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突然对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对任何事没有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摆烂,这已经成了生活上的常态了,为什么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1

青少年对啥事都没兴趣?这可能是抑郁症

厌学可能是抑郁症早期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据悉,今年3月,中科院发布了一份国民心理健康的白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是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日前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患病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孩子会跟抑郁症挂上钩、那么当孩子有哪些迹象的时候家长要高度注意?怎么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情绪是正常青春期的症状,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抑郁的症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况利教授介绍,青少年主要是指12到17岁的孩子,基本是在学龄期,学习压力比较大,整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化是最关注的,对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背后,一定有很多的原因、

什么原因是抑郁情绪导致的?况利教授强调: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基本认识,青少年完全可以有抑郁情绪,也会患上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发现孩子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兴趣了,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吃不下、睡不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甚至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候就有可能是抑郁的表现、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家长要高度重视,要走近孩子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有的还可能表现为特别容易跟人发生矛盾,看什么人都不顺眼,与同学跟家长都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是厌学等表现,像这些在青少年身上都是比较常见的早期表现、

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抑郁情绪的出现也呈上升的趋势,与叛逆期也有一些关系、抑郁和叛逆怎么区分?况利教授解释,抑郁情绪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什么原因的情绪低落,有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外界的原因、

如果是抑郁症,起码在两周以上的时间里都会情绪低落,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严重的时候还会因为对自我的否定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甚至有自杀的行为、而叛逆一定是有外界的原因,可能跟其他人发生了冲突,发生了矛盾,或者跟家长的教育发生了冲突,孩子就这一件事可能要较真和产生对抗,但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照样开心的玩耍、

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抑郁的迹象后,提醒家长一定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明确到底是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正规治疗、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吃[精神]类药物有很多顾虑,认为孩子大脑还在发育期,这些[精神]类的药物会不会对脑部的功能有不良影响?孩子对药物会不会产生依赖性?会不会成瘾?建议家长对抑郁症这个疾病要有更多的了解,要了解抗抑郁药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了解药物的副反应在投入临床使用之前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同时一定要记住,抑郁症本身就有大脑生物学改变,是大脑的问题,不是药物带给我们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让自己更清楚,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

发现抑郁规范治疗很重要

得了抑郁症?是否一定要用药,用药会不会让孩子变“傻”变“笨”?这是很多家长特别关心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王我教授看来,对于孩子用药问题、

首先,要评估当前孩子的抑郁症状对于他本身的生活、学习的影响程度、如果说疾病严重影响到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没有办法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没有办法拥有正常同龄人的生活状态,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药物所带来的影响、

虽然不否认有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的药物都是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检验,而且现在主流的抗抑郁药,在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治疗中已经用了很多年,其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所以药物副作用一方面是可控的,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减少副作用的影响、

此外,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包括充分运用适合个体条件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调节情绪、科学证实,运动以后脑垂体会分泌一些脑啡肽,可以提高正面积极的情绪、

药物治疗是在自我调节手段以外一个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家长需要遵循规范的医院和医生给予的规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服药,那么对于药物依赖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医生诊治过程中也会慢慢减量,最后直到孩子完全康复、特别能够理解家长的担心,但是希望家长们也要相信科学,科学已经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2

勿把抑郁症当叛逆!注意孩子这些求救信号!

孩子都有不开心的时候,说抑郁不至于吧!

青春期嘛,烦躁、不听话是正常的,熬过这段时期就好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现在生活条件好,啥都满足,怎么就抑郁了呢?

嗯?有那么多抑郁症吗?

抑郁症并不是一个小众的疾病、有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中南君在神经心理科门诊见过太多同一种类型的家长:孩子已拒绝上学,批评或是棍棒教育过,无济于事,还变本加厉,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但问起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异常,不少人回答“并不清楚”,或是感觉“一直都还好”,就“突然一下”不上学了、

其实,孩子的求救信号早已发出,而都被父母轻轻略过!到爆发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谈一谈 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第2张

1

抑郁症就是长期心情低落吗?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

它有三大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减退、比如吃到最爱吃的东西,没感觉;平时是篮球爱好者,对打篮球也提不起兴趣……

具体到青少年,可能表现为:

1、一段时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2、对周边的事物失去兴趣、(不爱活动和交际,包括对社会关系的冷漠,对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疏远)

3、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学习记忆力减退、上课及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

4、失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刻意减肥除外)等生理性异常、

2

何为叛逆何为抑郁,怎么区分?

我们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说起、12~18岁的孩子,面临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的冲突,他们正在寻求的.就是“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说,孩子要把自己的各方各面(能力、性格等等)协调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统一、完整的自我、 这个心智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排斥、防御、宽容种种表现,其中的负面情绪就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正面疏导、

区别

青春期叛逆

更多的是一种指向外部的攻击,比如喜欢违抗家长或者老师的命令,通过冲破一种“束缚”,违反一种“规则”,来树立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因此多表现为“不听话”等等、

抑郁症

更多的是一个 指向内部的自我攻击 ,主要表现在 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 、出现 长时间的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注意力不集中 等,也可能会有不听话、反抗等和叛逆一样的表现,但本质上还是将矛头对准自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抑郁会有羞耻感和恐惧,不愿意接受,因此会否认症状而将其理解为青春期的叛逆、 如何区别这两种呢?

有个比较容易的办法:看以上症状的持续时间是不是超过了2周、超过了2周就建议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作医学诊断,明确是否是抑郁症、

3

这些行为可能是抑郁症求救信号!

01

学习行为上出现问题

精力不足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造成成绩下滑、学习主动性减弱、这里,很大一部分是成绩好的学生易出现问题、

02

兴趣减退

以前的兴趣爱好不感兴趣了(唱歌、画画或者其他的爱好)、

03

离家出走

突然离家出走,或是突然离校、以这种极端的方式逃避或反抗、

04

变成网瘾少年

沉迷于手机或电脑游戏、这类孩子很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已得不到“即刻的满足感”,快感缺失、

05

出现鲁莽、危险行为

出现了不符年龄的“疯狂行为”,比如冲动鲁莽驾驶、学着电视剧里成年人酗酒、滥用药物等、

06

暴躁,行为变得暴力

有些孩子会变得好斗和暴力、通常可能出现在受到欺压的男孩子身上、

07

爱自我否定

认为自己做什么都错,一无是处,或什么错都怪罪到自己头上、

08

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

比如伤害自己的身体(身上有刀割伤、锐器划伤等),甚至是寻短见、自伤是心理痛苦的表现,但不等于自杀,如果不加以正确疏导,可能会发展成为自杀,或意外死亡、

另外,心理压力过大,还可能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颈部钝痛、胸闷气短、不典型面痛、慢性腰背酸痛等等、这也要引起重视、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第3张

4

家长这些常见的话,对孩子就是毒刺!

当孩子学习落后了,犯了错误了,或是喜欢做的事情不被家长认可,家长常常用这些语言上的“暴力招数”,批评教育孩子:

【堵】

“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就是太娇气,惯的!”

孩子做的事,被家长否定,不听孩子解释,不分析为什么,就拿一句话堵死、

电视剧《小舍得》中的“鸡娃”家长田雨岚硬是逼“疯”了儿子△

【推】

“闲的吧,成天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想开点,心思放在学习上!”

关于抑郁症,有一句心酸的自述: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当孩子受了委屈,或是遇到不开心的事,家长不予重视,认为孩子小题大做、要知道,有些事在大人看来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另外,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远不及成人,需要及时疏导、

【比】

“你看看别人!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行?” “你怎么这么没用?是不是不努力!”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即使很努力,但没达到父母的期望), 就拿人家的娃作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价值否定、

【怨】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过得比现在好得多)”

家长在转移事业或自身成长中的焦虑和失落、很多家长,自己没有做到想象中的“出人头地”,把这种愤懑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压】

“爸爸妈妈因为你,都……(病了/辞职了/做出了那么大牺牲)”

这会让孩子压力更大,更自责,尤其在平时学习好、懂事、乖巧的好孩子身上作用明显、

【恨】

“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就不该生你!”

这句话,对孩子的杀伤力非一般,孩子会认为家长不爱他了,不愿养他了,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好好对待、

5

预防抑郁症,请多做这些!

成年人有很多方式去释放、排解消极情绪,而青少年,因本身还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人格,心智不成熟,再加上学校的管制、父母的管教、课业的巨大压力、青春期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他们很难自由地、正确地去宣泄情绪,这就更需要来自家庭中最亲近的人的理解与支持、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情绪低落,性情无常,它是一种疾病,会对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让孩子身心健康,我们建议家长多多这么做:

1、多关心、陪伴孩子、

这里说的关心陪伴,并不只是让孩子吃好喝好,而是要每天抽出时间来(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和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学习上的感受,询问孩子的需求(如兴趣、爱好等)、比如:你今天过得开心吗?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当孩子遇到困难,要明确表示:不要怕,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支持你!

2、多倾听、不要说教、

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不要打断,急着开始批评教育,要耐心听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

3、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

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或接触大自然,有助于舒缓情绪,也能加强亲子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信任、

4、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

在中南君遇到的青少年患者中,引起抑郁的两大因素,除了学业压力,还有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迁怒于孩子,会直接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3

孩子的这种状态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可能是一种心理寂寞或疲劳的表现、生活内容过于单调,沉重的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孩子心理慢性疲劳、

如果是这样,家长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轻松起来,快乐起来、如果家长总是很沉闷,家庭气氛僵化、压抑,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对什么都很淡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可采取如下措施改善孩子的状态:

1、每天晚上带孩子跑跑步(不能少于40分钟);

2、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比如:绿袖子,潜海姑娘,溜冰圆舞曲,幽默曲等;

3、吃些油炸食物,香蕉、山楂糕等改善情绪的水果;

4、多和孩子沟通、有些父母除了学习的事之外,从不和孩子交谈、孩子会很讨厌和父母交流;

5、每周周末下载一些好的片子和孩子一起观看,找共同话题讨论交流;

6、隔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唱唱卡拉ok,唱歌能很好宣泄不良情绪;

7、让孩子分担一定家务,让他感到自己对家庭又担负的能力;

8、每周六、日带孩子郊游欣赏一下自然或田园风光;

9、每周六、日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做一顿美食、

二、孩子需要建立信念

1、孩子缺乏人生目标

这种状况常见于家境比较好的,或被父母过渡关爱的孩子、这种环境下的孩子衣食无忧,一切都不用操心、久而久之,内在动力受到压抑,变得懒散和怠倦,对周围人和事变得麻木不仁,疲沓淡漠、

青少年对生活失去兴趣 第4张

如是这种情况,父母要减少对她的过度关爱、让孩子分担家务劳动,承担家庭事务,并减少物质上的有求必应、要求他关注家庭成员的感受并提供关爱行动、并引导孩子接触了解社会下层家庭同龄群体的生活状况,明白自己所在的社会状态让他通过对比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并思考自己该朝着什么目标去努力、

三、缺乏自我实现感

即孩子不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独特个体、他没有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在实际生活中,他没有占到过舞台中心,他总认为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体验不到自我实现的快感,因而内心压抑、如果是这样可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比如一个动作很笨的男孩,在学校甚么体育活动多被拒之门外,后来他有一个机会为看溜冰场的姐姐帮忙,一个暑假过去了,他已滑得很好、在一次同学结伴溜冰时,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此激发了他的好胜心,这种好胜心最后迁移到了学习上,他后来一跃由原来的后进生变为班里的尖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要注意发现,并切入进去,将其开发出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

遗憾的是,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在任何一个小的方面的突出长处都会带给孩子自信,促使孩子的上进心萌发、 家长太过看重所谓从大处(学业)着手,而忽视了一些能使孩子内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些所谓小事、

其实家长只需做一点努力,先让孩子在小事上感到自己有价值,对他人有作用,是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孩子的内心就会起变化、

让孩子体验到自我实现感,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有效、它能带给孩子快乐、自信和生活积极性、主动性、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