们正是‘祁连三鹫’!”

乐天龙大吃一惊,正想向侧跃开时已是慢了一步,只觉背心一阵剧痛,一柄长剑已从他的背心刺入,直透胸口穿了出来。

不知从何处又窜出一位老者,冷冷地道:“老夫朱侠。”

令狐正环顾四面洞壁,摸索了好一会儿仍没发现什么。罗四海也试着敲打地面,地下却是坚硬的岩石。令狐正看了洞壁上插着的三柄飞刀,两道眼眉微微皱起,向罗四海和朱侠道:“老二、老三,你们搜一搜姓乐小子的身,取出那张藏宝图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蛛丝马迹。”

两人应了一声便走到乐天龙身旁蹲下来,朱侠取出了那张藏宝图看了又看,再交给了罗四海,罗四海也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两人正想将那张藏宝图交给令狐正,却听得“嗖嗖嗖嗖”四声破空之声,罗四海和朱侠哼也没哼一声便气绝身亡。

正当令狐正兴奋之极时,忽然一些江湖传说在脑际闪过:有十二人在山西寻得宝藏宝箱,却被宝箱射出的短箭杀光,结果宝箱内的金银珠宝让一个路过的小樵夫得了;四十多人在湖广交界寻得前朝末帝的宝藏,却被涂上的剧毒弄得相互啮咬,疯癫神丧,其他寻宝客只得将宝藏焚毁;还有很多宝藏机关的传说……

令狐正看着那个铁箱想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小心点,免得辛苦了一场却要命丧荒山。令狐正退了几步,扬手使劲向铁箱射出了三柄飞刀,“叮叮叮”三响,飞刀射在铁箱的盖子上,铁箱盖子“吱”地一声被飞刀的劲力揭起了,令狐正也乘机倒退出去,侧身躲在破墙之后,竟不敢抬头张望。过了好一会儿,洞内并没有什么异样声响,令狐正才一步步地走近铁箱。

铁箱似乎没有机关!

令狐正并没有放松戒备,却见箱中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只很精致的木盒子,令狐正微有失望,心里想道:“一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便用飞刀轻轻地挑起了小木盒的盖子,盒子里只有一张羊皮笺。

令狐正喃喃地道:“难道是另一张藏宝图?”

令狐正用飞刀轻轻挑起那张羊皮笺,走到大洞的光亮处细细阅读,却是愈看愈怒,脸色大变,到后来忍不住大吼一声将羊皮笺掷于地上,在狂笑声中冲出山洞,走得不知所踪。

原来羊皮笺上是这样写着:

贤兄:

你我各藏一物并相约比试寻宝之戏,若你先得此笺则小弟甘拜下风,请携此笺到洛阳小弟之居处来,以共同享用美味酒宴。

愚弟聂宏仁敬上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7

一 抓贼

邱斌武艺高强,打得一手好镖,他是桑梓县刘员外家的护院头领。刘员外在清明节这天领着家眷回乡祭祖,邱斌和手下的五位护院喝了点儿酒,然后早早地回住处合衣睡觉去了。

半夜时分,邱斌感觉内急,他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直奔后院的厕所跑去。邱斌刚到后院,忽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黑影。

邱斌一见有贼,他甩手就射出了一枚狼牙镖,门楼上的黑影一声惨叫,当时就应镖而落。

邱斌领着手下几名护院,众人合力一搜,竟在后院的花房中找到了黑衣贼人。两名护院一个饿虎扑食,便将贼人牢牢地按倒在地,黑衣贼人名叫柳七,他已经起下了腿上的狼牙镖,此时镖伤处正在汩汩地流血,柳七哀声道:“邱爷,能否让我先给镖伤敷点止血药呀?”

邱斌也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他点头对擒贼的两名护院说:“放开他!”

两名护院撒手,柳七翻身坐起,他在怀里一摸,取出来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扁木盒子,柳七先在盒盖上敲了几下,然后将盒盖打开,将里面一种淡绿色的药粉,敷到了自己右腿的镖伤上。说也奇怪,古怪的药粉刚刚敷上,流淌的鲜血便止住了,邱斌正想凑前看个究竟,柳七怪叫一声,飞身跃起,那条伤腿竟然行动如常,他鬼魅般地冲出了花厅,然后“嗖”地一声,又一次跃上了院墙。

邱斌冷笑一声,他又抬起手来,两枚飞镖“噗噗”发出,一枚射中了柳七的屁股,另一枚插到了柳七的左腿上。

柳七重新被擒,邱斌从柳七身上搜出了那个木质的药盒,他将盒子里的药粉给柳七的新伤敷上后,果然这药粉疗效神奇,竟在转瞬间,便可令伤口止血,不长的时间里,便能令他行动如常。

邱斌找来了一条重重的铁链子,将柳七锁到了柴房内。柳七央求道:“邱护院,您看在我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七岁孩子的分儿上,把我放了吧!”

邱斌“呸”了一声,说:“放了你,你想得美,天一亮,我们就把你送交官府,到了官府,先赏你屁股一顿板子,然后将你关进臭气熏天的大牢,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柳七被邱斌一番话吓得脸色煞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求饶命。

邱斌压低声音说:“饶了你也未尝不可,但是你得把那红伤药的秘方交出来!”

二 骗局

柳七虽然一身贼骨,但也怕被送交官府治罪,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交换条件。

柳七拿起毛笔,他在纸上鬼画符似的写上了一共十八味药的“贼方”。邱斌自然不信柳七,他照方买来所有的药粉,然后亲眼瞧着柳七为他配制所谓的贼药。

柳七先将木盒子中的药粉倒出来,然后按照用药量,将那十八味药的药粉一一加到了盒内。柳七将贼药配好,他关上盒盖,然后得意地在盒盖上拍了两掌,道:“邱护院,我传您贼药,您可要说话算话呀!”

邱斌拿着木盒子里的贼药,接连找人做了三五次试验,果然这贼药药效惊人,不仅立时能够止血,还可以令人在短时间内恢复行动。邱斌取出钥匙,打开铁链上的大锁,他对柳七道:“你可以走了!”

柳七在离开刘家大宅的时候,他回头叮嘱:“邱护院,如果以后你为人治伤,一个人只可用一汤匙的药量!……”

邱斌点头放了柳七后,刘员外领着家人回来,他便向刘员外辞工,刘员外诧异地问:“邱护院,你离开我家,莫非另有高就吗?”

邱斌回答:“我准备回去开一家药店,以后不干护院这一行了!”

邱斌的老家在蓟县,该县地处口外,马匪横行,又兼之民风强悍,所以开一个专卖贼药的药店,应该是大有作为!

邱斌回到老家后,他经过十天时间的筹备,邱记神药的招牌便被挂了出去,可是他将木盒子里的贼药卖掉后,邱斌重新配制贼药的时候,这才发现,他配置的贼药,根本就不好用!

邱斌面对无人买药,坐地赔钱的尴尬局面,他气得抄起了柳七那只曾经装过贼药的木盒子“咔嚓”一声,将其摔碎在了地上。

木盒子碎成了六七半,邱斌惊奇地发现木盒子的盒盖里面竟是空心的,空巢内还有装过药粉的痕迹,而且只要用手敲击盒盖,盒盖内壁上就会打开九个小孔,藏在盒盖内的药粉,就会少量地漏进木盒内。

很显然,柳七欺骗了邱斌,那贼方中并不是十八味药,而是十九味药,最后的一味药,藏在盒盖中,那才是决定贼方是否疗效如神的关键。

邱斌气得连声大骂柳七,可是柳七也不知道藏到了哪里,邱斌找不到柳七,不知道最后的一味药是什么,邱斌的药店绝对逃不脱关门的命运。

邱斌这天正坐在药店里生闷气,就听街上有人喧哗道:“县衙的捕头,竟抓住了飞天大盗柳七!”

果然四名捕头赶着一辆马车从街上走了过来,车上用铁链子锁着的正是柳七,这个柳七流窜到蓟县作案,他在行窃一家富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坛塞外的佳酿—黄芩酒。

这黄芩酒喝到嘴里看似柔软,其实后劲极大,柳七不知道厉害,他饮了半坛黄芩酒,竟然醉倒在窃案现场。这就是他今日被擒的经过。捕快们怕柳七逃走,先是割断了他的脚筋,然后用马车载着他,耀武扬威地直奔蓟县县衙而去。

邱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急忙回到店里,先用黑纱蒙面,然后带着兵器和镖囊,飞身跃上房顶,直向蓟县县衙的方向奔了过去。

邱斌要劫下柳七,他要得到贼药的完整配方!

三 秘密

那四名捕快真的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在大白天劫走柳七。邱斌打翻了四名捕快,然后挥刀斩断了柳七身上的铁链,那四名捕快大喊抓贼的时候,邱斌已经抢过了一匹马来,然后他背着柳七飞身上马,向城外飞奔而去。

邱斌骑马一直来到了城外云龙山深处,柳七一见救自己的竟然是邱斌,他大声叫道:“邱护院,你即使救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贼方中的第十九味药!”

邱斌说道:“你要告诉我第十九味药是啥,以后你的生活归我照料!”

柳七的脚筋都已断掉,如果邱斌不在云龙山中为他安排一切,等待他的只能是被饿死的命运了。

柳七万般无奈,他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要求,邱斌在深山里为柳七找了个山洞,柳七住在山洞里,就开始为邱斌配制第十九味药。当然,柳七每日的衣食住用,都得由邱斌供应。邱斌将柳七劫走后,蓟县的捕快大搜了三天,他们找不到劫匪和柳七后,这股捕盗的风头就这样过去了。

邱斌随后雇用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伙计,让他到山上照顾柳七,柳七接下来拄着双拐,采来他需要的草药,接着将其晒干并用药磨磨碎,磨碎的神秘药粉被那个聋哑的伙计送到了山下,邱斌将这第十九味药加到了贼药之中,果然这贼药又出现了疗效如神的效果。

邱记神药卖得异常红火,邱斌赚得也是钵满盆平,邱斌这天一大早刚打开店门,就见一位顶盔挂甲的副将领着十几个亲兵从门外走进了店内。

这个副将姓吴,吴副将来自涿州府,他奉府台之命,领着七八百名精兵,到蓟县剿匪来了,既然剿匪,自然避免不了受伤,吴副将今天是上门购买贼药来了。

吴副将让邱斌将店里的一百多斤贼药都拿了出来,然后丢下了三百两银子,说:“这些神药,我都买了!”

邱斌正要告诉吴副将使用贼药的注意事项,吴副将让亲兵拿着药粉,他上马急匆匆地离开了邱斌的药店。可是一个月之后,邱斌被蓟县的捕快抓到了县衙的大堂。

邱斌对着蓟县县令牛大人叫道:“牛大人,我犯了哪条王法,你抓我干什么?”

牛大人一拍惊堂木,叫道:“吴副将就是因为敷了你的药,现在已经中毒身亡了!”

牛大人一摆手,两名衙役将吴副将的尸体用门板抬上了堂来,吴副将剿匪的时候,他的大腿被恶匪们砍了一刀,吴副将将贼药敷在一尺半长的刀口之上,鲜血和伤痛确实是止住了,可是一顿饭的时间后,吴副将就肤色铁青,身体僵硬,中毒身亡了。

邱斌用药害死了吴副将,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牛大人叫道:“将邱斌用木枷夹起来,押入死囚牢!”

邱斌恨柳七害他,他扯开嗓子大叫道:“我知道飞贼柳七住在什么地方!……”

牛大人派捕快将躲在山里的柳七抓到了监牢,并把他关到了邱斌隔壁的监房,邱斌大声叫道:“柳七,你那第十九味药究竟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害我?……”

柳七冷笑道:“我那第十九味药里一共有三味药,这三味药都是凝血的毒药,其中最毒的就是乌头,乌头就是断肠草!”

乌头极毒,但是有另外两样毒药克制它,乌头的毒性就降得极低,将少量的乌头毒敷在身体的外面,确实可以很快地止血,但是大量敷用,却可让人凝血致命。

邱斌叫道:“你真的害死我了!”

柳七冷笑道:“我四处行窃,确实是个巨匪,但你挖空心思,总想得到我的秘方,你难道就不是大贼吗?我恶贯满盈,死不足惜,黄泉路上,咱们一起走,你也并不冤呀!……”

邱斌身体摇晃“扑通”一声,跌坐在了牢房的泥地上。他喉咙里发出痛苦的“呜呜”声,就好像野兽在悲鸣!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8

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

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9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够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是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是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0

现在的人们都在企求长寿,但能活过百岁之人仍然为数不多。但你能想到,在古代,曾经有许多长寿的国家存在过。

传说中的小人和大人似乎和长寿联系在一起。

《神异经》记载,西北荒中有一个鹤国,国中的小人长七寸,他们为人自然有礼,每个人都可以活到三百岁。他们行走如飞,可以日行千里,百物都不敢侵犯他们,但他们只怕海鹄,因为海鹄看见这些小人就会把他们吞下去。令人称奇的是,吃了这些小人的海鹄的寿命也可以达到三百岁,而且也可以“一举千里”。《拾遗记》则记载了一个叫陀移国的国家,国中百姓只有三尺高,但却可以活上万年。《博物志·异人》记载,有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这些可以活上上百年,乃至万年的大人和小人真让今人羡慕不已。

中国古籍还记载了许多海外的长寿国家。如东方海外的君子国。《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说文》中说“君子国乃是不死之国。”据说因为他们喜好礼让,不与人争,所以称为君子国,国中的人都非常长寿。

再如西方海外的长寿国轩辕国。《山海经·海外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说轩辕国中不长寿的人的寿命都可达八百岁。我们知道轩辕是黄帝的号,那么轩辕国应该是由黄帝的子孙相聚而成国的。他们都是人面蛇身。离轩辕国不远还有一个长寿国,叫白民国。《山海经·海外西经》说,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且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此外,奇肱国和犬戎国的人也都很长寿。

有的国家之人,不仅长寿,而且似乎是长生不死。《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另外,在西方的荒野上,还有氐人国和三面一臂国也是长寿国。不过,长寿国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应该是西北海外的无启国了。无启就是“无继”的意思,就是没有后代。《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无启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既然没有后嗣,怎么能成为国家呢?原来他们是生活在洞中,不分男女,死后“其心不朽”,过了百十年后,还可以活过来。就这样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等于永远不死,所以不需要后嗣。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1

东王杨秀清令全城13岁~16岁少女通通向官府报到,以备选入后宫,违者罪及父母。为父母者只好污秽女儿的面,把美女扮成丑婆,报到应差。谁知在报到处即有满盆清水以待,责令报到少女,先洗面后参选,一次就选了美女60人,挟之而去。

杨秀清至少有老婆60余人,却仍不满足,四处搜集佳丽。1856年,北王杀掉杨秀清之时,杀尽后宫有孕美女,殉夫而死的美人有54名。

当淮军打下苏州,进入忠王府时,只见府内后花园中竟堆了几座银山,“高与屋齐”。李鸿章亲自进入忠王府视察,惊叹其华丽,恍如仙境。至于那几座银山的去向,他则三缄其口。

1865年5月,翼王石达开兵临大渡河,陷入绝境。翼王不忍全军饿死,乃只身向清军“请死”,以救全军,终被“凌迟处死”。

1864年,洪秀全身染重病,留下遗嘱:“朕托付已毕,归天去了,望尔等共扶幼主,重振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借“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占领广州内河各炮台。彼时叶名琛正在校场阅兵,闻讯笑曰:“日暮,彼自走耳!”并下令广东水师不得应战。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此后3年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4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而同是这一行程,10余年前急于上任的杨芳只用了半个月。

1860年8月,大沽口失陷。咸丰和他的妃子们匆匆逃往热河。才走了80里,禁军们因饥饿难耐大有溃散之势,护驾的王公大臣们更是急得抱头痛哭,最后派人从北京买回数千斤食品才安稳了军心。逃到热河后,咸丰又开始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雇了戏班天天看戏,并在声色犬马中病逝于热河。

1860年10月1日,当法国将军孟托班率军进入圆明园时,想象中的猛烈抵抗并没有发生,他们见到的只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随后,英军首领格兰特下令,让每个军团的一半官兵上午去圆明园抢掠,另一半下午接着去。就这样,一群穿军服的强盗洗劫了圆明园,他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暴发户,抢劫的财富足以让他们享用终生。10月18日,为消灭罪证,联军司令部下令焚毁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照亮了整个北京城。

1861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雨果写下了他那著名的抗议书。“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他说,“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最后还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将受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李鸿章忍辱蒙垢定约马关。一日宴会间,日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有一联能属对乎?”因举上联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翌日乃驰书报之,下联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太平天国有一个神圣家族谱系:“天兄是天父之太子,天王是天父第二子。”后来萧朝贵娶了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兄弟兼妹夫,辈分有点乱,只好称“帝婿”、“贵妹夫”。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2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树,重新打量李老歪。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树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么病,许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脖树的神仙地位竟然渐渐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李老歪赔付完所有的医药费,又修好院墙,他造神所挣的钱正好归零。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3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玉龙也很喜欢,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官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玉龙玉龙,快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颖明珠,快把它找回来!”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夜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这夜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4

辛亥年间,鄂北一带无军队驻扎,为防宵小滋事,遂广贴告示,招募城内青壮男丁组成自卫军。

年方十七的周炳年进自卫队时,里头已有来自三教九流之人,最奇的当属城郊青云观的道长。旁人皆着棉袄,独他一身道袍,在人群中颇为显眼。

道长冷淡,周炳年腼腆,两人提灯巡夜,竟也能于沉默中相安无事。

某日,周炳年巡夜时,不小心看见道长的脖颈处露出一小段红色,他就好奇地问起道长来。

道长摸进自己的道袍,自颈部拉出一条脏兮兮的红绳,红绳一端挂有海螺一枚,递了过去。周炳年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只觉触手光洁如玉,月光下泛有七彩贝光。

道长笑道:“你将螺凑近耳朵听听。”

周炳年依言将海螺贴耳,初时什么也没听到,渐次有海涛击岸之声,慢慢地,海声渐远,却有惨呼之声传来。周炳年以为自己听错,专心一听,那惨呼声竟骤然大起,宛若数百人同临大难,凄厉刺耳,令人闻之大骇。

周炳年吓得手一抖,海螺险些落地。道长笑问:“如何?可听到什么了?”

周炳年脸色苍白,抖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回去后仍心神不宁,闭眼仿佛置身修罗屠场,目睹尸横遍野。

周炳年至此夜不能寐。一日,他偶过城门,忽而头晕目眩,耳畔又响起各种惨呼声不绝。周炳年忽而忆起,这城门附近,恰好是那夜道长给他听海螺之所。

他连滚带爬跑了回去,随后收拾细软辞别东家回了老家。数月后传来消息,兵匪袭县城,杀数百民众于城墙下,当日巡城自卫队几乎尽数被屠。

周炳年侥幸逃生,心下却对那海螺念念不忘,然青云观荒废于兵祸,那道长生死未卜,却是踪迹难觅。

后来,周炳年跑水路做生意发了财,于是举家迁居武昌,一家和乐美满。忽一日,他于码头瞥见一蓝衣道人,竟然是当年那位道长。周炳年急忙命伙计将其请至酒楼,答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酒过三巡后,周炳年感慨万分,求再看看那海螺。

道长犹豫半天,叹息道:“这其实只是个寻常海螺,先师当年云游,带回来给弟子们玩儿的。”

周炳年震惊道:“怎么可能,我当年便是耳听此螺,得了天启,这才逃过一劫……”

“当时夜深人静,风大得紧,风过海螺,声音尖利,大抵似人哭号,却被你误认为天启也不一定,”道长耐心地道,“不信你再听听。”

周炳年忙将耳朵再度凑近海螺,听了半日,果然全无神通。

周炳年再无心饮酒,草草用过饭后,便送道长离去。临走时,他鬼使神差地问:“道长,可否再借海螺一听?”

道长有些诧异,却仍然递过海螺,周炳年接过后仍旧贴在耳廓,不曾想一贴上去,忽而间风声鹤唳,厉声呼号,惨叫连连,其凄惨比之十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周炳年听得心惊胆战,忙拿下海螺,一脸苍白。

道长好奇地问:“周先生?”

周炳年将海螺还回去,郑重鞠了一躬,道:“多谢道长,世道维艰,望再有重逢之期。”

说罢,他不再理会那道长满脸疑虑,匆匆转身离开。两个月后,他陆续将自己在武昌的船舶生意转手,房屋出卖,欲带家眷离开。还没等他走出汉阳,国民革命军先遣部队独立团已打通了贺胜桥。汉阳守军自动缴械投降,而武昌守将却负隅顽抗,全城被困将近两月,民众吃完积粮,以树皮草根为生,城内一片颓败,惨状难言。

这个时候,周炳年躲在汉阳的客栈隔着窗户看国民革命军入城。他老婆感慨道:“幸亏咱们离开了武昌。”

“不,”周炳年在心里道,“幸亏我又听了一次海螺。”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