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学会给孩子减负,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在操心的,现在分享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1

前几天,朋友给我打电话,诉说了自己最近的烦恼,告诉我说孩子的老师最近找过她几次,说他的儿子东东平时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做分组作业时,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

同时东东又是个很爱干净的孩子,这点跟同龄的其他男孩子不太一样,他总是穿一尘不染的校服,头发也梳理的一丝不苟,加上他害羞不愿说话的性格,班上的很多男生都在背地里叫他娘娘腔。

老师虽然批评了这些背地里议论东东的同学,但是仍然担心这些事情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她跟小倩沟通,希望她能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多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多给孩子和同龄人沟通的机会,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学校的生活

对于老师的叮嘱,小倩很心疼,也很着急,心疼的是孩子在学校面对同学的诸多恶意,着急的是东东的害羞和内向已经对他的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而她对如何改变东东性格中的弱点还没有一点头绪。

其实说起来,小倩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妈妈。小倩和她的前夫在东东不到2岁的时候就协议离婚了,孩子的爸爸除了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费,从来都没有来看过东东,小倩为了东东努力工作,东东从小就生活在姥姥家,姥姥是他最亲的人。

姥姥怕同院的大人说东东的闲话,从不带东东在外面玩,东东从小就是和姥姥一起在家里玩,他所有的认知的来源都是姥姥,他的生活圈子里没有同龄的小朋友,也没有任何男性,父爱的缺失,沟通能力的缺乏才是导致东东现在内向,人际交往出现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妈妈在孩子出生的阶段,承担了比爸爸更为繁重的抚养工作,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中,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妈妈的50倍之多。那爸爸对孩子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爸爸的陪伴有利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相比于妈妈的细腻,爸爸都是粗线条的,他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更多的探索,这在无形中加速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2、 爸爸的陪伴有利于孩子培养孩子勇敢独立的性格,并富于冒险精神

很多爸爸愿意带孩子尝试妈妈因为害怕危险,不敢带孩子尝试的游戏,并从中给予孩子很多鼓励,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拥有冒险的精神,让孩子更有信心探索未知的世界。

3、 爸爸的陪伴影响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把爸爸作为自己的偶像,爸爸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以其独有的男性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原则等都对孩子个性和品格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男孩小时候多跟爸爸在一起,可以让孩子更有男子汉气概;女孩多跟爸爸在一起也能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大方和洒脱。

4、 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性别认知的形成有好处

科学研究表明,刚出生六周的宝宝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父母,3岁开始到学龄前的这段时间是孩子性别确认和强化的关键时间段,爸爸和妈妈截然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性别的认识。

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照顾,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性别的认同和喜爱,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缺一不可。

美国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说过-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爸爸在孩子童年的成长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能重来,作为爸爸,我们应该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中来,而不是将育儿的重担丢给妈妈。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健康成长。即使父母双方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分开,也应该协调好父母双方的育儿时间,不应该因为任何原因耽误孩子的成长。

希望每一个爸爸都能成为儿女最大的精神财富和最大的后盾,站起来可以为孩子挡风遮雨,蹲下去也可以跟孩子一样高,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孩子胆小不合群该怎么办2

很多家长都会奇怪,为什么有的小孩儿胆子很小,害怕一切他陌生的东西,他好奇但是不敢去尝试,甚至还会抗拒,只持观望态度,不愿主动交流,也不愿表达内心的想法,很是安静。

可是有的小孩儿很活泼大胆,即便是陌生的环境他也很快能适应,并且变为他的主场;他善于表达,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父母也能很容易知道他的想法,这就很利于父母去引导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差别呢?

有的宝妈会说:“我家孩子性格就这样,我们一家人都这样。”

是的,当然会有影响,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胆怯。

真的只是性格问题这么简单吗?

在生活中,应该不难发现,不喜欢参与群体活动,不喜欢主动表现自己的孩子,他们大都不喜欢“动”,总是会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待着,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敢尝试,懒的参与,由身体的懒惰到心理的怯懦,问题大了,家长就很是头疼。

道理很简单,经常跳舞的人四肢就会很灵活,如果孩子长期处于静态活动,而很少去运动,不去锻炼属于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身体就不是那么灵活,心理会反作用于身体运用,不能听从大脑的使唤,做不出要求的动作,他也许想要尝试,但是对自己没有充分的信心,而停下了脚步。

人的大脑操控身体靠的是一种感觉叫本体感,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感觉对身体进行操控,即使我们不能听,不能看,我们也能对全身有一个准确地掌握。比如,你不用刻意去看楼梯,你也不会出现踩空的现象,不用照镜子,也可以一下摸到鼻子、眼睛、嘴巴。这些行为都依赖于本体觉。

每个人出生时本体觉并不发达,需要后天的积累,才能顺利发展。婴儿时期的爬行,翻身,滚动都会培养其本体觉,整天抱着孩子,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机会,都会影响其本体的发展,儿童时期,游戏活动进行的太少,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运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孩子的手眼协调、双侧协调性以及身体所有感官的自然协调性发展都依赖于本体觉,对运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运动技能都建立在本体觉的基础上。

孩子胆小就无法改变吗?

3-6岁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也是教育专家所说的“水泥潮湿期”,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性格塑造,都是最佳时期,关键是如何着手去改变孩子?

在感觉统合发展中,本体感是自信心与创造力的根,长期得不到锻炼,躯体和四肢显得十分笨拙,常会不知所措,焦躁不安,错误的本体感会使孩子动作行为发挥失常,产生挫折感,失去自信心,进而生出恼怒和沮丧的心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身体信息反应,给大脑创造更多辨别和修正本体觉的机会。在孩子还未学会爬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摇篮轻轻晃动,帮助孩子建立本体感的认知;等孩子具备运动能力后,可以带着孩子跑步,进行加速和减速的项目,带着孩子去打羽毛球,投篮等运动,锻炼身体敏捷性和运动企划能力,在每个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有不同的训练需求。

感觉统合训练中本体感的训练,主要发展孩子的运动企划能力,针对不同阶段,提高孩子动作的精细程度以及不同肢体动作间的协调性,对孩子的脑发育、日常活动、学习活动、以及长大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着深远影响。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只要从现在做起,一定会发生改变!

懂孩子的心理比懂天书还难!不要紧,真的有办法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关注“众艾感统国际教育中心”点击—“课程中心”,只有更懂孩子,管教才有价值!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