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有关民间故事15篇

有关民间故事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关民间故事1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篇【1】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去寺院进香,路遇刺客,险些被刺客所掷的炸弹炸伤。经过这么一折腾,慈禧太后的神经扛不住了,经常做噩梦,梦见身边的侍卫个个成了乱党,将她抓起来,两个人按住她的双肩,让她跪下,另一个人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向她的颈项斩去

有关民间故事15篇

这天夜里,慈禧大叫一声,又从噩梦中惊醒。她出了一身冷汗,坐起身来,只见床上又湿了一片。

听见动静,太监总管李莲英忙走了过来,一边指挥宫女为慈禧整理床榻,一边传召太医。太医诊断后回禀说,太后得的是惊悸症,夜里睡眠不好,白天恹恹地不想进食。要治好这病,必须先食补,身体好了,自然就不会做噩梦了。

慈禧听罢,沉思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吩咐李莲英立刻去找一个人,这人叫孙思德。慈禧道:“孙思德做的美味安魂汤,着实让人难忘。”

李莲英听到“孙思德”这个名字,一下子想起来了,这事,还得从八国联军入京那年说起。

那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绪仓皇西逃。沿途的官员早已尽数逃走,哪里还有人去管慈禧。一路上,太监只能找些棒子面的粗食给慈禧吃。这天晚上,一行人逃到河北境内一个小村子,慈禧只觉饥饿难耐,突然,她闻到一股香味,这香味一下子就把慈禧的魂勾出来了。她忙叫来李莲英,让他看看这香味是从哪来的。李莲英顺着香味寻去,来到一座屋前,进了屋,见有一家四口,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少年。灶台上放着一口铁锅,香味正是从铁锅里传来的。

李莲英走上前,对男人说:“我们是皇太后的人,你叫什么名字?”男人听了,忙叩头禀报,说他叫孙思德,家住北京城郊,听说八国联军打来,就带着妻儿一路西逃。逃到这里,见田里有些山药,就挖了熬成一锅汤,准备充饥。李莲英听了,对孙思德说:“你把这锅汤给我们吧。”说完,就命令身后的两个太监端走了铁锅。

也许是因为慈禧好久没有吃饱过了,竟然把一锅山药汤吃得干干净净,一高兴,取下手上戴的一个玉扳指,让李莲英赏给孙思德。那一夜,慈禧睡得特别香甜。第二天,慈禧神清气爽,让李莲英去找孙思德,要封他为御厨,不料孙思德一家已经不见踪影。

现在,慈禧的症状和当年一样,她就想起了孙思德。李莲英命人画了孙思德的画像,在北京城里四处张贴。不到半个时辰,侍卫带着一个厨子模样的人找到李莲英。侍卫对李莲英说:“大总管,御膳房的旷子叶说他认识这个人。”李莲英听了,大喜过望,忙问旷子叶:“你真的认识此人?”

旷子叶说:“回总管大人,此人名叫孙思德,是我远房的一个表叔。”旷子叶说,孙思德和他同住一个村,是个有名的贪吃鬼,手里有点钱,就买肉打酒,然后配上作料,细细地料理,弄得全村都能闻到香味。平时就是煮点蔬菜,也要把葱、姜、蒜配齐,否则就食不下咽。孙思德家境不富裕,经常断顿,村里人讥讽他是“穷人富嘴”。

李莲英想,孙思德在逃难时都能把山药做得香喷喷,全村都能闻到香味,笑着说:“就是此人。”

李莲英让旷子叶带路,领着一队禁卫军,马不停蹄来到孙思德住的村子。见了面,李莲英一下子就认出了孙思德。面对呆若木鸡的孙思德,旷子叶忙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孙思德听了,对旷子叶说:“你可害苦叔了!”

这时,李莲英催着孙思德跟他们一起回紫禁城。孙思德想了半天,对李莲英说:“我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把孙子的两个球带上,想孙子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就行了。”

李莲英点头,于是孙思德就把小孙子玩的球拿了两个,带在身旁。这球外面用布纱缠住,是当时小孩子非常喜爱的玩具。

去紫禁城的路上,旷子叶悄悄问孙思德,安魂汤是用什么食材做的。旷子叶在御膳房只是个打杂的,他一心想成为御用大厨。旷子叶的心思,孙思德非常明白,他对旷子叶说:“你最好还是不要跟我学,伴君如伴虎,有什么差池,是要掉脑袋的。”旷子叶说:“叔,我们不是外人,你就把秘方传给我吧。”

孙思德长叹了一声,却不再说话。进了紫禁城,李莲英吩咐孙思德做安魂汤。孙思德对李莲英说:“李总管,我有两个要求,行不行?”李莲英说:“你说吧。”

孙思德说:“第一,我要单独的一个厨房;第二,我要一个人帮我单独采选食材。”

李莲英说:“好呀,就让旷子叶替你采选食材吧。”

于是,孙思德让旷子叶先去药房购买桂枝、防风、菊花、枣仁、决明子、生地等中药,又让他去街市上购买河南焦作产的铁棍山药、内蒙产的羔羊肉。等旷子叶买回这些食材,孙思德便关上房门,在屋里鼓捣起来。过了很久,孙思德打开门,吩咐旷子叶把火生好,把中药包在一个纱包里,和山药、羔羊肉放在一起,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地炖。炖了两个时辰,香味充满了厨房,孙思德说:“好了。”他把安魂汤交给李莲英,叮嘱一定要趁热进补,才有效果。

李莲英先盛出了一小碗,让孙思德试菜。孙思德知道,这是规矩,主要是怕有人在菜里下毒。他正准备试菜,旷子叶突然说:“我来帮着试菜。”说着抢过汤碗就尝了起来。旷子叶细细尝着,他尝出了各种药料、山药和羔羊肉的味道,最后,他挑出一块似肉非肉的东西,吃下去,感觉厚实醇绵,却没能尝出这是什么东西。

慈禧太后服下安魂汤,对李莲英说:“就是这种味道。”当天她食欲大开,又进了两小碗米饭,晚上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慈禧觉得气定神闲,赏赐给孙思德黄金百两。

见孙思德得了黄金,旷子叶更是眼红,他一头拜倒在孙思德面前,说:“叔,你把秘方对我说了吧。”

孙思德摇摇头:“我不能说,说给你听,就是害你。”

旷子叶见孙思德铁定心不教自己,就决定另想办法。他从孙思德的习惯着手,日夜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个细节—孙思德身边的两个球不见了踪影。旷子叶灵机一动,猜出了汤里的最后一种食材。他熬了一锅汤,端到孙思德面前,说:“叔,这是我熬的汤,您尝尝?”

孙思德品尝后,瞪大了眼睛,问旷子叶:“你都知道了?”旷子叶点点头,说:“你的秘密,全都在那两只球上。”孙思德无奈地点点头,说:“你想要怎么样?”

旷子叶说:“您老找到李总管,借口家中有事,把技艺传给我,这样,您就可以平安离开紫禁城了。”

孙思德听了,惊喜道:“好,我这就给李总管说。”

李莲英听说孙思德要离开,自然不答应。孙思德便说自己年纪大了,已将技艺传给了旷子叶。李莲英就让旷子叶亲手做一碗汤,然后进呈给慈禧,见慈禧也没能辨出其中的差别,这才让孙思德离开。

旷子叶当上了主厨,脾气也越来越大,不但不把手下的小厨子当一回事,连太监也敢骂。这下,惹怒了慈禧身边的一个梳头太监。那天,梳头太监在给慈禧太后梳头的时候,对慈禧说:“奴才听说,旷子叶私下诬陷皇太后,说太后根本不是什么神胎凤命,他给太后做的汤里面,加入了不干净的东西。”原来,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直标榜自己是天生凤命,不吃动物的内脏,因为民间有个传说,凤凰最爱洁净,只食动物的肉,不吃动物的内脏。

慈禧听了,勃然大怒,命人把旷子叶抓来。在几名小厨子的指认下,旷子叶承认,他在安魂汤里加入了“猪脬”。原来,旷子叶一直没能研究出孙思德用的食材,后来,见孙思德随身带的两个球没有了,才明白了十之八九。在农村,小孩们爱用猪脬做球玩,猪脬就是猪装尿的膀胱,在杀猪时,放尽尿液,吹上气,晒干后便成了圆球,在外面裹上布纱之类的东西,就做成了球。于是,旷子叶买了个猪脬做实验,果然做成了安魂汤。

慈禧听了,心中大怒,命人处死旷子叶,然后派人去捉拿孙思德。不料捉拿孙思德的人空手而返,说孙思德早已离开村子,不知去向。

原来,那一年,孙思德带着家人逃难,饥饿难耐,就在田里挖山药炖食,可是山药没多少,根本不够吃。就在这时,他看见逃难百姓留下的一个球,就有了主意。他把球上的布纱去掉,取出里面的猪脬,然后将猪脬洗净,炖在山药汤里,又加入作料,汤才有了香味。没想到,香味引来了慈禧太后

七年后,李莲英又找到了孙思德,孙思德便知大事不妙。慈禧是不食内脏的“凤凰”投胎,如果慈禧知道,汤里放的是猪尿脬,一定会杀了他全家。他在入宫之前,带了两个猪脬,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没想到,旷子叶绝顶聪明,竟然猜出了食材,并将他逼走。他离开紫禁城后,就赶紧与家人逃跑了。

其实,慈禧追杀孙思德,还有一个原因—当年她西逃的时候,怕八国联军追上来,吓出了尿床的毛病,正好孙思德汤里的猪尿脬治好了她尿床的毛病。尽管慈禧百般遮掩,她吓得尿床的事,还是传了开来。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篇【2】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捡了个吉日,来到了万寿寺。当她进了大雄宝殿,看到仍是原来的一座佛像,没有什么双佛显光,顿时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篇【3】

清朝旗人,尤其是上等的旗下女人,对脚很讲究,洗脚、换袜子都不让外人看见。当媳妇的都是关上屋门,睡觉前才洗脚,儿子年龄大了,妈妈洗脚,金不让儿子看见,更不用说光着脚走出闺门了。

慈禧太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养,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脚,向来不许太监沾手。

慈禧太后洗脚是宫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洗脚水是极讲究的。譬如:三伏天天气炎热又潮湿,那就是杭菊花引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清眩明日,全身凉爽,两腋生风,保证不中暑气,如果三九天天气极冷,那就用木瓜汤洗,活血暖膝,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如春。当然,根据四时的变化,天气的阴晴,随时加减现成的方剂,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秘诀了。

假如在盛夏三伏里,慈禧太后有点肠胃不和、食欲不振,那就不能用清凉剂菊花引了。如果隆冬三九天里,慈禧太后上焦有火,身体发燥,就不应再用热剂木瓜汤了。

慈禧太后洗脚用的是银盆,是用几大张银片剪裁好,拿银铆钉连缀而成的,中间是木胎,边卷出来,平底,成斗形。这银盆比普通盆深,为的是泡脚方便,也是精心制作的。银盆可以防毒;木胎不易散热,又轻,边卷出来。可以放腿。平底容易移放,斗深为了泡脚。每次洗脚都用两个这样的盆,一个是放熬好了的药水,一个是放清水,先用药水,后用清水。

伺候慈禧太后洗脚和沐浴专有四个贴身的丫头,洗脚两个,洗澡用四个。平常她们也干零碎活,但专职是沐浴,也是经过训练的。怎样用毛巾热敷膝盖呀,怎么样搓脚心的涌泉穴呀,有一套专门的技术。洗脚时,慈禧太后往椅子上一歪,嘴里不停地跟底下人说闲话,享受着洗脚人给搓揉的舒适,宫女常常在这时间里得到意想不到的赏赐。

脚洗完后,如果需要剪脚指甲,两个洗脚的宫女中一个点起手提式羊角灯来,单腿跪下,手持着灯,另一个也单腿跪下,把慈禧太后的脚抱在怀里细心地剪。

还要有个请剪子的过程。在慈禧太后屋里有严格的规定,不许摸刀子、剪子。如果需要用,必事先请示。伺候洗脚的宫女向侍寝的人(监视人)轻轻地说句:请剪子。侍寝的转禀老太后,老太后说句:“用吧,还在原地方!”这时侍寝的才敢取出剪子来,交给洗脚的宫女。完毕后,洗脚的宫女跪安退下,才算完事。差不多天天如此。

有关民间故事2

鞋匠与财主

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他的曲调明快欢乐。他的快活也感染了别人,听到这歌声,人们的心情都欢快起来。他比古希腊七圣人中的任何一位都要心满意足。

鞋匠有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有时到了黎明才昏昏入眠,可鞋匠的歌声又把他闹醒。财主于是抱怨老天爷,怎么不像出售食品饮料那样也出卖些睡眠给我呢?

这天,财主让人把那个正在哼歌的鞋匠请到自己的家里,问道:“格里古瓦先生,我想知道您一年能挣多少钱?”

“一年?说真的,老爷,”快乐的鞋匠用愉快的声调回答,“我可不用这种方式计算收入。我也不是天天可以赚到钱的,只要能混到年尾也就可以了,过一天算一天。”

“是这样吗?那你一天能挣多少钱?”

“时少时多,倒霉的事也不是没有,要不然收入还相当可观。主要是一年中总有些日子要歇工。人们一过节我们可就惨了。真是有人欢乐有人愁。可本地神父在布道时还在不断地公布新的圣人纪念日。”

财主见他如此憨厚,就笑着对他说:“我今儿个要让你像当上国王一样。来,把这100块钱拿去收好,今后会派上用场的。”

鞋匠这时仿佛看到这是100年里生产出来的全部财富一般。他回到家里,把钱藏在地窖里,不知不觉地,把欢乐同时也埋藏了起来。自从他得到这笔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忧虑、怀疑和惊吓常来搔扰他。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到了夜晚稍有动静,就以为连猫也会偷钱。最后,这个可怜的鞋匠不得不跑到那个已不再被他歌声吵醒的财主家里,对财主说:“把我的歌声和睡眠还给我,呶,这100块钱你拿回去吧!

有关民间故事3

云,洁白轻柔的云,自由自在、飘飘悠悠的云,如同慕云的心,一颗飘然欲飞的心。

慕云从《新星》编辑部出来的时候,便看到了蓝天上的那朵云。

他在下台阶的时候,身子趔趄了一下。脚被绊着了。自己是不是太轻飘了?他想。

应该保持怎样一种步态呢?此刻,他觉得两只胳膊别扭僵硬得如同木棒,手也像多余的没有地方安放。插在裤袋里?太轻佻了。倒背着?又有点老气横秋。自然下垂呢?未免失之于平庸俗气。交臂抱肩呢?嗨活像个瘪三。他拼命搜索自己的记忆,那些大作家、学者、教授的步态行姿呢?大脑显然被兴奋的潮水冲刷成了一片苍白。他经过了一番焦灼而痛苦的思索之后,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把那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星》夹在左腋下,右臂自然摆动,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头,微微低下。倒也文雅、从容。也怪,愈是拿捏作态,四肢愈发僵硬。右臂总是跟着右脚向前甩,有点像半身不遂的患者。

此刻,他站在2路车的站牌下,又打开了《新星》,他的小说《云》就发表在这一期的《新星》上。当他得到这份杂志的时候,他第一个便想到了她。他要告诉她:我成功了!他觉得,即将到来的一刻很庄严。

他的《云》整整占了四个页码,5000字,还是6000字?他尤其喜欢那幅插图:

画面上,是一个少女飘逸的舞姿。背景是亭台楼榭,环抱一泓碧水。

此刻,他觉得那少女如同《画中人》那样飘下来了,站在自己的面前,笑着,露出两颗小虎牙。分明是他的同学、曾经热恋过的文娟嘛......

蒙古舞、长裙、跳荡在肩头的发辫、幽深的教学楼走廊、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昆明湖里的小船、香山鬼见愁那声云雀般的尖叫......还有那声如云般轻柔的话"我不想",如尖利的锋刃在他的心底搅动了许多年。

有关民间故事4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仿佛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们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可以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仿佛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们靠着自身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关民间故事5

全真教丘处机加入成吉思汗的阵营

丘处机是金朝时全真道的大宗师,在山东传道,很有影响力。当时山东大乱,爆发了红袄军的大起义,起义失败后,义军大量投靠南宋,所以山东短时间内又归南宋当局管辖。为了拉拢当地有号召力的人物,宋金两朝曾先后多次派人邀请丘处机出山,到南方讲学,为自己一方拢聚人心,均被丘处机拒绝。

1220年,成吉思汗身边使臣刘仲禄,受成吉思汗委派,腰悬虎头金牌,不远千里,不辞劳苦,从蒙古草原的西端,来到山东半岛的海边,在莱州昊天观找到了丘处机,经过一番工作,丘处机终于同意出山,到西域去见成吉思汗,从此加入到了蒙古帝国波澜壮阔的事业中。

到西域的杨惟中

成吉思汗其实后,继位蒙古帝国大汗的是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窝阔台时代,继续派出军队西征,控制西域的局势,期间曾任用杨惟中出使西域。

杨惟中是弘州人,今属河北北部,金末,杨惟中以战争孤儿的身份,到元大宗窝阔台身边做小厮,虽然身份低贱,但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读书上进,而且胆识过人,窝阔台很喜欢他。二十岁这年,杨惟中奉窝阔台之命,出使西域,沿途历经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杨惟中的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扬了蒙古帝国的国威,颁布了大汗朝廷的条令,登记了各地的户籍人口,显然并非是一般意义的“出使”。窝阔台时代的西域并不太平,杨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免不了率领军队,“大张旗鼓”,炫耀威势,因此,此次西行的杨惟中,可算是一支仪卫部队的司令,“武工队”的队长。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赫赫功劳,深得窝阔台的欣赏,从此更加重用他了。

元朝中书左丞石天麟

石天麟是顺州人氏,十四岁那年,他入见元太宗窝阔台,留宿卫。石天麟年少好学,很快就学会了诸国书语,被窝阔台赐名为“蒙古台”。窝阔台遣宗王征西域,以石天麟为断事官,在军队和地方上任职。

元宪宗六年,石天麟受命出使西方宗王察合台汗国的海都,被海都拘留达二十八年之久,其间,石天麟屡向海都晓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后终于将其放还。回到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大悦,赏赉甚厚,拜中书左丞,兼断事官。

有关民间故事6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

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可以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

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

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有关民间故事7

财主招女婿

北山乡有一个财主,为人非常吝啬,空有家财万贯,不但不行善积德,还经常干些灾年屯粮、雪夜逼债的缺德事。

财主老婆只生了一个女儿,就再也没有生育,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快到出嫁的年龄了,财主心里算计开了:膝下就这一个女儿,要是嫁到别家,以后这家业交给谁?招上门女婿吧,可万一把家业都交给了女婿,等我们老两口都闭了眼,这女婿要是变了心,到时连我女儿都给赶出家门,那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吗?不行,得想个好法子!

这天早上,财主老婆要去庙里上香,想拉财主一起去,财主躺在床上懒得动弹,财主老婆催了几次他都不起来,就骂了他一声懒鬼,独自一个人去了。

财主听了老婆的骂,心里突然灵机一动:对啊!何不找个懒鬼做上门女婿?这个家伙越懒越好,让他懒得干涉我女儿管理家务,也懒得去外面拈花惹草,更懒得动脑筋对我的家产有非分之想,这样,我的万贯家产就不会落在外人手里了!哈哈!这个主意真是太棒了!

想到这里,财主坐不住了,他立刻把管家招来,吩咐说:“你去给我四处贴几张告示,就说我要找个懒汉,单身的,越懒越好!”

管家愣了半天,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财主见他站着不动,很是生气,大着嗓门又吩咐了一遍。

过了不几天,管家风风火火地跑来告诉财主:“老爷,人找到了。”

财主忙问:“那人有多懒?”

管家说:“那人是县里出了名的懒鬼,名叫何二,天天躺着睡觉,从来不找活干。只有饿急了才到饭馆里讨点剩饭剩菜吃,就这他还从不吃剩菜里的鱼,嫌挑鱼刺麻烦。”

财主非常高兴,笑道:“懒!真是太懒了!好,你马上去把这个何二给我找来。”

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财主要嫁女儿了,而女婿居然是全县最有名的懒鬼何二,这事轰动了全县,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议论。有人说这财主一定是脑子进水了,放着那么多好小伙子不找,偏找这么个又懒又穷臭要饭的。还有人说,这叫傻人有傻福,早知道我也天天好吃懒做,搞不好哪天也有这样的好事情找上

我。反正啊,说什么的都有。

很快到了办喜事的日子,这天,财主家除了请来的那些个官员亲戚,来看热闹的人更是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整整闹腾了一天喜宴才结束,新郎官喝得醉醺醺的,既摸不清方向,也说不清话,直嘟囔着老想往外走,估摸着是还想再找人喝酒,是几个仆人硬架着才把他塞进了洞房。财主见一对新人入了洞房,心事一了,心情极为舒畅,也多喝了几杯,早早地就上床安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财主还没起床,女儿就哭哭啼啼地找来了,原来天还没亮,新郎官就不见了。财主女儿等来等去,老半天没见人回来,只好来找她爹。

财主没太当回事,说“新郎官刚来,我们家房子多,他肯定是在宅子里迷了路,让下人在宅子里找找。”

可是,仆人们找遍了整栋宅子,也没找到新郎官。财主急忙叫来管家,让他务必把新郎官给找回来。

财主和女儿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女儿还在一旁不停地哭泣,财主被搅得心烦意乱,正要大发雷霆,管家匆匆忙忙跑了进来,说:“老爷,新姑爷找到了,他正躺在街边睡大觉,我们拉他回家,他却死活不肯起来。您快去看看吧!”

财主女儿一听,赶紧拉着财主的手,说:“爹,咱们看看去!”

财主和女儿跟随管家赶到那里,只见何二穿得破破烂烂的,躺在地上,紧一阵慢一阵地打着呼噜。

财主心里那个气啊,上去就是一脚:“混蛋,家里好好的你还躺这睡觉,我的脸都被你给丢净了。你的那身新衣服呢?是不是酒喝多了跟哪个乞丐换了?算了,算了,赶紧跟我回家去,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何二慢吞吞地睁眼看了看财主,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说:“你是谁啊?我正睡得香呢,干吗吵醒我?”

财主气急败坏地冲何二吼道:“混账东西,我是你岳父。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

何二眨巴眨巴眼,恍然大悟:“你就是那个要招我当女婿的财主吧?实话跟你说,我根本没见过你。”

财主怒道:“相亲那天就见了,昨天还拜堂成了亲,难道我见的是鬼?”

何二懒懒地说:“我才不去见你呢,跑来跑去,多累啊!相亲那回,我是让孪生哥哥何大去的,像拜堂成亲这么累的事,我更不会去参加了,也是让我哥去替我的。”

财主女儿在旁边一听,也顾不得羞耻了,连忙上前问道:“那昨晚跟我入洞房的是谁?”

何二闭着眼答道:“我不知道,懒得去想。你们快走,我还要睡觉!”

财主女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头也不回地跑了。

财主怒不可遏地揪起何二,问:“你大哥在哪里?既然已经拜堂入了洞房,一大早怎么还跑了?”

何二像说梦话一样,喃喃细语:“我嫂子可是出了名的母老虎,我哥能不跑吗?我估摸着啊,他这会儿肯定正在家里跪搓衣板……”

财主沮丧地扔下何二,回头看见管家还尴尬地跟在后面,于是恼怒地骂道:“混蛋,你怎么给我找了这么一个懒东西?这不是故意丢我的脸吗?”

管家委屈地说:“老爷,我是按你吩咐找的呀,你说越懒越好啊!”

有关民间故事8

掌心雷张保国

灵寿县董家庄有一个人叫张保国,他自幼学到了一手绝技,用手掌向空中一推就能兴云致雨,闪电交加。人们称他这一手叫做“掌心雷”,因他姓张就叫他“张心雷”。他也是杜家坟里小皇帝的保国将军。

有一年,天气大旱,半年来没有下过透雨。呼呼的大风刮得天昏地暗,春苗一棵也种不上,眼看麦夏收成无望,该数伏了,还是没有下雨的样子。老百姓眼巴巴地望着天,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

张心雷眼看着这个样子,心里非常难受,要是再不下雨,人们连荞麦也就种不上了,吃什么呢?他心里实在过不去。

他知道他的掌心雷能兴云致雨,但有一番耐活①是不能使用的。可现在呢?什么法儿也没有了,不用掌心雷实在不能过了,因此,他豁着性命也得用掌心雷求雨。

就在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登上法台,请来众神,三牲②祭后,手掐真诀,口念咒语,用右手往天空一推,万里晴空的天气,一声雷响,乌云四起罩满了天空,霎时间,倾盆大雨下了有一个多时辰。第二天,农民们都欢天喜地耕地安苗。这一年的秋粮得到了好收成。

谁知这件事儿惊动了龙宫。龙王查问此事,雷公雨师说:“张保国带着龙王的旨意来的,我们敢不听么?”原来张保国的手诀、咒语就是龙王的手谕,谁敢不听从。

龙王一听,事关自己,已无法挽救,只说了一句:“今后张保国传的旨令,一概不听。”

从此以后,张保国的掌心雷也就不灵验了。

注:①耐活:办法。一番耐活:就是一点办法。

②三牲:即牛、羊、猪三种牲口的肉,旧时祭祀时用三牲以飨众神。

灵寿的民间故事:.夜明珠沟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的马鞍山下住着一家人,是一对刚成亲的小两口。小伙子长得膀大腰圆,小媳妇很有出息,心灵手巧,漂漂亮亮,小两口恩恩爱爱靠上山刨荒过日子。

一天,县太爷坐着轿子,从山边路过,一眼瞅见了小媳妇,看她长得眉清目秀,像一朵刚刚绽开的牡丹花儿。他瞅着瞅着,心里就起了歹意,让随人打听了这家主人的姓名。

回到县衙,县太爷就让人去和那小伙子说:“县太爷要出大价买下你的媳妇,要金有金,要银有银。”说来说去,这小伙子什么也不要,就是要自家的媳妇。县太爷三次派人来,小伙子就是不答应。

又过了几日,天刚麻麻亮,山坡小道上闯来了一伙子兵,要抢小媳妇。小两口听见叫喊声,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隔窗一瞧,不好了,见兵丁们喊叫着进了院子。小伙子赶紧打开后窗,让媳妇从后窗跳下去,然后,他也随身跳下去,一前一后向山上跑去。他们前边跑,后边的兵就紧紧追上来。小伙子一瞧,急了,就和几个兵扭打在一起。小媳妇回头见丈夫和几个兵丁打起来了,心如火燎,偏偏这时,前边是一道悬崖,怎么办?她最后望了丈夫一眼,狠了心,一头从悬崖上栽下去。小伙子瞧见了,像疯了一样叫着媳妇的名子,从围困中挣脱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从悬崖上跳下去,爬到媳妇身边,抱住媳妇大声地哭着叫着,可是,再叫一百声她也不会言语了。兵丁们亲眼看见小媳妇已经摔死,就回县衙去了。

小伙子哭得死去活来,从早晨一直哭到中午,从中午一直哭到太阳偏西。太阳落山了,他哭着把媳妇的尸首放在石崖的一个石洞里,然后用石头一块一块把洞口封住。以后,他就每天到这儿哭一场。一天傍晚,他又来到这里,突然,发现从石洞里射出几道亮光。他感到有些奇怪,一直走过去,移开洞口的石头,见媳妇的尸体没了,却有一件东西在地上闪闪发光,拿起来一看,是一个明亮亮的珠子。他把这颗珠子拿回家,放在屋内窗台上,整个屋子就是亮堂的,夏天屋里不热,冬天屋里不冷,象他那小媳妇还活在身旁一样。

时间不长,人们就传开了,说小伙子得了夜明珠。这话又传到县官耳朵里,县太爷又打起了鬼主意,他想把这一宝珠抢到自己手里。

县太爷打好了主意,就带领一伙兵丁来到小伙子家门口。小伙子瞧事不好,赶紧从窗台上拿起夜明珠就跑,刚跑到石洞近处,就听见有人说话:“主人,主人,不要怕,我帮你看护夜明珠。”他四下望望,看不见一个人影,只见石洞对面山岭上,竖着一块几丈高的大石头。扑楞楞,又飞来一只大公鸡,大公鸡也说:“主人,主人,我帮你看护夜明珠。”小伙子一听有了看护的,把夜明珠又放回石洞里。这时,兵丁们追来,把他绑走了。

县太爷得知小伙子把夜明珠放在了石洞里,就让兵丁们往石洞里找。谁知,他们还没走到石洞口,只听一声“咯、咯、咯”公鸡叫,满山飞沙走石,打得人连眼也睁不开。他们撤下来,又重新往上走,可还是和刚才一样,鸡一叫,飞沙走石就又打来了。后来,请来个阴阳先生,一看这情景,对县太爷说:“老爷,别白费劲了,你不知道,这石洞对面岭上站着个石人,不远处还立着只鸡。这石人和金鸡是替那个小伙子看护夜明珠的,只要有人近前,金鸡一叫,石人就使飞沙走石,打得你寸步难行,甭说你几十个兵丁,就是来几百个也不顶用。”县官一听可傻了眼,怎么办呢?他问先生有没有办法,那先生告诉他,除非等到正半夜时分,金鸡不叫,石人不闹,把石人的头子砍掉,它和金鸡就不顶用了。县太爷听后,赏了这个阴阳先生。当晚,他带领人马,来到石洞岭下,等正半夜时分,他就带着兵丁向石人围过来,让几个兵丁一齐砍石人的头子。只听“嘎啦”一声,石人的头子砍下来了。县太爷正要向石洞那边走,突然,从石人脖腔中喷出一股火来,直扑县太爷。他身上立刻起了火,那些兵们身上也着起火来,不一会工夫,一个个都烧死在山坡上。

小伙子从县衙里回来,取出夜明珠,带回家去,过起了好日子。后来,到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成了个村子,人们就取名叫夜明珠沟,就是现在的灵寿县燕川乡夜明珠沟村。那个石人站立着的地方叫石人沟,金鸡站立着的地方叫金鸡岭。

有关民间故事9

财主与长工

从前,有个老财主,吝惜、小气、爱打小算盘。对待家中四个长工,视为牛马;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少吃、少喝、少休息;早起、晚睡、多干活。

四个长工甲、乙、丙、丁,为着不被老财赶走,暂时混碗饭吃,心中虽不满,但又不敢直说;慢慢地,也就讲究开了与老财斗法儿,学会了所谓的吟诗对句的斗争艺术。

老财为让长工们早起下地干活,便动着心眼儿、生着法儿把长工们弄醒。一天,天不亮,老财没有效仿周扒皮那套佯装鸡叫法去打破长工们的梦乡酣睡。而是在长工们住舍门前抡起扫把装作扫院子,“唰啦啦,唰啦啦”,故意捅得门板咚咚响。

长工们心知肚明,既然东家已经起来了,如果再不赶紧起来,老财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一个个只好匆忙起床。开门见老财,他们便吟诗对句起来:

阿甲:东家起得早,

阿乙:拿着扫帚扫;

阿丙:越扫越干净,

阿丁:越干净越好!

财主虽有钱,但也没念几天书,当然没多少文化。对长工们的诗句,具体也没听出个一二三来;只是觉得反正这几个长工在与他动心眼,以诗敲击他。但转念一想,管他呢,只要他们早起下地干活就行。

长工们刚刚撂下饭碗,连袋烟的工夫还不到,便被老财催赶着下地了。他们沿乡间小道转转悠悠,刚来到地头。岂料,天不作美,阴云密布,瞬即小雨飘洒。见此情景,他们顿时又吟诗对句起来:

阿甲:这天阴得浓,

阿乙:大风刮不晴;

阿丙:小雨蒙蒙下,

阿丁:活儿干不成!

于是随即返回。刚进门,老财一脸不悦:“怎么回来了?”“下雨啦!”“一点小雨怕啥?”“地里湿粘,活儿没法干,全身淋透,衣服没得换!”老财听后,有气无语。

老财心中窝火,暗下思忖:吃了我的`饭,不去给干活,还借小雨做因由与我作对,简直反了!非叫官老爷的大板教训你们一下不行,看你们还敢不敢和我作对!好,我告你们去。

老财狠了狠心,遂拿了十两银子告上了县衙。县官知道老财家有万贯,觉得只拿十两银子来告状也太寒碜、抠门儿;但转念一想,十两银子也是银子,管你咋样,先把这十两捞到手再说;不过,你老财这次想打赢官司那是没门儿,下次再说吧!于是,心中便先行“未审而决”了。

县官升堂开审。作为被告的四个长工,战战兢兢被传上公堂。其实,他们都是贫民出身,家穷读不起书,基本没什么文化,做诗谈不上,有时也能来几句顺口溜什么的。

县官:“你们为何不下地干活,与东家作对?”

被告:“小人们不敢,只因下小雨,不能下地;还顺口吟诗对句讲了几句笑话,别无他意。”

县官:“哼,这玩笑话是随便开的吗?那好,我倒要听听你们是怎么吟诗对句的,照实讲来!”

四个长工只好把“东家扫地”、“阴雨蒙蒙”所谓吟对重述一遍。

县官:“听来其中没什么反意、坏想?也好,你们就以院中那片竹子为题,即兴吟对,让老爷听听看!”

长工们面面相觑,略加思索,便开始做对:

阿甲:远看青乎乎,

阿乙:近瞧一片竹;

阿丙:大的拧鞭挑,(即鞭子上半截)

阿丁:小的绑扫帚!

县官一听,沉思片刻道:“对呀,很切合实情,无甚恶意。唔,看来你老财是无事找事,扰乱公堂;来人,把老财重打五十大板,以输为罚!”

老财听后,赶忙跪倒在地,并连声喊冤,向县官求饶。只不过,这挨打是县官心中早已‘生米做成的熟饭’而已。

两个兵卒,持板左右,夹挟着老财遂之开打。老财蹶着屁股,随着板子的节奏,打一下,蹶一下……

四个长工见状,心中暗喜,掩面窃笑;接着便抑制不住的开口吟对起来:

阿甲:你看他呀,

阿乙:把腚蹶呀;

阿丙:本想打咱来,

阿丁:还是打他呀!

且说老财,满腹坏水,生怕吃亏;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盘剥无度;到头来,还是落个经济上吃亏,皮肉上吃苦的可悲下场!

有关民间故事10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这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这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这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这老汉累病了。后这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这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有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有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这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这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这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有关民间故事11

一、《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99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二、《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有关民间故事12

贴门神

过年家里都喜欢在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位将军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古时候,泾河龙王与一个算卦先生打赌,犯下天条,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泾河龙王托梦唐太宗李世民,让唐太宗赦免他,太宗应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谏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着,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的冤魂责怪太宗不讲信用,常来索命。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阴间,被十阎王谅解,重返阳。这就是《西游记》的起因。怕泾河龙王来索魂,就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守门,平安无事。太宗又觉得过意不去,就把二位将军像贴在

门上,也平安无事。传到民间,于是,民间也贴两位将军像。

有关民间故事13

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有关民间故事14

相传在很多年前,黄河在这里决了一次口。人们费了几年功夫才把决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灾民,早已无家可归,等把黄河水堵住,有的干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时盖的临时草庵里。他们在这里开地耕种,成家养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叫贵家庄。又过了好些年,从荥阳流出来的涸水在这里流入黄河。这样一来,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成了个热闹的地方。

到了明朝,贵家庄出了个大官,叫许赞,在这里当天官。许赞当了几年官,搜刮了不少钱,就在家里修了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方圆五六百亩大,种了许多奇花异草,一年四季花园里都开花,飘着香,远近几十里的人都来这里看热闹观花。

一年春天,许天官回家。贵家庄像赶庙会一样,一群群,一伙伙,搀老人,背小孩,挤拥不堪来许家花园看花。人多了,做小生意的,卖吃食的也多起来。许天官的花园在黄河和涸河角角里,来看花的人要过涸水,水上无桥无船,趟过来趟过去很不方便。许天官看到这些情形,就想:我要在涸水上弄个船,摆渡来往的人,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呀!

许赞想发财,就开挖了涸水入黄河的水口,让黄河水倒流到涸水里去。这样一挖,涸水河面宽了,水也深了。许天官弄了个大船,找了几个船工,修了渡口,摆渡行人。人们听说有了摆渡,来看花的人更多了。不几个月,许天官就赚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

夏季到了,黄河一涨水,呼地涌进了涸水,水越涨越大,黄河冲着涸水河口,向

南滚了几里,稀里糊涂把许天官的大花园也淹没了。

后来这里真的成了南北来往的渡口。人们去这里的时候,总是说:到花园口去。这样花园口的名字就叫起来了。

有关民间故事15

张作霖,俗称“张大帅”,奉军军阀之首领。生于1875年,卒于1928年,土匪出身,后混入武行,自称三军大元帅。在他所在的时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镇压过革命者,也曾和日本人周旋,参加过军阀混战,功过是非很难一语说清,但其在通辽选过一任东北官银号经理一事,却常常在茶余饭后为老年人津津乐道。

因通辽在很长一段时间隶属奉天,所以张作霖也曾在通辽一带担任过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这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份上级的文件,原来是升任他为督军的喜帖,这家伙自然高兴劲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想即刻赴任奉天,但有一件事儿他却作了难——他还需要偿还在当地所欠借款,于是叫军需处长到通辽县当时的银行——官银号去借。军需处长到了官银号以后,向经理鲁穆廷说明来意,并说明了师长已迫不及待,叫他即刻拿钱。但鲁穆廷经理并没有叫他如愿以偿,相反却说:“这种借款违反有关规定,只好拒付。”军需处长只好杀猪不吹——蔫退,然后把情况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升官赴任心切,自然听了七窍生烟,连骂鲁穆廷“不识时务”,同时还组织了二十多官兵急如星火地亲赴官银号。

到了官银号,张作霖自然火冒三丈,但那鲁穆廷却不动声色.直弄得张作霖声颜俱厉,大吼不迭:“鲁穆廷到底借与不借?”说着竟下意识地去掏屁股后面的枪,鲁穆廷当然看得明白,他也火了,竟和这位师长对喊了起来:“来人哪,把金柜打开,让他们随便抢吧!这根本不是借,是抢,是抢!”这声音也简直是咆哮。

鲁穆廷一喊,倒使张作霖冷静了起来,特别是那“这不是借,是抢”,分明是定性的语言,他被镇住了,灰溜溜地回窝去了。

当然张作霖还是到奉天上任去了,他还就任了东北三省的巡阅使,开始管理起三省的政务和军务来。当他视察到东三省的官银号时,发现这里的账目十分混乱,竟然想起了在通辽和他“顶过牛”的经理鲁穆廷,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叫鲁穆廷到沈阳来见。这道令确曾使鲁穆廷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道是祸是福,临行前做了许多噩梦,但后来,张作霖亲自出门迎接,一溜气地“请请请请……”,还为他备了酒席筵菜,任命他为东三省官银号的经理。于是因祸得福的鲁穆廷堂而皇之地做起这东三省官银号的经理来。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