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8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动作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正常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大运动发展很快,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呢?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1

基本动作技能是指专门涉及到身体不同部位动作的协调组合,基本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大肌肉活动技能和小肌肉活动技能,而我们最常说的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则多指早期的大肌肉活动技能的发展。基本动作技能是所有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基础,是未来发展动作技能的基石。

基本动作技能包括:身体移动技能、身体稳定平衡技能、物体操控技能。

身体移动技能又称位移性技能,是指通过各种形式产生位置移动的运动技能,包括走、跑、爬、翻滚、并步、滑步、蹦跳、单腿跳、跨越等,每一种技能又可分为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的移动。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身体稳定平衡技能也称为非移动技能,指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的技能,发展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平衡能力可以通过静态平衡活动和动态平衡活动来进行,包括站立、坐位、旋转、转动、扭动、伸展、弯曲、轻推反应等。

物体操控技能是指用身体各部位操控实物的能力,包括接、传、踢、运、顶、投掷、拍击、挥击、抓、蹬等。

儿童基础动作技能的敏感期约是3-8岁,这些动作技能将是后期从事各种活动、运动和竞技的基础,为他们的动作表现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度。

基础动作模式也称为固有动作模式或先天动作模式,指人体先天性本能动作的基本单位。

基本动作技能需要练习和指导来获得,那么人体能够形成基本动作技能的固有基础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先天性动作模式,基础动作模式的建立优先于基本动作技能的形成,我们需要通过这些人体与生俱来的基础动作模式作为动作的雏形来锻炼和提高基本动作技能。

儿童基础动作模式包括翻滚、爬、蹲、弓步、屈身、推、拉、上举、扭转、步态等。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第2张

这些基础动作模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基础动作模式与基本动作技能不同,它在很多时候不需要身体的移动、身体的平衡和对物体的控制

它是在动作模式的基础上完成动作,基础动作模式的状态是否正常,不仅在幼少儿时影响我们基本动作技能的形成,同样也是后期提升运动技能、进行体能训练的基础。

例如蹲的动作模式是后期深蹲训练的基础、弓步的动作模式是弓箭步下蹲训练的基础、屈身的动作模式是硬拉训练的基础、推的动作模式是俯卧撑训练的基础、拉的动作模式是引体向上训练的基础

扭转的动作模式是核心扭转训练的基础、步态的动作模式是跑的动作基础、爬的'动作模式是动物爬行训练的基础、翻滚是身体翻转训练的基础、上举的动作模式是推举哑铃训练的基础。

儿童基础动作模式形成约在0-3岁,应在这个阶段协助孩子形成标准正确的基础动作模式,为后期的身体成长发育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做好铺垫。

儿童基础动作模式和基本动作技能在专项运动技能形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第3张

3岁前是基础动作模式建立期;

3-13岁是基本动作技能从形成到发展巩固的最佳时期;

9岁之前不应限制孩子参与单一项目的体育活动,应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参与多种运动的机会,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动作技能;

6-10岁是对孩子进行指导、干预、协助引导其形成基本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

10-13岁是进一步弥补和纠正孩子基本动作技能的最后时期,为接下来进行专项的运动技能训练,以及后期提升职业的运动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2

独立行走

大部分宝宝在1~2岁阶段,除了发展独立行走的能力,还要慢慢熟悉和调整走路的步态,以提高行走时的平衡感及动作的协调性。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像一只鸭子,行走时脚有点分开,不易维持身体平衡,为了避免跌倒,宝宝会在走路时高举双手,有点像向前冲,又有点像踩小碎步一样。

经过反复练习,到了2岁左右,大多数宝宝都能走得很稳,行走停顿自如,并随时改变行走方向,不会有犹豫,跌倒的频率比以往降低不少。

宝宝通常已经具有适应各种平面的行走能力,如在软硬度不同的平面材质、有点斜度的地面,甚至是不同的、有些许高度落差的平面之间,宝宝都能走得很好。

独立行走是成长中的里程碑

宝宝学会走路以后,活动范围会扩大许多,其中除了面积扩大外,还有高度的扩展,整个视线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增加了更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

这让宝宝慢慢了解身体各部位对周遭环境、对象产生的影响,加深对自己和所处环境的认识。因此“站起来行走”可以说是锻炼宝宝和环境互动的重要里程碑。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第4张

单脚平衡

1岁左右的宝宝在行走过程中,除了要保持身体躯干的平衡外,单脚平衡能力也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仔细观察行走动作,每跨一步

其实就是很短暂的单脚平衡,通常1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具备初阶能力,最明显的是当他对地面上的物品感到好奇时,会试着用脚踢踢看,踩踩看,这就是日后单脚平衡的重要基础。

单脚平衡是将来生活自理的基础

单脚平衡之所以重要,除了和行走有关,更是将来发展跳跃、上下阶梯等更高阶等粗大动作技巧的基础。对于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同样具有深远意义。以穿脱鞋袜为例,伴随着动作的改变,身体重心会发生很大改变,宝宝若缺乏单脚平衡能力,想完成这些动作必然会有困难。

精细动作篇

精细动作 狭义的精细动作指的是利用双手去操作环境中各种对象的能力,所以与手部小肌肉的力量、灵巧度密切相关。

1~2岁期间,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包括手指尖端的触觉灵敏度,拇指和食指、中指尖端的配合,慢慢到两只手合作完成任务,还有配合空间概念发展,将物品放到容器里、堆栈等种种动作。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第5张

发展精细动作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小看精细动作,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需要双手的配合了。凭借双手操作过程,宝宝从中学习如何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物品放到容器等动作,有助于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日后认知、阅读,写字等学业打下必要的学习基础。

精细动作发展要点

手指头尖端的触觉敏感度与前三指尖端相互配合

宝宝接近1岁时,你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捡起地上的小东西特别感兴趣,而这样的行为将持续到1岁左右。

利用双手共同完成任务

在1岁以前,宝宝虽然能够两只手一起作业,但比较倾向于进行左右手各拿一个物品进行对敲等简单的对称性动作。

而1岁以后,宝宝则逐渐利用一只手固定物品,另一只手进行主要操作,如把东西打开、把吸管插进果汁盒里等。差不多在1~1.5岁之间,宝宝开始逐渐意识到双手不但可一起作业,还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释放能力

精细动作发展和宝宝的认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2岁阶段,大部分宝宝对物品有一些高度及深度变化充满了兴趣,将物品放进或拿出容器,成了他最喜欢的活动,并从中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3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从无意到有意等。

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满月前的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现在我们手部不小心烫伤时会下意识的甩手。儿童最开始动作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我们的动作能够更加的分化,专门化。

幼儿基本动作有哪些 第6张

规律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比如:“三翻六坐七八爬”,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

规律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比如: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部分动作后发展,儿童动作发展是最早出现头和躯干的动作,其次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