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心理创伤,那么你知道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吗,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吧。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1

如何修复与弥补孩子童年心理创伤?

这不是你的错:

孩子内心的创伤不仅来自于外界的原因也有来一次内在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伤时,往往伴随的更多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糟糕透顶,家长会严惩自己,不再爱自己。这样会让孩子陷入一个误区,会让事情感到忧郁活在痛苦的生活里。如果你在这时说出“这不是你的错”。会让孩子感到很欣慰,家长们还是爱我的。从而也解决了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让孩子充满向上的积极心和乐观的态度。

理性向孩子解释:

至于如何向孩子解释吵架这件事,宝爸宝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内,简单概述一下大致的问题,适当时候可以做出一定的取舍。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

此外,还可以适当跟孩子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难以完美的,如果有了矛盾,应该如何解决矛盾,确实是需要好好学习的,父母之间的吵架有时候反而也是一种沟通,或许以后的沟通会更加理性才好。让孩子对真实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当然这是针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的,如果孩子还太小,则不宜解释太多。

对孩子解释,不是跟孩子诉苦,因为孩子无法提供帮助,还有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否则会让孩子两难,并生出无力感,反而会加剧孩子的不安。

对不起:

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得儿?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当你误会孩子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它可以抚平孩子的创伤,至少可以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你的孩子心事比较重,这一声对不起,可就太值钱了。不然的话,孩子受到的委屈和误解它会在孩子的心里面日积月累,后果是不可设想的。

表达爱意:

最后跟孩子说“我爱你”,让孩子明白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永远都会爱着宝宝,吵架不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修补孩子心理创伤,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孩子,而是自己。绝大多数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有无法割舍的感情,即使他们伤害自己也一样。只要有一句真诚的道歉,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原谅父母。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2

1、生理反应

在创伤时间后,孩子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反应。孩子的吃饭、睡眠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睡不好觉,做恶梦。可能会出现肌肉发颤、出汗的现象,容易哭闹。有的孩子会头疼,肚子疼,或抱怨总是很疲乏。有的皮肤会出现反应,如起皮疹。如果孩子曾经受到来自背后的攻击,身后一有动静可能就会有惊跳的反应。

2、情绪反应

遇到伤害性的事件,孩子一般都会产生恐惧情绪。像电影闪回一样的“插入式回忆”也很常见,伤害的场面会克制不住地突然出现在脑海中,并引发负面情绪。有的孩子会易激惹,容易发脾气,情绪愤怒。有的孩子情绪会很低落,表现就是“发蔫”,甚至躲藏起来。也有的孩子会很孤独,不哭不闹,处于麻木状态,这是一种“情绪休克”,是遇到过度强烈刺激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觉得自己应该阻止事情发生但却没有。

3、认知方面的反应

孩子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有的会出现定向力下降,对时间、空间的感知变差。高级的认知能力,如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也可能变差,不能像往常一样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孩子可能会一时失去目标,没有了愿望。

4、行为反应

受到创伤的孩子会对亲人极度依恋,寸步不离,如果不在亲人身边就坐立不安。很多孩子会出现交流的困难,对人不信任。有的孩子是对所有人不信任;有的则是对一些人,比如如果伤害他的人是老人,他就对所有老人都不信任。一些孩子到陌生环境会高度警觉,比如遭遇了火灾的孩子,到了封闭空间就会很紧张,会首先找出口。还可能会暂时出现社会功能退缩,比如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上幼儿园、上学。也有不少孩子会出现“退化”的行为,即退回到自己更小时候的表现,如吃手指,尿床。

二、如何抚平孩子创伤后的心理

1、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和创伤处理

父母发现事情的当时,如果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要带孩子在第一时间进行医疗评估和创伤处理,医疗评估可以作为控告罪犯的证据之一。收集能够证明罪犯有罪的相关证据并及时报案。

同时父母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向孩子解释身体受到的伤害,并同时告诉孩子身体很快就能够康复。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 第2张

2、消除孩子的惧怕心理

父母要态度平静地询问孩子事情发生的具体细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愤怒或吃惊等情绪,那会使孩子被惊吓,不敢说出实情和具体细节,这样父母就了解不到孩子受到的具体伤害。

要鼓励孩子将全部细节讲出来,消除孩子惧怕被父母责备和打骂的心理,父母要抱着孩子对他说:“宝贝,你能够将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我们非常感谢你,说明你信任我们!”

但是,如果父母多次重复地询问事情经过会使孩子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所以,在第一次询问孩子的时候要尽量仔细。

3、不要让孩子反复讲述被伤害的过程

父母可以让孩子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但不要让孩子对公安机关或其他机构或媒体多次叙述被性 侵害的过程,这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心理伤害,加重孩子创伤后的痛苦。

大范围的媒体报道会使孩子陷入同伴关系的困难中,被同伴孤立或被嘲弄,或将此事作为攻击孩子的材料。

4、做好安慰工作

对于已经明白这是一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的孩子,身体形象受到了破坏,孩子会担心父母不再爱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经常抱着孩子,告诉他:“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我们永远都会爱你!”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永远不会抛弃他。

父母更要让孩子从父母的拥抱和言语中感受到坚定不移的爱,这是孩子修复心灵创伤的精神力量源泉。父母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情绪和议论此事的处理方式,也不要因此事而显得紧张不安,这会使孩子感觉自己做了什么错误的.事情使父母如此不开心。

5、不要“追究”孩子的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他造成的错误。父母不可以责备孩子没有保护好自己,不可以以打骂受害孩子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不可以带着孩子上门讨 说法,不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因此事而丢脸,这会让孩子感到失去最后的保护之地而陷入绝望的深渊。

6、及时与心理医生沟通

父母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来帮助孩子,及时与心理医生交流孩子的状况,配合心理医生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康复,这对孩子的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三、温馨提示

童年的经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但它们却会隐藏到人的潜意识里,并慢慢渗透到性格形成之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部分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人遇到一些问题,就有可能激活那些原本就存在的内在心理问题,导致疾病。

因而,儿童时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时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美好未来”。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3

什么事情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创伤?

有一句话大概说的是,我所经历的一切,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们成长中每走过的一步都会对我们的心理上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是好是坏,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评判标准是根据孩子自己是如何看待来决定的。

因此,家长们要记住的第一点:去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的,而不是你是如何看待的!

你有抚养权,你有决定权,但是你不能取代孩子的感情!

如何判断孩子对某件事的看法?

大多数孩子都会很直观的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就会开心,不喜欢就会哭闹。喜怒形于色,家长不要疏忽对于孩子的观察。一般的哭闹,可能还是比较平常的事件,家长可以参考参考来了解如何处理。

这里要说的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或人产生了恐惧、回避的情况,那么请重视起来。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其实刚到这个世界,对很多事物都是抱着好奇心的。如果没有遇到特殊事件,是不会产生这样的表现的。

比如特别回避或者害怕某些人,不管这个人是亲戚也好,朋友也好,请一定要私下和孩子交流,是什么原因害怕。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只是胆小怕生而已。这一点在一些本身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会特别不明显,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

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要怎么补救 第3张

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更懂得如何隐藏自己。这就需要家长去和孩子多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何处理孩子的创伤,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当我们发现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愤怒。而因为当下你还在孩子面前,你无法找到适合的发泄对象,你的情绪很可能就会不小心发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在这里,家长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脾气,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请暂时远离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受到支持,感受到爱。而其中家长可以做的几件事:

给到孩子拥抱,让孩子可以安心的宣泄自己的情绪。

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说的话。在你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前,请坚定的站在孩子一方保护孩子。

告诉孩子真实情况,真诚的去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总以为孩子太小,就闭口不谈。

最后一点,大多数的我们不会遇到这样的危险,这样的毫无人性,所以大多数伤害都是来自孩子最亲近的人。可能你的一句话,一个冷漠,一个巴掌,就让孩子深深的记在了心理。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找不到自己情绪的出口,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最后的建议是,做一个让孩子信任和敢于去述说的家长。我们无法让孩子永远不受伤害,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黑暗,做孩子永远的后盾。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