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孩子的发展问题,是亲人们所关心的,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宝宝的情感认知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为大家分享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1

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的水平以及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以下三类,直觉动作思维,也称动作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为来进行,如果行动停止,思维也会停止。2岁以前的孩子的思维主要是直觉动作思维,例如孩子拿起玩具敲击桌面,发出响声。孩子一定要通过敲击这个动作,接着听到声响,才会想到敲击物品与发声有关。如果孩子停止敲击,那么他就不会想到用玩具敲击桌面会发出响声这件事,直觉动作思维是思维的初级阶殷。

其体形象思维,它的特点是思维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这是2-6岁的孩子的主要思维方式。例如在孩于而前放一盆水和一些物品—用各种材料如木头、石头、铁、塑料、玻璃等,如果你拿起一件物品,让3岁左右的孩子判断把这件物品放到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孩子一般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后,他们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抽象逻辑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一般是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5-6岁左右时,孩子开始发展抽象迈辑思谁。例如把上面所举的例子给5--6岁的孩子做,他们一般不用通过具体操作,只通过组成物品的材料就可以正确的判断出物品放到水里后是沉还是浮。

幼儿的思维过程:首先通过感知来获取资料,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基本过程来完成的分析,就是把事物的个别方而,从整体中区分出来,认识这些不同方面的个别特点的心理过程综合,就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不同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的心理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但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心理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别的两个方面。

比较是指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需要把事物的特性(包括外部特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和内部特性如用途等)加以分析,并把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起来。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孩子进行比较,不仅能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特征,更全面的认识事物。比较还是进行分类活动的的基础。

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归纳为一组的思维过程。所谓一定的标准,包括较低层次的(如按照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可以观察到的外在特征)和较离层次的(按照事物内部的性质和关系来进行分类)。例如让孩子把白菜、苹果、馅饼、凳子、筷子、锅碗等物品归为两类,把食物归为一类,公具归为另一类。这种分类就不是依靠物体的几体形象,而是需耍认识这些物品的具体用途,即按照物体内部的性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较和分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对事物进行分类,便先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依据事物的特征做出分类。

抽象是指在脑海中把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即从现象中抽出本质),例如,从钢笔、圆珠笔、毛笔、粉笔、铅笔等同类事物中抽出它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它们都是用来写字的,而把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非本质属性都舍弃掉了。

概括是把同类事物中抽出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这个概念,就是从所有学生的共同特征中抽象出来的。已经不是指共体的'娜个学生,不是指这个男学生或那个女学生,也不是小学生或中学生,它不具有形象性,只具有抽象性。

分析、乡京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这些过程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是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认识环境中的事物,需要经过分析和综合:对事物进行比较,既要先了解事物的某些特点,又要以分析和综合作为荃础:抽象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后,抽取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加以概括来形成概念。概念的获得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于是再进行新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这样,孩子在思维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便会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循环不息地发展起来。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维的分类与思维过程2

  1、续编故事结局法:

讲故事时留个尾巴,让幼儿自己去猜测想象,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2、情景设疑法:

它与第一种有所区别。前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所设悬念只有一种答案;后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几个。如给幼儿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扛着扁担到田里去帮大人抬菜,半路上看见水渠对面有只小花猪正在瓜田哺瓜。他想去赶,但被一米多宽的小渠档着,怎么办?讲到这里,让幼儿帮他想个过渠的办法。这一悬念能激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他们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种办法来:扁担架在渠道上爬过去;脱了鞋子走过去;用扁担支住渠底,像撑杆跳高那样跃过去……幼儿面对疑难各抒已见,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答案,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3、猜谜法:

它是通过谜面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性质,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猜谜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

  4、看图改错法:

画一幅含有错误的图画,让幼儿找出错误,并改正。这也是训练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5、填充法:

就是要求幼儿在给定的某一简单图形上(如圆形、三角形等)填画,使它成为多种不同的图画,幼儿边思索、边填画,很有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扩散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以圆形为例,幼儿会创作出多种画面。

  6、连锁提问法:

针对幼儿容易按照某种程式思考问题的毛病,可采用连锁提问法,如问:“石榴树上有十个石榴,摘了一个还有几个?”幼儿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石榴树上有十只小鸟,用弹弓打下一只还有几只?”习惯用于一种程式想问题的孩子往往会答错,多次训练,可以养成孩子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方法和习惯。

  7、归类法:

用硬纸片制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如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圆形、三角形等,玩时将图片杂乱摆开,让幼儿根据你的命题,进行归类训练。例如:可让幼儿分别帮助蔬菜、瓜果和几何图形站队,看准又对又快。这样不但训练了幼儿思维条理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8、弈棋法:

思维训练还可以采用对弈的办法进行。例如动物棋,棋子只有八个,四个白猪,四个黑猪,棋盘是由横竖四条直线组成的九格方盘。玩的规则是:只有在一条直线上两只同样的小猪,才可以杀死对方紧挨的一只猪。儿童棋虽然很简单,但却能使孩子们从一连串的胜利和失误中,学会瞻前顾后,全面看问题,学会以退为攻与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本领。

  9、见闻汇报法: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此法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见闻汇报,一边帮助幼儿理清思绪,一边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见闻。这样,幼儿既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又丰富巩固了知识,真是一举数得。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