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成长的散文随笔

成长的散文随笔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渐生怀旧之情,一些过往之事会无端的想起并浮现在眼前,儿时的美好时光,虽说生活清苦,可那时所具有的一颗童心处处滋生着好奇,总想问个明白,看个究竟,回想起来心中涌现暖暖的温馨。自小从有记忆开始,那些充满童趣的往事,幼稚的话语,用好奇的目光去探寻着那个未知的世界。一些小故事如雨后春笋般的浮现于脑海,仿佛置身在童话般的森林乐园里。

成长的散文随笔

最好奇的莫过于孵小鸡了,看到那些小东西从蛋壳里出来,毛茸茸的象个小球,会盯着看个好半天的。常记得每到三、四月份,就会有村里的大妈们拿着鸡蛋来换蛋,要刚生下7天之内的,后来才知道是换回去孵小鸡的。

这孵小鸡可得有一定的讲究,母鸡在生完一窝蛋以后会“讨婆”的,就是说懒在窝里不出来,也不准人去碰它,更莫说去动它肚下的蛋了,到那时就可以孵小鸡了。一般的母鸡都可以孵20-25个蛋的,这选种蛋也有讲究的,必须有“喜”的蛋,就这样收拾到一定数量,给母鸡准备一个窝,一般选用箩筐及稻草编织的筐,填上干爽的柴草保暖,把种蛋和母鸡放入。此时的母鸡特温顺,把蛋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窝在自己的羽毛下,不再挪动了。一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喂食一次,一般都用稻谷,那时把母鸡抱出,把蛋用棉絮盖好保温,待母鸡食罢,喝过水,拉过屎即把母鸡放回窝里。

就这样过了8天要在灯光下照蛋,看是否有不良的蛋,听说在灯光下蛋的上端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黑点的,若是没有或模糊不清的则要拿掉了。在晚上你若细心听,母鸡会不定时的用啄在翻动它窝下的蛋,应该是为了受温均匀。到了18天以后奇迹就出现了,你静心时能听到“唧唧唧”的叫声,那时母鸡也会“咯咯咯”的高兴起来了。到了20天就会有小鸡出壳了,你仔细听母鸡肚下就会有“笃笃笃”清脆的敲击声,这就是小鸡在啄蛋壳了,等下你就会看到一个小洞口露出了嫩黄的小嘴,稍后壳破了一只小鸡就从洞口挤了出来,当时是很难看的,绒毛粘在身上湿湿的。不过数小时以后就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母鸡的羽毛下探出一个小脑袋,一身漂亮的绒毛活像一个滚圆的小皮球,黑眼珠不停的转动,唧唧的叫个不停,真的是可爱极了。此时的母鸡特兴奋,看到鸡宝宝一个个的出来,咯咯的呼唤着,羽毛下面探出一个个的小脑袋,我也久久的待在旁边不愿离开了。

当时在看到小鸡费力的自己啄着蛋壳出来,想是否可以帮一把将壳剥大,这样小鸡就能不费劲的出来了?不可,生命都有其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人为的帮助则有害其生长,若没有了出生时的挣扎过程,他成长的体质将会减弱,觅食或争食会明显跟不上其它的小鸡,它有可能会夭折的。生命以及万物的生长莫不如此,我们必须遵循其自然规律,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爱,几乎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可除人之外的其它动物,它们的爱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独立而不再对它呵护了,那时它们失去了依懒,必须面对生存而独自接受现实,这就是生存法则。母鸡悉心的看护着自己的一群鸡宝宝走出去晒阳光觅食,母鸡“咯咯咯”的在前面引路,一群小鸡则“唧唧唧”的跟在后面,若看到哪只小鸡落后了,母鸡会停下来招呼在一起,当觅到食物就呼唤小鸡围拢过来,当小鸡受到外来的欺负,母鸡则会奋力相救,当临近傍晚母鸡就带着小鸡回窝了。

母鸡对于小鸡的关爱真是悉心备至,到晚上都钻进母鸡的羽毛下,有调皮的小鸡还不时的探出小脑袋,真的是温馨的一个家庭。母鸡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让小鸡独立生活了,一般在20天以后,母鸡就不再看护小鸡了,若小鸡还要跟上来,它就会驱赶的,至此母鸡就完成了它的抚育责任。

从动物的习性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一味的溺爱对子女的成长是及其不利的,会阻碍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影响他的前途,这是我们该从动物身上所需要学习的,不能放任子女的依懒性,必须促使他去接受各种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

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鸟宿屋檐下,不如击翅风雨中;与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争中爆发……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人生就会更精彩。

青春时代是充满幻想、激情和纯真的时代,也是生命枝叶正旺盛地伸展、最需要精神光照的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拓展想象,沐浴人类文明之光,在与无数学者的对话中探寻未来之路,逐步构建自己健全、充实、美好的精神家园。

有些时候,我在想:幸福,到底是怎样的?我想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用深厚感情爱你的爱人和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要学会快乐,遇事只要多往好处想想,就会快乐,就像如果我们掉进沟里,我们都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自己的口袋。要学会交往,因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但是也要学会独处,缺乏独处的能力,耐不住寂寞,离开人就活不下去,也是一种灾难。要学会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即使会远远不如自己的右手,因为左脑也需要休息,右脑也需要工作,二者融合,定能尽效其力,聚而博远。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我们的潜能,唤醒我们的内心深处掩藏的人生激情,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不要害怕,要勇于拼搏。如果能够用享受寂寞的态度考虑事情,在寂寞的沉淀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真实的面对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广阔的天空,包括对理想的坚持,对生命的热爱,和一些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人们总是寻找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

每天晚上疲劳地坐到椅子上时,才感觉真真切切地过了一天。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而是方向。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厉害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其实,那是梦想。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盏互丘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粤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在我二十岁那年,因为一件关于借钱的事情,一夜之间,我明白了很多。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曾亏欠我任何。

倘若,你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当感激,谢谢你们,助我闯过难关。倘若,你拒绝帮助我,趋利避害,或者仅是冷眼旁观,我当感激,谢谢你们,让我看清!倘若,你在我身后瞄准我射出冷箭,只要我不死,我依然会感激你,谢谢你们,让我学会时时警惕!

我亦不再指望父母亲能伸出援手。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已经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不富有,但决不至于会把自己饿死。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已于我付诸半生精力,是时候回归自我了。

所以,到我二十岁这年,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以前自己自视高明的做法。我不再以疏远父母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我想,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子女用零度的声音,冰冷的语调来和自己对话,甚至寒暄。所以,我越是远离他们,我的要求越是容易得到满足。父母亲总是试图留住我的心,哪怕是通过物质的方式。

毫不夸张地说,我自是高明的做法曾经屡试不爽。即使是现在,我想只要我继续下去,要父母亲顺从我的意愿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只是,我突然就想通了。

我应当活下去,靠自己!

人活在世上,注定孤单。可能有人曾走进我们心里面,但是,没有人可以陪我们一辈子。最后,你会发现,对我们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陪我们经历苦痛,享受愉欢,趟过平淡。然而他们是乘客一样,到了各自的站台就会自动离开,而作为司机的我们,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到达终点。或许,有人会遇上一个陪他直至终点的人,那么,我只能说,他是如此的幸运!

但请记住一点,最后一个下车的永远都是司机,也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离开的只有我们自己,谁都无法继续陪伴你。

所以,无论是谁,无论他陪了你多远,无论发生过什么,永远不要怨恨,感激吧!感激他们的存在,感激他们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感激你目之所及,耳所能闻,感激你所能感触到的一切!

而我们若是想顺从自己的意愿活下去,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我记得一句话,“要掌控未来,就必须控制现在!”

我认定的事情,即便是要穿越千难万险,我也一定要去做。可能最后还是会失败,可能失败的时候,我会摔得很痛!但我还是不希望自己有一天回想起来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而后悔!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疯狂的事情就是,认定一件事,即便是要步步踩踏荆棘,也要走向它,至死不渝!

什么书才算是好书?这个问题在我不同龄年段有不同回答。

小时候,妈妈总会拿一些名家名作给我看,可那时候的我不爱看它们,因为那一些文字对于当时的我还不易懂,但是听妈妈说这种书有助于我的写作,我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开始看这一系列书籍,虽然我对他们并没有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一般其中的内容我都是印象不深,往往是今天读的,到下周就全忘了。

这种为了读书而读书的行为,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很惭愧。

但是随着年龄渐渐增高,当我再次拿起鲁迅的文章看时就不会像儿时那样被当时“人吃人”场景所困扰。而是有了一种更深刻的领悟,在哀叹中国过去历史的同时我也不忘感慨新中国成立的艰苦。从那次“重拾旧书”后,我便开始对书有了兴趣。起先,我开始从家里看书。这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好书长时间都被我忽略。我细细研读每一本书,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能让我学到许多。有的是让我学到其中的心境,有的是让我学到其中的写作手法,这些都能在我的作文中体现出来。

读得书多了,自然能总结出一些经验。

书也需要挑选着看。时间少了,但是书不能不读。为了加深印象,我会在书上点评和圈画。如果遇到好段落,我会将它摘抄下来,方便时常翻看。

可是读书也需要那份心境。

读书时只有静下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特别是阅读古诗、古文时,多几分想象,多几分宁静,就像在银盘里盛雪般透彻。如果能做到这点,可能在公交车上也有几分感慨。在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杜甫,他的诗是如此的深沉,对情感的流露豪不掩饰。我是在读了他的诗作后才对古文感兴趣的,我甚至已经会作诗,并受到同学的肯定。我想,任何一本书都是作者花心思的作品,好书这个词只是在不同人眼里不同的含义。但是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它存在的方式不同。有的格外引人注目,有的是通过他人介绍面向大众,还有一些是默默无闻来寻求你的发现。

只有一个人真正爱上书籍了,才会有好书与他接近。

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心中积郁终于得以宣泄了,一时间世人皆想不平凡。普天下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甚至私欲让众多国人走火入魔。明明孩子没有那副天分,却今天安排孩子学钢琴,明天安排孩子学绘画;遇到个休息日,上午要安排孩子学外语,下午要安排孩子学习跆拳道。有的甚至还给仍在小学的孩子安排两门外语来学。本来孩子求知欲挺强来的,可是让家长这么一揠苗助长,刚刚上一两年学的孩子就开始厌学。这种现象究其根源是私欲在作祟。家长的潜意识里是想让孩子来圆他们破灭的梦想。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老的都如此了,还想让小的能有什么飞跃!基因里早就决定了的,还幻想美事。

都说成功来源于百分之九十九辛劳和百分之一的天分。可是没有那百分之一的天分,即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辛劳也还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观点虽有些极端,但如果世人能够按着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成功的概念,就不一样了。那成功才能成为:“我欲成功成功至矣!”可国人偏偏不愿意接受那与自己相称的成功,皆幻想成龙成凤。这就难免“独孤求败”了!

女儿上高中了。不知怎么的,在我的记忆里那个还骑在我脖子上的娃娃就上高中了。自从女儿还未入娘胎,我就当那个天下没有任何特权甚至没有待遇的“官”——班主任。最初班主任没有任何待遇,后来有了每月12元的津贴。20年间,社会平均工资涨了近三十倍,可是班主任费还是12元,十五六年没有涨一分。据知情人士说,多次上调班主任费的动议,都被上边否决了。领导说,班主任的好处多着呢。用不着浪费国家的钱。

领导!领导的孩子都在重点学校,从小就孝敬老师,他们所知道的自然是“老师的好处多着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普天之下的老师与普天之下的当官的都一样!他们哪里知道还有贫民家的孩子要上学,教贫民家孩子的老师还要给学生“反上贡”呀!做班主任的最初几年,也就是女儿还在襁褓中时,我就全身心扑在学生们身上。每月的班主任费,不仅不能给女儿添一袋奶粉,还要从我的午饭钱里分些给我的那些找不着爹找不着妈的学生们。万事不肯低头求人的我,毫几次舍出老脸求几位独身的女同事,把我那一时没有爹收没有妈养的`女学生们带回家,免得她们在外面流浪。

尽管那时年轻,可是真累呀!不然也不能二十来年下来,刚刚年逾不惑的我就须发白得过半了。那年月,早出晚归。早晨走时孩子还没有醒,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赶上学生毕业年级,就得在校住,并且周日(那时不休周六)也要上课。常常半夜里想念女儿,借个自行车骑一个半小时,跑到岳父那看望女儿(妻与女儿寄居在岳父家)。弄得岳父岳母都不高兴。常有怨词入耳:“谁当老师当成他那个样!”。是啊,谁当班主任同时带三个班。不但要管这些淘气包子,还得为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准备迎考。

我是一个出色的老师,可我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孩子小学前我基本没有怎么管过。孩子上小学了,通过从前毕业的学生把女儿安排在单位附近一个小学里,想自己管几年。不想学校恢复完中,自己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只好把女儿转回家附近的学校,由妻子来接送。

女儿上小学时,学校常常名目翻新地向孩子推销一些没有多大使用价值,可用可不用的资料。因为家境贫寒,懂事的女儿常常回来不说,老师因为孩子不买资料,常常罚孩子打扫卫生,给那些买资料的孩子批作业。孩子经常放学回来晚,我一次利用办公事时,到孩子所在的学校,向一个在该校任教的自己教过的学生一打听,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当时我强抑制住愤怒,回家让孩子的母亲去学校与老师交涉(如果当时我要是见到孩子的教师非把那个教师打个半死不可)。

老师知道理亏,此后不怎么敢罚孩子放学后打扫卫生了,可是还是经常罚孩子给那些买资料的孩子批作业。并且不让女儿参加他们班的期末考试。孩子的母亲到校请求老师让孩子参加考试,孩子的老师说学校就这么定了。爱找哪就找哪去。我实在忍无可忍,给孩子老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她们这种做法是违背国家法律的,本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有过明确规定制止,我不管什么学校规定不规定,如果我的孩子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就会动用自己全部能量,让她与她的所有家人从这个城市消失。”并且我派了一些朋友以家长的身份,同一时间到该校要求见这个老师。并嘱咐他们不要动手,只是不要告诉学校“他们的孩子”的名字就行,理由是怕学校报复。果然,学校让女儿与几位没有买资料的孩子都参加期末考试了。而且由于女儿经常给买资料的同学批作业,不但总分考了全班第三,数学还得了个全年级第一名。

孩子上中学时,要与小学同学去看小学老师,我当时几次想阻止孩子,告诉女儿她的小学老师不佩她去看。可是我还是没有阻止。孩子在小学被老师折磨得心理落下疾病,一听老师说话就恐惧。常常早晨想起老师安排的事忘了,没有准备好就吓得直哭。所以孩子上中学后,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读,尽管我严格要求孩子尊重每一个老师,但是对于那些诸如让孩子把哪些内容写多少遍的作业没有完成,我都是搪塞老师说一定帮助孩子把这部分内容落实。从没有逼女儿去完成那些老师宣泄情绪的作业。同事们时间长了知道我的意图,再有这样的作业也不敢要求女儿直接做了,而是考孩子一次,然后让她把不会的写多少遍。

在我们中国,学校里的班额都非常大,老师这么做是非常辛苦的。于是我多次以同事的名义宴请各科教师,答谢他们对女儿的关照。可这一切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是做不到的。因为班额巨大,老师做不到都如此对待。要想都达到这个标准,班额不能超过三十人。可是大多数的地方官为了拍卖学校校园供他们挥霍,把学生挤在几所学校里,大量裁减教师,使基础教育的质量不但没有提高,还相对落后了。毕竟教学设备那些死的东西仍须要教师来操作。各地把拍卖校园的钱拿出一少部分,装备学校教学设备,名之曰“现代化”。欺骗舆论,欺骗无知的国人。

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在我随笔本上有过一段留言,大致上说的是成长。那时候的成长,说的是思想、阅历、学识。这样的成长让我很向往。因为那是最纯洁美好的象牙塔,是最没有功利性甚至目的性地沉浸在书海与思考之中。

后来我知道,还有一种叫做文学功底的东西。于是我把考进文学系作为整个高中的精神依托。翻阅着各种文学家的著作,甚至以某个作家与境界为目标,规划起自己未来几年中,要赶超哪些人,完成怎么样的著作......

可能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一个叫做现实的东西吧。理想中的成长,是随着你的意思进行的。然而现实中的,则由不得你了

高三填写志愿的时候,我有那么一刻是真空的。做了整整三年的梦终究化为泡影。我发现自己那些小打算是卑微甚至可笑的。我不敢和师长提起我真实的想法,因为我不敢想象他们听到后的反应。

不屑?嘲笑?甚至愤怒?

进入大学后,一度觉得成长是越来越现实的东西。或许在我选择“金融”这两个字的时候,人情世故就是那么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我越来越发现成长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强迫性地改造你,完全不符合你最初的意愿。你不得不去适应,去违心。

这一段岁月,是我最痛苦的。挣扎在残梦与现实之间,甚至发觉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离开了高中那个纯学术的庇护所,我再也无法逃开世故的脚步。

好在,我及时地想起了一句话。每个人都要走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另一条,则是自己想要走的。只有走了必须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的。

或许,理想的成长就是这样有条件的吧。

最现实的成长,是世界选择你。长成你从未想、最不想变成的模样

而最理想的成长,是你在选择这个世界。长成你梦寐以久的向往。

朋友们都陆续拿到了自己的通知书,散落四方的星辰呀,珠海,广州,上海,哈尔滨……晶莹剔透的果酒,衬着星空,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

“我很年轻,不用和谁告别,静静地坐在一角……”海子的《小站》,或许更像青春地离别。

有很多后悔,像是旋转木马上的青春,最后转的晕头转向,只有梦想藏在心底,选择以这种最脚踏实地的方式,在岁月里考验自己心底读书写字的梦想是否足够坚贞。

挥挥手告别,我们都只是自己,只是自己,和曾经谈天说地,诉说着理想的人告别。最后我们都会有各种的职业,各自的生活,我寻找到了很多同我一样爱写字,爱读书的人,大概是钱最大的用处,偶尔周末乘上列车去旅行。

我会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着读书治国平天下这样传统的思想,在这个过于绚烂的人世间,偶尔会迷失自己。当然,也相信,无论一个人想去任何地方,这两者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我们多少都需要孤独去面对这种成长。

朋友还是顺着笔名关注了我,然后在我遇上挫折时问一句还写下去吗?我笑着说,写呀,为什么不写?写的不好,该学习学习,该进修进修呗。我总是苛责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的怎样,但我会努力做好,也会坚持下去。

十年如一日。 有时会自暴自弃,有时会无所是从,写作和读书都是很苦的一件事情,想写出沉而有刻度的文字,想好好学,都需要付出超出日常的毅力天赋不可。笔记做的乱七八糟,生活也过的乱七八糟,写的乱七八糟,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好,会没有那么难。像坐在地上的孩子一样观察这个世界,每一步都只能踏踏实实地走。

很多时候想要有速度就会落下质量,想要质量就会落下舒服,有时候筋疲力尽简直不想继续了,看看自己曾经对人的承诺,看看默默支持的人儿呀,就会默默把这个想法掐死,继续在纸业间穿梭,灯与影子照在页面上,让我忽视掉很多东西。

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像主人公一样平凡而踏实上进的我们,要再见了。

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化了成长。

--题记

我常常伸出手,试图切断记忆的轨道,不让它们从身旁流走。却忘了手指间的缝隙,会让所有的事情悄无声息的流走。就如成长,慢慢慢慢的改变了彼此的模样,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坚定执着的梦想。成长,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随着光阴荏苒,渗透如我渐长渐壮的身体里,留下不可磨灭的永恒印记。

童年,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似梦幻般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可以依偎坐在石头上听长辈们诉说那永不老去的故事,可以扶持爬上山顶看那东升西落的太阳。在朝霞里欢声笑语,在暮云中追逐嬉戏。我们天真的想摘树梢上的月亮,固执的要把水里的星星收藏。没有人取笑我们鲁莽,没有人斥骂我们荒唐。因为我们都还只是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循循善诱的教导滋润着我:从儿时打闹到同窗学习,朋友无邪的笑容和肯定的眼神激励着我:从一字一句到整段整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孜孜不倦的教诲鞭策着我。我感受着这世间的真善美,更明白自己稚嫩的内心里所怀的崇高理想。

灯亮着,理想也在一旁闪闪发光。

青春,便是一段激情澎湃的似浪涛般汹涌的岁月。在最叛逆的少年时光,怀揣着无人可及的高傲与自以为是,年少的我宛如一株山

野里的梧桐,旁若无人的生长,渴望将那稚嫩的枝条,冲出腾蔓的缠绕,成为那插入蓝天的张扬的主干,然而,狂风暴雨无情,它们一

次又一次将我重伤。失败接踵而至。那么,我应当就此放弃、停止不前吗?不!我要在历练中成长,不断战胜失望与彷徨!当我穿过荆

棘面朝眼光,我要向那一片属于我的蔚蓝天空呐喊:这是青春,这是理想,这是成长!

我们在不断长大,在完成着必须经历的蜕变。我知道,时间抹去了往日的自由与快乐,曾经多少清晰的脚印在无情岁月中已模糊不

清。但我更明白,我血管里流淌着的是青年人滚烫的热血,心里头装的是明天的太阳!为此,我必须勇敢而坚强地面对成长,执着而坚

定地去奋斗!

成长的辛酸痛楚,提醒着我们切勿重蹈覆辙:成长的孤单彷徨,提醒我们不再独自悲伤:成长的倔强张扬,提醒我们学会与人友

善。所有一切成长路上的磕磕撞撞,只为了酝酿有朝一日实现理想的那一份精彩与辉煌,是那一份精彩与辉煌,让我们的成长路上充满

光亮

夜已深了,熄灯入睡。成长还在继续……

午后,朋友向我抱怨:工作按部就班,生活单曲循环。听着听着,我也感同身受,看着窗外那棵春天移植来的手舞足蹈的古槐,不禁遁入朋友的哀伤情绪中。

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我们平凡得像公园里的一株草,我们卑微得像风中的一粒沙。我们自小成长在闭塞的边城,凭借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媒,与大都市“联姻”。四年的大学时光在几度草木枯荣中匆匆瞥过,那一颗颗珍珠般璀璨的美好,还没来得及端详,却已定格成过往云烟。

可就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专业局限,只能在机会多的大都市紧抓机遇,牟取生计;习惯了城市的节奏,却感觉不到一丝归属感。蓦然回望,只剩下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故乡。不曾想,我们竟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我们这群客居“帝都”、“魔都”的年轻人,如无根浮萍般,任意飘荡;如无影明月般,无依无靠。在都市璀璨的烟云下过着所谓白领的生活。浓浓的乡愁情结在睡梦呓语的滋养下,不知疲倦地疯长。内心总念念不忘远在千里之外的那山、那水,以及在那个地方生活的亲人、朋友。我们总坚信,不论拥有多少财富,不管历经何种陆离,唯有纯粹的爱才是生命的最原始的底色。可事实上,家乡悄悄走远,遥不可及。

看着眼前这棵背井离乡的老树,莫名的亲切感似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我仔细审视眼前这棵满脸皱纹枝繁叶茂的老树,老树疑惑地打量着胖嘟嘟的我,熟悉而陌生。相同的是,我们都来自千里之外;不同的是,老树已经将根深深地扎到土壤,而我,依旧是无根倦客。想到此处,羞愧和不甘如滚滚而来的潮水,在我心头泛滥成灾。

老树不能像我们一样自主选择成长的轨迹,在多舛的命运际遇里,没有抱怨,没有颓唐。唯一抗争的方式,就是拼命地成长,就像那悬崖上盛开着的百合花,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它那田田的枝叶和挺拔的风姿,成为公园里最美丽的风景。我们真应该像这棵古树一样成长,扎根土壤,昂扬向上。

老树那粗壮的腰身,可得有不少岁了。也许,它刚出生时,一定长得跟野草一样,但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清晨枝叶上晶莹的水珠,是一步步靠近梦想深深的喜悦凝成的泪滴。老树正是凭借着这样执着的坚守,完成了自己作为一棵树的使命,也维护了作为一棵树的尊严。我们真应该像这棵古树一样成长,不畏前路遍布荆棘,勇敢追逐梦想。

老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自己的庙宇里吟唱着自己的歌,扎根于一方土壤,以工匠的精神状态,坚定地成长。它的生活日常何其枯燥,它的生活圈子何其局限,它的生活姿态何其卑微。它虽被匆匆的行人忽略、遗忘,茕茕孑立,但却缓慢坚定地成长着,不知不觉间,已亭亭如盖。我们真应该像这棵古树一样成长,一圈一圈年年岁岁,看似画圆,实则是在不断壮大。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难道老树就不怀念它千里之外的那片故土和亲友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回不去了,它还是会努力地踮起脚、伸长脖子,孤独地四处张望。它依旧满怀信心地绿着。因为它知道,远方有它剪不断的乡情,有它割舍不了的血肉亲情。我想,每当有自南向北的炊烟到访,伴着摇曳的清风,必定激起它心中乡情的涟漪。我想,待到月圆夜,它也一定会发出“天涯共此时”般朦胧的情思吧!

相比老树,我们何其幸福。至少,我们还知道故乡的方向。虽然被生活流放千里,但每当在梦中听到故乡炊烟的呼唤,便可寻一个周末,乘着月光与其相会。感悟炊烟飘浮游荡的的魅力,让空虚的心多一分实在,多一分激动,多一分柔软与温馨,也多一分诗情画意。其实,在茫茫人生路途中,路过的风景,邂逅的人,定格的画面,才是真正回不去的。所幸的是,尽管我们回不去了,但它们却始终未曾离我们远去,那就是它们赐予我们的爱。

像一棵树一样成长,不管身处何方,都要努力扎根,积极向上,勇敢的追逐梦想。让乡愁在心田发芽,是对久违乡情的追忆,是对新生活的希冀,也是对家乡深情的回望。

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

-------三毛

如果说成长也会有代价的话,那就是对于所拥有的曾经,我们都有说再见的时候。

在时光的间隙中,我们寻觅着,那些青春,或许随着一阵微风,我们会氤氲出一丝甜蜜--高中,最纯真的年代,那是我们人生中最美的一段菁华,在那些年代的时光里,我们曾如此疯狂……

还记得那些一下课就扎堆在一块讨论八卦的女生吗,她们是如此可爱,对吧!还有那些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男孩们,你们是否曾为他们着迷过!

或许,哦,不对,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了,它虽然离我们远去,但还是会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无法抹去。

在那一天,我们哭了,因为我们要分开了,我们或许为了那些真挚的友谊,或许是为了那些曾一起奋斗的日子,或许有的还会为了那些为说出口的誓言,就这样哭了,哭的那么彻底,也许这是成长路上必经的路,也是我们对即将失去的青春说再见的时候。

渐渐地风吹干了我们的泪,我们背起行囊踏上了一条彼此分开的道路。在这里我们要学的最多的就是一个人生活,因为寂寞也是成长给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考验!也许你现在还是单独一个人,也许你也交了不少朋友,但是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你会很无奈的看看天空,会不会在笑得最开心的时候,突然沉默,不为什么,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但是即使要一个人走,一个人面对,一个人支撑,一个人体会,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仍会前进,仍然要成长不是吗?

也许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的代价,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将年华错落成诗……

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明,如水的心境,阅读幽静的岁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丽人生。

生活是什么?是欢笑,是泪水,是美妙的花,是苦的酒,是轻松得不再轻松的甜歌,

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脚印——

小学时,我的成绩特差,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让我做一个简单的解答题,而我却无从下手,老师气愤的在我面前扔下一句:“呆脑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笑声。那一刻,任同学们的取笑在我耳边回旋,我幼小的心灵差点崩溃。

我狼狈的冲出教室,一路小跑冲回家,妈妈听了我的事情后,脸色顿时青了。然后她抚摸着我的头,严肃的说:“孩子记住,只要努力,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妈妈讲完这句话时,我分明看见她的眼圈湿润了,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妈妈哭,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不再让妈妈为我流泪。

从那以后我每天拼了命的在学。上课如果走了神,我就会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个“心”字意思是要提醒自己专心致志。别的同学能用一分钟学会的知识,我学不会,那么我就用十分钟,一小时,直到学会为止。

就这样,我凭着这份苦劲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期末考试中有倒数上升到正数第三。我的进步,使老师和同学们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到原先一个“呆脑子”的人,竟然能取得如此惊人的进步。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鲜红的奖状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终于用我的不断尝试证明了我不是一个“呆脑子”。

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小心地递给妈妈。顿时,妈妈傻了眼,等我回过神时,妈妈已经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嘴里颤抖地说:“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的心里彻底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去尝试。其实失败就是成功的开端,只有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尝试,才能经受住暴风雨的袭击。

脚下的路还很长,既然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可拒绝让步;既然已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风帆已扬起,就不要拒绝起航。让我们在尝试中健康成长,让我们在不断尝试中走向成功吧!

努力着,因为我们成长着!努力,汉语释义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力量使出来,大家都会。但何为尽量呢?

细细读来,这”尽量“一词总给人带来一种不一定行的错觉。

每当我们向别人求事的时候,人家一句尽量,就能把我们的希望浇灭的所剩无几。

每当老妈要求我谈女朋友的时候,我总是给老妈一个答复:我正在努力的找着呢。

然后,我一直在努力着。

看来,有的时候,尽量或者努力是敷衍他人的最好的借口之一。

这几天,我加班加点,累的要死。累到何种程度呢?

下班回家洗个澡,直接睡觉。醒来后,洗洗脸,接着上班。饭,来不及吃了,直接在路上买了点酥饼,一瓶矿泉水,这就是一天的伙食。

现在想来,我都有些心惊胆战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忙吗?真忙!

有意义吗?

意义不大。

我只是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存活。

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如此。

有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自我嘲弄:你努力的样子,看起来好失败。

人本能是反感没有价值的活动的,我也反感。

有的时候,上班坐着,就能感觉到疲惫不堪。

我看起来在努力的工作着,实际上是闭着眼睛在做事。

在一个岗位上待久了,熟能生巧,基本无方向可研究了。这里所谓的”努力“,无非就是做着以前重复的事,过着单调的生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努力者。

想的少而做的多,做的还都是重复性的动作,一直待在舒适区,成长性更是少的可怜,难怪是低品质努力者呢。

真正的努力者,他们有他们节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何时干什么,都有着规划。他们不像我们,不会用努力来麻痹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自己嘴中所谓的“努力”只是一剂安慰自己的麻药而已。

“我已经很努力了”这句话也只能对自己说说而已,自我满足自我欺骗一下,安慰一下自己失败的心灵。

世上的努力分为两种。

一是清醒的努力。一是不清醒的努力。

清醒的努力和不清醒的努力两者区别在于,人们是否明确且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这么,自己想要达到的一个方向或者目的。

拿我来讲,工作时,我处于一种不清醒的努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成长的速度相对而言是比较慢的。

真正的清醒努力者,他们所干的事情一定是为了自己内心中朝向的目标在前行,有着自己的方法,有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不慢,却又比大多数人成长的速度很快。

所以,我常常佩服那些勇敢跨出那一步的人,脱离现实因素,不怕困难,只为心中目标而去前行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值得我尊重和敬佩,那是我身上所没有的。

真正的努力者,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他们朝着梦想前行的过程中,是富有激情的,是富有状态的。

他们享受那种状态。

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本能。

他们会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怎样提升效率,更多的是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把事情做好。

而我们的状态,却还是停留在“做”和“不做”的状态中,在目标的选择上,停留在犹豫徘徊之中,浪费了大多时间。

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而做的。

上学的时候,常常看到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同学,学习成绩却不咋地,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同学,有的时候,学习成绩却是好的出奇。

我们那个时候,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天赋,脑子笨和聪明的差别。

长大后,我才明白,这哪里是笨和聪明的区别呢,只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高而已。

一个是“要我学习”,一个是“我要学习”,一个“努力”是被动的,一个“努力”是主动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于是,成长的速度也便有了快慢之分。

若是,我们成长的速度不尽人意,却感觉到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那么一定不是命运的安排,一定是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或者是方法的不对导致的结果。

努力是为成长服务的,成长的速度快慢是衡量努力的效果而言的。

当我们享受努力的过程,朝着目标不断前行,成长是相对比较快的。

当我们痛苦努力的过程,舍弃了快乐,放弃了享受,忍耐枯燥,身体自我的反抗,这样成长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

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朝着目标前行是享受的状态,那么方法就是对的,若是痛苦的,不堪的,令人惨痛不忍回首的,那便是错误的。

这就是,你所想要的达到的目标是自己喜欢的,真正的喜欢,而不是社会奖惩体系带给你的目标,那么你所努力所的事情,便是卓有成效的。

你让一个不喜欢唱歌的人去唱歌,唱的再多也不会唱的多好;你让一个不会唱歌却内心真正喜欢唱歌的人去学习唱歌,那么次数多了,一定会达到他所想要达到的程度。

一个人成长的速度快慢,就体现在他是否在做着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而和努力的程度大小,关系并不多大。

我喜欢文字,那么在码字的过程中,我是顺着内心的呼唤,在慢慢的前行着,尽管我累的如狗一般,尽管我也想看会电视,然而,在我内心之中,我是反对看电视的,因为那样我会觉得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对我来说,忙里偷闲,码字思考,这项宏大的使命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更好玩,所以,我只能不断的前行。

我在前行的过程中,是享受着的,是在清醒的努力着。所以,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短文,我都是在为自己的思考而服务的。

于是,我在写文的过程中,文笔是在快速的成长着。

努力的目的,是在于成长。

努力的方式,却是各不相同。

所以,有的人玩游戏能玩出职业,和人聊天吹牛能聊出商业,陪人看电影能看出灵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努力着,都是在为学习而服务的,都是在朝着内心想要的在成长。

而学习,意味着成长。

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做自己内心喜欢做的事,慢慢来,总会到来的。

现实不许的时候,那就用业余时间去努力。比如我,下班后,慢慢思考,慢慢写。

前些日子回家,路过我曾读书的小学。带着回忆的心态,决定再去看看。

在公路边远远地望去,引入眼帘的是雪白的瓷砖上刻着几个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旁边是小平爷爷的肖像。记忆中建校时,那里是没有什么宣传栏的,也就是用水泥涂成的粗糙墙面,为了好看,还曾用粉笔画了一副黑板的轮廓,充当起了板报的角色。而里面的内容则是用来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是当时年小的我们也想在那上面表现自己,常会在放学的时候偷偷的在哪些红色的字体下面偷偷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再去涂掉。

板报下面则是十几步长长的石梯,记忆中没什么变化,只是历经了许多风雨,被无数的人陆续走过,表面易磨损的凹凸不平,轮廓已有不同程度的损落。石梯的左右都是短小的阶梯,各有一副不锈钢的大门把守学校,只是这些门常年都没上过锁,因为学校操场就是一个娱乐的地方,村委会选举、开群众大会,打球也通常都会那里。

边而公路的另一边的不远处,竖起了一面墙,上面还盖了顶,有点像现在城市里的公交站台。那里曾是村委会的宣传栏,上面用粉笔写了许多关于党的号召和文件,许多曾经的优秀板书也出自那里,据说那里曾有许多板书都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去写的,文笔工整对称。那时放学后,我们常常会都留在那里玩耍——纸飞机,扇烟牌、下雨时也可以用来躲雨。只可惜,现在那里只剩了一片杂草和早已被风霜腐蚀不清的字迹,显然,它早已被遗弃了。

打开大门进去,除了墙面重新装饰过,其他的似乎都没什么变化。教室的格局都还未改变,只是现在不需要自己搬课桌了,学校里都统一配给了,然后六年级也给撤了。近看了我们当年坐过的教室,回忆顿时涌上心头。

一九九六年,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记得才去上学时,操场都还没修好,由于车子无法上去,沙子、泥沙都是靠人力背上来,然后倒在操场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丘,为此不少年龄小一点的同学都会摔,摔了之后就会在旁边哇哇大哭,以至于老师后来说下课不准出去玩,我也摔过几回。下课后,老师一一护送我们离开,后来操场在我们放暑假时加紧赶工,在那个暑假就修好了,只是,在上学的前几天,我到学校去玩,不小心踩进了操场,一个大大的脚印就印在上面,水泥还未干,我慌慌张张的就溜了…….

而现在,能记住有关它的事情已经没几件了,差不多听妈说,我二年级的时候拿过班上第一名,然后当时的班主任奖励了我一个新书包和奖状,书包背了一学期就烂的不成样子了,奖状贴在大门上被风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但这之前我记得好像还挨过打,当时也没有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一说,只是记得父母们常伴在嘴边一句话儿:黄金条儿出好人!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渗人:犯了重大错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文、数学题做错了等等,都要体罚。错一个打手掌十个;打了屁股一个,看我们选择。而我不想选的结果是老师直接把我裤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个够!最后还被罚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为什么挨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离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自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无损。在新公路改造前,桥与地面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当时桥的两边都没加防护栏,只有每隔五十厘米就铺了一大块笨重的大石,石头表面还凹凸不平,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的。放学时,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地,胆子大的,就在桥上面跑步,胆子小的就在桥洞下面钻,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桥下面那些岩层的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桥改进了,也加了防护栏。不过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几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那座桥主要作用是用来输送水给对面的农夫灌溉庄稼。

当时小学教师匮乏,一名老师不得不担任其他几门课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师就负责了一个班的全部责任,这门课上完了马上就来下门课,如果老师太专注的话,那么这一个上午就成了一门课程。到了千禧年之后,状况就好多了,老师也不那么辛苦了,但也是错综教课,一个老师往往是负责了这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同一门全部课程。现在可能早已改变,但是当时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看同一张脸讲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初期我们是没有铃声系统的,上下课就老师说了算,而没过多久,不知道谁(可能是校长)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空铁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给锯出来的,长度约十厘米,黑褐色的,然后找了一根铁棒,就是一根很长的螺丝杆,用头的那边敲打铁圈,别说,那声音比现在的某些智能铃音都清脆响亮。开始是老师按时敲打,从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负责一周。可能是老师本来就很忙,经常误时。然后就教给学生敲打,老师负责对时,时间到了,老师挥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边的同学就出去敲打下课铃声。最后老师也懒得对时了,就直接将怀表交给班上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叫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敲打铃声,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选中几次,也渐渐喜欢这铃声,因为这铃声以来,就又是休息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普及。而有的仅仅是一些闲散的公话超市,两部座机,一根电话线,就组成了简单的公共电话厅,而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它们。而那时的学生们,他们表达情感时还是用笔和纸,将心意书写在文字的明信片里,羞答答的递给对方。特别是临近毕业时,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每次回到家,都要彻底打扫我的房间。瓦片遮盖的房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灰尘附着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必须彻底清扫才能住人。这次我打开了那些在角落已沉积多年的书本,有些书本已发黄,而有些作业本早已生了蛀虫。偶然看到了几本厚厚的包装盒。在时间的沉淀里它们都已干枯、页面发黄,散发出书本特有气质。打开看,是一叠厚厚的明信片,正面是那个年代最风靡的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春光灿烂猪八戒、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背面则是许多同学的毕业留言,简单的话语,却传递着浓浓的祝福。

最数我欢乐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的每一周都要花一天时间去中心小学(乡镇最大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开始是星期三,然后星期四,最后星期五,小学的最后时间,就是星期六去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最高兴的,因为上街就以意味着父母会给我一些零花钱,而平时上学每天回家是不需要什么钱的,买书本什么的父母就给包办了。虽不多,但是却够我们吃一碗凉面皮儿(一种由大米粉蒸煮而做的食物)了。但结果就是我们几乎都不用来吃凉面皮儿,全买了小吃和小玩具。吃的满嘴油腻腻的去听老师讲计算机,结果是老师的讲的啥也没记住,倒记住了“大刀肉”、“辣子杆杆”、“棉花糖”、“绞绞糖”等等这一类的小吃。现在,有些已经吃不到了,有些已成了奢侈品(辣条)。

而去学计算机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大多会选择在那天上街去,等到下午两点钟去接孩子们,而更少的是父母没来,然后独自一人回家。但由于之前来时把钱都花光了,很多时候他们只有饿着肚子慢慢的走回去,回去已差不多下午四五点了。而我,就是属于这个少数派,差不多都是独自走回家去,走着走着,我就习惯了一个人走了,还好回到家,父母早已知道我的肚子饿了,中午做好了饭,都会给我单独盛出来一些留着,然后我就吃了饭,一路跑去找父母,也顺便告诉他们在街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现在回到家,从家里到街上的这段路程,我还是习惯每次走路回家,因为在这条路上,我走了整个童年。但也由于这样,我才养成了边走路边思考的习惯。现在没事一般都不上街了,一是无聊,二是灰尘多了,还不如去看看那些没被污染的山林。

我恐惧时间的流逝,感觉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的不断消逝,我们却无力挽留,只能够呆呆的看着很多东西被不断带走,而被带走的往往是我们很珍惜,又或者是我们还没来得及珍惜的东西。时间过得太快,眨眼间以前那无知的少年就快要消逝不见,眨眼间我们心中也多了那么多牵盼。

眨眼间有好多好多东西装进了我们的脑海心田,那就是成熟吧。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不经意间,当你的视线掠过他们的不再年轻的脸,他们的容颜,那悄悄爬上额头的皱纹,那不知何时冒出来的白发,那略带疲惫的脸颊,突然发现我们似乎从未认认真真的去凝视过他们,似乎我们真的没有意识到他们老了。

我们给他们的关心真的太少太少。突然留意起父母的话语,以前的铿锵有力呢?竟然显出几分疲惫,竟然渐渐变得无力。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当我们说出那句“您辛苦了”。

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心里压抑的情绪竟是那样的无法控制,没说过这话的人是无法想象那种感情,那是灵魂的释放,你也会清楚的明白你还有多少事情没去做,还有多少承诺要去兑现,你还有多少责任要去承担。让父母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就不要再继续无知着。

或许一个人的由幼稚到成熟的转变仅仅是一瞬间,那一瞬间你看到了父母眼中的种种无法言说的感情,那一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需要什么都靠父母的孩子,哪怕是我们还不够成熟,还不够独立,但我们是真的长大了,我们真的该做些什么了。

爸妈的眼中,我们一直都是孩子,需要照顾的孩子,需要他们付出一切的孩子。可是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让他们意识到你长大了,是真的长大了,他们会惊慌,会不知所措,哪怕他们希望着我们长大。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们的时候,他们又该做什么,他们又为了什么去努力,他们会意识到自己老了,是真的老了。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让他们意识到的,也就是说:把他们变老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时间都去了哪里?爸妈的时间献给了我们,献给了这个家。而现在,我们的时间已白白浪费了十几年,我们不要再浪费下去,不能再无知下去,不能让父母意识到了我们的长大却还为我们付出着。

长大吧,长大了就做出个长大了的样子。是我们浪费了时间,我们得承担起责任,我们要加油,我们要努力,我们不是小孩子了……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