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1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洪流之下的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1

平遥古城局部坍塌,太原晋祠多处漏水,吕梁千佛洞屋顶塌落漏水……一场旷日持久的暴雨,让山西多地名胜古迹告急,受损的古建达1763处。

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当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发现,暴雨导致了门楼塌陷、围墙垮塌等多种险情。

多位文保专家表示,古建筑的防水只能靠人工,希望早日开始修缮。还有公益组织已开展“为文物撑伞”活动,公益人士目前最担心的是市、县级和未定级的低级别文物,因为在暴雨面前它们的抵抗能力更为弱小。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16号院门前台阶倾斜

怕水的古建筑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显示,至去年7月,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52%。

过去的半个月,突破历史极值的降雨量,让山西多地面临一场巨大挑战。平遥古城墙出现局部坍塌,太原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吕梁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经历暴雨的山西古建,牵动着数万民众的心。

截至10月10日,山西各地上报出现险情的不可移动文物就有1763处。在这些出现险情的文物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位于山西临汾的丁村民居就是山西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里聚集着40多座建于明清时期的院落。

9月中旬,一场连续84小时的降雨让丁村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培梅提心吊胆。今年59岁的他,在丁村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有40年。“这样的雨,我从未遇到过。”大雨期间,张培梅巡查院落的频率高于平日。

“古建一怕火,二怕水,防火有消防设备,防水只能靠人工。”张培梅说,古人讲究聚财聚气,在修建房屋时,将院落中央的地势设计稍低于四周,便于四周雨水聚于院中,以免“财气外流”。但经历几百年时间后,房屋本身的排水系统已经派不上用场,张培梅及其他工作人员每天忙于给各个院落扫水、抽水。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2张

16号院门楼已用彩钢棚和油布挡雨

然而,建于明万历年间的16号院落还是出了状况。张培梅发现,长期降雨导致地基湿软,16号院数十米高的石制门楼发生下陷,门口的石台阶也已经变形,他们只好用钢架搭建起彩钢棚,为石门楼挡雨。丁村民俗博物馆第一次闭馆,不再接待游客。

让张培梅没有想到,这场秋汛来势汹汹,1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最强降雨过程。“临汾的雨已经很大了,襄汾更大。”张培梅称,大雨导致1号院落屋脊上的构件也掉落了。

10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到访时,丁村古建的修复方案正在编制中。第三方公司正在检查统计受损情况编制修复报告,等上级单位批复后,再开始修复工作。

11日下午,记者离开时,丁村又下起了小雨。张培梅说,连续降雨将屋顶的砖瓦湿透,部分古建内部也出现了漏雨。他担心持续降雨后,未来古建受损数量还将增加。

罕见受损的省级文保

位于临汾侯马市西台神村的台骀庙,同样在这次暴雨中遭遇险情:西北墙部分坍塌,春秋楼出现裂缝。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3张

台骀庙正面

台骀,被汾河流域居民视为掌管汾河的神,台骀庙则是汾河流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建筑群。2016年,台骀庙被列为山西省省级文保单位。

10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侯马西市西北8公里的西台神村,看到台骀庙就位于村内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之上。台骀庙围墙各处挂着“此处危险”的.警示牌,岭上的一处围墙已经彻底垮塌。砖瓦沿着土坡散落一地,一张蓝白条油布遮盖在坍塌墙体之上,春秋楼出现一条宽约6厘米的裂缝。

平日负责看管台骀庙的毕先生每天都住在庙中。9月26日,他像往常一样早起,在村里打扫卫生,9点40分左右返回庙宇时,发现围墙墙体已经坍塌了。“春秋楼的缝隙存在很多年了,这次雨让缝隙变宽了一点。”他当即向侯马市文物保护部门报告了这些情况。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4张

台骀庙背面围墙垮塌

“后期堆砌的石墙跟寺庙本身的土围墙有缝隙,土围墙的土不夯实,连日大雨导致缝隙里全是积水,泡的时间一长墙就塌了。”毕先生及懂行的村民都这样推断,“连续降雨可能也把庙的地基也泡软了。9月雨势最大的几天,村北面的水已经与道路平齐,周边的玉米地也一并泡在水中,所以现在台骀庙边的道路仍是一片泥泞。”

毕先生介绍,因年代久远,此前台骀庙的建筑也出现漏水,2016年前文物保护部门对庙内建筑进行过修缮。今年8月3日,文保部门再次对台骀庙进行修缮,至今工程还未完工。这两天他已接到通知,国家文物局将进村查看情况。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5张

台骀庙背面围墙垮塌

两位周边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是第一次看到台骀庙受损如此严重。“我们小时候还在庙里上学,庙里可以容纳几百个学生,中间还能跑操。”一位村民说,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台骀庙才恢复祭祀功能。

低级别文物最让人担心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山西古建筑之多,被誉为中国的地上博物馆。此次暴雨侵袭,古建筑受损数量较大,也由此引起关注,灾后要尽量根据此前的测绘数据和照片进行复原。如遇到部分构件丢失的情况,就要制作新的构件,不过这会造成部分历史信息的丢失,对文物历史价值的损耗不可避免。

方青松最担心的是市、县级还有未定级的低级别文物。“山西地面的古建筑太多,对于低级别的文物,当地政府的财力跟不上,平时维护有限遇上天灾受损就更为严重。”方青松表示,“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这些文物的价值,不应将文物当成负担,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资源维护和利用。”

公益组织古村之友的负责人汤敏和方青松有同样的观点。“古建筑以土木结构居多,别说大雨,平时的小雨也会对建筑本身造成损害。”汤敏说,“除国家级、省级文物外,大多数市县级古建平时都没有得到充分修缮养护,更别提未定级文物。对这些低级别古建来说,这次的大雨就是灭顶之灾。”

为了保护古建筑免于受损,古村之友2019年就与山西长治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合作发起了“为濒危文物撑伞”的活动,后推广至深圳和广州。“撑伞就是避开古建主体结构,用钢管和彩钢板搭建遮雨棚为建筑遮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山西搭了数十处遮雨棚了。”汤敏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此次暴雨过后,志愿者又着手为山西受灾濒危古建筑继续建搭建彩钢棚,第一批10处古建筑已经确定,正在紧张开展筹备工作。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6张

不过,汤敏说,搭建彩钢棚终究只是临时性方案,最终文物保护还是要落实防灾责任主体。

“现在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都有专人负责,最危急的还是市县级这些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广泛分布在乡村,其实是传统文化最鲜活的表达,承载了乡村最优秀的文化,也有社会教化意义。平时已疏于修缮,一场雨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我建议国家文物局不论级别,将文保单位都统一由国家协调管理,低级别文保单位也纳入国家文物保障体系与财政预算。在全国层面来看,如果一省财力不足,还可调配有资源的省份援助。这样面对自然灾害时,才能真正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汤敏说。

10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表示,据初步调查,国保、省保单位的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等出现滑坡等问题;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较多。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正在开展抢险修缮工作,要求各地采用遮盖、临时支护等措施对有险情的建筑排除险情,做好险情监测,发现险情的要及时处置,确保文物和周边群众安全,并组织全省有资质的单位主动介入,进行现场排险。各地正在抓紧编制抢险方案。

同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要全面掌握灾情,指导山西严谨做好受灾情况统计。国家文物局立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并将在后续文物保护项目和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安排。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2

“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国保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10月9日,“文博山西”发文称,山西古建陷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和洪涝威胁中,呼吁大家关注。随后,关于山西古建受损的信息引发广泛关注,甚至登上了热搜榜。10月10日,山西籍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呼吁大家关注洪灾中的山西古建。“山西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里,可能就藏着国宝级的壁画。”

罕见暴雨在山西持续多日。山西省气象局通报,从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多地降雨,50多个县(市、区)降水量为100—250毫米,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大都突破200毫米,省会太原达到203毫米。大部分地区创下10月上旬累计降雨历史纪录。

洪流之下的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山西省文物局数据,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的文物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不可以移动文物的52%。

10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山西多处受损古建,有的地基塌陷,有的围墙倒塌,还有的持续漏雨。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经采用遮盖、临时支护等措施,防止文物险情进一步扩大,并正在抓紧上报、编制抢险和保护方案。记者致电山西省文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正在统计全省古建筑的受灾情况以制定应对方案,调查结果将在近期内通过官方渠道发布。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7张

▲丁村民居

【临汾丁村民居】

部分院落围墙开裂,地基塌陷倾斜

丁村民宅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南4公里的汾河东岸,是一处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共40座院落。1961年,丁村民宅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封建社会农业庄园”的活化石。相关材料介绍,丁村民宅呈东北、西南向长形分布,自东北至西南依次分成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群组,保存较好的院落有40座。这四大民宅建筑群组,以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的村中心的“观音堂”为领首,以丁字小街为经纬,分布于四方。

临汾市丁村民居16号院大门是10月4日凌晨塌陷和倾斜的。丁村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培梅收到巡逻人员的信息后,一边将情况进行上报,一边开始组织人员运来钢管支架、铁皮和塑料篷布,将大门进行支护,并在上面盖上铁皮和篷布,防止大门倒塌。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8张

“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我们天天排查,建筑物还是出现了险情。” 张培梅说,自从暴雨来袭,他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天也没有休息,不仅要轮流对丁村民宅、丁村遗址、丁村博物馆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进行排查,还要及时疏通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浸泡建筑物,严防死守博物馆漏雨,避免展品损坏。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9张

10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暴雨后的丁村民宅,由于景点关闭,村里的人并不多。顺着石板路往里走,经常能看到民居院落的围墙出现裂缝,有的用木棒支撑加固,有的在前面拉上警戒线,并挂有牌子提示“此处危险,请勿靠近”。相比挂牌的40座院落,一些没有挂牌的民居由于年久失修,损坏更为严重,记者看到一座房子地基塌陷,房子角落出现三四米宽的大坑,另外一座房子后墙倒塌了三分之一,木头脊梁和柱子裸露在外。

张培梅说,此次暴雨丁村民居损毁最严重的是16号院。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该院落地面下陷,门楼倾斜,工作人员搭建了一个临时支架防房屋坍塌,并在支架顶搭了保护棚,以防雨水渗透。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0张

至于此前有文章称“丁村民居1号院正房垂脊倒塌,28号院东西厢房倒塌,几乎每处房都有险情”,张培梅称信息不太准确,1号院正房是屋顶构件脱落,28号院东西厢房倒塌并不是因为此次暴雨,而是年久失修。

张培梅坦言,丁村民居40座挂牌院落,他们拥有全部产权的只有14座,拥有部分产权的有9座,产权还在村民手中的有17座,所以部分院落管理和修缮工作比较复杂。

张培梅称,古建筑的抢险修缮需从县、市、省等单位逐级上报,此前部分院落受损情况已经上报,目前丁村民居整体受损情况还在统计当中,此外,相关的修缮和抢险项目计划书也正在制定。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1张

▲台骀庙

【侯马市台骀庙】

城墙坍塌,严重危及春秋楼

台骀庙位于侯马市北约8公里的西台神村北部,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相关记载显示,台骀庙建筑为明清风格,呈城堡状,由山门、台王宫殿和献殿、十殿阁罗、娘娘殿、春秋楼等组成,呈中轴对称式布局。经考察、考证,台骀庙是汾河流域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祭祀汾神的建筑群。201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比丁村民居,丁村民居向南50公里的侯马市台骀庙损毁更为严重。台骀庙的西北城墙倒塌了五六米,严重危及了城墙之上的春秋楼。

台骀庙里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处,只是在村里找了一位兼职管理员。据管理员毕先生回忆,9月以来的持续降雨,让台骀庙附近村庄的农作物受损严重,洪水最高的时候,淹没农田,漫上路边,到达城墙下。9月26日早上6点半他起床,离开台骀庙到家里吃饭,等他7点多回去发现西北城墙已经倒塌了,他先给市文物局打电话,然后买来200米长的篷布将垮塌位置盖了起来。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2张

▲台骀庙的西北城墙倒塌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五六米长的垮塌点位于台骀庙西北处,垮塌下来的砖和泥土滑到了公路上,而垮塌点上面是春秋楼的一角,春秋楼墙面可以看到明显裂缝。

毕先生介绍,台骀庙建于明朝,他小时候,台骀庙是村里的小学,他曾在里面上学,后来成为了周围十里八村上香祭祀的地方。“今天因为屋顶漏雨严重,施工队正在进行修缮,没想到还没修缮好,城墙就出现垮塌。” 毕先生说。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3张

▲魁星楼

【新绛县魁星楼】

这座古楼阁在大雨中倒了

与侯马市相邻的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魁星楼也在此次暴雨中倒塌了。古建筑画家连达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国庆期间,他看到一张魁星阁倒塌的照片十分难过,随后在网络发布一篇名为《山西这座古楼阁在大雨中倒了》的文章。

文章回忆他当初到闫家庄为魁星楼画像的场景。“这座楼在我2015年4月份去的时候就已经岌岌可危了。闫家庄魁星阁修建在村子东南的黄土台地上,下部还有一个小院子,院子东南角的魁星阁下部修筑在高大的台基上,现在台基外部的包砖成片地开裂脱落,露出里面的夯土结构……台上建有两层歇山顶砖木楼阁,看结构应是清代遗物,下层面阔三间出回廊,内部辟十字穿心门洞,腰部设平座。上层为一间,仅以四根立柱托起巨大的歇山顶。现在这座楼阁已经严重歪斜变形,下层廊柱倾倒,屋檐坍塌……”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4张

10月4日,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王志宏与朋友驱车穿过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浊漳河谷,考察古建筑。该路线沿途分布有天台庵、原起寺、大云院、佛头寺、淳化寺、回龙寺、夏禹神祠等古建筑,年代跨度从五代至明清。

一路上,王志宏看到多座古建的屋体上覆盖着塑料布。“当时风也很大,路上有山体滑坡,有碗口粗的树倒在路边,天台庵的屋体上覆盖着塑料布,但依然不断渗水。” 王志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浊漳河谷的一些古建筑上绘有壁画,墙壁受潮垮塌后,壁画也遭破坏,其中受损最明显的是夏禹神祠。“夏禹神祠的偏殿后墙已坍塌半米多,主殿后墙也飘着雨,文保员用塑料布遮盖,但无济于事。”

10月7日,王志宏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看到建筑内部有多处渗水。景区仍在开放中,但部分区域已封锁。当天,王志宏本打算前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天龙山石窟,但由于天龙山景区有部分路面被山体滑坡阻断,未能成行。

【山野古建受损严重】

受损古建筑大多散布于乡村山野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和丁村民居和台骀庙一样,此次山西洪灾受损严重的古建筑大多散布于山野和乡村。据“文博山西”统计,蒙山开化寺遗址及连理塔的南厢房,出现较大险情;临汾汾西县真武祠钟楼墙体裂缝,存在坍塌风险;运城解州关帝庙崇圣寺门楼漏雨,春秋楼二楼大面积漏雨威胁到“夜读春秋”塑像;吕梁西庄古建筑群,关帝庙戏台及三间厢房因山体滑坡坍塌……

10月10日,山西籍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大家关注洪灾中的山西古建。贾樟柯说,这次持续暴雨给偏远地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考验,他建议政府和公众要高度重视偏远地区文物受灾情况的排查和抢救工作,防止一些文物进一步损坏,出现险情的,“大家出力相助”。

10月11日下午,山西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 截至10月10日12时,全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山西1763处古建因暴雨受损 第15张

据初步调查,总体来看,国保、省保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等问题,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文物受损较为严重的有晋城市、晋中市、运城市、阳泉市、吕梁市、太原市,约占全省的90%以上。

在古建筑画家连达看来,山西许多国宝级的古建筑,没有位于景点单位或围墙之中,而是散布于乡村,没有专门的设置景点和围墙,通常只有一名文保员打理,长期缺乏修缮保护,此前山西气候干燥,古建防雨排水系统差,这次遇到持续暴雨,受损自然较为严重。

连达认为,相比古建城墙坍塌,一些古建的塑像、壁画等文物遭雨水浸泡、受潮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些文物出现损害难以抢救,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王志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山西古建筑在强降雨中出现损毁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在她看来,山西有大量明清前的建筑,这些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相比于明清后以石材搭建的房屋,更易在强降雨中受损,且修复难度大、成本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接受《财新》采访时称,灾害的发生属于不可抗力,相对于灾后应急,平日的保护更为重要,如果平常对文物的监测和修缮到位,那么遭遇灾害,文物也不易损毁。

中国将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及未定级几个级别。方青松称,高级别文物如国家级文物的保护完善,资金充裕,平时维护十分到位。而低级别文物如市县级、未定级文物,日常保护不够充分,地方政府很少进行维护和修缮,主要依靠当地居民自发进行简单的维护。 “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应当将它作为一种资源去维护和利用。”方青松说。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