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后天的启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吧。以下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方法。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1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美

自然界中,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和理解美。有的人置身于美丽情境中却无动于衷,根本就感觉不到一点点美。所以,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美盲”,那么怎样培养他的审美能力,让他更好地鉴赏美呢?这就要求家长多带他们到自然环境中去,接触美的景和物,同时,更要引导、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评价自然之美。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进行联想的。培养孩子认识自然美的能力,要从他们思维的特点出发,从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

要使儿童真正学会欣赏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获得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知识传授,使他们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到大自然当中去咯!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好好欣赏一番了!”妈妈显然也是掩饰不住出行的激动。

“妈妈,我还去小河边,去看小鱼游来游去,我要去捉蝴蝶做出漂亮的标本。”朵朵说着自己的计划。

“不止是这些,我们这次出去收获一定会更多,你的眼睛里会装很多美丽的景色的。”爸爸的期望值更高。

  收拾停当,一家三口出发了,走向了大自然。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只要会发现,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小孩子的心灵是美好而不染纤尘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你都能和孩子一起发现它们独特而与众不同的美。

  不断历练提升审美能力

家长要运用知识,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孩子审美能力。比如建筑美的欣赏。建筑艺术历来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平时,家长有机会就可进行审美教育,观赏时先让孩子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建筑宏伟的美。

有的古代建筑和风景胜地还有动人的神话传说,给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和传说,既可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审美更有广度和深度。

希望家长们积极创造条件,用知识启迪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爱心提示

*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再平凡的生活也将变得丰富而多彩!

*练就一种高尚的品性和修养,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智慧之光就会呈现在眼前。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

每到周末或假期,只要有机会就带孩子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孩子徜徉在山野之间,呼吸着大自然恩赐的清新的空气,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欣赏阳光和雨露、花草树木、天地大海等景物,心中就会自然升腾起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慢慢又会影响到孩子的审美。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2

1、捕捉提升审美力的教机

感受力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使得人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工作机器或学习机器。但是有了感受力,就得关注这个感受力的品位是高还是低。这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将他的家布置成什么样,是将美好带给这个世界还是将丑陋带给这个世界。如果一个孩子有良好的审美,他就会按照良好的审美观去建构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不美的因素,去改变它或者避开它;如果他的生活不符合他的审美,他就会按照自己的审美去创造理想的生活。在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审美能力的机会。下面我们展示一节有关审美的课程。

与大师约会去

审美要从欣赏开始。对于小孩子,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了,你要多讲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就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从听有趣的故事开始,再进入画,进入欣赏。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

比如凡高,这个人最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最感人。我给孩子讲,凡高这个人,以前不是画画的,是当牧师的。他觉得应该救穷人,就忍饥挨饿,到许许多多穷人家里去布道。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他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将那些人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他想:与其说这样的废话,还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给他们,他就真的把这些东西送给人家了。

没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饿又冷,冻得裹了块床单,睡在一个草堆上面。再后来,他觉得光送东西还不行,要拿出行动,去帮穷人干活。于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条破床单,哆哆嗦嗦地敲开了一个老太太家的门。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为他有神经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声大吼:滚出去!

凡高特别伤心,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想:我放弃了布道,送他们东西,后来又帮他们干活,但是帮助别人人家让他滚出去,把衣服送给别人只能解救几个人;当他对着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满脸黑灰、只有眼睛忽闪乱转的煤矿工人布道的时候,人家累得听都不要听。这些人依然还是那样贫穷那样苦难,我的作用在哪里呢?

凡高痛苦万分。本来,他是到这里解救别人的,但是现在他自己的痛苦也没有办法解脱了。为了减轻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画那些累弯了腰的矿工。画着画着,他就对画画上瘾了,见什么画什么。

凡高的大皮鞋、房间和大树

有一天,凡高发现在自己床底下还有一双又破又旧、变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为太破没有送出去的唯一的财产。这双鞋子上面带有明显的凡高的气息——受苦受难,不能解决问题。他像是从这双皮鞋上面看见了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他被这双大皮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劲儿画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

我拿出凡高的画,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

当我把画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他们激动得不得了:噢——,老师,这样破的皮鞋他还穿不穿呀?我说他画完之后可能还要穿的,因为凡高太贫穷了。

后来,我又拿起一幅画:你们看,这就是凡高住的房子!

他们说:噢——,老师,这房子也太破了,椅子都歪歪扭扭的。老师,凡高怎么住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小床呀?

我说:你们不要只看他的房子有多么破,你们要从他的画里面体会出另外一种东西。孩子问:什么东西呀老师?我说你们不要说话,慢慢看,细细体会,这幅画上面有没有一种安静美好的感觉呀?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们说,他们已经从这幅画上找到了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能提升到这样的层次,不能讲得太多。而且,对于那些画家的生平故事,老师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变”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龄的不同讲述有所不同,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编。这样,通过长久地、日积月累地熏染,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本质的提高。

再后来,欣赏到凡高的树、风景,还有他的向日葵。

我问孩子:大家天天都能看见树,那些树也在扭动,但是有没有像凡高的树扭动的这样厉害?他们说没有这样厉害。我又问:为什么他画的树要这样扭动呢?他们说不知道。我说:那是因为凡高在看这些树的时候,他的情感被激荡起来了。因为被激荡起来了,他心里也就有了弯弯扭扭的感觉。于是,他把树也画成了这个样子,像火焰一样。后来呀,另外一个大画家去看凡高。他说:凡高,看了你的画,我的肠子都要扭到一起了。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

我说:今天,我们就按照凡高画的样子,也来画了一幅大树扭动的风景怎么样?结果,孩子全都把树画得弯弯扭扭的,再也不是简笔画上的蘑菇了。

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又来上课,纷纷向我报告:老师,我发现大树真像凡高画的那样是扭动着的……

改造凡高

就这样,孩子们从模仿凡高慢慢进入改造凡高。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鉴赏能力一步步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便被充分地肉体化了。可以说,凡高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里面去了。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一个大师一个大师欣赏,那些大师也走进了他们心灵。

凡高有一幅画,名叫“走进阿尔的村夫”,我们要求孩子将画上的那个人替换掉,变成自己或者妈妈。在这样的替换的过程中,他就会用心去感受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悠闲自在的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学到了技术。画的远处,有一座被画得歪歪扭扭的教堂,给人的感觉非常奇特。在他把画中人换成他自己或者他妈妈的时候,必须把这幅画画出来,在画出来的过程中,他就会细心地感知,通过这样的感知,就会认识到它的美。

如果不是画,只用眼睛看,很难看出凡高画中的美来。你费了好长的时间,孩子们还会停留在表象上面,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审视那些画。不管你怎样使劲,他们仍然认为安格尔的“贵夫人”就是比凡高的脸上疙疙瘩瘩的“少女像”画得要好。

这样,孩子就进入了。一旦进入了,就得利用比较的方式使他们认知画家与画家之间不同的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他们心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比方从凡高进入,认识了凡高,通过比较,也就能认识其他的画家。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