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后几天入伏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后几天入伏

来源:潮女谷    阅读: 4.5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读】:马上就要到夏至节气了,应该很多人也已经感觉到天气逐渐变的炎热,那么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夏至后几天入伏?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过后就是小暑节气了,气温会逐渐升高,虽然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小时节气已经十分炎热了,所以夏至过后大家就要开始注意防暑。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后几天入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夏至的下个节气是小暑,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后几天入伏 第2张

夏至后几天入伏

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但庚日并不是固定的。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入伏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由于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就是说,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后几天入伏 第3张

2018年入伏是哪天

2018年入伏的时间是2018年7月17日,具体2018年数伏时间表如下: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