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5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

什刹海的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5篇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着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后,政府又把什刹海彻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把古老的什刹海打扮得更美丽了。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白云观”,庙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活财神沈万三”。另外传说:沈是元朝末年苏州人,名叫沈富,号叫仲荣。因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万三。沈万三很有钱,是当年江南第一个有钱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扩建南京城墙,又没有那么多钱,沈万三抢头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门,皇帝朱元璋心里很嫉妒这个有钱的沈万三,后来,抓个差错,就把沈万三杀了。这是南京的故事。沈万三没到过北京,可是北京却流传了沈万三的故事。)挖十窖银子的民间传说。

提起沈万三来,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财神”。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是他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那么,他怎么会叫活财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哪里埋着银子。那么,他怎么不挖点金子、挖点银子,换换衣裳呢?不行,沈万三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要想跟沈万三要金子、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银子,也许是金子,并且,打得越厉害,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这么,人都叫他“活财神”。

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齐衣裳。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愿意把他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就地取材”的办法,大臣们说:“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这么多钱呢!”皇帝说:“没法子也得想法子!”后来,有人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高兴了,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

巩县康家酿酒有些年头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朱家酒方也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漏,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他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随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儿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族叔,说除非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一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里“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报以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不行啊!只是有一点拜托,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去我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我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的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轮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双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举过头,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已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双方客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液在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然后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说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轻时其实是会喝酒的,刚执掌酿酒时,酒醉误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证过酿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辞去酿酒职位,主事的征求家族长辈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情况特殊,可以原谅。康豫认为自己没有遵循“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余地”的祖训,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家族的声誉,玷污康家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坚辞不就。

若干年后,继续保持北方风味,具有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特点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爷,被老佛爷赐名“康百万酒”,已是后话。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够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是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是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4

古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但是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而当时,就有一位皇帝在死后内脏被御厨挖了出来,把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之死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节度使石敬瑭向契丹国借兵打败后唐国,兑现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国,并年年给契丹国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进贡厚礼。公元942年,石敬瑭驾崩,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武将出身,对向契丹国称臣早就不满,即位初便提出对契丹国“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怒,拍着桌子叫道:“反了,反了!”后来,石重贵撕毁了与契丹国之间的协定,耶律德光便名正言顺地出兵伐晋,很快就把后晋国给灭了。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又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朝贺完毕后,耶律德光来到后晋皇宫,一下子就惊呆了,皇宫不仅修得美轮美奂,宫中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石重贵的妃子们更是个个儿美如天仙。耶律德光高兴得哈哈大笑,在后宫里天天笙歌、夜夜当新郎,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快活。

后晋的正规军虽然被消灭,可中原百姓并没有臣服于耶律德光,老百姓不断揭竿而起,各路武装纷纷对契丹军队展开偷袭。半个月后,耶律德光的领兵将军清点士兵人数,发现少了20xx多人,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下面的军队就会被杀光。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惊失色,看来这中原绝非久居之地,只好下令撤退。耶律德光离开中原时,把宫中的金银财宝全部打包装车,石重贵的妃子们也统统带走伴驾。

当时正值炎炎夏季,契丹国军队劳师远征,很多士兵都染上了一种热疾。这天,耶律德光领兵走到杀胡林(位于今天河北栾城县西北),只觉浑身燥热、头昏眼花,“扑通”一声从战马上摔下来。耶律德光的国师见状大惊,急忙叫来随军医生。军医给耶律德光号完脉,脸色大变道:“国师,皇帝染上热疾了。想要治疗,一定要远离女色,否则凶多吉少!”耶律德光苏醒后,听说了军医的建议,抬脚就把面前的桌子踹翻了,冷笑道:“该死的庸医知道什么,得了热病,正要用女人泻火!”国师苦劝无用,最后被耶律德光赶出了军帐。耶律德光身染热疾,仍然纵欲无度,3天后就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太后的懿旨

耶律德光驾崩,对契丹国来说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远在契丹国,听说儿子死了,哭得昏天黑地,立即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国师看了述律太后的懿旨,十分为难,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大队人马不眠不休地把耶律德光的灵柩送回契丹国,至少得一个月,尸体早就腐烂发臭,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国师和随军的文武大臣们商量了一整天,也没想出一个管用的办法来,最后一致决定:“悬赏招贤,不管是谁,只要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赏银三千两!”消息发布出去后,军营里沸腾了,三千两银子可以在契丹国买一大片草场了。大家纷纷出谋献策,保存尸体的主意出了不少,最后都被否定了。就在耶律德光的尸体在大帐中已经发出异味时,耶律德光的御厨说他有办法可以让主子的尸体不腐烂。国师让御厨赶快说来听听,御厨吭哧了半天才说道:“我的办法就是把皇帝做成──。”国师一听就愣住了。是什么东西呢?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人们喜食牛羊肉,夏天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牧民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说得通俗一点,“”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腊肉”。把契丹国王耶律德光做成,这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呀!可除此之外,又没有办法把皇帝的尸体完整地运回契丹国,述律太后见不到完整的尸体可是要大家脑袋的。国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御厨的意见。

国师把御厨带到存放耶律德光尸体的大帐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陛下,不是臣等对您龙体不敬,除了把您做成,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文武大臣们逐一拜祭了耶律德光,默默退出大帐。大帐中灯光摇曳,耶律德光的衣服被扒光了,床旁放着一个大大的盐桶。御厨双手哆嗦着抄起最大号的切肉刀,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把平时给牛羊做“”的程序回想了一遍,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里的刀猛地朝耶律德光那滚圆的肚子上砍去,切肉刀“霍”的一声剖开了耶律德光的肚子……两个时辰后,耶律德光的内脏被挖出,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的“”被装进密封的盐坛子里,运回了契丹国。述律太后举行了盛大的招魂仪式,并亲手打开坛盖。耶律德光的“”静静地盘腿坐在坛子里,尸体被盐腌后极度缩水,已看不出耶律德光的本来模样了。

耶律德光的“”最后被葬在茫茫大草原中。他从后晋国占领的土地,包括幽云十六州,最后也都被北汉和后周夺去了。

后世人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功过早已淡忘,他死后成为中国唯一的“木乃伊皇帝”这件事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选自《龙门阵》20xx.3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5

东王杨秀清令全城13岁~16岁少女通通向官府报到,以备选入后宫,违者罪及父母。为父母者只好污秽女儿的面,把美女扮成丑婆,报到应差。谁知在报到处即有满盆清水以待,责令报到少女,先洗面后参选,一次就选了美女60人,挟之而去。

杨秀清至少有老婆60余人,却仍不满足,四处搜集佳丽。1856年,北王杀掉杨秀清之时,杀尽后宫有孕美女,殉夫而死的美人有54名。

当淮军打下苏州,进入忠王府时,只见府内后花园中竟堆了几座银山,“高与屋齐”。李鸿章亲自进入忠王府视察,惊叹其华丽,恍如仙境。至于那几座银山的去向,他则三缄其口。

1865年5月,翼王石达开兵临大渡河,陷入绝境。翼王不忍全军饿死,乃只身向清军“请死”,以救全军,终被“凌迟处死”。

1864年,洪秀全身染重病,留下遗嘱:“朕托付已毕,归天去了,望尔等共扶幼主,重振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借“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占领广州内河各炮台。彼时叶名琛正在校场阅兵,闻讯笑曰:“日暮,彼自走耳!”并下令广东水师不得应战。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此后3年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4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而同是这一行程,10余年前急于上任的杨芳只用了半个月。

1860年8月,大沽口失陷。咸丰和他的妃子们匆匆逃往热河。才走了80里,禁军们因饥饿难耐大有溃散之势,护驾的王公大臣们更是急得抱头痛哭,最后派人从北京买回数千斤食品才安稳了军心。逃到热河后,咸丰又开始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雇了戏班天天看戏,并在声色犬马中病逝于热河。

1860年10月1日,当法国将军孟托班率军进入圆明园时,想象中的猛烈抵抗并没有发生,他们见到的只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随后,英军首领格兰特下令,让每个军团的一半官兵上午去圆明园抢掠,另一半下午接着去。就这样,一群穿军服的强盗洗劫了圆明园,他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暴发户,抢劫的财富足以让他们享用终生。10月18日,为消灭罪证,联军司令部下令焚毁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照亮了整个北京城。

1861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雨果写下了他那著名的抗议书。“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他说,“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最后还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将受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李鸿章忍辱蒙垢定约马关。一日宴会间,日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有一联能属对乎?”因举上联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翌日乃驰书报之,下联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太平天国有一个神圣家族谱系:“天兄是天父之太子,天王是天父第二子。”后来萧朝贵娶了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兄弟兼妹夫,辈分有点乱,只好称“帝婿”、“贵妹夫”。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6

清嘉庆年间,安庆潜山来了一位新县令。与前任不同的是,新县令上任后,并未急于坐堂理事,而是在师爷的伴随下,到处走访。潜山境内的商贾大户,官绅之家,他是常客。凡大户人家嫁女娶媳妇,长辈老人仙逝的,他都亲临贺喜吊唁。一时间,潜山老百姓都说新县令好,体察民情。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新县令懂风水建筑学,他在这方面的学问比那些地理先生和卦师都强。因他每到一处,都要观察这家房屋的座向,门楼的方位,天井的形状,院墙是否青龙高于白虎,室内门窗的布局能否聚财等都要探讨点评一番。

潜山县城不是很大,二个月时间,新县令就对潜山的概貌、风俗人情了然如胸。从他颁布的文书布告“尊老爱幼、奖勤罚懒、鼓励农桑、兴修水利、禁止赌博、不得扰民”的内容看,新县令是一位亲民廉政的好官。

但事又凑巧,在新县令到任三个月后,潜山境内不时出现盗窃大案。被盗的都是大户人家的金银珠宝,这让新县令很难堪,当着众多乡绅和失窃家主的面,新县令严令捕快衙役限期破案,否则严惩不贷。县衙捕快头领丁一,潜山余井人,当差二十多年,破过不少案件。但面对这几起盗窃案,他是一头雾水,多次带人查勘现场,都找不到窃贼的蛛丝马迹,没有破门撬锁和翻墙入室的痕迹,东西似乎是不翼而飞了,捕快中甚至有人认为是家人自盗。

随后几个月,不仅旧案未破,又添几起新案。这一下,潜山境内如油锅里丢进了冰块,一下子炸开了。人心惶惶,要求尽快破案的呼声压得捕快衙役们喘不过气来。

这天,被窃人家的一群人在商会会长的带领下,来到县衙,要求讨个说法,在离县衙大堂几丈远的地方,他们听到县衙大堂里,有人撕心裂肺的哭叫,来到大堂门前,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新县令正气急败坏的命人将丁一和几名捕快打的皮开肉绽。看到这情景,他们不仅没说什么,反而恳求县令息怒,手下留情,新县令盛怒未消地说:“看在父老乡亲的面上,暂饶了你们,限你们一个月内破案,否则革职查办。”

在家躺了两天的丁一,想着破案期限,心急如焚,就在他觉得走投无路时,忽然想到了他的师父,退职在家的老捕快汪宁。对,明天就去找他。

汪宁,潜山槎水人。他可不是一般的捕快,他有二项绝活,一是轻功,能平地弹跳到一棵大树上,在拇指粗的树枝上稳稳站住;二是他的铁丸弹弓,百发百中,能打落空中的飞鸟,外号汪铁子。他从事捕快四十多年,经他手破的案有几百起,外地棘手难破案件,都请他协助。他已经七十多岁,退职十多年了,在老家槎水赋闲,不问世事。

丁一瘸着腿跑了几十里山路,来到师傅家,略作寒暄后,说明了来意,汪宁留丁一住了一晚,随便问了一下城里的情况,第二天一早就随丁一来到县城,住在丁一家。汪宁虽七十多岁,仍健步如飞,当晚,汪宁就在丁一的指引下到几户被盗人家四周看了看。随后几天,遍访了所有被盗人家,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佣人的背景情况。汪宁对丁一说,这不是自盗案件,也不是一般的小偷行为,而是具有飞檐走壁轻功和有开锁拨栓绝活的惯偷做的案,在他俩的印象中,潜山附近还没有这等窃贼高手,或许是外地来此流窜作案,根据作案间歇时间,盗贼就住在县城附近。

这天,汪宁来来县衙看师爷刘方,他与刘方是表亲关系。刘方,潜山水吼人,秀才出身,为人忠厚,因熟悉钱粮文案,文笔精良,先后在怀宁潜山任师爷,看到汪宁,刘方很高兴,拉了一会家常,无意间谈到新县令和近期的盗窃案。刘方说:“新县令是河北人,名万利,是由监生捐实职县令的,虽然不是科班出身,而文墨尚好,通晓官场规则,但近来频发的盗窃案让他脾气大坏,不时大发雷霆,县衙上下人人提心吊胆,你来的好,破案有望了。”汪宁说:“我老了,不管闲事,今日熟人见面,随便聊聊。”说罢拱手告辞。随后,他又跑了几家客栈,知道近期并没有外地人歇店。回到丁一家,汪宁一边喝茶,一边思索,终于理出了头绪。晚上二更左右,他一袭黑衣,腰插铁丸弹弓,来到县衙旁边一棵大树下,趁四周无人,纵身一跃,将身体隐藏在五米多高的树杈上,三更不到,汪宁看到一团黑影从县衙厢房里出来,三踮二踮地就窜到围墙的一处垛子上,接着一纵身,飞到几丈远的石桥墩上不见了。汪宁转过身子,掏出弹子,注视着黑影飞走的方向,约莫五更,他看见一个黑影,像一只燕子飞了过来,背上挎了个包袱,一眨眼,黑影就跃上了墙垛。就在黑影刚踮脚起飞时,一颗弹子击中了黑影的头部,只听呀的一声,黑影负痛飞入县衙不见了。

第二天,丁一懊恼的告诉汪宁:昨晚又有一户人家被盗,幸好县令大人生病,未能起床,不然我们又要挨打了。

汪宁对他说:“不要紧张,我有眉目了。明天,你只要如此,就可以了。”丁一惊骇的说:“那可不是玩的,能行吗?”汪宁安慰说:“你尽管照我说的去做,不会有事。”丁一忐忑不安地赶忙找他兄弟们去了。

第三天上午一早,丁一等一班捕快,押来了一个人,说是盗贼,要求县令审讯。县令让师爷传话:“生病,改日再审。”但潜山城里的老百姓,听说抓到了大盗,都争先恐后地来县衙观看,那些被盗人家,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听说县令不升堂问案,都很生气,人群骚动起来,刘师爷赶紧请示县令,新县令怕事态闹大,只得起床。当他来到大堂,人们看到他官帽下露出了包扎的头巾,他强打精神,问了窃贼的籍贯和作案经过。窃贼害怕用刑,承认了盗窃事实,问到赃物时,说被同伙拐走了,县令发怒,要动大刑,丁一说:“让他带我们尽快找到同伙,追回赃物要紧。”县令瞪了丁一一眼,说:“此贼就交由你们看管,限你们尽快抓到同伙,追回赃物。”说完宣布退堂。

其实上面的一切都是汪宁导演,丁一和同伙实施的。审讯时,汪宁就在围观人群之中。汪宁有二个目的,一是找出真正的窃贼,二是稳住窃贼,现在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而这一切其他人都蒙在鼓里。

当丁一将冒充的窃贼关进牢房,心神不定的回家后,汪宁说:“你去把师爷请来,我有话说。”待刘方、丁一坐下来后,汪宁说:“新县令就是窃贼。”面对他们俩的惊诧和疑问,汪宁把如何怀疑窃贼就在县衙,如何用弹子击中窃贼,然后,逼县令起床审贼,以观看县令头上是否有伤等等一一告知了他们。师爷刘方说:“怪不得他一来就到处走访,是为盗窃踩点啊。”丁一也恨恨的说:“他惩罚我们,原来是贼喊捉贼!”汪宁说:“对,这都是他掩人耳目的伎俩,现在就是想法如何进入他的房间找到赃物了。”刘方说:“此事我有办法,万利几次想到三祖寺上香,都因事耽误了,我回去提示他,如他去, 我让丁一通知你,你们就可以进入他的房间了。”汪宁觉得此主意不错,于是三人分头准备去了。

刘方回衙后,向万利问安,万利说,他身体不舒服,近几日县衙里的事让师爷酌情处理。刘方说:“大人身体欠佳,何不上三祖寺看看,一来散散心,二来请佛祖保佑大人早日康复。”万利一听,说:“好!我正有此意,你安排一下,明天就去。”刘方心中暗喜,嘴里答应:“老爷放心。”刘方将县令明天上三祖寺的事告诉了丁一。

第二天,县令与师爷带了几名衙役,坐了几台轿子,一早就去三祖寺上香,县令离城不久,丁一和汪宁用刘方丢下的钥匙,悄悄进入县令的卧室。在卧室的床下和书架后面,发现七八只小箱子,打开一看,全是珠光宝气的金银手饰。他们挑选了几件最好的首饰项链,带在身上,然后将箱子放回原处,关上门退了出来。经与失窃的清单一一对照,手饰项链与失主描述的式样、重量和成色丝毫不差。

万利从三祖寺上香回来后,显得很高兴。他受到三祖寺住持的隆重接待。住持亲自陪他礼佛抽签。他抽到一支上上签,签辞上说他正走红运,不久还要官升一级。

晚上,汪宁、师爷、丁一又碰面了。在坐实新县令就是盗贼后,该是如何抓捕了。三人商议后决定,让汪宁上省城安庆报告,这边由师爷稳住万利。

汪宁到了省城安庆,见了上任不久的按察使大人。按察使觉得事关重大,带他面见巡抚张诚基。张诚基认识汪宁,对他十分赏识,一见面,张诚基“啊”了一声,说:“马铁子,你怎么来了?”当听到汪宁的报告后,张巡抚当即与按察使交换意见。决定急召潜山、怀宁、望江三县县令来省城安庆商议长江防汛事宜。接到通知后,万利有点犹豫,师爷刘方说:“每年防汛都这样,我陪你去。”当万利一走进巡抚官衙,刚弯腰向张诚基行礼时,张巡抚一声断喝,两旁四名彪形侍卫立即上前,一把将他按住,捆绑了起来。面对物证、人证,万利没有抵赖狡辩,而是痛快的认罪画押。并做了如下陈述:

我原是一名孤儿,被一位外号草上飞的戏班班主收留。班主武功轻功唱功都很好,我随他学了很多东西,我识字、轻功、演技都是他教的。为了生计,戏班明里唱戏,暗里也干偷窃的事,但从不偷穷人的东西。有一位师哥精通开锁,他用自制的小工具,能开各种名家制作的锁,普通的锁更不在话下,我的开锁技巧就是向他学的,虽然演戏辛苦、盗窃危险,我却习惯了与他们一起生活,觉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长,在一次应邀演出的途中。突降大雨,巨大的泥石流将我们戏班子的三辆马车全部吞没。我最先看到泥石流,大喊了一声,“快跑”!就下意识地从车上纵身一跃,跳到了几丈远的一块石头上,又跃了几次,才逃过这场浩劫,可怜我的那些师哥师姐和师父,二十几人无一生还,全让泥石流卷走了。我欲哭无泪,从此孤身一人四处飘荡,好在我有看家本领,穿墙入室作案驾轻就熟,不但没有饿死,还积累了不少财富,在河北定居后,我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看到戏台上和现实中的官都是威风八面,万人仰望,也想过把官瘾,于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后又捐了个实职县令,来到了潜山,原以为潜山是个山区小县,凭我的能耐,可以边做官、边做贼,把买官的钱捞回来,没有人能奈何得了我,谁知上任不到一年,我就栽了,栽在了高手手上。我心服口服,也心满意足了,毕竟过了一把官瘾。

万利被判二十年监禁,画出了一个“做贼---当官---做贼---入狱”的人生轨迹。此案当时轰动了整个安徽,连当朝皇帝嘉庆也知道。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7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的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的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去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对他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诸葛亮一听有点心慌,忙问怎么办。

老道人说:“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这天晚上子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他立即点火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的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从此便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从此,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的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要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因为怀念师父,常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就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8

民国时期,华州有一家“恒大当铺”,老板叫李恒大。

这天一早刚开门,一个汉子走进了恒大当铺。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放到了柜台上。锦盒用一把小锁锁着,等汉子打开锦盒,李恒大的眼睛亮了,原来锦盒里放着一只玉罐。

玉罐比成人的拳头大了一些,从玉的质地和色泽上看,李恒大断定,这应该是和田籽玉雕凿而成。罐壁上还雕有二龙戏珠的暗纹,李恒大断定,这件东西应该是从皇宫里流出来的,是那些皇亲国戚斗蛐蛐用的蛐蛐罐,少说也在一万大洋以上。

李恒大问汉子想当多少钱。汉子说一百块大洋,一个月。李恒大明白了,一定是汉子遇到什么紧急事了。

李恒大告诉汉子只当一个月利息可是百分之十,汉子答应了,让李恒大赶快给他开当票。

李恒大把玉罐放进锦盒,冲伙计点了一下头,伙计开始办当票。李恒大刚要收起锦盒,却被那汉子拦住了,就见他吧嗒一下上了锁,拔下钥匙揣了起来。

李恒大有点意外,看了汉子一眼。汉子似乎明白李恒大的心思,说:“钥匙还是我保管好,到时我要没钱赎,东西就是你的,那把小锁对你不算啥。”

李恒大只好把锦盒收了起来,把一百块大洋连同当票一同给了那汉子。

没想到那汉子下午又来了,说要赎当。李恒大说不是当一个月吗,怎么早上刚当,下午就赎呢?汉子说他有钱了,所以就来赎当了。

李恒大说赎当可以,但利息还得按一个月计。那汉子二话没说,往柜台上哗啦一下倒出一堆大洋来。李恒大一数,一百一十块,一块不少。李恒大收了当票,把锦盒给了汉子。汉子打开锦盒看了看,便揣在怀里走了。

没想到刚过两天,那汉子又来了。还是那个玉罐,当一百块,一个月时间。李恒大验过货,点了点头。那汉子还是和上次一样,拿了钱,锁了锦盒,拿走了钥匙。

晚上,就在李恒大准备打烊时,那汉子又来了。把一百一十块大洋往柜台一倒,当票一拍,说赎当。李恒大点了钱,收了票,把锦盒给了汉子。汉子像先前一样,打开锦盒看了看,收起来就走了。

李恒大纳闷了,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主顾,要全是这样的,那赚钱也太容易了。第二天他让人去打听了一下,才搞明白,原来那家伙是个赌徒。李恒大不禁动起了心思。他知道,只要是赌徒,就很难收手,他相信那汉子一定还会来的。果然,没过两天,那汉子又来了。把锦盒往柜台一放,打开让李恒大看过后,和上次一样,还是要一百块,一个月时间。

这次李恒大没有答应,说一个月可以,但需当一千块。可汉子却不同意,只要一百块。李恒大一口咬定,要么一千块,要么让他到别处去。汉子犹豫不决,李恒大明白,汉子是怕进了赌场,输光了钱,到时没钱赎当。到期不赎当,可就是死当,死当的东西当铺可以随意处理。也就是说,一个月后如果汉子不来赎当,那玉罐就是李恒大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李恒大非要给汉子一千块钱的原因,他是想让汉子把钱全都送进赌场,让他到时无钱赎当。他不相信汉子运气会一直好下去。

汉子一看谈不下来,抱着锦盒准备走。李恒大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相信汉子要想把东西一百块钱当出去,还得来找他。因为别的当铺老板不识货,只怕连五十块都不肯出。

汉子抱着锦盒刚走出当铺没几步,又突然跑了回来,惊慌地对李恒大说:“老板,能不能找个地方,让我躲一下。”李恒大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呢,就从外面冲进来几个人。

其中一个膀大腰圆的家伙指着那汉子吼道:“王倪,你个王八蛋,欠了老子的钱还敢跑!你以为从东府躲到西府,老子就找不到你了?说,什么时候还钱?”王倪哭丧着脸说:“大哥,我真没钱呀,要有钱我早还你了!”

就见领头的汉子一挥手,上来两个人把王倪摁倒在地,其中一个从腰里抽出一把刀。王倪吓得脸色苍白,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喊有钱……

汉子一挥手,王倪被放开了。他忙从怀里掏出锦盒,打开捧到汉子面前。领头的汉子拿起锦盒里面的玉罐,左看右看,恼道:“妈的,这什么破罐子,能值五千块钱吗?”说着举起来要摔,王倪忙一把夺了下来,把玉罐装进了锦盒里。

领头的汉子说:“别他妈拿这破玩意糊弄老子,今天,你要不把钱还老子,就废了你。”

王倪目光投向了李恒大,说:“老板,你给看看,这玉罐值不值五千块。要值得话,你帮帮我,我保证一年后来赎。”

李恒大看了看玉罐,东西没有错,是他先前看过的。然后说:“值不值这么多钱暂且不说,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是一年后来赎,时间太长,你要保证一个月后来赎,我就收当。”

李恒大其实就是逼迫王倪把玉罐五千块卖给他。

王倪有些犹豫,不过看到凶神恶煞般的讨债人,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李恒大让伙计去账房支钱。这下该那几个讨债的吃惊了,那领头的说:“娘的,这东西还真值钱!”说着上前拿起玉罐要看,却被王倪一把夺下,放进锦盒里“啪”一声锁上了。王倪把锦盒抱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让那家伙看。

那家伙见状,气恼地说:“不看就不看,老子才不稀罕,有钱就行。”很快伙计拿来五张银票放到了柜台上,那领头的辨了一下银票的真假,就揣了起来一挥手带人走了。

王倪抱着锦盒,目送着几人走出了当铺。突然喊了起来:“哎,等等,借条还没还我呢……”说着把锦盒放到柜台上,追了出去。

李恒大见状不禁摇了摇头,看着柜台上的锦盒,他知道玉罐已经是他的了。现在,他只等王倪回来把手续补上。可是左等右等,大半天时间过去了,仍不见王倪回来。看着上了锁的锦盒,李恒大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他忙让人把锁撬了,打开锦盒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哪还有玉罐的影子?

李恒大一下惊得跌坐在椅子里,他知道那些人此时肯定已没了踪影。李恒大顿时身子一软,瘫倒在椅子上。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9

寡妇卖牛

早年间,诸城石桥子镇的牲口集市就特别红火。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国泰民安,林茂粮丰,牲口市场更是生意兴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贩卖牲口,有趣的是,偌大一个牲口集市竟很少有说话的,一些大小经纪穿梭其中,为买家或者卖家牵线搭桥,按照行内规矩讨价还价,用手势和眼神交流,虽然嘴巴不出声,但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且说这天,有个外地来的老经纪带着他的小徒弟去赶集,刚进牲口集市,就发现那里站着个二十岁左右的妇人,头戴白花,身着青衣,不用说,这是一位年轻寡妇。牲口集市上多是男人来交易,女人来此实属罕见,况且她生得娇小玲珑,眉头微颦,妩媚动人,引得很多心术不正的人随她来去。

老经纪见小寡妇手里牵着一头毛色好看的小黄牛,便生了逗逗她的念头,他转身对身后的小徒弟说:“你去问问那小娘们的牲口卖什么价钱。”

牲口集市有个规矩,牲口的价钱不能明说,要用暗语。什么暗语呢?一至五,伸五个手指头,六伸大拇指和小拇指,拐七张八勾拉子九。买的人张开手捂着,卖的人在对方手心里比画,外人是看不到的。小徒弟走过去,刚想与小寡妇拉手问价,小寡妇赶紧缩回手说:“哎呀,俺一个妇道人家,怎能跟你拉手呢?咱就打开窗户说亮话,我这头牛一口价,‘小二姐扑蚂蚱’。”

小徒弟一听,傻了,啥叫“小二姐扑蚂蚱”啊?师傅没这么教过啊!他挠了挠头,只得回去问师傅。老经纪一听也不懂这个价钱,觉得这个小寡妇乱改行规,便气呼呼地走上前找茬道:“丫头,什么‘小二姐扑蚂蚱’嘛,我给你个‘小寡妇上坟’怎么样啊?”

这一来勾起小寡妇的伤心事了,她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等哭了一会儿自己的夫君后,她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行啊,就这么定了,你掏钱,我的牛你牵走吧!”

老经纪愣住了,他本意是想戏弄小寡妇一番,怎么这一来一去就把买卖定了呢?老经纪转身欲走,那小寡妇一把拉住他说:“大街大市的,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快拿钱来,买下牛再走也不迟!”

老经纪这下尴尬了,立马变了脸,说:“老夫跟你闹着玩的,你还当真了,滚一边去吧!”那小徒弟也狗仗人势,一把将小寡妇推倒在地。

小寡妇爬起身,也不示弱,杏眼圆睁,寸步不让:“不行!俺一个妇道人家跟你开什么玩笑?我家婆婆病重,等米下锅,可你们竟然耍弄人,咱找人评评理去!”她拽着老经纪的衣襟不松手,非要去司衙府见官不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正好有个包子铺的师傅端着一笼包子走出来,见店外站着那么多人,就上前询问事由。小寡妇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包子铺师傅听罢,挥了挥手说:“多大点事啊?我看这牛还有点小,你也别‘小二姐扑蚂蚱’了,他也别‘小寡妇上坟’了,我看你们就听我一句,‘冷了包子另上笼’吧。”

小寡妇思忖片刻,说:“行,我家急着用钱,就照师傅说的这个价吧。”

这是什么价啊?老经纪一句都没听懂,一心觉得他们在瞎胡闹,不服气地要去见司衙官。

进了司衙府,见了司衙官,老经纪抢着把他和小寡妇的纠纷说了一遍。司衙官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就没人给你们打打圆场吗?”

“有啊!”小寡妇说,“有位包子铺的师傅说让我出个‘冷了包子另上笼’,可是他硬是不答应呀!”

“人家说得没错啊,这牛还有点小,让我断也不过这个价。”司衙官转脸对老经纪说,“大丈夫吐口唾沫砸个窝,你给她这个价也不吃亏。”

老经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结巴巴地问:“这、这是什么名堂啊?”

“你呀,还当经纪呢!”司衙官“哈哈”大笑说,“人家要‘小二姐扑蚂蚱’是捂两捂(五两五)的意思;你给人家‘小寡妇上坟’,不就是凄凉妻(七两七)吗?你这出价比她报价高,她自然愿意卖给你嘛!后来,包子铺师傅出的价是‘冷了包子另上笼’,馏两馏(六两六),这下你吃不了亏,她也赚不了便宜,正好嘛!”

老经纪这才恍然大悟,羞得面红耳赤,想不到当了大半辈子经纪,自以为深谙此道,竟败在一个小寡妇手里。他哪里知道,小寡妇家里本就是做买卖的,在本地大家用俗语商讨价格也是常有的事呢!

老经纪灰溜溜地掏出六两六钱银子递给小寡妇,小寡妇接过银子,谢过官老爷,迈着轻盈的步子,高兴地回家去了。

老經纪垂头丧气,拉过小徒弟刚要走,没想到司衙官一改刚才的和颜悦色,大喝一声“慢”,正色道:“你们堂堂男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一个孤弱女子,还有良知吗?来人啊,把两人带下去各打二十板子,以正民风!”

众衙役一哄而上,老经纪和他的小徒弟吓得瘫软在地上……

三叶草的传说

很久以前,昭通府甘田村有个姓李的员外,富甲一方,可他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三叶。三叶长到十七八岁时,出落得像鲜花一样漂亮。三叶天资聪慧,不但针线活很棒,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还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人们都称她为“才女”。

三叶听说城里兴隆街张员外家有栋藏书楼,藏有万卷书,便想到张家去看一看。可是当时的风俗是未出阁的姑娘不能随意到别人家,这可怎么办?

这天下午,三叶让丫鬟小红陪她去城里,如果有机会就到张家去看一看。小红说这要是让老爷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三叶却说如果父亲怪罪下来,一切责任由她承担。于是两人悄悄离开了家,紧赶慢赶来到张家大院门前。此时天已经黑了,张家的院门紧闭,三叶不便直接上前敲门,只好站在离院门不远的地方,望着张家的藏书楼出神。时值寒冬,小红见天色已晚,就劝说小姐不如先找个住处住下,明日再来。三叶只好怏怏地离去。

第二天,天刚微亮,三叶就又带着小红来到张家大院门前等待张家开门。可是左等右等,直等到晌午,还是不见张家开院门。这时,天气突变,下起了鹅毛大雪,小红再次劝说三叶回家,不然会冻病的。三叶只好跟着小红回家,当天夜里,三叶发起了高烧。

李员外和李夫人万分焦急,四处求医,大夫换了一个又一个,药吃了一服又一服,可是三叶的病情总不见好转。这天下午,李夫人坐在三叶的床边,抹着眼泪问女儿:“儿啊,你到底有什么心事?你就告诉娘吧,不管你要什么,为娘一定都给你办到。”可是三叶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当天晚上,李夫人把小红叫到自己房里细细盘问,终于知道了三叶的心事。李夫人将三叶的病因告诉了李员外,夫妻二人当即决定向张家提亲,要把三叶嫁给张家的少爷。

小红知道這个消息后赶紧将此事告诉了三叶。没想到,几天后三叶的病情就有了起色,逐渐能下床走动了,过了一段时日便完全好了。

这年年底,三叶的花轿就抬到了张家。

三叶嫁到张家以后,发现张家少爷不但一表人才,温文尔雅,而且还满腹诗文,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夫妻俩每日里吟诗作画、形影不离。三叶对公婆十分孝顺,把公婆当作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公婆也十分高兴,直夸三叶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

光阴似箭,一眨眼就过去了几个月。这天晚上,三叶待丈夫睡下后,打着灯笼来到藏书楼。三叶正准备开门进去,门里当即出来两个仆人。见是三叶,仆人赶紧上前行礼。三叶向他们说明来意,两个仆人说:“少夫人,您不能进藏书楼,请您留步。”三叶听了十分不解:“我是张家的少夫人,为什么不能进自家的藏书楼?”两个仆人赶紧跪下说:“请少夫人恕罪,这是张家祖上定下的规矩,妇人不能进藏书楼。”三叶无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三叶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说:“娘子,你不能怪他们,张家祖上确实有‘书不下阁,妇不上楼’的家规。你要是上楼看书,就违反了祖上的规矩,违反了家规是要受到惩罚的呀!”

过了几日,丈夫要出远门,三叶送走丈夫后,回到房里不觉心灰意冷,当天夜里三叶就病了。第二天,三叶挣扎着爬起来,一个人来到了庭院里,呆呆地站着,两眼痴痴地望着藏书楼。望着望着,三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流啊流,打湿了地面。小红见状劝她回房休息,但三叶一点反应也没有,仍然呆呆地望着藏书楼。就这样,三叶站了一整天,泪水都流干了,无论谁来劝,三叶都一动也不动。待三叶的丈夫闻讯赶回家时,她已变成了一尊石像。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天夜里,三叶的丈夫刚刚入睡,突然庭院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他赶紧出去查看。只见三叶满含泪水地走到他面前,缓缓说道:“我生前不能上藏书楼,死后我流泪的地方长出了三叶草,望你念在往日的夫妻情分上,把庭院里的三叶草带上藏书楼,夹在书中,以了却我的心愿。”最后,三叶还说,希望从此以后能取消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规矩。话一说完,三叶就悄然离去了。丈夫急得大喊三叶的名字,没想到把自己惊醒了,方知是一场梦。

三叶的丈夫急忙起身来到院里,果然见院里长满了青翠的小草,他蹲下身子抚摸着这些小草,心酸地想:这一定是三叶草了。于是三叶的丈夫赶紧摘下三叶草,晒干以后,将它带上了藏书楼,夹在书里。经此事后,张家便取消了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家规。

说来也怪,过了许多年,凡是夹有三叶草的书都没有被虫蛀。从此,当地人都用三叶草夹书以防虫蛀。

王婆的家教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

《水浒》中的王婆非常厉害,她一步一步地诱惑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东窗事发后又授意毒杀武大郎……王婆的这些手段和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歲。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五两银子,几乎能赚十倍利润。

王妻正高兴着,忽见男孩脸色通红,嘴里哼哼着,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噗嗤”一声,一股臭味弥漫开来。王妻呆了片刻,才明白是男孩一泡屎拉在了裤裆里,再看男孩一脸痴呆,这才晓得男孩是个傻子,禁不住哭丧着脸叫了起来:“哎哟,天呐——”

这当儿,王货郎正在院里洗漱,听到动静,赶忙进屋,明白了买来的男孩是个傻子后,又气又恨:“难怪便宜,这可怎么好?那卖孩子的说自己是过路客,再也寻不到了!”

两口子的吵闹声惊动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古老头,过来问明事由后,古老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男孩,捋着白胡子“嘿嘿”一笑,说:“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法子,只是不能白白与你。”

王货郎一听,急忙满脸堆笑:“求古老爹指点迷津,真得了好处,咱二八分账。”

古老头这才告诉他们,隔壁庄有一户财主,十三岁的儿子夭折了,财主不愿意儿子孤零零下葬,四处托人,要寻个岁数相当、亡故不久的女孩给儿子配阴婚,肯出三十两银子彩礼钱。

王货郎苦着脸说:“您这不是开玩笑嘛,难不成要我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掐死?再说啦,他可是小子,不是女娃!”

古老头指着傻小子说:“你看这傻子眉目清秀,发髻也难辨男女,换身女装不就是个白胖丫头吗?用砒霜把他药了,就说亲闺女急病所致,到时候穿戴好吉服送过去,谁看得出是个小子?”

王妻很是犹豫:“虽说是傻子,但好歹性命一条,将来若是事发,免不了要吃人命官司。”

王货郎瞪了媳妇一眼,训斥道:“你不说我不说,哪里就会事发了?”在古代,一两银子几乎能保障乡村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三十两银子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财,因此王妻也就默允了。

王货郎央求古老头前去说合,古老头也不敢怠慢,说:“既然如此,你那贩货的毛驴借我一骑。”古老头骑着毛驴急急而去,午后,他便带回好消息:财主愿意结亲。

王货郎急忙叫媳妇儿弄几个小菜款待古老头,古老头连连摆手,说:“虚礼就不必了,快去置办一应物件,别忘了彩礼钱分我两成。”

王货郎满口应承,火也似的赶往阳谷县,找药房谎称闹耗子买了砒霜,又在寿衣铺买了身二手吉服,赶回来已是傍晚,他让媳妇儿熬得一锅粥,盛上一碗,撒入砒霜,又拌了许多糖搅匀。

王妻心细,提醒丈夫不可让古老头置身事外,“怎么也得拉古老爹一起行事,一来这样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敢在外面乱说;二来也不会落下把柄于他。”

王货郎连声夸赞媳妇儿想得周到,立即去请来古老头,让他亲自将粥端来与男孩食用。起初古老头不愿意,王货郎拉下脸来,说:“这缺德主意是您老出的,这么点儿事都不干,咱们怎么能一起发财?”

古老头推却不过,又贪图银子,只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将毒粥端给了傻小子。傻小子吃下不久,便捂着肚子叫起疼来,喊声越来越响。偏僻乡村本就宁静,夜晚更加万籁无声,王货郎怕惊动其他邻居,手忙脚乱地冲上去捂男孩嘴巴,只听“哎哟”一声,手给咬了。古老头在一旁看着急了,用拐杖敲着地面点拨他们:“真不中用,拿棉被来蒙着他啊!”王妻急忙跑进内室,抱出棉被,两口子合力蒙住男孩的头,拼死按在地上,待男孩一动不动才敢放开。

男孩由于疼痛,咬破了嘴唇,七窍流血,面孔扭曲,死得十分难看。幸好古老头年轻时也干过白事的营生,当下指挥道:“先换衣服,待会儿尸身硬了便不好打理。”他又叫王妻给男孩擦去血迹,脸上敷粉掩住青色,嘴唇涂抹胭脂遮盖咬痕。待收拾好,天也蒙蒙亮了。

王货郎一夜没有合眼,恐夜长梦多,将男孩尸身用席子卷了,给毛驴套上平板车,拉着“大闺女”的尸身,由古老头引着来到邻庄。由于财主的儿子停尸已久,他家早已备好婚帖,亲朋好友也已经就绪,待“新娘”一到,立刻吹吹打打办起了红白混合的喜丧会。

入棺时,财主家也有人嘀咕“新娘”指甲发紫,恐怕不是正常死亡,但当时普通百姓法制观念淡薄,财主家的流水席又酒肉丰盛,白吃白喝白拿又何必多事呢?所以古老头和王货郎分了彩礼钱,相安无事,过了几年宽松的日子,直至终老。

王货郎夫妇和古老头行事时,全被年幼的王婆看在眼里,她不知不觉地滋生了唯利是图和人命淡薄的念头。待到日后,王婆教唆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后来又被武松拿获、被判剐刑,此时才明白杀人偿命、天理昭彰,但已经迟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0

古时候,江湖上多侠客,侠客们好马,常常把宝马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有个侠客一爱一马一爱一得痴迷,在江湖上遍寻宝马,终于觅得一匹叫“千里雪”的白马。那马不但浑身雪白,没一丝杂色,而且高大威猛,善登山会泅水,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它的嘶声更是一绝,平时难得发声,一旦嘶鸣起来,十里之外树叶纷落,百兽皆惊。白马的名声于是在江湖上传了开去,人们就叫这个侠客为“白马大侠”。

白马大侠万分宠一爱一他的宝马,每到一处歇息,不问别的,先问可有好料喂马,宁可委屈了自己,也决不委屈宝马。那一日,白马大侠来到河南境内,眼看天色渐晚,正好前面有一家客店,门前有一副很生动的对子:未晚先投店,鸡鸣早看天;横批是:马有困时。白马大侠觉得这对联亲切,就去叩那店门。

开门的是个白了须发的老汉。白马大侠问:“店家,你处可有上等的马料?”老汉一看白马大侠身后那匹白马,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连连摇头说:“客官,休说上等的马料了,有了你这匹白马,便是有一根草我也不会给你的,你还是赶快走吧!”白马大侠很奇怪:“此话怎讲?”老汉说:“壮士休要问,问了便是祸在旦夕,只怕走不了你。”白马大侠再问时,老汉只是摇头,再不出声,那神色极为神秘。白马大侠见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拍马前行。可走了没几步,他就停下了,行侠之人,遇到这种事不问个究竟是不甘走的。于是他又折了回去,再次敲开那家店门。

老汉见还是他,就只开了条门缝。白马大侠说:“店家,前面没了人家,今儿就容我住下吧?”老汉想了想,说:“客官要住便住,只是本店只留人不留马,客官这马是不能牵进小店的。”

白马大侠说:“我不要你的马料,我吃什么马就吃什么,店家只管把它当人便是,银子我自会给你。”老汉还是不肯:“如此也住不得!”

白马大侠奇怪了:“店家,你自开你的店,我自付我的银子,天经地义,有什么住不得的?莫非偏要惹我一性一起,一把大火烧了你这破店不成?”老汉听得白马大侠如此说道,赶紧开门给他打拱作揖,附着白马大侠的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原来此地有一红脸汉子,人称“红脸天王”,此人上山打得猛虎,下海捕得蛟龙,在地方上颇有威名。后来,红脸天王也迷上了玩马,也在江湖上遍寻宝马,但终无所获,于是便发了狠,称但凡有好马入境,必得先报与他,若有隐匿不报者,必视仇敌不容。

听罢老汉所言,白马大侠指指自己身后的白马问:“店家看我这马如何?”老汉说:“体宽嘴阔,气宇轩昂,必是千年难遇的好马。客官恕我直言,有此好马相跟,你还是早早走了便是,若是住店,必出不了此境,怕是早有人给红脸天王报信去了。客官休怪小店不留你,我年老体衰,哪里得罪得起红脸天王,老实人家以安分度日为天,还请客官多多体谅。”

白马大侠一听,仰天大笑道:“我虽视此马如命,但若能遇上比我更一爱一此马者,我又何惜此马?你自当放我和我的马进去,好生款待,人要美酒大一肉,马要细面白馍,有人来问时,你就说我特来此地将宝马献于一爱一马之人,就看他有没有这个福份。”老汉被白马大侠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让他牵马进店。

当夜,倒也太平无事,不提。第二天,白马大侠才起来,门外就沸沸扬扬传来一片人马声,白马大侠出去一看,一伙人正围着他栓在院里的白马指指点点,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红脸汉子。红脸汉子见白马大侠开了门,就迎上来,朝他拱手施礼道:“壮士,好马,真是好马,天下少有!”

白马大侠断定这红脸汉子就是老汉说的红脸天王,就回礼说:“天王如此夸我的马,不知你意如何?”

红脸天王迫不及待地问:“壮士,此马可换?”

白马大侠说:“壮士游侠四方岂可******?我视此马如命,命是不可以换的。不过,若是遇上有比我更一爱一它的,我便是把它送了又何妨?”

红脸天王不明白:“此话怎讲?”

白马大侠说:“你若是比我更一爱一此马,便牵了去;否则,休想要得!”

红脸天王点点头:“但请壮士说个明白,我也好思量。”

白马大侠一字一顿地说:“此马于我如同手足,离了它我便是断了手足。天王若是要了它,须先断手足。天王愿意这么做吗?”

白马大侠说完,两道炯炯目光直一逼一对方,红脸天王愣住了。

“哈哈哈哈!”白马大侠仰天长笑,“原来天王只不过是个叶公,连一只手臂都舍不得断,何以缘求宝马?我的马不与俗人!”说罢,白马大侠昂首挺胸,牵了白马扬长而去,一路走一路长叹:“天下人都说一爱一马,其实一爱一的都是自己啊!”

白马大侠走出没多远,忽然,红脸天王在他身后高声喝道:“壮士且慢!”白马大侠回转身,只见红脸天王从腰间拔一出剑来,朝他吼道:“壮士看真切了!”“嚓——”手起刀落间寒光一闪,随着众人一声惊呼,红脸天王的左手落在地上。“啊哈哈哈!”红脸天王狂笑着,笑声里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

白马大侠当然看得真切,他先是一惊,好一会儿,脸上浮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红脸天王走过来,要去接白马大侠手里的马缰绳,可是白马大侠丝毫没有松手的意思。

红脸天王说:“壮士,我自有大碗的酒于你喝,大把的银子于你花,只是这白马今后该归了我。你若还要索回此马,须拿了你的头来换,如此方可证明你比我更一爱一宝马。”说罢,他猛地就把白马大侠手里的缰绳夺了过去。

白马大侠捶胸顿足:“老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既生此马,又何生出一个红脸天王来?你这是要了我的命啊!”他踉踉跄跄地冲出百步,一把拔一出佩在腰上的宝剑,往脖子上一抹,顿时血溅三尺之外。

众人再次惊呼,一阵唏嘘。

红脸天王愣了愣,牵起白马要走。只见白马突然挣脱了缰绳,跑到百步之外白马大侠的一尸一体跟前,仰起脖子一声嘶鸣,只见四周的树木纷纷落叶,那嘶鸣声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心寒腿软。白马如同醉酒者一般,摇摇晃晃地围着大侠的一尸一体转圈,谁也拉它不走。

红脸天王哪里肯依,就想上去驯服白马,谁知那白马一抖身一子,把红脸天王甩出好远,然后扬起四蹄绝尘而去,无论红脸汉子在后面怎么吆喝,都不回头。

眼看那白马就要在远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站在一旁的店家老汉突然把两个指头放在嘴里,打了一声尖厉的呼哨,就见那白马立刻就在远处停住了,直直地竖一起耳朵听着;老汉又打了一声呼哨,那白马仰天长嘶了一声,竟晃着尾巴跑回来了。它径直跑到老汉跟前,屈下一身一子,老汉“噌”的一下翻身跨上马背,连声大叫:“好马!好马!真是千载难遇的好马!”一边啧啧地夸,一边就打马向前跑了开去。那白马奋蹄扬鬃,如踏云雾,眨眼之间身后只留下一片纷纷扬扬的尘土,众人这才真叫开了眼。

此刻,红脸天王叫苦不迭,哭丧着脸正想辙要把白马弄回来,却见天边荡起一片尘土,不一会儿,老汉就策马到了跟前。红脸天王要去牵白马,老汉眼一瞪:“且慢!若让你把马牵了去,天理何在?”

红脸天王脖子一挺,说:“我断臂换此马,这马理当我牵!”

老汉回答更振振有辞:“你断臂,壮士却断了一性一命,论一爱一马你不如壮士他;白马弃你而去,你不知如何唤回,论御马你不如老汉我。这宝马如何就归了你?”

红脸天王顿时傻了眼:“那依你说,当如何?”

老汉道:“三十年前,我不惜舍去王侯之位,隐姓埋名专攻驯马技艺,遍寻绝世好马,直到如今鬓发如雪,才寻得这匹宝马。昨日一见此马,我便决定取之,我故意不留大侠住店,乃是欲擒故纵,后来报信与你,无非是再看你的深浅,却原来你等皆不该拥有此马。老汉我本欲今日取之以慰平生,可眼见诸位英雄皆为马所累而忘了根本,方明白天下宝物皆误人矣,不如无宝,不如无宝啊!”说完,老汉一把夺过红脸天王腰中的宝剑,直向白马劈去,只见那白马长嘶了一声,顿时就身首分了家。

眼看着绝世宝马顷刻之间倒在了地上,围观者大怒,都跳起来要向老汉兴师问罪。老汉跳开数步道:“罢罢罢,不劳诸位动手!我寻马误了一生,今番才如梦初醒,韶华不在,死又何妨?”说罢他扬剑自刎,扑身倒地。

脚下的黄土,顿时发出轰然的绝响……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1

乘兴而来

乘兴而来[chéng xìng ér lái] ,乘一时的高兴。兴冲冲地来到。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

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

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成语感悟:

本来想去拜访一个姓戴的朋友,去的时候兴致很高、充满期待,但是当去到这朋友那里时却发现已失去了本来的兴致,于是原路返回。这个例子我们经常会用到,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做某事,但是当事情快要进行或者将要被完成时,却发现并不是那么想去做,也就是说事情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从而终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2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有大黑、二白、三姑娘来造万物。

也反正是很很远的事喽。那时,天王老子刚刚把天地分开了,大地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天王老子腋下抠出三条汗渍捏成大黑、二白两个男人和一个姑娘(三姑娘)。因捏第三个人时,天王无意中把腋毛捏进去一根,所以捏出一个姑娘来了。

天王老子派大黑、二白、三姑娘去大地上造物。大黑、二白、三姑娘分别跟天王老子要了赶山鞭、聚水瓶和一个大葫芦。三人各自带上宝贝,分头去大地上造万物。

大黑到了地上,见到处奇形怪状的石头,便挥起赶山鞭,像赶羊子一样,把石头一堆一堆地赶拢。从此,石头赶拢成堆的地方,就成了平坝。后来,他饿不住了,不待赶完大地上的石头,扛起赶山鞭折回天上去了。

二白来到大地上,便倒举起聚水瓶,想把大地填平,重另安排大地。他倒水倒了三天三夜,饿得清口水直淌,受不住了,收起聚水瓶,回转天上去了。二白倒在大地上的水,倒下聚得多的地方成了海,倒下聚不住的,流淌成了江河。

三姑娘来到大地上,抠开葫芦嘴,倒一把葫芦籽在手心里。把葫芦籽往天上一撤,即刻,葫芦籽变成了成千上万的雀鸟,变成了花、草、果树、瓜菜、五谷;有的变成了鱼虾、虫虫……从此,大地上有了万物。三姑娘就有了吃的东西,玩的伙伴,就在大地上定居下来。

再说大黑和二白,在天上看到了三姑娘造出了万物,便来到大地上同三姑娘分东西。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3

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皇帝顺应民意,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他选一处墓地,就派了风水术士到处寻找风水宝地。

话说到了中山(今河北满城)城一带,站在城北至高点眺望,西侧乃陵山,东侧平原一望无际,北侧连绵群山到此收尾,细看尽头处云雾缭绕,紫气弥漫,有九龙戏水之妙处。往北10里靠西,此处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临漕水,群山环抱,却又地势开阔,但见整体山峦成龟卧形态,中央则是九龙下山之气势,术士道:“此处乃绝佳之秒地也”。于是回朝向皇帝禀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问可曾寻得合适陵址。术士缓缓道来,此地依山傍水,西侧山峦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东侧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大楼小楼,承山之威,继楼之仪,而已。皇帝听罢大悦,即命人在选址处划定范围,征招附近百姓开山挖土,凿石修路。

消息传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里,他们很着急,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陵址将来要保密的,少不得现在为他们出力的人,将来可能要被陪葬。正在人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处传来阵阵佛声,细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对村民说,躲过此劫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你们要齐心协力方可。说吧对人们耳语片刻,人们就照办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陵寝终于修好,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里的汉白玉做石人石马像,还有赑屃驼碑,上面镌刻大将军的功德,还有朝廷的评判等。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几十吨的石料就会砸死人的,在即将树碑的时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当把人们绑进即将填埋的大坑的时候,石碑就会无故倒下,而人们出了坑则石碑巍耸不倒,此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就命人前来查看,说是张柔显灵,不想让百姓付出劳动还要搭上性命,于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寝修建完毕,落了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

一 抓贼

邱斌武艺高强,打得一手好镖,他是桑梓县刘员外家的护院头领。刘员外在清明节这天领着家眷回乡祭祖,邱斌和手下的五位护院喝了点儿酒,然后早早地回住处合衣睡觉去了。

半夜时分,邱斌感觉内急,他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直奔后院的厕所跑去。邱斌刚到后院,忽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黑影。

邱斌一见有贼,他甩手就射出了一枚狼牙镖,门楼上的黑影一声惨叫,当时就应镖而落。

邱斌领着手下几名护院,众人合力一搜,竟在后院的花房中找到了黑衣贼人。两名护院一个饿虎扑食,便将贼人牢牢地按倒在地,黑衣贼人名叫柳七,他已经起下了腿上的狼牙镖,此时镖伤处正在汩汩地流血,柳七哀声道:“邱爷,能否让我先给镖伤敷点止血药呀?”

邱斌也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他点头对擒贼的两名护院说:“放开他!”

两名护院撒手,柳七翻身坐起,他在怀里一摸,取出来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扁木盒子,柳七先在盒盖上敲了几下,然后将盒盖打开,将里面一种淡绿色的药粉,敷到了自己右腿的镖伤上。说也奇怪,古怪的药粉刚刚敷上,流淌的鲜血便止住了,邱斌正想凑前看个究竟,柳七怪叫一声,飞身跃起,那条伤腿竟然行动如常,他鬼魅般地冲出了花厅,然后“嗖”地一声,又一次跃上了院墙。

邱斌冷笑一声,他又抬起手来,两枚飞镖“噗噗”发出,一枚射中了柳七的屁股,另一枚插到了柳七的左腿上。

柳七重新被擒,邱斌从柳七身上搜出了那个木质的药盒,他将盒子里的药粉给柳七的新伤敷上后,果然这药粉疗效神奇,竟在转瞬间,便可令伤口止血,不长的时间里,便能令他行动如常。

邱斌找来了一条重重的铁链子,将柳七锁到了柴房内。柳七央求道:“邱护院,您看在我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七岁孩子的分儿上,把我放了吧!”

邱斌“呸”了一声,说:“放了你,你想得美,天一亮,我们就把你送交官府,到了官府,先赏你屁股一顿板子,然后将你关进臭气熏天的大牢,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柳七被邱斌一番话吓得脸色煞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求饶命。

邱斌压低声音说:“饶了你也未尝不可,但是你得把那红伤药的秘方交出来!”

二 骗局

柳七虽然一身贼骨,但也怕被送交官府治罪,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交换条件。

柳七拿起毛笔,他在纸上鬼画符似的写上了一共十八味药的“贼方”。邱斌自然不信柳七,他照方买来所有的药粉,然后亲眼瞧着柳七为他配制所谓的贼药。

柳七先将木盒子中的药粉倒出来,然后按照用药量,将那十八味药的药粉一一加到了盒内。柳七将贼药配好,他关上盒盖,然后得意地在盒盖上拍了两掌,道:“邱护院,我传您贼药,您可要说话算话呀!”

邱斌拿着木盒子里的贼药,接连找人做了三五次试验,果然这贼药药效惊人,不仅立时能够止血,还可以令人在短时间内恢复行动。邱斌取出钥匙,打开铁链上的大锁,他对柳七道:“你可以走了!”

柳七在离开刘家大宅的时候,他回头叮嘱:“邱护院,如果以后你为人治伤,一个人只可用一汤匙的药量!……”

邱斌点头放了柳七后,刘员外领着家人回来,他便向刘员外辞工,刘员外诧异地问:“邱护院,你离开我家,莫非另有高就吗?”

邱斌回答:“我准备回去开一家药店,以后不干护院这一行了!”

邱斌的老家在蓟县,该县地处口外,马匪横行,又兼之民风强悍,所以开一个专卖贼药的药店,应该是大有作为!

邱斌回到老家后,他经过十天时间的筹备,邱记神药的招牌便被挂了出去,可是他将木盒子里的贼药卖掉后,邱斌重新配制贼药的时候,这才发现,他配置的贼药,根本就不好用!

邱斌面对无人买药,坐地赔钱的尴尬局面,他气得抄起了柳七那只曾经装过贼药的木盒子“咔嚓”一声,将其摔碎在了地上。

木盒子碎成了六七半,邱斌惊奇地发现木盒子的盒盖里面竟是空心的,空巢内还有装过药粉的痕迹,而且只要用手敲击盒盖,盒盖内壁上就会打开九个小孔,藏在盒盖内的药粉,就会少量地漏进木盒内。

很显然,柳七欺骗了邱斌,那贼方中并不是十八味药,而是十九味药,最后的一味药,藏在盒盖中,那才是决定贼方是否疗效如神的关键。

邱斌气得连声大骂柳七,可是柳七也不知道藏到了哪里,邱斌找不到柳七,不知道最后的一味药是什么,邱斌的药店绝对逃不脱关门的命运。

邱斌这天正坐在药店里生闷气,就听街上有人喧哗道:“县衙的捕头,竟抓住了飞天大盗柳七!”

果然四名捕头赶着一辆马车从街上走了过来,车上用铁链子锁着的正是柳七,这个柳七流窜到蓟县作案,他在行窃一家富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坛塞外的佳酿—黄芩酒。

这黄芩酒喝到嘴里看似柔软,其实后劲极大,柳七不知道厉害,他饮了半坛黄芩酒,竟然醉倒在窃案现场。这就是他今日被擒的经过。捕快们怕柳七逃走,先是割断了他的脚筋,然后用马车载着他,耀武扬威地直奔蓟县县衙而去。

邱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急忙回到店里,先用黑纱蒙面,然后带着兵器和镖囊,飞身跃上房顶,直向蓟县县衙的方向奔了过去。

邱斌要劫下柳七,他要得到贼药的完整配方!

三 秘密

那四名捕快真的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在大白天劫走柳七。邱斌打翻了四名捕快,然后挥刀斩断了柳七身上的铁链,那四名捕快大喊抓贼的时候,邱斌已经抢过了一匹马来,然后他背着柳七飞身上马,向城外飞奔而去。

邱斌骑马一直来到了城外云龙山深处,柳七一见救自己的竟然是邱斌,他大声叫道:“邱护院,你即使救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贼方中的第十九味药!”

邱斌说道:“你要告诉我第十九味药是啥,以后你的生活归我照料!”

柳七的脚筋都已断掉,如果邱斌不在云龙山中为他安排一切,等待他的只能是被饿死的命运了。

柳七万般无奈,他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要求,邱斌在深山里为柳七找了个山洞,柳七住在山洞里,就开始为邱斌配制第十九味药。当然,柳七每日的衣食住用,都得由邱斌供应。邱斌将柳七劫走后,蓟县的捕快大搜了三天,他们找不到劫匪和柳七后,这股捕盗的风头就这样过去了。

邱斌随后雇用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伙计,让他到山上照顾柳七,柳七接下来拄着双拐,采来他需要的草药,接着将其晒干并用药磨磨碎,磨碎的神秘药粉被那个聋哑的伙计送到了山下,邱斌将这第十九味药加到了贼药之中,果然这贼药又出现了疗效如神的效果。

邱记神药卖得异常红火,邱斌赚得也是钵满盆平,邱斌这天一大早刚打开店门,就见一位顶盔挂甲的副将领着十几个亲兵从门外走进了店内。

这个副将姓吴,吴副将来自涿州府,他奉府台之命,领着七八百名精兵,到蓟县剿匪来了,既然剿匪,自然避免不了受伤,吴副将今天是上门购买贼药来了。

吴副将让邱斌将店里的一百多斤贼药都拿了出来,然后丢下了三百两银子,说:“这些神药,我都买了!”

邱斌正要告诉吴副将使用贼药的注意事项,吴副将让亲兵拿着药粉,他上马急匆匆地离开了邱斌的药店。可是一个月之后,邱斌被蓟县的捕快抓到了县衙的大堂。

邱斌对着蓟县县令牛大人叫道:“牛大人,我犯了哪条王法,你抓我干什么?”

牛大人一拍惊堂木,叫道:“吴副将就是因为敷了你的药,现在已经中毒身亡了!”

牛大人一摆手,两名衙役将吴副将的尸体用门板抬上了堂来,吴副将剿匪的时候,他的大腿被恶匪们砍了一刀,吴副将将贼药敷在一尺半长的刀口之上,鲜血和伤痛确实是止住了,可是一顿饭的时间后,吴副将就肤色铁青,身体僵硬,中毒身亡了。

邱斌用药害死了吴副将,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牛大人叫道:“将邱斌用木枷夹起来,押入死囚牢!”

邱斌恨柳七害他,他扯开嗓子大叫道:“我知道飞贼柳七住在什么地方!……”

牛大人派捕快将躲在山里的柳七抓到了监牢,并把他关到了邱斌隔壁的监房,邱斌大声叫道:“柳七,你那第十九味药究竟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害我?……”

柳七冷笑道:“我那第十九味药里一共有三味药,这三味药都是凝血的毒药,其中最毒的就是乌头,乌头就是断肠草!”

乌头极毒,但是有另外两样毒药克制它,乌头的毒性就降得极低,将少量的乌头毒敷在身体的外面,确实可以很快地止血,但是大量敷用,却可让人凝血致命。

邱斌叫道:“你真的害死我了!”

柳七冷笑道:“我四处行窃,确实是个巨匪,但你挖空心思,总想得到我的秘方,你难道就不是大贼吗?我恶贯满盈,死不足惜,黄泉路上,咱们一起走,你也并不冤呀!……”

邱斌身体摇晃“扑通”一声,跌坐在了牢房的泥地上。他喉咙里发出痛苦的“呜呜”声,就好像野兽在悲鸣!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5

宋朝天禧年间,天南山流传着这么一段人人皆知的事:天南王家,一夜尽亡,家财万贯,一炬成灰。鬼盗千裘,积金如山,江湖隐名,百姓平安……

母告孩儿露端倪

张一清刚到天南山古柳县上任不到半年,一天,清早就有人鸣冤击鼓,于是整理衣襟,吩咐师爷田会升堂断案。

原告被告带到,张一清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妇女和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那妇女头上披金带玉,脸上胭脂水粉,杏花眼直往上挑,刁钻轻薄之态表露无疑,一到公堂便扑通一跪,嘴里直呼:“请大人为民妇做主,民妇陈李氏,状告儿陈聪不孝”。那男孩颔首低头,一副书生打扮,见到大人礼数周到,说道:“愿听大人安排”。

原来是一个母亲状告儿子不孝,当今皇帝极重孝道,在公堂上遇到不孝子可乱棍打死,眼看这孩子憨厚老实,不像是不孝奸邪之人,县丞张一清心里狐疑,继而问妇人道:“这孩子是你亲生骨肉?”

“是民妇所生!”

张一清又向陈聪问道:“这妇人可是你亲娘?”

“是!”

张一清顿了顿,又问陈李氏,道“你具体说说你儿子不孝之处?”

陈李氏嘴角一撇,“民妇命苦,丈夫一年前患恶疾去世,这泼孩儿在为父亲守丧期间,多次擅离父亲灵堂,之后三番五次冲撞母亲,民妇几次劝导,仍不思悔改,民妇无奈,交予大人训诫,最好受点棍棒之苦!”

张一清见陈聪依旧低头无语,并不为自己辩解,又向他问道:“你母亲所说是否属实?”

“属实,愿听大人发落!”

“大人,不孝儿都已认罪,按大宋律例可乱棍打死!”陈李氏一副得意之态,话语间尽显尖酸刻薄。

看来这陈李氏是想置自己亲生骨肉于死地,从公堂表现来看,陈聪倒是像有情有义之人,倒是这妇人尽显刁钻,其中必有隐情,若遂了这妇人的意,岂不平添一桩冤案?张一清想了一会,一拍惊堂木,宣判:“案情明了,不孝孩陈聪收监暂押,待签字画押之后乱棍打死,陈李氏三日之后抬棺来牢房收尸!”

“谢大人!”陈李氏谢过张一清,满意地退出了公堂。

待陈聪被带到牢房后,张一清吩咐旁边捕快关力和古青如此这般,关力和古青退去……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