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今日之中国,不仅经济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多样性也成美丽一“景”。守护好同一个蓝色星球,世界各国都责任在肩。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1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在华夏大地,欣赏生物多样性之美,目之所及,万物共生,欣欣向荣。

国庆长假过后,生态中国又一次迎来世界级大会。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作为我国发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举措、思路理念,全景呈现了中国生态文明成效,以“绿色密码”向世界打开中国山河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珍稀动物集群“打卡”大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

今日之中国,不仅经济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多样性也成美丽一“景”。今年来,亚洲象、东北虎、雪豹……珍稀动物频频公开“亮相”,从一路“象”北到“全民追象”,再到象群南归,稀有物种与人类和谐共处,自在繁衍。“国宝”大熊猫也传来“降级”的喜讯,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达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珍稀动物出山活动、大熊猫“降级”、江豚重现,每一份“惊艳”,都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之后的大自然热情回馈。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美美的中国托举起生物多样性精彩的愿景。

“保护+治理”双轮驱动,生物多样性扮靓中国最美生态底色。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环境复杂多样,物种种类繁多,大自然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全方位保护与人类共生共存的生物多样性,中国始终是积极倡导者,有力实践者,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最为坚实的行动向破坏大自然、威胁生物多样性行为说“不”,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次第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减污、降碳……一系列生态保护“组合拳”密集打出,打出力道,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提质。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广泛凝聚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成为人们行动自觉,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2张

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携手共同守护地球美好家园。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守护好同一个蓝色星球,世界各国都责任在肩。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全球有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人类生存发展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基础,出现的问题尤需采取行动、尽快破解。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是超越国界、不分种族的共同期冀。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促进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青山为笔,绿水为墨。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好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是坚强行动者。物种繁多、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活灵活现,幸福生活才会有“活水源泉”。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2

10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40年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这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

那么,从“濒危”降为“易危”,我们为大熊猫做了什么?

看全国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

大熊猫40年间增加至1864只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3张

白皮书介绍,中国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对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人工繁育扩大种群,并最终实现放归自然。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呈快速优质增长,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说明中国在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记者白皮书中了解到,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朱鹮、苏铁等15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确定为重点工程。采取拯救措施,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4张

在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构建和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机构和种质基因库。支持建设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保护中心、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亚洲象保护研究中心等,收集保存了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遗传材料和基因,共计超过800个物种22万份全基因组的DNA样本。

看四川

创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为500多只大熊猫建立DNA档案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5张

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正式挂牌成立。其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管理局分别成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地2.7万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内生活着1631只野生大熊猫。其中,四川片区面积201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6%,区内有1205只野生大熊猫,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9个乡镇,涵盖各类自然保护地66个。

“合理划定公园边界,将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栖息地廊道建设,目前完成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优化大熊猫生存环境。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

同时,还建立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和大熊猫学院,为500多只大熊猫建立DNA档案,建立大相岭、小相岭、龙溪虹口3个大熊猫野放基地。建立起“天空地人”监测网络,实现对公园的数字化管理。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6张

据了解,试点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通过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在野外巡护中已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次。目前,在多种保护措施综合作用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部分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呈现扩大趋势。

看成都

有小区、有法庭

73只大熊猫在此安居

成都是全球唯一具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特大城市。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县(市),面积1459.4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145.01平方公里。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7张

该区域是邛崃山、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范围内记录了大熊猫、雪豹、羚牛、绿尾虹雉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珙桐、独叶草、红豆杉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

目前,成都已启动编制片区保护与发展实施规划、入口社区规划。整合原有保护地及管理机构,组建1个管理分局、4个管护总站和28个管护站。

在崇州,依托崇州市人民法院元通人民法庭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法庭,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环境资源类案件指定管辖及统一审理,严惩侵害大熊猫等涉濒危野生动植物犯罪,为服务保障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司法保护。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 第8张

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局获悉,法庭自成立以来,共受理7件环境资源案件,进一步推动完善了生态保护多元共治机制,构建起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司法保护共治新框架。在都江堰,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大熊猫野外产仔洞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目前建成的6个人工洞穴,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生存繁育提供了有效的庇护场所。近来,龙池管护站和科研保护科工作人员对人工洞穴红外相机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发现近一年时间里,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洞穴的利用很好。

此外,成都还依托大熊猫超级IP和生态旅游资源,布局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西岭雪山运动康养产业功能区、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等4个文旅产业功能区,创新“熊猫+旅游”“熊猫+文创”模式,营造西岭雪山景区、虹口风景区、太阳湾风景区、回龙沟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场景,“串珠成链”构建旅游环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致富增收。

经过精心打造,龙溪-虹口生态体验小区被评为为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小区。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