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十几年前,一部《杜拉拉升职记》让外企成为职业金字塔顶端,曾是一代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之地。日前,应届生就业网对13305名大学生进行求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1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今年想去外企的比例不敌去年同期的数据,但仍旧排在今年调查结果之首,占36.8%。

而国有企业的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外企都在裁员,一部分理智的大学生把目标转向稳定的国有企业。今年选择国企的大学生们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大学生们的择业态度趋于稳重。想去中外合营企业、事业单位、私营民企、政府机关的分别占13.4%、7.2%、7.0%和4.1%。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另外,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仍旧是大学生们首选的工作地区。今年的这两项数据低于去年,但仍旧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金融业求职温度小幅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今年面临金融危机,但优先考虑投身于金融行业的大学生们比去年有小幅增长,紧随其后的咨询类行业有所下降,想投身金融、投资、保险行业的共有23.3%,而去年的比例为21.4%。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求职温度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快消行业的原因,概括的说是因为快消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人才需求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选择这一行业的人占到了8.2%。

而前两年热门的计算机行业,今年的求职热潮进一步减退,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一直颇高,几千人应聘一个职位的激烈竞争也是家常便饭。在职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逐步趋于饱和,这也是导致今年数据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成为求职最大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无疑使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们压力倍增。面对公司裁员政策,工作难寻的压力远大于去年。加上求职竞争激烈、学校声誉问题、专业不对口,就业范围窄等这类压力共同袭来,摆在求职大军面前的阻碍不断。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第2张

值得庆幸的是,也正是由于诸多压力,大学生在“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缺乏求职技巧”这些问题上比去年有了大幅改进,这也表明了金融危机激励了大学生更积极地准备就业,更努力地弥补自身不足。

海归群体就业需要更多关注

不少海归也参与了这次调查,今年海归们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对于“第一份回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税前月薪)”调研结果显示,4千元至5千元是大多数海归们能够接受的,而即使是2千元到4千元的月薪,也有14.5%的海归表示愿意接受。

调研者分析,海归们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比国内学生更艰难的处境。例如毕业时间和国内校园招聘时间不对位、没有CET6证书,网申第一轮简历筛选就很无情地被淘汰。此外,也有不少公司觉得海归“层次”太高,因为担心请不起而直接拒绝。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2

人才从外企流向中企

三年前,刘婕选择外企是看重国际投行现金的管理经验、标准化的流程、强大的专业支持系统,当然还有丰厚的薪酬和更加人性化的福利制度。

“当时外企在我眼中是很时尚的,也能锻炼人,但慢慢发现,除非要移民或是养老,外企并不能给我提供一个更好的职业前景。”刘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刘婕说,本土化不足是外企最大的硬伤。外企金融机构想要扎根中国市场就必须“接地气”,但这对于国际投行来说非常困难,一方面它们受到国内外法规的双重监管,束缚比较多,另一方面公司总部不能及时了解中国市场快速变化的现实,这些都导致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

作为一名在外企工作了12年的资深员工,王勇对此深有感触。外企受到人力资源市场冷遇,根本原因还是很多外企的全球竞争力在下降,而本土企业上升得又太快。当年王勇加入这家外企最大原因是该公司技术是最好的,如今却被本土的通讯公司不断赶超。

《就业景气指数报告》认为,最近两年来,外商独资企业就业景气指数的下降,是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外企撤资等因素影响。

就业景气指数是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比,外企就业指数比较差首先是因为招聘需求在减少。同时,频繁爆发的外企裁员消息,让求职者对于外企工作的稳定性也产生了怀疑,求职人数也在减少,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外企的就业景气指数。

近年来外企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并不少见。比如,今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希捷发布通知,宣布关闭其在苏州的工厂,并裁员近2000人;1月中旬,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被曝裁减200多个北京研发岗位,员工被要求在3月31日前离职;到了八九月份,又传出葛兰素、礼来等跨国药企关闭在华部分研发机构的消息。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第3张

第一财经记者从苏州工业园区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处了解到,在校园招聘中发现,从行业来看,最受大学生欢迎、收到简历最多的行业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从企业性质来看,民企、央企、国企远远比外企受欢迎。

一位制造业外企的招聘经理感叹,外企已经进入了招聘鄙视链的底端。它们去重点大学校招,不仅做不到像以前一样“优中选优”,有时甚至连投简历的学生都没有几个。

中资企业弯道超车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人力资源向中资企业倾斜的根本原因还是中资企业竞争力在上升,中资企业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比外企更有竞争力的薪酬,而且在人才使用上也有比外企更加灵活的机制。

就说刘婕现在所在的这家本土投行,实行的是全球化招聘,市场化薪酬吸引来了众多国际投行的人士。他们的看法保持一致,认为中国企业更能盘活各种资源,抓住发展机会。

除了薪酬,吸引刘婕投身本土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资公司中她可以得到更多授权去做更加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获得更快的成长,提升个人竞争力。

王勇表示,外企表面上说会支持员工流动,实际上控制非常严格,岗位转换是非常困难的。“外企在管理上虽然很人性化,但本地员工几乎没有归属感。”王勇说。

不久前,王勇已经收到了裁员的“预警”,公司称预计会在半年之内裁掉他所在的这个部门,老板建议他尽快到外面找找机会。

王勇心中的那只“靴子”终于要落地了。

同为IT人,他看着同在一个写字楼的民营互联网公司员工天天加班,甚至要通宵达旦地工作,而他拿着高薪,不用打卡上班,一年还可以享受20天年假, 他就知道被裁员是迟早的事。

今年第三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 2017年第三季度民营企业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长47%,股份制企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77%。因为目前成熟的互联网巨头以及蓬勃发展的高科技公司多为民营和股份制企业,这类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释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

刘婕说,外企更像过去的国企,很养人,福利好加班少,而中资企业却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到新公司之后,她感觉比原来在外企时累多了,一个人要负责多项工作,忙得团团转,但沟通成本比原来少了很多,“心没有那么累了”。

王勇正在积极地与本土的公司接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非常迅猛,企业为了找人开出的薪酬也很有吸引力,他打算找一家从事人工智能的公司重新开始职业生涯。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年度最佳雇主”榜单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2016年,最佳雇主“TOP10”中还有4家是外企,而今年只剩下了宝马一家。

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年前,他曾经与几位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HR)负责人讨论外企好还是民企好,他们纷纷认为外企好,因为外企更加人文,有健身房,有灵活的上班时间等等。但后来他发现,这些人中有三位选择去了民企。

“这就是现实,可能并非中国企业做得多么优秀,但是它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方面已经领先于外企了。”郭盛说。

外企需给中国市场更多授权

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合资合作企业,是吸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吸纳的就业由 1985 年的 6 万人增加到 2014 年的 1562 万人,年均递增 54 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对同期全国城镇就业新增数的贡献率达到4%。

大学生求职外企仍是首选 第4张

商务部去年末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2016》称,据估算,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 4500 万,占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 10%。此外,外商投资企业还间接创造了与其相关的配套加工、服务等活动的相关就业。

今年10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发展成就的有关情况时,又给出了最新的数据:2016年,外资企业就业占到城镇总就业人数的9.9%。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按照这一口径来计算,2016年在外资就业的人口约为4100万人。

尽管热度与往年相比有所消退,但外企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总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最愿意去的企业类型依次为:外企、国企、私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外企以 33.6%的比例高居首位。

刘婕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外企的工作经历可以成为再求职时简历上的亮点。

王勇表示,管理系统化、制度健全、流程规范是外企吸引求职者的重要方面。在裁员补偿上,外企也往往会比国企、民企有更加人性化的考量。

郭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企若想在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应该把中国作为核心市场,愿意将决策权放到中国来,比如建立双总部。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派一个“小部队”过来试试水,那它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