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以下是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1

对2~3岁的孩子来说,有几样事情是值得骄傲的:不用尿布和纸尿裤了,可以自己吃饭了,可以说一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人在一起的时候渐渐拥有了“发言权”……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跨越。

如果正处于上述变化的过渡时期,例如还不能完全去掉尿布,吃饭需要家长喂、说话不是很积极,发音也极不标准,那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让宝宝顺利完成说变”。

去掉尿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妈妈喜欢等孩子完全能控制小便之后再抛弃尿布,有的妈妈宁愿让孩子尝一尝尿裤子的苦头,也要强制性地换掉尿布。这两种都没有错,不过妈妈们需要明白,孩子对新的环境和便盆、坐便器可能会有恐惧,由于紧张而便不出来也可能出现,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熟悉环境,不要让他们害怕厕所。有的孩子很害怕冲水的声音,但是冲水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开始喜欢放水冲厕所。于是孩子们会希望上厕所,这样他们就可以冲水玩了。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很多孩子在第一次坐到坐便器上去的时候会害怕掉进去孩子坐在坐便器上的时候,家长要扶着宝宝,让他对坐便器不要有恐惧和排斥感。

不能自己吃饭的宝宝,多半是家长太宠爱他们了,其实让孩子自己学会用勺子,对他们的平衡感和手腕的灵活度的提高都有帮助,家长应该把这样的学习机会还给孩子。即使孩子经常把米饭喂到鼻子上,他们也会慢慢想办法下一次更准确一点。妈妈们要多给点耐心,让孩子一步一步学会。

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但普遍在两岁以后都能请教长辈、说常用的词语。如果三岁以后还不能开口说话,家长要去医生那里看看宝宝的发音器官是否健康,或者是否有发音上的心理障碍

很多家长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用一种不自然的语气和语调,其实和孩子交流,只要把语速稍为放慢一些,吐字清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宝宝们的话”。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2

信任: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使他对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婴儿来说,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经常跟他说话、唱歌,用眼神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耐心: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记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父母可以告诉他,积木搭不起来确实使人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完成积木搭建。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耐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时不要说“等10分钟”,而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

2岁3岁幼儿独立性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第2张

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

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径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学习自己穿鞋子。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投入:

孩子的投入素质就是让孩子知觉他人的感受。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例如,2岁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不应该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苦,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家长可以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孩子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