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成年人都知道人际关系在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你更好的去交友,工作,生活,生活离不开人际关系,离不开朋友,人脉。那如果发现孩子不爱交际应该怎么改变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1

1、不要逼着孩子主动社交

楼下有对龙凤胎,妈妈有个特点,总是要求见了人一定要问好。每一次孩子见人不叫,妈妈就会说:你们这么不乖,不但我不喜欢,别人也都不喜欢你们!或者有时候对妹妹说:你看哥哥都叫了,你不叫,就属你不乖。

后来我们发现,两个孩子每一次从小区走过,都低着头。当被要求打招呼时,俩孩子则缓缓抬起头来,带着特别幽怨的眼神甚至有些愠怒地看着对方,从嘴里挤出“阿姨好”。

而堂姐分享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不逼迫孩子,多逼自己”。就拿见人打招呼这件事来说,堂姐的做法是逼自己先跟人问好,送孩子上幼儿园,就从门口的保安、保健老师开始,一路“早上好”叫过去

堂姐的这一坚持持续了大半年,后来孩子早上走进幼儿园就会大大方方地和老师同学们问好,坚持终于见到了成效。

2、提前给孩子做好社交准备

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最怕的就是小时候过年过节见一些几乎就没见过面的长辈,还要挨个打招呼送祝福。

堂姐在这事上另辟蹊径,不管是去别人家串门还是跟亲朋好友聚会,他们都会提前告诉熊孩子,待会儿要见谁,自己和对方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样的渊源,之前一起经历过什么事情,当然,也会提前告诉到时候该怎样称呼如何问好。

见面后,堂姐会郑重地把对方介绍给孩子,也会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式地介绍给对方,之后的场面充满轻松和谐。

父母才是打开孩子社交第一扇大门的人,在孩子畏惧社交时提前帮他做好社交准备,而不是临场逼迫,才能让孩子突破这个心结,慢慢独立地去完成社交。

3、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家里的环境孩子最为熟悉,是一个气氛最为轻松的社交场合,孩子最容易放开自我打开心扉,和小伙伴轻松搞好关系。所以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有邀请别人来家里玩的权利,有助于孩子发展稳定的友情。

如果孩子邀请了小伙伴来家里玩,父母可以做的是给他准备好零食和玩具,以便他可以和其它小朋友分享零食,交换玩具,进而建立友谊。

孩子不爱交际该怎么办?2

为了孩子,父母该重视孩子的人际吗?

毫无疑问,孩子拥有玩伴和好朋友,是他们成长中快乐的最重要的来源,这些孩子也常常更乐观和心态积极。所以父母该从小重视孩子的人际交往情况。

那些具备良好人际的孩子,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这样的:

喜爱分享、

爱帮助他人、

能与人合作。

所以,父母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很容易便发现端倪,这也常常被不少育儿专家用来推测孩子未来的人际欢迎度,所以也被称为孩子未来人缘好的信号。

(这个推测仅适用5,6岁以后或更大的孩子,并且教育纠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个孩子爱不爱跟人交往,除了天生的基因作用外,养育环境也影响不小。今天说的重点,也是养育环境对孩子人际的影响。

一种经实验验证的、预测孩子未来人际的简单方法

美国北卡罗来纳心理学家Mitch Prinstein有个5分钟预测法。他们通过让妈妈们用5分钟谈谈自己的孩子:

1)如果一位妈妈谈论自己的孩子时,用的词汇全部是温暖的、喜悦的,充满自豪的,那么可以预测这个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不差,即使是内向型的孩子,也不会成为“万人嫌”;

2)如果一位妈妈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各种抱怨和贬低,那么可以预测这个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不怎么样,不仅欢迎度低,甚至可能喜欢暴力。

那么结论是:缺爱的孩子无法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Mitch Prinstein甚至说,从一个孩子一岁时候的安全感,就能判断他七岁时候的人际欢迎度。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David M. Levy也有相似的结论。

他曾经跟踪过一群在孤儿院成长、无法跟妈妈建立亲密关系的孩子。这些孩子年幼时不仅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同愉快而顺利地做游戏,还爱缠着成人,与人合作爱发脾气,注意力也很差。这些孩子长大后常常在人际交往中遭遇各种困难,几乎无法与别人建立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妈妈还会如何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1、模仿和榜样影响

有一天,我在一间玩具体验店遇见两对母子。我姑且把他们称为A母子与B母子。

当时已经有位小女孩在玩具间玩耍,她的妈妈在一旁阅读。A母子与B母子同时进门,B母子选择在一个角落坐下;而A母子走进了玩具间,A妈妈跟那位在阅读的妈妈打了招呼:“这里真不错,我能坐这里吗?”没多久,两人聊起了玩具。并且A孩子也很快跟玩具间的小女孩玩了起来,两个小孩还玩得很愉快。而B母子始终在那个角落里,B妈妈在看手机,B孩子虽然也渴望玩玩具,但始终没参与到玩具间的两个孩子的玩耍中。

喜欢社交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会爱社交。这是英国两位专家萨拉·布朗和卡尔·泰勒经过研究3000对父母的社交情况后得出的结论。

1982 年,美国心理学家John Coie的一项研究结论更直接。他们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好不好,可以直接问问孩子的妈妈小时候的人际交往好不好:

如果妈妈小时候是“交际花”的,被其他小朋友喜欢的,她的孩子的人际交往、在小朋友间的欢迎度往往在平均线以上(即妈妈好人缘——孩子好人缘);

如果妈妈小时候对其他小朋友充满敌意、人际交往糟糕的,那么她的孩子的人际交往也是差不多,很可能也常常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的(即妈妈人缘差——孩子人缘差)。

2、特意教育和引导

John Coie在研究中还发现,如果妈妈小时候的社交状态是“被忽略”的,她的孩子的人际交往反而会不错(即妈妈被忽略——孩子人缘好)。怎么回事?这便是特意引导或教育的结果。

事实果然如此,这些妈妈们反映,因为小时候被其他小朋友忽略带来苦恼和痛苦,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次经历,所以这些妈妈在生完孩子后特意引导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由此看来,孩子的人际交往也是可以教育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父母不应该引导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但是,内向的孩子也能有他们的好朋友,不是吗?

(温馨提示:你可能从身边找到爱交际的妈妈和不爱交际的孩子的例外情况,这恰好反映了这个孩子跟妈妈的亲密度。看看上面Mitch Prinstein的研究结论。)

想让孩子未来有良好人际,从小该教会的一种心态

有一位妈妈给儿子买了一件有趣的衣服,为啥有趣呢?因为衣服上写着“我是世上最友好的小帅哥”。结果孩子当天从幼儿园回家情绪非常好,孩子兴奋地说老师称赞了他3次,还被一位同班的小女孩亲吻了脸颊。

其实心理学家米奇·普林斯坦做过类似的实验。

他让他的学生在实验的前一天详细记录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情况,第二天从实验开始那刻,让所有人都穿上一件胸前写着“我是最受欢迎的人”的T恤。普林斯坦从大家的记录中发现了变化,即使是那些平时很内向的孩子,他们都反映当天过得非常奇妙——很多人都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微笑,自我感觉更open了。

有人说这是心理暗示的后果,幼儿说认为,除了心理暗示,还有“想要别人如何待你,你要先如何待人”的人际规律在起作用。自我感觉友好热情,待人友好热情,你也会得到别人同样的反馈,最终将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发展。虽然这个规律不绝对地总是起正面的作用,但常常能带来惊喜。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