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

很多人都见过漂亮且变化万千的中国结,从其所蕴涵的深意来分,有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结”,有寓意如意自在的“如意结”,有表达平安和一帆风顺的“方胜结”,有表达长命百岁的“盘长结”,有寓意团圆美满、锦上添花的“团锦结”,有寓意祥云绵绵的“祥云结”,还有表达永结同心的“同心结”,表达花好月圆的“桂花结”等。这些中国结无不“以结寓意,以结表情”,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4篇

据说,中国结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即神祗女娲将绳子在泥中滚动,便造出了人。早期的人类曾经崇拜过绳子,甚至还结绳记事。史书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说文解字》解释为“缔也”。《集韵》认为,“结”与“吉”在古代同音亦同义,那么“结”也有吉祥的意思。由“结”组成的词语,如结缘、结交、结合、结果、结发夫妻等,都充满了温馨、幸福、亲密之感。《诗经》中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之句,是说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要注意的礼节。而由此演化的词语“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名词。

中国结肇始于上古,到了汉带,衣服的带子上开始出现了“结”。因为中国早期的衣服没有今天的纽扣、拉链等,需要靠衣带打结之法来系衣服。唐宋时更是开始广泛兴起。在出土的唐代的铜镜图案中,有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意指永结百年之好。那时的人们喜欢随身佩带饰物,而饰物基本上都靠穿绳打结系在衣服上的。明清时期,中国结的变化达到了繁盛,变化万千的中国结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中国结讲究的是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它可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礼啊。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2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是老年得子,十分的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3

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几千年来,在华夏后裔中享有难以匹敌的殊荣,后世不仅以他作为文明开端的象征,更尊其为共同先祖。历史学家们更理性一些,众口一词地封他为部落联盟长,是“天下为公”的楷模,禅让制度的奠基人。历史上,真实的黄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真的做到了“天下为公”么?他建立的是禅让制还是专制制度?

部落联盟长纯属想当然

当时,有熊国国君少典生有两个儿子,其一是神农,也称炎帝;其二是轩辕,就是黄帝。据《史记》记载,黄帝自小就十分聪明,等到长大的时候,更敦厚机敏,果断刚毅。

黄帝年轻时,其胞兄神农氏继承父亲少典,成了国君,被尊为炎帝。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这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时代进步了,领袖以及大大小小权势者贪欲也随之膨胀起来。部落与部落、族群与族群,甚至一个部落一个族群内部的冲突也自然地频繁起来,丛林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

炎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路诸侯之间的相互掠夺日渐激烈,并发展成抢掠战争,民众在战火中不堪蹂躏。炎帝对此不管不顾,听之任之,只是尽情享受着“天下第一家”带给的荣华富贵。更严重的是,炎帝依仗手中权力,主动侵凌诸侯,导致天下更加混乱。

民众需要英雄人物站出来,带领他们推翻昏聩贪婪的炎帝,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轩辕将这些看在眼里,于是这个青年人挺身而出。由于轩辕的皇族血统,过人能力及敦厚品德,他登高一呼,天下人莫不响应。轩辕乘机将民众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待到兵强马壮时,出兵讨伐那些不服从中央命令、不向中央进贡的诸侯。在威德并用之下,各路诸侯纷纷脱离炎帝而归顺轩辕。

这时候,昏庸贪婪的炎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对胞弟的崛起不能容忍,双方终于在“阪泉之野”爆发了内战。内战的实质,是积极进取的军事集团与腐朽没落的军事集团之间的政权争夺。在民众的支持下,轩辕同炎帝展开了三次激烈的大战。最终,轩辕取得了夺权胜利,炎帝很不体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后世史学家将那个时代称之为原始社会,将炎黄称为部落联盟长之类,纯属想当然罢了。

中国没有禅让制度

轩辕取代炎帝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讨伐蚩尤。当时,蚩尤依仗强大的兵力,不肯服从中央,还在边界不断地烧杀抢掠。轩辕对蚩尤的行径难以容忍,决定御驾亲征,讨伐蚩尤。对蚩尤用兵的完全胜利,奠定了轩辕的领袖地位。回到中原,各路诸侯莫不臣服,共推轩辕为天子,称为黄帝,同时盟约:天下有不顺从者,愿追随黄帝予以征讨。之后,诸侯们果然实践诺言。

当时,华夏大地还处在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阶段。周围诸侯臣服了,四边还有不知黄帝、不服从号令的部落存在。黄帝乘全盛时期的余威,将周边一个个征服。随着征伐战争的完成,黄帝随即指挥部队劈山修路,拓展交通。

当时中国的疆域已初具规模,西边到甘肃平凉,东边至东海、黄海,南边到达湖南湘江,北边至合符釜山,国都设于涿鹿附近。为给天子地位蒙上神秘色彩,黄帝专门登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借祷告上天的名义,昭示天下百姓:轩辕黄帝是“奉天承运”,是得到上天承认的、唯一合法的天子。为保卫自己的安全,黄帝特别抽调忠实将士成立御林军。黄帝不在国都,考虑到对四方的驾驭,专门成立了中央政府。

当时的国体是分疆列土,相当于现在的联邦制。诸侯们承认一统的国家,也承认黄帝独一无二的共主地位。中央政府承认诸侯分治辖区的权力。为了监督各诸侯,黄帝还设立“左右大监”,监督万国。

由此可见,黄帝不是部落联盟长,中国也没有禅让制度。黄帝之后,依次接班的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可以说,自黄帝开始,中国已经开始了家天下统治,也即开始了专制社会,黄帝是专制社会的奠基者。

专制制度导致宫廷政变

黄帝发现儿子之间发生了权力的明争暗斗,为了内部的和谐,他在荆山铸鼎三只,用作盟誓的信物,象征天、地、人,要儿子们在集团内部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做非分之想。

不过,黄帝的计划落空了。当黄帝欣赏地审视着三只刚刚打掉范模的宝鼎,思考着盟誓程序和誓言的时候,御林亲兵未经召唤就冲了进来。他猛地一愣,尚未来得及斥责,大刀长矛已一阵乱砍乱戳,把他砍倒在血泊之中。后宫嫔妃也在一阵阵惊叫中倒在血泊里。大臣们有的想拔刀抵抗,有的想拔腿外逃……然而都是徒劳。黄帝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早已布置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层层包围,就连那些不太坚定的观望者,也无一幸免地死于非命。

黄帝是海内推戴的共主,是国人敬仰影从的旗帜,如今怎能以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向世人交代?玄嚣、昌意在政变前早已熟虑,在秘密掩埋了尸体之后,他们遂对外宣布:黄帝铸鼎成功后,天上忽然飞下一条虬龙,迎接黄帝上天去了,同时骑上去的还有后宫嫔妃和大臣70余人;那些位卑官小的(实为弑君凶手),因龙背的地方有限,攀援中弄掉了黄帝的靴子、雕弓,还拔掉了虬龙的胡须……说时,还指着地上的龙须草。

在愚昧时代,人们普遍相信这是真的。即使有些人怀疑,然而看着杀气腾腾的阵势,只好将想说的话咽进肚子。为稳定人心,丧事主持者以十分虔诚的态度,在陕北桥山给黄帝举行国葬。黄帝虽御龙宾天,然遗物还在,埋葬遗物是对先帝的最好悼念,也是对民众最好的安慰。声势很大,动员了几十万民众,耗时几年,巍峨雄壮的黄帝桥山陵终于完工。隆重的祭奠仪式,给这场血腥政变画上了完满句号。

在政变平定之后,玄嚣、昌意开始分配胜利果实。昌意虽然是弟弟,但势力最大,所以他的儿子颛顼接替爷爷做了皇帝。就像篮球主客场一样,颛顼传位于自己的侄子帝喾,帝喾传位于儿子挚,挚不贤,由弟弟唐尧取代。该变换主客场了,唐尧在难以割舍中,又传位给昌意一支的虞舜,虞舜传位给儿子夏禹。该第三次改变主客场时候,夏禹没有传过去,而是传位给儿子夏启,遂引发甘亭之战。

专制制度是一种不能自我救治的病态系统,由它本身激化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实力派此消彼长的权力角逐等,都是专制社会崩溃的内在动因。黄帝确立的这种病态制度,让自己也做了这种制度的牺牲品。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xx.12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4

寡妇卖牛

早年间,诸城石桥子镇的牲口集市就特别红火。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国泰民安,林茂粮丰,牲口市场更是生意兴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贩卖牲口,有趣的是,偌大一个牲口集市竟很少有说话的,一些大小经纪穿梭其中,为买家或者卖家牵线搭桥,按照行内规矩讨价还价,用手势和眼神交流,虽然嘴巴不出声,但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且说这天,有个外地来的老经纪带着他的小徒弟去赶集,刚进牲口集市,就发现那里站着个二十岁左右的妇人,头戴白花,身着青衣,不用说,这是一位年轻寡妇。牲口集市上多是男人来交易,女人来此实属罕见,况且她生得娇小玲珑,眉头微颦,妩媚动人,引得很多心术不正的人随她来去。

老经纪见小寡妇手里牵着一头毛色好看的小黄牛,便生了逗逗她的念头,他转身对身后的小徒弟说:“你去问问那小娘们的牲口卖什么价钱。”

牲口集市有个规矩,牲口的价钱不能明说,要用暗语。什么暗语呢?一至五,伸五个手指头,六伸大拇指和小拇指,拐七张八勾拉子九。买的人张开手捂着,卖的人在对方手心里比画,外人是看不到的。小徒弟走过去,刚想与小寡妇拉手问价,小寡妇赶紧缩回手说:“哎呀,俺一个妇道人家,怎能跟你拉手呢?咱就打开窗户说亮话,我这头牛一口价,‘小二姐扑蚂蚱’。”

小徒弟一听,傻了,啥叫“小二姐扑蚂蚱”啊?师傅没这么教过啊!他挠了挠头,只得回去问师傅。老经纪一听也不懂这个价钱,觉得这个小寡妇乱改行规,便气呼呼地走上前找茬道:“丫头,什么‘小二姐扑蚂蚱’嘛,我给你个‘小寡妇上坟’怎么样啊?”

这一来勾起小寡妇的伤心事了,她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等哭了一会儿自己的夫君后,她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行啊,就这么定了,你掏钱,我的牛你牵走吧!”

老经纪愣住了,他本意是想戏弄小寡妇一番,怎么这一来一去就把买卖定了呢?老经纪转身欲走,那小寡妇一把拉住他说:“大街大市的,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快拿钱来,买下牛再走也不迟!”

老经纪这下尴尬了,立马变了脸,说:“老夫跟你闹着玩的,你还当真了,滚一边去吧!”那小徒弟也狗仗人势,一把将小寡妇推倒在地。

小寡妇爬起身,也不示弱,杏眼圆睁,寸步不让:“不行!俺一个妇道人家跟你开什么玩笑?我家婆婆病重,等米下锅,可你们竟然耍弄人,咱找人评评理去!”她拽着老经纪的衣襟不松手,非要去司衙府见官不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正好有个包子铺的师傅端着一笼包子走出来,见店外站着那么多人,就上前询问事由。小寡妇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包子铺师傅听罢,挥了挥手说:“多大点事啊?我看这牛还有点小,你也别‘小二姐扑蚂蚱’了,他也别‘小寡妇上坟’了,我看你们就听我一句,‘冷了包子另上笼’吧。”

小寡妇思忖片刻,说:“行,我家急着用钱,就照师傅说的这个价吧。”

这是什么价啊?老经纪一句都没听懂,一心觉得他们在瞎胡闹,不服气地要去见司衙官。

进了司衙府,见了司衙官,老经纪抢着把他和小寡妇的纠纷说了一遍。司衙官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就没人给你们打打圆场吗?”

“有啊!”小寡妇说,“有位包子铺的师傅说让我出个‘冷了包子另上笼’,可是他硬是不答应呀!”

“人家说得没错啊,这牛还有点小,让我断也不过这个价。”司衙官转脸对老经纪说,“大丈夫吐口唾沫砸个窝,你给她这个价也不吃亏。”

老经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结巴巴地问:“这、这是什么名堂啊?”

“你呀,还当经纪呢!”司衙官“哈哈”大笑说,“人家要‘小二姐扑蚂蚱’是捂两捂(五两五)的意思;你给人家‘小寡妇上坟’,不就是凄凉妻(七两七)吗?你这出价比她报价高,她自然愿意卖给你嘛!后来,包子铺师傅出的价是‘冷了包子另上笼’,馏两馏(六两六),这下你吃不了亏,她也赚不了便宜,正好嘛!”

老经纪这才恍然大悟,羞得面红耳赤,想不到当了大半辈子经纪,自以为深谙此道,竟败在一个小寡妇手里。他哪里知道,小寡妇家里本就是做买卖的,在本地大家用俗语商讨价格也是常有的事呢!

老经纪灰溜溜地掏出六两六钱银子递给小寡妇,小寡妇接过银子,谢过官老爷,迈着轻盈的步子,高兴地回家去了。

老經纪垂头丧气,拉过小徒弟刚要走,没想到司衙官一改刚才的和颜悦色,大喝一声“慢”,正色道:“你们堂堂男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一个孤弱女子,还有良知吗?来人啊,把两人带下去各打二十板子,以正民风!”

众衙役一哄而上,老经纪和他的小徒弟吓得瘫软在地上……

三叶草的传说

很久以前,昭通府甘田村有个姓李的员外,富甲一方,可他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三叶。三叶长到十七八岁时,出落得像鲜花一样漂亮。三叶天资聪慧,不但针线活很棒,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还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人们都称她为“才女”。

三叶听说城里兴隆街张员外家有栋藏书楼,藏有万卷书,便想到张家去看一看。可是当时的风俗是未出阁的姑娘不能随意到别人家,这可怎么办?

这天下午,三叶让丫鬟小红陪她去城里,如果有机会就到张家去看一看。小红说这要是让老爷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三叶却说如果父亲怪罪下来,一切责任由她承担。于是两人悄悄离开了家,紧赶慢赶来到张家大院门前。此时天已经黑了,张家的院门紧闭,三叶不便直接上前敲门,只好站在离院门不远的地方,望着张家的藏书楼出神。时值寒冬,小红见天色已晚,就劝说小姐不如先找个住处住下,明日再来。三叶只好怏怏地离去。

第二天,天刚微亮,三叶就又带着小红来到张家大院门前等待张家开门。可是左等右等,直等到晌午,还是不见张家开院门。这时,天气突变,下起了鹅毛大雪,小红再次劝说三叶回家,不然会冻病的。三叶只好跟着小红回家,当天夜里,三叶发起了高烧。

李员外和李夫人万分焦急,四处求医,大夫换了一个又一个,药吃了一服又一服,可是三叶的病情总不见好转。这天下午,李夫人坐在三叶的床边,抹着眼泪问女儿:“儿啊,你到底有什么心事?你就告诉娘吧,不管你要什么,为娘一定都给你办到。”可是三叶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当天晚上,李夫人把小红叫到自己房里细细盘问,终于知道了三叶的心事。李夫人将三叶的病因告诉了李员外,夫妻二人当即决定向张家提亲,要把三叶嫁给张家的少爷。

小红知道這个消息后赶紧将此事告诉了三叶。没想到,几天后三叶的病情就有了起色,逐渐能下床走动了,过了一段时日便完全好了。

这年年底,三叶的花轿就抬到了张家。

三叶嫁到张家以后,发现张家少爷不但一表人才,温文尔雅,而且还满腹诗文,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夫妻俩每日里吟诗作画、形影不离。三叶对公婆十分孝顺,把公婆当作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公婆也十分高兴,直夸三叶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

光阴似箭,一眨眼就过去了几个月。这天晚上,三叶待丈夫睡下后,打着灯笼来到藏书楼。三叶正准备开门进去,门里当即出来两个仆人。见是三叶,仆人赶紧上前行礼。三叶向他们说明来意,两个仆人说:“少夫人,您不能进藏书楼,请您留步。”三叶听了十分不解:“我是张家的少夫人,为什么不能进自家的藏书楼?”两个仆人赶紧跪下说:“请少夫人恕罪,这是张家祖上定下的规矩,妇人不能进藏书楼。”三叶无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三叶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说:“娘子,你不能怪他们,张家祖上确实有‘书不下阁,妇不上楼’的家规。你要是上楼看书,就违反了祖上的规矩,违反了家规是要受到惩罚的呀!”

过了几日,丈夫要出远门,三叶送走丈夫后,回到房里不觉心灰意冷,当天夜里三叶就病了。第二天,三叶挣扎着爬起来,一个人来到了庭院里,呆呆地站着,两眼痴痴地望着藏书楼。望着望着,三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流啊流,打湿了地面。小红见状劝她回房休息,但三叶一点反应也没有,仍然呆呆地望着藏书楼。就这样,三叶站了一整天,泪水都流干了,无论谁来劝,三叶都一动也不动。待三叶的丈夫闻讯赶回家时,她已变成了一尊石像。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天夜里,三叶的丈夫刚刚入睡,突然庭院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他赶紧出去查看。只见三叶满含泪水地走到他面前,缓缓说道:“我生前不能上藏书楼,死后我流泪的地方长出了三叶草,望你念在往日的夫妻情分上,把庭院里的三叶草带上藏书楼,夹在书中,以了却我的心愿。”最后,三叶还说,希望从此以后能取消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规矩。话一说完,三叶就悄然离去了。丈夫急得大喊三叶的名字,没想到把自己惊醒了,方知是一场梦。

三叶的丈夫急忙起身来到院里,果然见院里长满了青翠的小草,他蹲下身子抚摸着这些小草,心酸地想:这一定是三叶草了。于是三叶的'丈夫赶紧摘下三叶草,晒干以后,将它带上了藏书楼,夹在书里。经此事后,张家便取消了女子不能上藏书楼的家规。

说来也怪,过了许多年,凡是夹有三叶草的书都没有被虫蛀。从此,当地人都用三叶草夹书以防虫蛀。

王婆的家教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

《水浒》中的王婆非常厉害,她一步一步地诱惑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东窗事发后又授意毒杀武大郎……王婆的这些手段和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歲。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五两银子,几乎能赚十倍利润。

王妻正高兴着,忽见男孩脸色通红,嘴里哼哼着,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噗嗤”一声,一股臭味弥漫开来。王妻呆了片刻,才明白是男孩一泡屎拉在了裤裆里,再看男孩一脸痴呆,这才晓得男孩是个傻子,禁不住哭丧着脸叫了起来:“哎哟,天呐——”

这当儿,王货郎正在院里洗漱,听到动静,赶忙进屋,明白了买来的男孩是个傻子后,又气又恨:“难怪便宜,这可怎么好?那卖孩子的说自己是过路客,再也寻不到了!”

两口子的吵闹声惊动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古老头,过来问明事由后,古老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男孩,捋着白胡子“嘿嘿”一笑,说:“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法子,只是不能白白与你。”

王货郎一听,急忙满脸堆笑:“求古老爹指点迷津,真得了好处,咱二八分账。”

古老头这才告诉他们,隔壁庄有一户财主,十三岁的儿子夭折了,财主不愿意儿子孤零零下葬,四处托人,要寻个岁数相当、亡故不久的女孩给儿子配阴婚,肯出三十两银子彩礼钱。

王货郎苦着脸说:“您这不是开玩笑嘛,难不成要我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掐死?再说啦,他可是小子,不是女娃!”

古老头指着傻小子说:“你看这傻子眉目清秀,发髻也难辨男女,换身女装不就是个白胖丫头吗?用砒霜把他药了,就说亲闺女急病所致,到时候穿戴好吉服送过去,谁看得出是个小子?”

王妻很是犹豫:“虽说是傻子,但好歹性命一条,将来若是事发,免不了要吃人命官司。”

王货郎瞪了媳妇一眼,训斥道:“你不说我不说,哪里就会事发了?”在古代,一两银子几乎能保障乡村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三十两银子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财,因此王妻也就默允了。

王货郎央求古老头前去说合,古老头也不敢怠慢,说:“既然如此,你那贩货的毛驴借我一骑。”古老头骑着毛驴急急而去,午后,他便带回好消息:财主愿意结亲。

王货郎急忙叫媳妇儿弄几个小菜款待古老头,古老头连连摆手,说:“虚礼就不必了,快去置办一应物件,别忘了彩礼钱分我两成。”

王货郎满口应承,火也似的赶往阳谷县,找药房谎称闹耗子买了砒霜,又在寿衣铺买了身二手吉服,赶回来已是傍晚,他让媳妇儿熬得一锅粥,盛上一碗,撒入砒霜,又拌了许多糖搅匀。

王妻心细,提醒丈夫不可让古老头置身事外,“怎么也得拉古老爹一起行事,一来这样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敢在外面乱说;二来也不会落下把柄于他。”

王货郎连声夸赞媳妇儿想得周到,立即去请来古老头,让他亲自将粥端来与男孩食用。起初古老头不愿意,王货郎拉下脸来,说:“这缺德主意是您老出的,这么点儿事都不干,咱们怎么能一起发财?”

古老头推却不过,又贪图银子,只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将毒粥端给了傻小子。傻小子吃下不久,便捂着肚子叫起疼来,喊声越来越响。偏僻乡村本就宁静,夜晚更加万籁无声,王货郎怕惊动其他邻居,手忙脚乱地冲上去捂男孩嘴巴,只听“哎哟”一声,手给咬了。古老头在一旁看着急了,用拐杖敲着地面点拨他们:“真不中用,拿棉被来蒙着他啊!”王妻急忙跑进内室,抱出棉被,两口子合力蒙住男孩的头,拼死按在地上,待男孩一动不动才敢放开。

男孩由于疼痛,咬破了嘴唇,七窍流血,面孔扭曲,死得十分难看。幸好古老头年轻时也干过白事的营生,当下指挥道:“先换衣服,待会儿尸身硬了便不好打理。”他又叫王妻给男孩擦去血迹,脸上敷粉掩住青色,嘴唇涂抹胭脂遮盖咬痕。待收拾好,天也蒙蒙亮了。

王货郎一夜没有合眼,恐夜长梦多,将男孩尸身用席子卷了,给毛驴套上平板车,拉着“大闺女”的尸身,由古老头引着来到邻庄。由于财主的儿子停尸已久,他家早已备好婚帖,亲朋好友也已经就绪,待“新娘”一到,立刻吹吹打打办起了红白混合的喜丧会。

入棺时,财主家也有人嘀咕“新娘”指甲发紫,恐怕不是正常死亡,但当时普通百姓法制观念淡薄,财主家的流水席又酒肉丰盛,白吃白喝白拿又何必多事呢?所以古老头和王货郎分了彩礼钱,相安无事,过了几年宽松的日子,直至终老。

王货郎夫妇和古老头行事时,全被年幼的王婆看在眼里,她不知不觉地滋生了唯利是图和人命淡薄的念头。待到日后,王婆教唆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后来又被武松拿获、被判剐刑,此时才明白杀人偿命、天理昭彰,但已经迟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5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树,重新打量李老歪。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树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么病,许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脖树的神仙地位竟然渐渐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李老歪赔付完所有的医药费,又修好院墙,他造神所挣的钱正好归零。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6

古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但是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而当时,就有一位皇帝在死后内脏被御厨挖了出来,把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之死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节度使石敬瑭向契丹国借兵打败后唐国,兑现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国,并年年给契丹国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进贡厚礼。公元942年,石敬瑭驾崩,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武将出身,对向契丹国称臣早就不满,即位初便提出对契丹国“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怒,拍着桌子叫道:“反了,反了!”后来,石重贵撕毁了与契丹国之间的协定,耶律德光便名正言顺地出兵伐晋,很快就把后晋国给灭了。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又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朝贺完毕后,耶律德光来到后晋皇宫,一下子就惊呆了,皇宫不仅修得美轮美奂,宫中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石重贵的妃子们更是个个儿美如天仙。耶律德光高兴得哈哈大笑,在后宫里天天笙歌、夜夜当新郎,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快活。

后晋的正规军虽然被消灭,可中原百姓并没有臣服于耶律德光,老百姓不断揭竿而起,各路武装纷纷对契丹军队展开偷袭。半个月后,耶律德光的领兵将军清点士兵人数,发现少了20xx多人,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下面的军队就会被杀光。耶律德光知道后,大惊失色,看来这中原绝非久居之地,只好下令撤退。耶律德光离开中原时,把宫中的金银财宝全部打包装车,石重贵的妃子们也统统带走伴驾。

当时正值炎炎夏季,契丹国军队劳师远征,很多士兵都染上了一种热疾。这天,耶律德光领兵走到杀胡林(位于今天河北栾城县西北),只觉浑身燥热、头昏眼花,“扑通”一声从战马上摔下来。耶律德光的国师见状大惊,急忙叫来随军医生。军医给耶律德光号完脉,脸色大变道:“国师,皇帝染上热疾了。想要治疗,一定要远离女色,否则凶多吉少!”耶律德光苏醒后,听说了军医的建议,抬脚就把面前的桌子踹翻了,冷笑道:“该死的庸医知道什么,得了热病,正要用女人泻火!”国师苦劝无用,最后被耶律德光赶出了军帐。耶律德光身染热疾,仍然纵欲无度,3天后就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太后的懿旨

耶律德光驾崩,对契丹国来说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远在契丹国,听说儿子死了,哭得昏天黑地,立即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国师看了述律太后的懿旨,十分为难,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大队人马不眠不休地把耶律德光的灵柩送回契丹国,至少得一个月,尸体早就腐烂发臭,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国师和随军的文武大臣们商量了一整天,也没想出一个管用的办法来,最后一致决定:“悬赏招贤,不管是谁,只要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赏银三千两!”消息发布出去后,军营里沸腾了,三千两银子可以在契丹国买一大片草场了。大家纷纷出谋献策,保存尸体的主意出了不少,最后都被否定了。就在耶律德光的尸体在大帐中已经发出异味时,耶律德光的御厨说他有办法可以让主子的尸体不腐烂。国师让御厨赶快说来听听,御厨吭哧了半天才说道:“我的办法就是把皇帝做成──。”国师一听就愣住了。是什么东西呢?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人们喜食牛羊肉,夏天杀了一头羊或牛,一时间吃不完,牧民便把牛、羊的内脏掏空,撒上盐,经过盐卤、晒干,做成不腐烂的“”。说得通俗一点,“”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腊肉”。把契丹国王耶律德光做成,这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呀!可除此之外,又没有办法把皇帝的尸体完整地运回契丹国,述律太后见不到完整的尸体可是要大家脑袋的。国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御厨的意见。

国师把御厨带到存放耶律德光尸体的大帐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陛下,不是臣等对您龙体不敬,除了把您做成,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文武大臣们逐一拜祭了耶律德光,默默退出大帐。大帐中灯光摇曳,耶律德光的衣服被扒光了,床旁放着一个大大的盐桶。御厨双手哆嗦着抄起最大号的切肉刀,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把平时给牛羊做“”的程序回想了一遍,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里的刀猛地朝耶律德光那滚圆的肚子上砍去,切肉刀“霍”的一声剖开了耶律德光的肚子……两个时辰后,耶律德光的内脏被挖出,尸体做成了“”。

耶律德光的“”被装进密封的盐坛子里,运回了契丹国。述律太后举行了盛大的招魂仪式,并亲手打开坛盖。耶律德光的“”静静地盘腿坐在坛子里,尸体被盐腌后极度缩水,已看不出耶律德光的本来模样了。

耶律德光的“”最后被葬在茫茫大草原中。他从后晋国占领的土地,包括幽云十六州,最后也都被北汉和后周夺去了。

后世人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功过早已淡忘,他死后成为中国唯一的“木乃伊皇帝”这件事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选自《龙门阵》20xx.3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7

现在的人们都在企求长寿,但能活过百岁之人仍然为数不多。但你能想到,在古代,曾经有许多长寿的国家存在过。

传说中的小人和大人似乎和长寿联系在一起。

《神异经》记载,西北荒中有一个鹤国,国中的小人长七寸,他们为人自然有礼,每个人都可以活到三百岁。他们行走如飞,可以日行千里,百物都不敢侵犯他们,但他们只怕海鹄,因为海鹄看见这些小人就会把他们吞下去。令人称奇的是,吃了这些小人的海鹄的寿命也可以达到三百岁,而且也可以“一举千里”。《拾遗记》则记载了一个叫陀移国的国家,国中百姓只有三尺高,但却可以活上万年。《博物志·异人》记载,有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这些可以活上上百年,乃至万年的大人和小人真让今人羡慕不已。

中国古籍还记载了许多海外的长寿国家。如东方海外的君子国。《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说文》中说“君子国乃是不死之国。”据说因为他们喜好礼让,不与人争,所以称为君子国,国中的人都非常长寿。

再如西方海外的长寿国轩辕国。《山海经·海外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说轩辕国中不长寿的人的寿命都可达八百岁。我们知道轩辕是黄帝的号,那么轩辕国应该是由黄帝的子孙相聚而成国的。他们都是人面蛇身。离轩辕国不远还有一个长寿国,叫白民国。《山海经·海外西经》说,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且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此外,奇肱国和犬戎国的人也都很长寿。

有的国家之人,不仅长寿,而且似乎是长生不死。《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另外,在西方的荒野上,还有氐人国和三面一臂国也是长寿国。不过,长寿国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应该是西北海外的无启国了。无启就是“无继”的意思,就是没有后代。《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无启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既然没有后嗣,怎么能成为国家呢?原来他们是生活在洞中,不分男女,死后“其心不朽”,过了百十年后,还可以活过来。就这样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等于永远不死,所以不需要后嗣。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8

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皇帝顺应民意,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他选一处墓地,就派了风水术士到处寻找风水宝地。

话说到了中山(今河北满城)城一带,站在城北至高点眺望,西侧乃陵山,东侧平原一望无际,北侧连绵群山到此收尾,细看尽头处云雾缭绕,紫气弥漫,有九龙戏水之妙处。往北10里靠西,此处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临漕水,群山环抱,却又地势开阔,但见整体山峦成龟卧形态,中央则是九龙下山之气势,术士道:“此处乃绝佳之秒地也”。于是回朝向皇帝禀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问可曾寻得合适陵址。术士缓缓道来,此地依山傍水,西侧山峦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东侧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大楼小楼,承山之威,继楼之仪,而已。皇帝听罢大悦,即命人在选址处划定范围,征招附近百姓开山挖土,凿石修路。

消息传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里,他们很着急,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陵址将来要保密的,少不得现在为他们出力的人,将来可能要被陪葬。正在人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处传来阵阵佛声,细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对村民说,躲过此劫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你们要齐心协力方可。说吧对人们耳语片刻,人们就照办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陵寝终于修好,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里的汉白玉做石人石马像,还有赑屃驼碑,上面镌刻大将军的功德,还有朝廷的评判等。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几十吨的石料就会砸死人的,在即将树碑的时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当把人们绑进即将填埋的大坑的时候,石碑就会无故倒下,而人们出了坑则石碑巍耸不倒,此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就命人前来查看,说是张柔显灵,不想让百姓付出劳动还要搭上性命,于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寝修建完毕,落了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9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的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的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去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对他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诸葛亮一听有点心慌,忙问怎么办。

老道人说:“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这天晚上子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他立即点火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的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从此便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从此,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的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要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因为怀念师父,常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就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0

孟姜女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是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1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有大黑、二白、三姑娘来造万物。

也反正是很很远的事喽。那时,天王老子刚刚把天地分开了,大地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天王老子腋下抠出三条汗渍捏成大黑、二白两个男人和一个姑娘(三姑娘)。因捏第三个人时,天王无意中把腋毛捏进去一根,所以捏出一个姑娘来了。

天王老子派大黑、二白、三姑娘去大地上造物。大黑、二白、三姑娘分别跟天王老子要了赶山鞭、聚水瓶和一个大葫芦。三人各自带上宝贝,分头去大地上造万物。

大黑到了地上,见到处奇形怪状的石头,便挥起赶山鞭,像赶羊子一样,把石头一堆一堆地赶拢。从此,石头赶拢成堆的地方,就成了平坝。后来,他饿不住了,不待赶完大地上的石头,扛起赶山鞭折回天上去了。

二白来到大地上,便倒举起聚水瓶,想把大地填平,重另安排大地。他倒水倒了三天三夜,饿得清口水直淌,受不住了,收起聚水瓶,回转天上去了。二白倒在大地上的水,倒下聚得多的地方成了海,倒下聚不住的,流淌成了江河。

三姑娘来到大地上,抠开葫芦嘴,倒一把葫芦籽在手心里。把葫芦籽往天上一撤,即刻,葫芦籽变成了成千上万的雀鸟,变成了花、草、果树、瓜菜、五谷;有的变成了鱼虾、虫虫……从此,大地上有了万物。三姑娘就有了吃的东西,玩的伙伴,就在大地上定居下来。

再说大黑和二白,在天上看到了三姑娘造出了万物,便来到大地上同三姑娘分东西。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2

1、卖井

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因此有了名字,叫盐泉镇。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2、神井

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不断从盐场运出。

唐大财感到好蹊跷,管家忽然想起什么了,又说:“老爷,前天上午,周继发来找过你。他见你不在,就走了。不过看他脸色,不像来生事的。”

唐大财紧张的思绪稍微松缓了,一挥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来,唐大财心里不平静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坝走一趟呢?心里很纠结。最后,还是决定以静制动。

第二天,唐大财在下湾的几口井,也发现没卤水了。唐大财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兴,这正好可以用来搪塞周继发,这地下深井里的事情,谁也难以预料,今天开采着,说不定明天就没卤了。

这天中午,周继发又来了。唐大财起身到客厅迎客:“哎呀,周老板,什么风把你给吹到寒舍来了?”

“是这样,你卖给我的井,现在产盐不错,我来就是特意感谢你的,感谢你唐老爷看得起我这个外地人,给了我一个发财的机会!”周继发说着,摸出一叠银票,“这点儿小意思,请唐老爷务必收下,以后我们还得继续合作呢。”

这周老板演的是哪一出呢?不过,看在钱的分儿上,唐大财也不管那么多了,口里客气一番,心里却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没过几天,唐大财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赶到牛市坝,想一睹究竟。唐大财在周继发的陪同下,把牛市坝的十口井一一看过。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当初自己制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卤的繁忙景象。唐大财好生奇怪,但又不好开口问。

五天后,唐大财一个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坝,悄悄暗查,发现景象依然,这哪里还有假?

3、讨教

眼看着自己的盐井,产卤量与日减量,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所有的盐井都可能成为废井,唐大财寝食不安,只得厚着老脸,向周继发讨教了。

这天,唐大财吩咐家丁,他要热情宴请周老板。周继发也不推辞,带了个瘸子如约而来。

席间,唐大财喝了半斤酒后,故意装醉,向周继发检讨道:“周老板,我唐大财今天得向你赔罪了,当初卖给你的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是我做了手脚,才让你蒙骗上当。我现在要当着大家的面,偿还你一半的买井银两,不然我心里……”

周继发抬手打断唐大财的话:“唐老爷,你这是哪里话!我做事向来不反悔,既然你承认在卖井上做了假,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满足了,何必扯在金钱上,这听起来多不亲热,哈哈!”

“只是……”唐大财想问盐井的秘密,但见周老板如此大度,始终羞于启齿。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唐大财亲自给周继发满上一杯酒,举杯喝下后,喊过带来的那个瘸子,对唐大财说:“我能有今天,除了你,还有他,王瘸子。”

唐大财看了看王瘸子,故作吃惊地问:“哦?难道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会施法术让废井产卤?”

周继发笑了笑说:“那倒不是,王瘸子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买井的第二天,在镇上遇到了他,他是个脏兮兮的乞丐,我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带他去饭馆海吃了一顿,才得知他是从我老家来的,我便收留了他。”说到这里,周继发有意卖了一下关子。

唐大财已经猴急得不得了,又给周老板满上好酒,催他快说。

周继发叫王瘸子自己说。王瘸子说,周老板收留他后,他便在井场打理。三天后,卤水没了,至此,大家才发现上当了。想到周老板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瘸子闲来无事,坐在井口发闷,就想,这井难道真的就废了吗?忽然,他想起老家人打井,取地下水的事,脑瓜子灵机一动,就拿着工具独自把井往深里打。你别说,就几天工夫,才打了十几米深,奇迹就出现了:居然在下面发现了盐岩层,注水融化后,取出卤水,浓度比自然卤水高。就这样,废井下厚厚的盐岩层,让周继发因祸得福,发了大财。

原来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咋就没想起呢?唐大财懊悔不已。

周继发看了看十分难堪的唐大财,说:“要不是王瘸子,我面对废井,可能也无计可施。但是,发现这个奇迹后,我叫手下不能对外声张,我想你迟早会来找我的。”

一听此话,唐大财十分汗颜,沉默好久,才说:“唉,这一切都是天意,俗话说得好,天意不可违啊!看来,是你的善心,助你发了大财,我得向你学习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3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黄龙府。

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商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飞骗回京城加以杀害。

这天,岳飞离京城临安不远了,突然对面来了几个校尉拦住岳飞说:“圣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没有圣旨,不得进城。”

晚上,岳飞就住在一座寺院里。心中实在郁闷,夜不能寐,在院内踱步,望着满天星斗,连连摇头叹息。回到屋里,见墙上挂古琴一张,伸手摘下来,定了定音,伏案弹奏了起来。

秦桧实行的第一招刺杀岳飞的计划,是让人从监狱里提出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囚,告诉他去城外刺杀一个奸细,事成以后,不仅可以赦免死罪,还要嘉奖。

这个犯人听说是刺杀奸细,又可以免死得赏,高高兴兴的出了城,秦桧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卖命去干;刺死岳飞,再把他抓起来杀人灭口,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秦桧心里美滋滋的,静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来到寺庙院内,躲在一棵老槐树的后面,他听见岳飞在屋里叹气,就蹑手蹑脚来到了窗下,在岳飞转身摘古琴时,闪身进了屋内,躲在屏风后面,提着气,踮着脚,向前移了几步,正要行刺,这时琴声响了,刺客马上把刀缩了回去。原来这个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个有名的弹琴艺人,能够作曲弹琴,在民间卖艺糊口。前年秦桧为讨好金兀术,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抚琴作画的艺人抓了起来,准备送给金兀术寻欢作乐。他爹不愿去为金兀术效劳,被逼无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怀着满腔仇恨,到了京城,闯到秦桧相府拼命,被抓进监牢,判了死刑。

岳飞手中的牛角琴拨,在琴弦上弹拨的琴声飞扬,或柔或刚,或紧或慢,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高亢时,像千军万马在疆场驰骋,拼杀金兵;低沉时,像唉声叹气,忧国忧民。

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声,所以把刚要刺杀岳飞的刀缩了回去,他犹豫了,心想:“这是谁呢?如果是金人,咋能够弹这样好的琴呢?”他用一只眼睛从屏风的细缝中仔细看:弹琴的人一身朝服,脸色白润,分明是中原人呐!

“管他是谁,趁他一心一意弹琴,我一刀刺死他就是了。”刺客心一横,刚要下手,只听琴声突然停住了。刺客浑身的肉紧缩了一下,差一点把手里的刀落在地上。这时,只听岳飞一声长叹:“唉!何时收复旧山河呀!”琴声又陡然骤起。刺客听了听,咦!这曲调为什么这样熟呢?这不是我爹谱作的《送军行》吗?

琴声绵绵不断,刺客的脑子里闪过几个月前的事情……

金兵占领了郾城,金兀术设庆功宴,把老爹抓去弹琴助兴。爹爹不弹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术面前把琴弦完全拨断,被关进了营中。后来岳元帅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术,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兴,就谱作了这首《送军行》的琴曲,到处弹奏,赞扬岳家军的抗金事迹。一天,岳元帅亲自来到家里,爹爹一见如故。岳元帅请老爹教他弹奏《从军行》……

那刺客想着想着落泪了。

他的心被琴声卷走了,随着琴声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慷慨,竟忘了自己是来行刺的。

“嘭”的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琴弦断了。岳飞默默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说:“我岳飞抗金大业未成,何以报答父老乡亲!”刺客听到“岳飞”二字,头“轰”的一下涨得斗大,钢刀“当啷”一声掉到地上,一下子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叫了一声:“岳元帅!”扑通跪倒在地,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泣不成声的说:“岳元帅!我对不起您呀!”

岳飞被他吓了一跳,看着面前跪着的人,问道:“你是谁?”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细的说了一遍。岳飞怒火冲天,双眉倒竖,钢牙紧咬,大骂秦桧老贼。他把刺客拉了起来,安慰了一番,给他一些银两,让他逃走,自谋生路。这个死囚万分感激,给岳飞磕了个头,说:“岳元帅,多多保重。”拾起钢刀转身走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篇14

古时候,江湖上多侠客,侠客们好马,常常把宝马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有个侠客一爱一马一爱一得痴迷,在江湖上遍寻宝马,终于觅得一匹叫“千里雪”的白马。那马不但浑身雪白,没一丝杂色,而且高大威猛,善登山会泅水,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它的嘶声更是一绝,平时难得发声,一旦嘶鸣起来,十里之外树叶纷落,百兽皆惊。白马的名声于是在江湖上传了开去,人们就叫这个侠客为“白马大侠”。

白马大侠万分宠一爱一他的宝马,每到一处歇息,不问别的,先问可有好料喂马,宁可委屈了自己,也决不委屈宝马。那一日,白马大侠来到河南境内,眼看天色渐晚,正好前面有一家客店,门前有一副很生动的对子:未晚先投店,鸡鸣早看天;横批是:马有困时。白马大侠觉得这对联亲切,就去叩那店门。

开门的是个白了须发的老汉。白马大侠问:“店家,你处可有上等的马料?”老汉一看白马大侠身后那匹白马,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连连摇头说:“客官,休说上等的马料了,有了你这匹白马,便是有一根草我也不会给你的,你还是赶快走吧!”白马大侠很奇怪:“此话怎讲?”老汉说:“壮士休要问,问了便是祸在旦夕,只怕走不了你。”白马大侠再问时,老汉只是摇头,再不出声,那神色极为神秘。白马大侠见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拍马前行。可走了没几步,他就停下了,行侠之人,遇到这种事不问个究竟是不甘走的。于是他又折了回去,再次敲开那家店门。

老汉见还是他,就只开了条门缝。白马大侠说:“店家,前面没了人家,今儿就容我住下吧?”老汉想了想,说:“客官要住便住,只是本店只留人不留马,客官这马是不能牵进小店的。”

白马大侠说:“我不要你的马料,我吃什么马就吃什么,店家只管把它当人便是,银子我自会给你。”老汉还是不肯:“如此也住不得!”

白马大侠奇怪了:“店家,你自开你的店,我自付我的银子,天经地义,有什么住不得的?莫非偏要惹我一性一起,一把大火烧了你这破店不成?”老汉听得白马大侠如此说道,赶紧开门给他打拱作揖,附着白马大侠的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原来此地有一红脸汉子,人称“红脸天王”,此人上山打得猛虎,下海捕得蛟龙,在地方上颇有威名。后来,红脸天王也迷上了玩马,也在江湖上遍寻宝马,但终无所获,于是便发了狠,称但凡有好马入境,必得先报与他,若有隐匿不报者,必视仇敌不容。

听罢老汉所言,白马大侠指指自己身后的白马问:“店家看我这马如何?”老汉说:“体宽嘴阔,气宇轩昂,必是千年难遇的好马。客官恕我直言,有此好马相跟,你还是早早走了便是,若是住店,必出不了此境,怕是早有人给红脸天王报信去了。客官休怪小店不留你,我年老体衰,哪里得罪得起红脸天王,老实人家以安分度日为天,还请客官多多体谅。”

白马大侠一听,仰天大笑道:“我虽视此马如命,但若能遇上比我更一爱一此马者,我又何惜此马?你自当放我和我的马进去,好生款待,人要美酒大一肉,马要细面白馍,有人来问时,你就说我特来此地将宝马献于一爱一马之人,就看他有没有这个福份。”老汉被白马大侠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让他牵马进店。

当夜,倒也太平无事,不提。第二天,白马大侠才起来,门外就沸沸扬扬传来一片人马声,白马大侠出去一看,一伙人正围着他栓在院里的白马指指点点,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红脸汉子。红脸汉子见白马大侠开了门,就迎上来,朝他拱手施礼道:“壮士,好马,真是好马,天下少有!”

白马大侠断定这红脸汉子就是老汉说的红脸天王,就回礼说:“天王如此夸我的马,不知你意如何?”

红脸天王迫不及待地问:“壮士,此马可换?”

白马大侠说:“壮士游侠四方岂可******?我视此马如命,命是不可以换的。不过,若是遇上有比我更一爱一它的,我便是把它送了又何妨?”

红脸天王不明白:“此话怎讲?”

白马大侠说:“你若是比我更一爱一此马,便牵了去;否则,休想要得!”

红脸天王点点头:“但请壮士说个明白,我也好思量。”

白马大侠一字一顿地说:“此马于我如同手足,离了它我便是断了手足。天王若是要了它,须先断手足。天王愿意这么做吗?”

白马大侠说完,两道炯炯目光直一逼一对方,红脸天王愣住了。

“哈哈哈哈!”白马大侠仰天长笑,“原来天王只不过是个叶公,连一只手臂都舍不得断,何以缘求宝马?我的马不与俗人!”说罢,白马大侠昂首挺胸,牵了白马扬长而去,一路走一路长叹:“天下人都说一爱一马,其实一爱一的都是自己啊!”

白马大侠走出没多远,忽然,红脸天王在他身后高声喝道:“壮士且慢!”白马大侠回转身,只见红脸天王从腰间拔一出剑来,朝他吼道:“壮士看真切了!”“嚓——”手起刀落间寒光一闪,随着众人一声惊呼,红脸天王的左手落在地上。“啊哈哈哈!”红脸天王狂笑着,笑声里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

白马大侠当然看得真切,他先是一惊,好一会儿,脸上浮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红脸天王走过来,要去接白马大侠手里的马缰绳,可是白马大侠丝毫没有松手的意思。

红脸天王说:“壮士,我自有大碗的酒于你喝,大把的银子于你花,只是这白马今后该归了我。你若还要索回此马,须拿了你的头来换,如此方可证明你比我更一爱一宝马。”说罢,他猛地就把白马大侠手里的缰绳夺了过去。

白马大侠捶胸顿足:“老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既生此马,又何生出一个红脸天王来?你这是要了我的命啊!”他踉踉跄跄地冲出百步,一把拔一出佩在腰上的宝剑,往脖子上一抹,顿时血溅三尺之外。

众人再次惊呼,一阵唏嘘。

红脸天王愣了愣,牵起白马要走。只见白马突然挣脱了缰绳,跑到百步之外白马大侠的一尸一体跟前,仰起脖子一声嘶鸣,只见四周的树木纷纷落叶,那嘶鸣声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心寒腿软。白马如同醉酒者一般,摇摇晃晃地围着大侠的一尸一体转圈,谁也拉它不走。

红脸天王哪里肯依,就想上去驯服白马,谁知那白马一抖身一子,把红脸天王甩出好远,然后扬起四蹄绝尘而去,无论红脸汉子在后面怎么吆喝,都不回头。

眼看那白马就要在远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站在一旁的店家老汉突然把两个指头放在嘴里,打了一声尖厉的呼哨,就见那白马立刻就在远处停住了,直直地竖一起耳朵听着;老汉又打了一声呼哨,那白马仰天长嘶了一声,竟晃着尾巴跑回来了。它径直跑到老汉跟前,屈下一身一子,老汉“噌”的一下翻身跨上马背,连声大叫:“好马!好马!真是千载难遇的好马!”一边啧啧地夸,一边就打马向前跑了开去。那白马奋蹄扬鬃,如踏云雾,眨眼之间身后只留下一片纷纷扬扬的尘土,众人这才真叫开了眼。

此刻,红脸天王叫苦不迭,哭丧着脸正想辙要把白马弄回来,却见天边荡起一片尘土,不一会儿,老汉就策马到了跟前。红脸天王要去牵白马,老汉眼一瞪:“且慢!若让你把马牵了去,天理何在?”

红脸天王脖子一挺,说:“我断臂换此马,这马理当我牵!”

老汉回答更振振有辞:“你断臂,壮士却断了一性一命,论一爱一马你不如壮士他;白马弃你而去,你不知如何唤回,论御马你不如老汉我。这宝马如何就归了你?”

红脸天王顿时傻了眼:“那依你说,当如何?”

老汉道:“三十年前,我不惜舍去王侯之位,隐姓埋名专攻驯马技艺,遍寻绝世好马,直到如今鬓发如雪,才寻得这匹宝马。昨日一见此马,我便决定取之,我故意不留大侠住店,乃是欲擒故纵,后来报信与你,无非是再看你的深浅,却原来你等皆不该拥有此马。老汉我本欲今日取之以慰平生,可眼见诸位英雄皆为马所累而忘了根本,方明白天下宝物皆误人矣,不如无宝,不如无宝啊!”说完,老汉一把夺过红脸天王腰中的宝剑,直向白马劈去,只见那白马长嘶了一声,顿时就身首分了家。

眼看着绝世宝马顷刻之间倒在了地上,围观者大怒,都跳起来要向老汉兴师问罪。老汉跳开数步道:“罢罢罢,不劳诸位动手!我寻马误了一生,今番才如梦初醒,韶华不在,死又何妨?”说罢他扬剑自刎,扑身倒地。

脚下的黄土,顿时发出轰然的绝响……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