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中都格外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不过有时候却会发现自己孩子会有不安的情绪,那么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下面就来看看答案吧!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1

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

饿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从孩子一出生,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一直持续,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据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譬如宝宝因为饿而哭闹,养育者却以为他要拉尿,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需求”和“满足”之间存在小小分歧其实是恰当的,过于周到的照顾对宝宝反倒没有好处。但若分歧较大,譬如少女妈妈不懂得照顾宝宝,或者因为身心疲惫、压力大而无心顾及,又或者对宝宝的态度一会亲热一会冷淡,都会导致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喜欢啼哭、不敢探索、语言及行动进步缓慢、看到陌生人紧张等。

抚养困难的宝宝更易不安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养育者都很疼爱孩子,能够很早就和宝宝建立起基本信任和安全依恋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二者之间可以完全画上等号。“有些父母跟我说,明明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宝宝还是很难带,动不动就哭,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每个宝宝的个性特征、气质都不相同,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否吻合,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分辨宝宝的气质要从饮食、动作、睡眠、排泄以及宝宝与父母的互动几个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容易抚养型,宝宝生活规律,适应和学习能力较强;二是抚养困难型,宝宝生活规律差,反应较迟钝,愁眉苦脸的时候多;三是发动缓慢型,宝宝性子不急不躁,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邹小兵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个性气质,对宝宝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认识它,而单纯看作宝宝撒娇任性,不给予适当的配合,就很容易导致宝宝的不安甚至母婴关系的紊乱,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发育埋下隐患。“所以,在建立一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多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宝宝,而不是想当然地让宝宝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长。”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

应对不安:陪伴,但不骄纵

那么,是不是当宝宝啼哭、不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父母就应该表现顺从的态度呢?邹小兵主任认为,对婴幼儿不安全感的表达和单纯的撒娇耍赖还是要区分对待。

“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内,宝宝是需要父母或养育者陪伴的,这种陪伴应该是让宝宝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即使会和父母耍赖,一般也不要求作严格的纠正。”但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在正常时期独立性的培养。“除非是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护抚慰,此时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还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邹小兵说,父母应该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更应该通过玩具、游戏以及与其他宝宝的互动制造感官刺激。或许有的宝宝适应力比较差,可以慢慢引导,不用心急。但如果宝宝只是一味耍赖,切记不能骄纵,应采取“在场不关注”的方式,虽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现出不高兴的模样,让宝宝“知难而退”。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2

周末时候店里的人还挺多,旁边的一桌像是朋友小聚会似的,3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娃一起出来,没过多久就听到“砰”的一声,有水杯掉在地上,原来这桌的两个小朋友开始争夺一个玩具,一个想要,一个不给,另外一个估计也看傻了插不上手,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个娃就哭起来,妈妈们这才开始哄,其中一个妈妈说:“毛毛,把这个玩具给弟弟玩玩。”孩子并没有接茬回答,妈妈又说“你还想做好孩子吗?不把玩具给弟弟你就不是好孩子”随后就见妈妈自作主张把玩具给了旁边的孩子,还说小孩子们聚到一起玩就是淘气爱玩闹……

你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要如何如何才是好孩子”,我们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吧,可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父母,这个问题不用问,他们自己也会说,当然了前面会用一大堆理由来说明孩子“不好”,然后他们觉得“好孩子”就是:听爸妈的话、好好学习、听老师话、在外面不惹事……这里的答案是否也和你想说的一样?

孩子感到不安怎么办 第2张

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这里指的可能是听爸爸妈妈的话也可能是听学校老师的话。什么是听话?普遍的理解就是顺从,爸爸妈妈的话一定要听,让你做的事就得做,不让做的就不要做,孩子要与“听话”“好孩子”的标签捆绑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样的方式下的孩子不仅缺乏创造力,也许在以后的生活里他将活在“害怕自己不够好的'”的不安和恐惧里。

当我们说“你……就不是好孩子”“好孩子就是要……”这样的句式不断和孩子沟通的话,对于小孩子是有用的,他们愿意妥协和听从指令,当下有效。可是我们的孩子也会有长大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思想,长期这样的教育形成习惯,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学起来用到父母身上。

他们可能会说“不给我看电视就不是好妈妈”“不给我玩手机就不是好爸爸”“给我买零食吃才是好爷爷好奶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说有点好笑吧,但是当孩子能听懂“好”“坏"确实就会这样用,因为这就是我们大人的“言传身教”……

对于小孩子我们很多人觉得,不要哭闹就是好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哭、不允许孩子哭,可是你要知道,哭泣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在小宝宝的时候的哭闹,可能是饿了、可能是病了、或者尿湿了……那个时候我们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哭闹来给予孩子的需求。

我们大人遇到一些委屈、痛苦、伤心的事会哭泣,孩子也一样啊,哭,也是我们每个人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也例外,可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给孩子这样一个情绪出口,希望培养一个不哭不闹的乖孩子……

很多时候所谓的“好孩子”只是我们大人们的一些看法,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好,可是我们现如今的大人也有过小时候,你可还记得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最渴望什么?孩子需要玩闹、童趣、探索、好奇、创造等等,这些是一个孩子身上该有的特点,千万不要再用“好孩子”的标签来捆绑和限制孩子了,让他们能够自在快乐成长吧。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