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读书散文随笔

读书散文随笔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编辑荐:做一个爱读书的女人,在阅读中提高思考能力,获得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书籍中陶冶情操、温和性情、提高修养。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提升自我,在岁月的熏陶中慢慢浸润成最美丽的女人,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柔美优雅的风景线。

读书散文随笔

爱读书的女人,不在乎你有没有天生丽质的姣好容貌,不在乎你有没有翩若惊鸿的曼妙身姿,亦不论你的妆容和服饰。我相信,在书籍熏陶和滋养下的你,早已用从容淡定的雍容大气作了首饰、用清丽脱俗的恬淡优雅作了妆容、用素雅清新的书卷之气作了香氛,早已美得像温柔的水、娇艳的花、动容的诗、迷人的画。更不用说还有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灵气,和那几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柔美。窈窕书女,恒久的美丽。这种美丽经得起岁月蹉跎,经得起世事变幻,美得坚定,美得历久弥新。

爱读书的女人,谈吐不凡、气质高贵、才情出众,她们徜徉经史子集,饱览唐诗宋词,深谙仁义礼智。她们从书中汲取甘霖,灌溉自己的内心;她们从书中咀嚼精华,提高自己的修养;她们从书中习得智慧,从容面对生活;她们从书中增长才学,深厚自己的底蕴。

爱读书的女人看得到康桥波光中的艳影,看得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看得到荷塘月色中亭亭的舞女的裙,看得到人间四月天里雪化后的那片鹅黄。这些印象就像一阵清风从她们的生命中滑过,轻轻拂去心灵的伤痕,让她们品味人生的真谛,感悟世间的真情,体会生命的微妙与欢乐。

读书让人明智,使人灵秀。爱读书的女人内心豁达,她们心里装得下海阔天空;爱读书的女人有文化修养,她们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爱读书的女人温文尔雅,她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提升人生价值。

窈 窕 书女,以玲珑的心灵、聪慧的头脑、温暖的爱意和善解人意的修养,将美丽与优雅走成人生的道路。她们的精神在一页页书中慢慢升华,她们的生活在一本本著作中感悟,她们的心情在一声声韵律中快乐。爱和美让她们思想丰富,理想和尊严让她们内心崇高,独立和自信让她们步履铿锵,闲适恬淡的优雅让她们韵味独特。

爱读书的女人,把生活过成一首余音袅袅的诗。即使生命平凡,但她不甘只做一抹淡淡的绿茵,她努力追逐阳光、寻觅潺潺小溪、留恋鸟语花香、欣赏繁星漫天,她努力创造着精彩绝伦的精神乐园。永远追逐梦想,让她的生活如一首色彩斑斓、安然宁静、充满希望与遐想的诗。爱读书的女人,无论生活之路是否坦荡,不会沉沦悲苦、不会孤独惆怅、更不会卑劣恶毒,因为书籍的光芒早已将她的精神照耀得闪亮、温暖,足以驱散不如意的阴霾。并且,她们懂得人生起落,若不淡定从容,何以面对云卷云舒。她们更懂,人贵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与傲然。爱读书的女人,生活里永无苟且,而是诚实、友善、自尊与正直的成长。读书的过程于她们是过滤杂质、澄澈灵魂、收获快乐的过程。

夜深人静,淡淡的音乐,并不孤独的书桌前,一位读书的女子,那般恬静、那般雅致。此时,生活便不是繁忙不是琐碎,而是尘世中带着轻松、放飞思绪、清新脱俗的一段舞蹈。爱读书的女人,让灵魂游走飘散在书香四溢的房间,丝丝缕缕的快乐情愫与细细淡淡的爱意从心底流露出来,无声无息地蔓延,周身散发着明澈与沉静的味道。

爱读书的女人,世间女子中最美的一种。那温婉细腻、轻盈独特无法言说,但却总留下永远的回味。窈窕书女,笑靥如花,灵魂高贵典雅,情怀真诚而温婉。书香四溢,温润着一个又一个平凡岁月,让人神采飞扬、自带光芒。

“茶能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用花”。做一个爱读书的女人,在阅读中提高思考能力,获得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书籍中陶冶情操、温和性情、提高修养。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提升自我,在岁月的熏陶中慢慢浸润成最美丽的女人,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柔美优雅的风景线。

不知自何时始,随身总有一本书,帮我渡过零星的寂寞和无聊。

有时候,天会随人愿;有时候,事竟与愿违。

年少时,随乡人千里迢迢,从南方长驱直入到北国,在与友邦隔海相望的城市,虽少小离家,却傻傻的不懂得乡愁。因为很快发现,在潮起潮落的沙滩边,突兀着一个小书亭,草绿的铁皮屋,几本挂着的杂志在晚风中哗拉拉翻起,拍手欢迎我的到来一般。重要的是,里边靠背的一壁,挤挤挨挨一溜儿中间,往往有我心“倏”的一耸的书脊,《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梅里美小说选》……默默无言,混为一谈。七角,八毛,至多也不会超过一块半,买下,我的山坡上的被漫过膝盖的酸枣树团团围困的工棚里的夜,就不会寂寞,不会长。并且,很快发现,北国的烟民的口味,竟与我们两样,家乡难买的烟,比如“上海前门”,在这里,几乎没人要。有书,有烟(茶就不作奢侈的梦想了),世间的东南西北于我,实在也什么两样。

这样痴痴呆呆,濒临三十脚下,现实生活里一无所长的我,已有讨不上老婆的危险。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相过几次亲,没财没貌,尖嘴猴腮,没人要我。娘的焦灼、唠叨,渐渐变成了不语,两裤管卷过膝盖,露着小腿上蚯蚓一样蜷曲的红筋,坐在后门口的木槛上。穿堂风将她的头发吹起,灰白相间,如一团尘埃在头顶飞扬。姜子牙,朱买臣……我不知道怎样安慰娘,只知道用些故事里的死人,来安慰自己。

终于,有好心人又替我介绍了个对象。碰巧姑娘的小叔,和我二哥是十几年前的同学。当年,我二哥书念得好,在学校有些名气,我沾了二哥的光,女方同意我上她家,相互见个面。俗话说“乱说媒人”,还真是。媒人当着我的面,在明晃晃的一块粘在门口的长方形光照里,对女方家长说:“啊呀好孩子呢,不抽烟,不喝酒。”我那时因为还有梦想,恍恍惚惚不大相信这就是我的一生,也没有跟谁离情别绪之类的哀愁,因此不喝酒。但烟,是多年前,就在每夜的黄卷里,将两指熏了个焦黄。但我不敢说。尤为尴尬的是,我在这样的屡战屡败里,早就没了自信,因此木不愣登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只是无限希望她家,能有张有字的纸片。一来掩饰我的尴尬,二来满足我的嗜好。不说话不要紧,我可以做些小殷勤,比如递杯水倒个垃圾什么的,其实我是在乘此机会找。终于被我找着了两件有字的宝贝:一本去年的日历,和马桶旮旯有可能成为我小舅子的一本初中英语练习册。我非常高兴,虽然不识英语(外国语我学的是日语)但总不可能一个汉字都没得看吧?欣然打开,但见1、2、3、4……八道练习,有六道赫然打着鲜红的“×”。我像骤然挨了一枪子:天啊,这要有多大的本事,才能把书读成这个样子?

父亲突然病故,娘一夜之间,白发飘飘,妹还小,家庭的担子天经地义掉在了我的肩上。父亲在时,头顶有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天下大乱与我何干?就像一个好梦,做的时间长了,以为世界原本如此,毫没预兆地挨了一棍,醒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惊恐地发现自已,除了会背一些换不来一根稻草的唐诗宋词,什么都不会。啊,难怪我父亲临走时,将他的三公子忧郁地看了一眼!

阿弥陀佛!第二年春天——春天多喜事,我也借了相,总算有个女人,傻乎乎的愿意跟我结婚。哔历叭拉的喜炮里,我却莫名其妙想哭,想逃走。因为我看过张抗抗的《北极光》,主人公就是结婚的时候越想越不对劲,临阵脱逃。但我却命中注定无法逃走:我二哥在外地,大哥婚后就与我们分了家,就没顾过我们孤儿寡母的死活。我逃走了,谁来收拾残局?我只好对娘说:“娘,我帮你娶了儿媳了啊!”

新嫁娘第一次下田干农活时,是将收过稻子的白板田分塄,种上油菜。我们夫妇及小妹三人,锄头,挖铲,菜种,化肥,肩挑手提,罄铃哐啷来到田间后,却谁都不知道该怎样开锄。“哈哈!”我的庞然大物的新娘大笑一声,对着天说:“想不到我嫁的人,连这点事都不会。”泪,没有流上我的脸,却在我心里,回旋,回旋!从此决心不看书,包括电视。

那夜,我烧毁了全部日记……西风烈,深秋的风刮得手上裂着口,渗着血,脸上起了皲,一个,又一个,但这仿佛是别人的事。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看不见一个人影,哪怕鸟迹。但我要一眬眬、一撮撮的寻过去:哪一撮菜种没有出,哪一撮出得太多,将出得多了的,浇上水,间出株。被间过苗的,根部已经松动,容易冻死,培上土。没出的一撮,我们农人叫“失堂”,旧土不利新苗,况又绿绒绒的长了一层草,重新锄出一个凹,移植进新间来的小苗,浇上水——水是枯旱季节,要去找。一眬眬,一行行……

一个冬天的上午,我的一个同学突然来看我。我正在田里挑土。靠近村边的一块水田,离泵站远,水沟七转八拐到这里,就变成了涓涓细流。没有水,怎么种水稻?为了能引导点水,每年栽秧时节,我都要整夜守着,花心花血放来的一点水,一不留神就会被隔壁田家的杀猪胡,田埂上掘个口,汩汩流进他家田里了。打架我不是他的对手(他杀猪不眨眼,还会怕我?)人民法院会受理这?我除了整夜整夜看守着,难道还有天法可想?还有,这块田天生一头高,一头低,就是弄来些水,也是高的旱死,低的淹死。因此我需乘着冬季,一担担,一肩肩,将田挑平。……现在,我同学在村边叫我的名字。我心里一亮,就丢下挑子,向家走。我俩在学校时,他喜欢写诗,尽管大部分我读不懂(每每这时候,他会眯缝起眼睛,沉醉地跟我解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也悦乎?我破例喝了点酒。“你还看书吗?”我争取主动,问。“武侠小说。”他说,“消遣。你的小说呢,写得这么好,还继续吗?”“喝酒喝酒。”怕鬼有鬼,还是被他问起,荷锄带月归,把酒话桑麻,我已无颜作正面回答。送他走的时候,天空里下起了雨点。“唉!”他叹了一声,我分明看见了他脸上的水滴。我知道,如果是泪,决不是全为他自己。他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曾经的我的知音,我的精神生活的同伴,越来越远,直到他的身影于弯弯曲曲的泥路上在我的`瞳孔里化成一个小黑点,我才回。不用说,我俩曾经的美丽的梦想,早如彩色的玻璃,被现实的大车辗过,嘎拉拉支离破碎。

有一天,无意间,书页里掉出张旧照片,狭长的脸上生着冻疮,贼眉鼠眼,穿了件大约叫外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忧郁地看着我,仿佛在问:你是谁?我答:我就是你,当年的你。

——那年,大年三十,老婆摸出全部家当:十七块三毛。老婆说,我们的小店,乡下年初一会有生意,你带上这些钱,再去城里批点货。书念成这个死相,再不听老婆的话,还有活路吗?我接了钱,去十里外的城。

天上没有一点云,如我老婆营养不良的脸,白得我心里发毛,又像刚刷过一遍浆糊。江南春自由市场在年三十的下午,乒乒乓乓:有的在收店门,有的在放鞭炮。被我捏了又捏的十七块三毛,除了够买些供祖宗的香火蜡烛,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批些儿什么货。祖宗的香烛店里已经有些,若是正月卖不掉,就变成了剩货,要积压到七月半,谁吃得消?思前想后,我没有办法,但无论如何,不能空手回去。人道是:新年黄土贵三分。哪怕我今天带回一根灯草,小本经营,利上滚利,指不定哪天会变成金条。“哎呀”一声,一个提了一筐菜的妇女东瞅西望,撞上了我。所有读过的天文地理历史占卜在我脑中舍利子似的凝结成一点,灵光一闪:新年新岁,谁家不要添菜?于是我飞奔向东门,借了个板车,跑步穿过县大街,来到西郊蔬菜批发市场。

惨白的天空在大年三十的傍晚,终于有了结果:碎琼乱玉,纷纷扬扬,林教头山神庙的风雪。这时候,城里的街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宽广,寂寥,行人零落,行色匆忙,只有几个穿了明天的衣裳的孩子,在快乐地东“乒”一声,西“乓”一响。空气里弥漫着硫磺味。我拖着两包黄萝卜,鞋里不知什么时候灌满了水,却一点儿不冷,除了两颊有点痛,“叭吱叭吱”,我在跟愈来愈浓的夜色赛跑。

……

读过的书上有句话,叫“有棵草就有颗露水”,转换成我们乡下的土语,叫“呒眼野鸡天照应”。公元1993年的一天夜里——这是个跟昨天一模一样的夜——我漫不经心地用刮胡须的刀片削着掌心的七个茧,削到第六个时,鬼使神差地打开尘封了四年的国产十四吋“熊猫”,雪花飘飘的屏幕上,第一映出的是配了解说的某市局面向社会的招聘通告,犹如“霹拉拉”一个姿势优美的闪电,将我通体照亮。当我边听边看完了“本次招考分地区录取,每乡录用一名:第一名。以及最后的“本解释权归口口口”时,禁不住对着发霉的天花板一声长叹;“天终于看见我了!”“怎么了怎么了?”老婆以为我天呀地的得了什么绝症,慌忙看我的表情。我俨然像国家干部似的唬下脸,将通告的内容、条件、以及摇身一变等复述了一遍。“你能吗?”老婆问。老婆大人呀,你真是白白跟我夫妻了一场,你老公打架打不过别人,考试?哼!

……从此又与笔墨纸砚干上了。

干着干着,矫情啊,我竟然时常时常的怀念让我生冻疮的胡萝卜,怀念西风席卷的田野,怀念酸枣围困的山岗……我的寂寞,我的忧伤。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低于二十六年,我在时常光顾的书店,没有碰到过一个同类。只有星期天,一帮半大不大的孩子,懒慵地坐在墙角里,书架下,叉开两腿,捧着本课外参考书。我知道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看,不用掏一分钱,看完了一撩,拍拍屁股走人。店主坚决不会赶他们——将这帮虚假的繁荣赶跑了,不果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吗?“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这些柜组前,我一个人,就我一个人,年年月月,冬去春来,在徜徉、徘徊、流连忘返。我从来没碰到过一个和我一样来买书的。老人,青年,男人,女人,谁都看不出是男是女的人……这个城市不读书?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小是小了点,但连骨头带毛也有八十万人呢,他们都去了哪里?都在干些啥?都在卖胡萝卜?我有时在寂寞之余,会感觉滑稽,好笑,不是笑别人,而是笑我自己:过去,读书读得差点讨不上老婆,还不长记性;现在,别人都在桑那,都在酒店,都在发财,你却旧病复发。神经病!

……不说了。

今夜陪客,我在宜兴的城里饮了半杯酒,上不上下不下的,狂奔四十里,回到办公室,紧了门,从现实的热闹重复跌入我灵魂的寂寞。一边作着如上的思想,一边心不在焉地在网上打牌,没有一盘赢,害了对面的朋友跟着我输分,正想关闭,侧里坐上了个网名叫“承包国务院”的。

我问:“你想用几个人?”

他答:“不多。”

“将文教部转包给我,行吗?”

“可以。”

“我不上缴,我要财政补贴,我要整肃全国文教。”

“就看你的了。”

“另外,我还要枪毙十万人。”

“公安部你要不要?”

“不要。我不才。这方面我只想做两件事,一是枪毙十万人,二是缉拿在逃*官。做完了,我就功成身退,躲去我同学的别墅写小说也。”

“一言为定!”

我就下了线。关了电脑,突然意识到漏掉一个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谁说的?枪——毙!

喜欢品茶,也喜欢读书。边品茶,边读书,最是养性、修心、怡情。

初爱读书时,没有书屋,常常干读,独坐在阳台,或庭院的台阶上,借着阳光或月光,便觉得很可心。书读罢,自觉有走马观花之感,一本书,往往在偷闲窃时中费劲读完,得到的是“不了了之”,内心汲养极少。近些年学会了品茶,品茶的同时捧起书读,茶有味,书也有味了。

学会品茶,缘于朋友赠的诗联:“诗题窗外竹,茶煮石根泉。”这之前,也常喝茶水,不过,尽是些普通花茶泡在普通的水中,仅区别于白开水,以解渴为目的,是纯粹的茶盲。因此,一杯杯饮下,并无丝毫茶韵之感悟及联想。得到这副诗联后,斟词酌句,慢慢便嚼出诗韵,长了诗心,开始真正喜欢上读诗读书,继而把品出的茶韵融进读书的情致之中。现在,我已完全把品茶当作读书、把读书当作品茶。

好的茶,并非茶叶单一决定,它还取决于泡茶叶的水质。好茶叶用泉水泡,尤其是山泉、山泉的上泉,泡出的茶无污染、纯净、清香,最好。这样的茶,喝起来犹如与茶谈心,对身心健康作用很大,特别是人到中年,虽然不惑,却心悸加剧,事务繁重,压力大,烦事多,愁交织,心火燥。但若有自控能力,不妨泡杯好茶,坐下来,平心静气,细品慢嚼,就会品出茶香中如诗书般的韵味,就能获得艰辛中的宽慰。

读书和品茶一样,读好书,读自己喜欢且有用之书,才有心得,才容易领会与感悟。好书,都来自语言文学,不在长短,贵在内涵。一本有内涵的书,传递的是一种生活精神与感情。我们读书,不仅是读知识,主要是为了从中吸收营养,丰富思想,提高生命、生活境界。天下书多,择书而读,如择水泡茶一样,要有意识,不敷衍,便知味。相反,就如浊水泡茶,无益还损身。当然,博览群书是好事,读得多,知识就多,但真正能读懂、读进内心,融入思想的书不很多。

品茶与读书,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及内心世界。而懂得用泉水泡茶的人,既泡得,则品得,品而有得。相同,读好书之人,必能读出心得。

着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人类依靠传播着文明的种子,同时,人类又不断地对书籍进行补充、提炼,把自已的见解和知识又通过书籍传递给他人。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伴随着我成长,促使我不断进步。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一本好书就你是一位启蒙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它告诉了我做人的准则,让我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人生哲理,使我的思想得以更加完善。

小时候,我处在书荒年代。留在脑海里的几个有关书的记忆,每想起一个都会有一番无穷回味。回味弥久愈香,有时甚至觉得,如果那时有充分的书让我去读,说不定现在也会成了啥“大气候”。

记得是刚上学,粗识几个字而已。那天放学,娘照例要我到麦地挖野菜。正认真地挖,眼前突然一亮,看到在没脚深的麦棵旁,静静躺着一本已经雨淋的破旧的画书——后来,这本画书就成了除课本外属于我的第一本书。记不清书名了,只记得内容是说一个地主搞破坏的事儿。就这本画书,我不知津津有味地翻了多少遍。

如果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意外捡来的话,那我得到的第二本书就有点“不择手段”了。那是一本我从同学那看到的,叫什么几号公路大捷的画书,内容大概是美国鬼子和越南人打仗的事。我馋馋的,极想看到这本画书,但与同学借他不给。那位同学很高大,比我要高一头。借不给,强借更不可能,只有“巧”取。那天,我在大队代销店玩,那位高大同学恰巧也在。天赐良机的是,他裤兜里正塞着露头的我渴望已久的那本画书。咋办?我急中生智,装做买东西模样,往大个同学身边蹭——若干年后,我每教一遍鲁讯先生的《孔乙己》,觉得迂夫子孔乙己的那句“窃书不为偷”的名言是最中听的——我用身子轻轻把画书碰到地上,然后机敏地踩到脚下。这一系列动作做得天衣无缝,那位大个同学竟浑然不知。熬到大个同学走后,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本“佳肴”,饱餐一顿。

后来,在大姨家我得到一个很好的看书机会。大姨家几位表哥藏有不少画书,什么《红色娘子军》、《平原游击队》、《红岩》,每次我都看个够。有时不过瘾,还偷偷掖裤腰里几本,拿回家看。小时侯,我最爱上大姨家走亲戚,其主要原因就是能看上画书。父亲是位非常节俭的农民,一分钱能掰成八瓣花。那次,我和父亲一起赶集卖猪娃,卖罢路过书店,我斗胆向父亲提出买本画书的愿望。父亲犹豫好大阵子,才领我进了书店。那时,没啥好画书,我就买了本《沙家浜》。这本《沙家浜》,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很是炫耀了好几天。

看真正大点的书,是在上中学时。那时,一位同学有本《曹操的故事》的书,几经低求他同意借我半天。看一半时,那位同学突然变卦,又要了回去。书里面一半故事没看完,给我留下不大不小的遗憾。农村的孩子夜晚和雨天无事,比我大的一个邻居伙伴有本《烈火金刚》,借看他不给,只一点点念给我们听。那代价是替他办事,当他的喽罗,偷些瓜果等向他进贡。我是最卖力的一个。有次偷瓜,被看瓜老头逮住臭打一顿,回来摸摸红肿的屁股,听起书来却没了痛的感觉。记得那时我还看了《大刀记》、《金光大道》、《战地红缨》、《沸腾的群山》等书。后来,虽然知道有的书没多大价值,但我敢肯定,那是那时滋养我的几本难得的书。

考上师范后,我如饿极的乞丐见到丰盛的宴席,如饥似渴,狼吞虎咽,读了大量的书。我终于有机会畅游书海了。这个时期,我虽然读了大量的书,对我童年少年书慌年代给了一些补偿,但我读书的黄金时光,却在书的饥渴中白白错过了。我将永远无法找会。

现在,我已为人师二十几载,为人父十几载,我真羡慕我的学生和孩子。他们没有尝过没书读的滋味,没有经过没书读的饥渴,他们可以从小尽情读他们喜爱的书,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增强能力。我相信,有大量的好书的滋养,他们一定比他们的师辈父辈们创更大的事业,成更大的“气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俗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

一盏暖灯,一杯杯清茶,一本本书,伴我走过多少个日子。

在纯洁无暇的幼儿时期,书,总是陪伴我左右,上课时它在,下课了,它依然在,小小的一本书,仿佛具有魔力一般,令我陶醉其中,无法自拔,使我遇上了一生的挚友。

在懵懂无知的少儿时期,一路走来,在书的陪伴下,我的辛勤付出,有了收获,也会得到更多的感悟,会有新的快乐,每当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时,心中就会有中说不出的喜悦,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

而现在,在逐渐成熟的中学时期,有了书,就有了绚烂的梦想,有了无限的快乐,是书陪伴着我,让我在面对一次次失败时,也慢慢地爱上了读书。让我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学会考虑问题。

是的,书,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爱上读书,就像鸟儿爱上蓝天,鱼儿向往大海,这是我们会书的挚爱,对知识的渴望。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找到书中的乐趣,感受书带给我们的欢乐。

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慧,书可以陶冶情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里演绎着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与邪;书寄托着前辈们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的乐趣有很多,就拿我看过的书来说说吧!

读《绿山墙的安妮》的乐趣。可以感受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安妮的想象是那么的美好,有趣;安妮一生的美好记忆就留在那美丽的爱德华岛中,让她再也不孤单,让我也感觉不到生活的愚昧。这是读《绿山墙的安妮》的乐趣。

读《西游记》的乐趣。想必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斩妖除魔,护送师傅的英雄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孙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斗的精彩故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孙悟空72变的神通广大令人向往,猪八戒贪吃,沙僧老实、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记在了脑海里。这是读《西游记》的乐趣。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乐趣。带你去旅游世界各地,带你去了解警察的辛苦,和坏人的放肆与邪恶。这便是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乐趣。

读《红楼梦》的乐趣则是品味人生百味,感受人生喜哀。

当你亲身走进书的海洋,找到读书的乐趣时,相信你一定会有感而发:“好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学生时代,读书是我的梦想。而今,身为教师,一名语文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成了我的快乐之梦。

早读时分,我会手捧一本书,或诗歌或散文或传记或小说,来回巡视,像皇帝的圣旨,谨小慎微,一字一句,一步一摇,时而点头,时而哈腰,时而面带微笑,频频颔首。而一群孩子们,则受着我的影响,眼睛像闪光灯一样一齐瞄准登场的明星,——旋转,——旋转。突然,我远眺一角的追随者,以眼瞪之,他心领神会般便高声诵读了起来;又窥近者,不觉呀然一惊,收脸,埋头,起声。我则以书掩面,偷偷作乐。随即,教室里响彻起一股不可阻挡声势浩大的读书浪潮,万马奔腾,山崩海啸。我吞没了,沉溺了,陶醉了。又似一叶孤舟,快乐逍遥的游荡着。

读着书,享受着,快乐着。图书角是我们教室最美的风景,这里成了我和孩子们的阅读乐园。课下时间,我总想到这里赏赏风景,借机沾染些书香气:把书整理成排,把散佚的书装订一下,查看书签丢掉没有。但总是事与愿违,这些可爱的孩子总是想着法和我“抢书”。当你一走进教室,“乐园”早已被水泄不通的围了一圈。有的两人一组,肩并肩,头挨头;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肘支窗台,双手托腮,屏心静读……一见我来,似熟视无睹。看来这次想“窃书”的行动,再次宣告失败。不仅而已,他们还专门抢我爱读的书。我曾想,课下时间我抢不着,课上借来读,不也乐吗?但当我兴冲冲走近“乐园”,想遍览胜迹时,一瓢冷水袭来——我的爱书哪里去了?我怒而急转身,这些孩子正“一本正经”的读着。我无奈,哑然。再细细一察,便见了一些端倪:冷面暗笑者,强憋想笑者,似读暗笑者……嗨,这些孩子,原来是故意给我难堪的!但我若无其事,依然如故地拣一本书,悠闲的走着,踱着。他们偷着乐,我也偷着乐呀!

读书快乐,读书的故事延续着快乐。作文课上,我兴致勃勃地读着一篇声情并茂的学生美文,而下面的孩子们却笑得前仰后合。我佯怒,学生则答日:此文乃源于《中学生读写》也。细观他们的表情,我心明白:原来是他们的智囊团设“偷梁换柱”之计以诱我。无意之中,我被将了一军。此后,我自诩“书痴”的美名便被不攻自破了。但读的书多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有了长足进步。每每作文课,我都会在全班面前展示学生的佳作。学生也自感到成了一名小作家了。某日,我忽然举着一个薄薄的信封,轻快的走进教室,一声呐喊:“同学们,你们看——”我高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小家伙们一个个迅速围拢过来,“赵伟同学的文章发表了!”一声惊雷,教室里窒息了,迅即又炸开了锅,高呼着,跳跃着。“怎么回事呢?怎么回事呢?”角落里的赵伟还在那呢喃自语呢!我把玄机告诉了学生:我私下把学生优秀作文向刊物投稿了,以后还有呢。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学生的习作一口气发表了30多篇。看着这沉甸甸的收获,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其乐无穷!

“学校可以滚,但书不可以不读,”这是三毛的话,仔细一想,是这样的。

三毛的文学功底不用怀疑,她的阅读量足够使她有了很好的文学修养,古今中外的书,很多都看过。这样一来,她的精神领域已经高人一筹。我想,三毛爱看书,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加上她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庭,父母都是文化人。天性加环境使三毛更愿意在书的世界里思考、幻想。学校在当时,给三毛的感觉就是一个牢笼,她年纪是那么小,却无时无刻都有想飞出去的冲动,想去拥抱在大地和蓝天,可惜她终究不会飞,要是能飞,或许早已飞走了,去到她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她自己知道。

"闲的跑到坟墓堆里看书"这也是她干的事,那时年纪不大。我们无从用一个理性的思维去解释这个做法,那就用感性吧,说的直接点:与其在活生生的人堆里,还不如来到安静的死人堆里待着,不用看那些可恶的面孔,不用猜测可怕的人心。坟堆里,安静,没有人会耻笑她,反而只会乖乖的看着她读书。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这样想的,至少想她应该是那样的。其实,她这样的做法在有些人眼里很勇敢很有个性,不然,小时候的三毛不勇敢,不个性,她也不知道什么是个性,那只不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她在坟墓堆里看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她爱书,爱安静,没人打扰她。坟墓堆就是个好的去处。

中途离开学校,在一个屋子里,她彻底隔绝了,即使是对待家人也是一样。她在屋子里看书,她、屋子、书三位一体,没有别的多余东西。自闭的日子,她的精神和灵魂没有一天是枯萎的,因为每一天她都和书在交流。我想,后来,她应该会感谢那些自闭的日子。

三毛不是个群居动物,即使在人群当中,她的心也是与人群分离。她的眼神也是朝她感兴趣的地方看去。这种现象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体现。 学校里,它得不到的东西太多,得到的却是对她血淋淋的伤害。被那个可恶老师侮辱,被一些人耻笑,被那个笔迷叫舒凡的人丢弃,这些是学校读书时带给她的,我想无论是哪一次,都直接使她的灵魂受到伤害,这是痊愈不了的,忘却也只能是表面。只是,三毛比人们想象中要坚强的多,那些对她产生了阴影,可她所追求的东西,从未放弃过,无论是精神领域的或现实中的生活与爱情,三毛是一个把精神与现实捆绑在一起的人,这样,当然是会有冲突,它们还会时常打架,我觉得,应该是精神获胜, 要不,让现实老做一个获胜者,她早已死了几百回。

看过“凡高家书”,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富有艺术气息的人都与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是啊,三毛全身上下无一不透露着不凡的艺术气息。她把灵魂骑在马背上,带着属于她的书。游历万水千山,还是选择了一个梦幻的撒哈拉,灵魂在那儿寄住下来。好景总是不长。她的心缝缝补补好几回。不按常理走的她,红尘里苦苦笑笑,痴痴等待。书、文字陪着她到最后,也超度了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去读书了,就算读书也无法真正地享受读书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享受读书呢?

现在,很多人支持“读书无用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者是看到寒窗数十载的大学生难觅工作,或者是忙着赚钱认为读书浪费时间。

其实,现在很多人读书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著名学者于丹日前做客某文化论坛,把现在的阅读分成了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在于丹看来,所谓游泳的阅读就是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是啊,以前大家总爱说“学以致用,”做什么都要立竿见影,殊不知,这样的功利心让我们无法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无法真正进入书中所传达的境界。其实,所谓“无用的阅读”才是真正最有用的阅读。请大家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很自然,很平静地阅读吧。当你进入这个境界时,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

读书是有品位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自然而平静地读书让你感悟读书的快乐,懂得拒绝让你思索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享受读书!

王国维先生曾总结过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后人对此有不同的阐发。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从学与行,再到有所得的渐进过程。很多先贤圣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他们无一不是精于读书,善于实践的楷模。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开卷有益,在用脚丈量世界之前,书,无疑可以一点点扩大我们的眼界,夯实我们的基础。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守着一副小小的躯壳,是走不了多远的。

为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大文豪欧阳修痴于读书。马上、厕上、枕上无处不读,书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是文思泉涌不竭的源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出山问政,指点江山之前,孔明也只不过是个在草庐之中常与书卷作伴的文弱书生。然而他在卧榻之上,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是因为书中自有大天地,以此为鉴,而知兴衰更替。

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躬行需要怎样的付出。

百年前一个寂寂的个冬夜,屋外风雪茫茫,屋内作文一盏油灯未枯,一位衣着朴素而气度不凡的老者忽而放下手中的书卷,转过身来,语重心长的对在灯下苦读的儿子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掷地有声,也是这位自号“放翁”的老人一贯身体力行的座右铭。坎坎坷坷中,怀才不遇的他日夜惦念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那是始终如一的执着,他的一腔爱国热情不仅激荡在行云流水的诗文中,更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里,在前线的刀光剑影中。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年代度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早年寒窗苦读,后来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半生飘零之后才重回故里,将毕生所学、所思、所行倾注到“六经”的整理上。为了践行“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他开创私塾,广收门徒,这才有他的《论语》与儒家思想彪炳千古,历久弥新。

先读书而广有博闻,再实践而深得真知,后收获而水到渠成。在无声岁月的默默求索中,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我们,还在路上。

读书,你可以知道这字里行间蕴含了无限的乐趣;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读书,可以让我们与高尚的人畅快对谈;读书,他可以陶治我们的品德、情操,使之高尚······

原来,我不喜欢读书。现在不知怎么了,就像有魔力般吸引着我。读书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使我受益匪浅。每当做完功课,简陋而整齐的小书柜就会像块磁铁把我吸引过去,每本书就像跳跃的音符,争先恐后地让我阅览,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我喜欢的书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到入情处,感觉自己就是如饥似渴的“书虫”,在书本的字里行间钻来钻去,淋浴一身书香,放松一片身心。我会用心去读,跟着书中情节走,当主人公痛苦时,我会悄然流泪,当主人公快乐时,我也会哈哈大笑。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已经不能离开这位不说话的朋友了。

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带我畅游理性世界,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书,用他丰富的知识甘露,浇灌了我们求知的心田。

快乐读书,快乐成长,每本书中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就是这种清香,让我着迷,让我快乐,让我不能离开他!

1.

有一段时间,因为情感和工作上的诸多烦恼集中在一起,很是郁闷。于是学习现代人时尚的解压方法,肆无忌惮地吃吃吃买买买,在偌大的长沙市,日夜不停地瞎逛。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星期,内心的郁闷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整天无所事事,感觉到加倍的空虚。于是在某个深夜,打电话给一位多年的好友,被我吵醒的好友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握着电话听我唠叨半天后,扔给我一句话:“明天哪儿都不要去了,什么都不要再买了,安静地呆在家看一天书吧。”

这句话像一根针,突然在我心里扎了一下,似乎看到有汩汩的鲜血冒出。缓过神来的我没有等到明天,立刻往冷落已久的书柜奔去,打开落满灰尘的玻璃门,久违的墨香扑鼻而来,让我精神一震。

那天晚上我通宵没睡,看完了宁远写的那本《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书写的不复杂也不深奥,却道出了一个女人、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如何打理着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兴趣爱好。从年龄上来说,我比这位作者要大,但是对于生活的把握,却完全没有她这份宁静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是迷失了,迷失在世界的热闹和喧嚣里,也迷失在欲望和诱惑侵占的人生里,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份什么样的日子。

2.

前不久我坐火车外出,几百人的贵宾室,除了在走廊上跑来跑去的小孩和闭目养神的老人,其余的几乎全拿着手机在玩。唯一一个抱着书本的,是我邻座的一位中年女士。我观察了一下,她看的是张海迪的《绝顶》。

上了火车才发现,我与她的座位很凑巧的面对面。于是我们简单交谈,我问她是不是从事教师之类的职业,她摇头说不是,她说她只是一个超市的售货员,并且毫不忌讳地告诉我,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很多年前就已经和老公离婚了,独自带着孩子。她爱上看书,起初是因为孩子。离婚后的她怕自己独自教育不好孩子,就用了最笨的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省下的钱大部分用来买书,她觉得书本能够帮她教育好孩子。一开始,是孩子在书桌边看,她在一边缝缝补补或做些其它的家务,再后来,发现家里并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缝缝补补,闲下来的她也从书架里抽出一本书开始看,这一看下来便上瘾了,接下来的许多年,夜晚和周末,都是和孩子每人一张书桌,各自安静地看书。

我好奇地追问:“那孩子呢,学习成绩应该很好吧。”

她点点头说,已经考上了重点大学,再过一年大学就要毕业了。这次出门,就是去另外一个城市看望孩子。

接着她说,虽然现在孩子不在身边了,但她还是坚持看书,这样日子不会孤单难过,内心也不浮躁。这些年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似乎没觉得辛苦,反而觉得上班赚钱、下班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日子格外宁静。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有好的婚姻,有好的经济条件,羡慕别人能够穿得起名牌,买得起豪宅。可是这些年的书看下来,慢慢没了对别人的羡慕,倒觉得再多的钱也是一日三餐,再大的房子也是夜眠七尺,身体健康、生活安稳便好。

3.

最近杨绛有一张照片在网络上传的甚是火热。她坐在书桌前拿笔写着什么,背后,旧式书架上是一摞摞或横着或竖着的书。

在遭遇女儿和先生都已离世的打击后,这位百岁老人仍然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整理先生遗留下来的文稿,那旧式书架前淡定而清浅的神情,越过年龄,散发着世人瞩目的美丽。

岁月流转,时光过膝,如同杨绛一样,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终究会在身上形成一道温柔而淡定的光芒。这道光芒能够抵御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诱惑,能够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能够让人在打击中变得独立而坚强,能够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独立于世,不惊不惧。

世界很热闹,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安静地读书。

今天下午,我读着韩愈写的《师说》,回忆自己茫茫求师路,感慨颇多。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须向很多人学习,才可能成功,若说我在医学领域,能够挤身于“随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之一,名字与学术成就能上《中国专家大词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词典》、《国魂》等六部大型典籍中,技术职称能由一个检验技士,冲到康复专业副主任医师,与我一生孜孜不倦的求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我的求师路要追索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只有六七岁的时候,看到一位叫刘发善的名老医生用针刺、拔罐法治好我妈妈头痛病时,就缠着这个名老医生教我治病技术,虽说当时只是得到一个‘待你长大后教你’的空头许诺,但在我心里从此立下长大后‘当名医’的宏愿。

一九七四年春,我在唐镇卫生院进修学习时,碰到一个针灸医生,当我提出要拜他为师时,他拿来十根银针交给我,并说道:“假如你能将这十根银针扎进你身上,我就教你。”

“陈医生你可要说话算话。” 我一边说,一边快速挽起裤腿,拿着银针就往自己大腿上扎,短一点的银针很容易扎进去,而较长的银针确是将针扎弯了也没能扎进去。

“哈哈!哈哈!你小子真往自己身上扎呀?” 看着我将银针扎弯了也没能把针扎进大腿的陈医生,笑得弯下腰。略微平静下来的他对我说道:“你小子有一股狠劲,为了学扎银针,你拿起银针就往自已腿上扎,眼睛连眨巴一下都没眨,可见你是真想学针灸这门技术,我的原意是想用针吓唬一下你,让你知难而退,谁知道你小子来真的,我也不能说话不算数。 我现在告诉你,你只要捏住银针针尖上0.5厘米处,将针快速刺进皮肤,再移动捏针的地方,往下压推针体,至有酸、胀等反应后,停止进针,略微转动一下针柄,加强针感,停留一会就可以出针了。” 陈医生一边拿着银针做示范,一边讲解道。

“谢谢陈老师!” 我手拿着陈医生送的十根银针,记着陈医生告诫的注意事项与选穴原则,喜孜孜地走出陈医生的诊室,我的针灸治病生涯就从这儿开始了。

在襄阳卫校读书期间,我利用卫校丰富藏书的便利条件,在看了很多针灸方面的医书后,急于想找一个有名气的针灸专家学习提高。经人介绍,我挑选上襄阳地区医院针灸科主任季某,当我直接说想跟他学习时,他以我学的专业不对口为由而一口回绝;当我以旁观者观看他扎针治疗时,他又以闲杂人员,影响他工作为由,将我赶了出来,后来,我乔装打扮一下后,专门挂他的专家号,装作病人,让他扎我认为难扎的膝部与踝关节部,观看他进针角度与方法,体会他运针手法与针感,连扎半月,把原本无病的双膝、双踝,扎得布满针眼。

在尚市卫生院工作期间,抱着由检验技士改行当医生想法的我,很想拜卫生院里的一个姓邱的名老中医为师,常说与我父亲关系挺好的他,在我正式提出要拜他为师时,遭到他一口回绝。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一边看中医教材,一边到药房翻看这位老中医的治病处方并抄录下来,借此来学习他的治病经验,了解中草药配伍规律,与药物剂量加减规律。

同时,我还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或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或参加多类短期针灸学习班、或义务给病人针灸治疗,来提升自己临证治病技术,通过五年刻苦学习,终于在一九八五年,顺利通过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晋级统考,并以每门功课平均88分的好成绩顺利获得针灸医师资格证书。

在厉山卫生院工作期间,已是针灸科名正言顺医师与负责人的我,为了提升自己学术水平,一方面找机会参加各类进修班与学术交流会,一方面定向找我崇拜的针灸医学领域大师,如石学敏、贺普仁、程辛农等,参加他们举办的学习班或函授班,购买他们写的医学专著,通过学习与研究他们的学术经验,来提升自已学术水平,而石学敏、贺普仁、程辛农、等专家,以及学术会议或进修班讲课的老师,自然也算是我的老师。

若说我在医学领域还算有点成就的话,我必须感谢唐镇卫生院的陈耀德医生,他是我在针灸领域的启蒙老师;也应该感谢尚市卫生院的邱老先生,襄阳地区医院针灸科季主任,虽说他们不愿意教我,但我还是从他们那里‘偷学’到一些知识;同时还要感谢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教授,北京中医学院贺普仁、程辛农教授,以及各个学习班、学术交流会上讲课的老师,是你们为我‘传道受业解惑’,将我托举到现在的高度。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我们求师,不能仅仅因跟某一师而满足,如此的话,我们充其量只能学会该师在某方面的技艺,成为该师的翻版,不可能全面发展,更不可能出类拔萃。

“圣人无常师。” 我们要想超群,就必须不断求师,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才可能使自己达到出类拔萃的高度,这就是我今天学《师说》一文的一点体会,也是我一生不断求师,借此来提高自己的一点体会。

晚霞从窗外射进来,金黄的霞光照在桌子上,我合上那本鲁迅的《野草》,慵懒的伸了一下腰,身边环绕着黄昏。在读书中,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下。

爱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记得九岁那年,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哥出差去巢湖,回来时给我买了一本书,《唐宋诗词选》,我爱不释手,一有空闲就捧着书读,就从那时候知道了李白杜甫。自认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的韵味从小就熏陶了我,在坎坷的生涯,心灵里也总能溢出甘甜的清泉,那是对生活美好的祈盼。

住在孝肃街老屋里的那段日子,我在上小学,每到放暑假,我整天都呆在好友的书摊上,他和我是邻居,大我几岁,已经不上学了。摆书摊卖茶水,为家里挣钱。在店铺的旁边,放一张竹床,上面摆满了连环画。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精美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从那时起就永驻在我脑海里。足智多谋的孔明,桃园结义的豪杰,都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每到夏夜,在老屋天井旁乘凉,害怕从黑漆漆的墙外跑来狐仙,总不敢闭眼睡觉。聊斋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想看又害怕的书。许多古典名著就这样深深植入我的心田。

读书丰富了平淡的生活,书中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交织起来象一天云锦,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有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其间。最难忘文革时期,一个下放知青,将从家里带来的数十本世界各著,寄放在我姨母家。其中有《战争与和平》、《茶花女》《莫伯桑短篇小说选》、《钢铁是怎样炼成》。我有幸读到那些书,知道了托尔斯泰、高尔基、大仲马、奥斯特洛夫斯基。时常告诫自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坎坷的人生之途,经历岁月的沧桑,书才是我前进的动力。读书使人明智,那涓涓溪流浸润着我渴望求知的心田。在平凡中品味多彩的人生。

读书成瘾,爱书成癖。七十年代有一次,在汽车站里等车,看见几麻袋旧书,正准备装车运走,是农村一个鞭炮厂收购回去做炮竹的,我从中发现几本线装书,《绘图千家诗注释》《李太白诗选》等。虽然旧得已经发黄,但我却如获至宝,恳请那位农村大伯将线装书卖给我,幸好那位大伯不明究里,以为只是几本旧纸片,不经意的让我拿走了。否则那几本书早已付之一炬了。我视书籍为瑰宝,人不一定要拥有多少财富,能有几本值得一看的书,也是很幸福的啊!

在漫长谋生的路途中,我常常在繁忙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为的是读一点书,在我的行囊里总有这样几本书,《鲁迅小说》、《两地书》、《朝花夕拾》。穿越了多少时空,在我仰望流云时,闰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他们在鲁镇,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咸丰酒店,一个个在眼前闪烁,演义着感人故事。在我漂泊打工的日子,在我下岗困顿无助的时候,从来就没有退缩,总是坚强面对人生的厄运,象暴风雨中海燕,面对狂风暴雨和那凶涌的海浪总会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读书让人生更精彩,我放下手中的《野草》,举目望窗外无垠的原野。不能带露折枝,那就朝花夕拾,在静静的空闲时光,伏案读书是多么快乐的事,人生许多美好汇聚于书中,又从书中向我走来,点亮那盏照亮我前行的灯!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