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5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自从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顺利举办之后,天安门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保证天安门城楼能正常使用,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1

1969年,人们发现一件怪事:威严又显眼的天安门,居然被一层层包围了起来。

谁也看不见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听到建筑工地常有的隆隆声。

几个月过后,这些遮挡一道道撤去。映入人们眼前的天安门还是往日的模样,但不同的是:这几百年不变样的天安门城楼,好像“长高”了。

木头做成的城楼怎么会长高?这几个月里,天安门广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重建前的天安门城楼

一、必须修缮的天安门

其实,许多人的猜想并没有错,天安门广场上确实进行了重建城楼的工程。

那么,为什么突然要重建天安门城楼呢?

自从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顺利举办之后,天安门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国徽上的设计中包含天安门城楼的图案,足以说明不能把它和普通的建筑物一同看待。

再加上,每到每年的国庆、劳动节,重大典礼中国家领导人都需要登上天安门城楼,说明天安门城楼已经是我国的一种象征。

因此,保证天安门城楼能正常使用,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2张

天安门城楼从顺治八年(1651)建成,到1970年为止已经经历了整整三百多年的风雨。

自它建成开始,经历过无数次的修缮。

但天安门城楼这座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等到1970年时,还是出现了立柱腐朽、梁架朽裂、天花板倾斜、角梁脱位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且,三百年来发生的多次地震对城楼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连屋顶都经常会漏雨。

此外,1966年河北邢台还发生了一场7.2级地震,波及到了北京。

对于年纪大了的天安门城楼来说,损坏了它的结构,更是雪上加霜,。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3张

重建中的天安门城楼

当时,经过专家鉴定:

在现有的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如果不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大的改造,只是小修小补的话,要维持城楼的牢固,那么几乎是不可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因此,国务院1969年下达了指示:拆除并且重建天安门城楼。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相关工作人员还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方案:

其一是全部保留旧城台,城楼仍旧保留木结构,并且对木结构做出适当的加固。

这是最能保留天安门城楼原貌的方案。

但是在冬天使用木结构施工,要面临木料容易损坏,雨雪寒冷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难度非常大。

其二是只保留原来的旧城台,但把城楼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比较中庸的设计;

第三个方案则更加激进,提出整个城台和城楼全部拆除后再重建,而且还要把城台建成防空洞。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来施工的话,到时候人们所看到的就完全是一座崭新的城楼。

经过多番思考后,周总理最终决定采用第一个方案。

这样,在保证安全和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天安门城楼原本的风貌,保留历史的痕迹。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4张

可这其实也是最难的方案。

天安门是明清时代建成的,而图纸没有保留下来。

而且,天安门城楼的工艺十分高端复杂。

过了这么多年,想要在重建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不过分改变它原有的风貌,是非常难的。

更困难的是:虽然天安门城楼的外观不能改变,可里面却要加上许多的新功能,例如供电、供暖、供水、照明、电梯以及通讯、消防、新闻播报、电视采访等等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它的需求。

因此,本就不容易的任务变得更是艰巨。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5张

那么,要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呢?

他们想到了一个人,之前负责过天坛、中南 海等许多古建筑复原、修缮等工作,经验丰富的孙任先。

接到这个重大任务以后,孙任先很快就开始了“扎小样”的工作。

所谓的“扎小样”,就是在建造大型的,或者结构复杂的木建筑之前,先用相近的材料,相同的结构去做一个缩小的模型。

这样,来防止不必要的返工等麻烦。

可惜的是,当他能到城楼上参观的时候,旧城楼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二、惊喜不断的拆除

在困境之下,孙任先找来了另一个得力助手——八级木工姚来泉。

天安门拆除重建是需要保密的,姚来泉也参与了这个过程。

最开始,工人们打算按照传统方式,搭建脚手架拉起篷布来遮盖。

可天安门城楼长达66米,高37米,宽32米,真要搭脚手架要花整整一个月!这么大的工程可等不起。

最后,工人们想了个新办法:

架子工把杉蒿绑在一起,中间连上绳子,然后拿苇席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天棚。

在大家的辛苦工作下,巨大的天棚才用了六天便搭建了起来,比起搭脚手架省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天棚一搭好,既能保密,还能保温防降水,让施工起来方便了许多。

可是,搭好了天棚,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

北京的冬天动辄零下十多度,木料等建材又极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

此外,让工人在这样的天气下工作,也容易出问题。

于是,人们在天棚里通了暖气,外面是隆冬,可工地上却温暖如春。

这样以来,解决了很多问题。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6张

前期准备做好之后,姚来泉带着两个人,帮着杉蒿做成的梯子一路爬到了城楼最高的脊瓦处,准备拆除城楼顶上的琉璃瓦。

按照指挥部的命令,他站在正中的脊瓦上,让两个人分别从东西两侧数着脊瓦往中间走。

在还剩最后五块瓦的时候,他命令工人们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指挥领导、专家、公安等人也登上了城楼,准备亲眼见证这重要的一刻。

不过,脊瓦高60厘米,每边宽达80厘米,又因为材质密度高,一块瓦就有几十公斤重,两个工人试着抬了几次都抬不起来。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抡起撬棍,连敲带砸,好不容易才把这块脊瓦给弄碎了。

脊瓦碎了以后,工人们发现下面有一个精致的、刻着二龙戏珠图案的木盒子。甚为惊讶!

在领导的指示下,姚来泉撬开盒子。伸手一摸,居然摸出了一个金元宝!

他再一伸手,又发现一块拇指大的红宝石!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7张

拆除中的天安门城楼

姚来泉在盒子里搜索了半天,最终又摸出一块一捏就散了的朱砂和五彩粮。

所谓的五彩粮,就是黄豆、黑豆、高粱、谷子和玉米,是过去祈求五谷丰登所用。

很快,盒子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上交给了国家。

原来存放那个盒子的地方,重新放了一块汉白玉石板,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样,以纪念天安门城楼的这次重建。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8张

重建前的天安门城楼

想不到,拆除工作带给人们的惊喜并未就此停止。

工人们干着干着,居然又从西山墙里找出了大宝贝:一个高45厘米,直径约在9.5厘米的炮弹!

这可把在场的人们吓了一跳,公安的工作人员赶紧来到现场带走炮弹,顺便把周围的.土壤也带走一部分调查。

可谁也没想到,公安挖着挖着,居然又挖出了6枚炮弹。

工人们都惊讶极了,纷纷猜想着这些大铁疙瘩都从哪来?为什么会出现在天安门这里?这些炮弹又是干什么用的?

可到了最后,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而炮弹,同样交给国家存放起来了。

三、长高的天安门

拆除工作完成后,接下来便是重建工作。

单单是木料,就花了好大一番功夫。

最初,人们在西双版纳等地已经找到了满足需要的木材。

可当时中国的交通网络还远远没有搭建起来,要把木料送到千里之遥的北京难于登天。

最终决定用于重建天安门城楼的木料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9张

负责加工新的木质构件任务的,是北京光华木材厂。

他们保证:新的木质构件防腐、防蛀、防水,足以撑起新天安门城楼的重量。

做完了柱子一类的大件,接下来开始准备精细活。

像天安门里随处可见的菱花格扇,就是个浩大的工程。

在以前,这些部件都是要能工巧匠手工制作的,一扇窗格折腾好多天都算正常。

可是,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却等不了这么久。

就在人们头疼的时候,菱花格扇加工机横空出世,一下子把加工效率提升了一百多倍。

这下,数量繁多的菱花格扇就不再是重建工程里的绊脚石,木工的进度也瞬间加快了许多。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0张

在木工活做完后,油工师傅们登场了。他们要负责贴上金箔。

这项工作也非常困难,说不定手一抖就要坏事。

油工们十分耐心地拿着竹子制成的夹子夹起金箔,一张张敷在没有完全干掉的油漆面上,最后拿特质的细毛笔一点点把金箔抹平。

一整套动作下来,工人们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但同时,直到六公斤的黄金全部用完,他们期间没有出任何岔子。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1张

此后,琉璃瓦的制造也让设计师们耗尽了心血。

当时,有人提出要改掉天安门城楼的设计。

他们说,原本的吻兽全都是封建时代的象征。既然要重建天安门城楼,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原来威风凛凛的龙是不要再用了,不如替换成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和北京这五个革命的里程碑。

孙任先到工厂时,就发现他们已经烧制了新的图案精美的瓦件。

他见状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一向珍惜文物,在得知这个方案后,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为理由,要求他们按照原样烧制吻兽。

这才保留了城楼的原貌。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2张

同时,为了折衷,周总理没有完全否决那些人的方案。

他同意在重建的天安门城楼的彩画上,选用西番莲和玺的图案替换掉原先的金龙彩画。

直到1984年重新修缮天安门时,彩画的图案才被换了回来。

最后,等天安门广场上的遮挡去掉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是那座原汁原味的城楼。

如果不走进去,谁也不知道里面其实已经装上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

这座古老的城楼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3张

不过,有人看着看着,却发现了不对劲。这天安门几个月不见,好像是,长高了?

这确实不是错觉,相比于重建前,新的天安门城楼整整高出了83厘米。

不过,这却并不是工作的失误,而是恢复了它原本的威严风度。

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后,天安门城楼发生了建筑沉降。

内部木质构件之间的缝隙在重力等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小。城楼在这样的重负下,逐渐变矮了。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4张

在重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天安门城楼“变矮”的秘密,在设计中就决定让它重回往日的高度。

于是,重现在人们眼里的天安门城楼,变得精神了很多。

自1969年12月15日拆除工作开始到1970年劳动节前,这个浩大的工程终于顺利完成了。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5张

四、必须对齐中轴线

在重建完成后,下一步就是重新布置。

而布置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重新挂上国徽。

此时的天安门城楼对于中国,就如同一个人的脸。国徽一定要好好放在城楼上,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移。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国徽必须悬挂在北京中轴线上,不可出现丝毫偏差。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6张

为了保证精准完成任务,工人用经纬仪,站在北京中轴线上反复左右调整。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他们才终于确定好挂上国徽的位置。

在国徽就要挂好的时候,姚来泉在国徽背面发现了6个铅笔签名。

他需要擦掉这些名字,可石墨已经渗入了木头的纹理,哪能简简单单地擦掉?

姚来泉拿着湿布使劲地擦,用尽了浑身力气,才把这几个签名痕迹擦去。

可这些人为什么要在新国徽上签名呢?

经过多番询问,签名的人很快就找到了。

这几个工人解释道:接到做国徽的任务后,不由得心潮澎湃。完工以后,他们一商量,觉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就想要把名字留下来。

同为工人,姚来泉能理解他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可是国徽是要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供全国人民瞻仰的,并非个人或某个团体的私有物,无论如何也不能留下这些人的名字。

经他这么一开导,工人们也高高兴兴地接受了现实,忙活去了。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7张

终于,国徽最后结结实实、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它该在的地方,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彻底落下帷幕。

后来,这些参与重建的设计师和工人们,都得到了一个纪念品:“重建纪念”的镜框。镜框内,有一张天安门重建后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有毛主席的手书寄语,写道: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8张

天安门城楼重建至今,已有51年。

这座重建的城楼矗立在广场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和日新月异的新中国。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2

1958年9月,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国庆工程。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北京城内,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改变北京旧城的面貌。

工程启动时,距10周年国庆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当时北京市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能力来说,困难巨大。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志在必得。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全国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这种方法现在当然不能使用了,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对加速推进工程进展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提出“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在设计上,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创作。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项工程先后提出了400个方案,其中仅人民大会堂就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并结合工程对天安门广场提出了多种规划意见。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19张

1959年9月14日,新中国当时最大的客运车站北京火车站建成。新华社图片

在一年时间里,广大建设者在无经验可凭借、无先例可依循的条件下,经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凭着冲天干劲,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到1959年国庆节前,建筑工程最终落成。这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 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已被拆除后重建)、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20张

1959年9月19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新华社图片

除十大建筑外,还包括一系列市政建设项目:如天安门广场改造、长安街改建、崇文门车站道路、机场到市中心道路、热力煤气工程,涵盖了道路、广场、综合管道、桥梁、河湖、煤气、热力、电话等方面。

天安门曾在1969年秘密重建 第21张

1959年9月24日,新中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新华社图片

通过诸多项目的建设,首都面貌,尤其是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焕然一新。在天安门广场的东西两侧,分别建起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等建筑物,不仅体现了新的“人民是主人”的规划思想,而且建筑面积超过了旧的皇宫建筑群。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由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从规模上、建筑艺术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革新。原来广场上有众多纵横交错的电线网,在扩建过程中预埋了各种地下管线,使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找不到一根高架线,显得非常整齐美观。围绕广场改造的一系列市政建设使广场地区更加壮丽辉煌。北京的城市中心和重心,由历史上的皇宫转移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成了首都的核心地带。

国庆10周年落成的这批建筑,使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了加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建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工程也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期,十大建筑成了首都的重要象征,促进了首都功能的完善和发挥。十大建筑给年轻的共和国所留下的,远不止建筑物本身。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