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介子推的故事4篇

介子推的故事4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介子推的故事1

关于寒食纪念这介子推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有关于关于寒食纪念这介子推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介子推的故事4篇

子推天资聪明,介母请德高望重的伯子常为师,教子推学文、射箭、骑马,子推5岁习箭,6岁习骑马,8岁能善文,少年的子推博学道家经典,伯子常称赞他是少有的“超群之才”。

介推长到十六岁,生就一张大圆脸,魁悟英俊,十分洒脱,拜乡里狐安老人为师,勤学苦练,技艺精湛,三年出师,名声大振,文武双全。

少年时期介子推目睹战争造成的土地荒废,人民妻离子散,这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影响。晋国的南面有个小国家叫虎,虎军经常到晋国边界搔扰。

子推率领二三十个小伙伴,随带生石灰和绳子,藏在树林中用强索拴在树根上绊马,虎军人仰马翻,随之石粉扑面飞来,呛得虎军个个难以睁眼,被介子推捆绑活捉。

晋献公闻听此事,召见介子推,介子推把他们富国强兵的办法,讲给献公,献公听得津津有味,称赞子推有“雄才大略”。

晋国诸侯战乱不休,内政赋税加大,官府任意使用劳役,豪强盘剥农民,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介子推看到这些情况,向晋献公上书“富国强民政”。

介子推建议把晋国的图地、桑田全部归还人民,抑制豪强并吞民财,确保百姓的权益,使其安居乐业,晋献公听了十分高兴,遂封子推为“晋国大夫”。

公子重耳生的龙眉凤目,仪表堂堂,礼贤下士,主仆二人,一见如故,视介推心腹,朝夕相伴,十分相得。

重耳挂帅,介推为先锋,出征攻打西方部落骊戒,双方交战,一举攻进城池,威震骊国,满朝文武纷纷献策,美人和国。

骊姬为夺取朝政,为献公庆六十大寿之际,用“蜜蜂计”表演给献公,妄说申生对他不规,晋献公听信谗言,进而被迫申生自缢身亡,危及重耳,重耳和介推商议对策。

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慌说夜梦重耳生母狐氏,让重耳用酒肉祭尊。祭后把祭品送给献公吃,骊姬乘机下了毒药,当献公的面喂狗吃,狗死,制造把柄,诬陷重耳谋反害父,打入冷宫。

在介推的保护下,重耳逃离冷宫,喘息未定,忽闻远处有人呼喊,惊恐万状,原来是狐僵、赵衰等追至,愿和公子患难与共。

在子推的提醒下,重耳一行周游列国,一路上乞讨。重耳等人因连日奔波,又无饮食,其情其景十分凄凉,重耳头枕狐僵大腿卧在地上,闭目昏睡,介推目睹难忍,毅然割股,熬作肉汤奉给公子。

介推将肉汤奉给公子,公子问其来历,介推以实言之,公子听后十分感动,挥泪曰:“汝之大德,吾何日能报之。”介子推恳切地说:“我不求任何报答,只愿您日后能做一位清明的国君”。

介推侍奉公子,白天服役,夜间读书,一日读至三更,掩卷托腮,思念母亲,不觉睡去,忽见一仙翁飘然而至,站立面前曰:“汝非俗人,不可眷恋尘世,久后得道,便随仙人至一青山绿水,野鹤烟露的仙境,指之”。曰:“此处可作修道之地”说毕而去。介推一觉而思及梦中情形,有归隐之意。

介子推去见齐桓公。子推恳切地说:“公子是晋国后裔,声望极高,将来必然能复国兴晋。”于是齐桓公派人迎接重耳一行,安排住处供给车马,送水送肉,招待十分周到。

来到齐国后,齐桓公选美女姜氏许配重耳,重耳沉湎美色,不思复国,介推等苦谏重耳以国事为重,不要贪图安乐。

齐桓公为了强化晋齐两国关系,把本家的一个美女齐姜嫁给重耳作夫人,重耳非常感激。从此重耳贪图安逸,整天厮守看齐姜,再也不想离开。

子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把狐偃几个叫上来到桑林深处,子推坦然表示:“重耳再这样下去,对返晋复国是没有好处的,我认为最好把公子哄到宋国去。”

子推等人的议事,让齐姜的几个仕女正在树上采桑圳,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回去后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齐姜。

子推独自找到齐姜,请求帮助,齐姜深明大义,当晚设宴把重耳灌得大醉,介子推将重耳抱上车,连夜出城。

行至半路,重耳醒来大怒,从魏武王手里夺过戈向狐偃刺去,介子推架住戈说:“此乃子推所为不关别人!”

子推一路上给重耳作战略分析,他告诉重耳晋怀公死后,晋怀公即位,晋国百姓怨声载道,晋国和邻国的关系十分紧张,英雄豪杰无不乐于创造一明君,复国大事定能成功。

介子推见重耳低头沿思,便提出当务之争是和邻国修好,前往曹、宋、楚国联盟,说服秦穆公借用秦兵复晋。

时隔不久,一行来到曹国,重耳复国心切,只住一夜,便赶到宋国,在介子推的督促下,重耳带领众臣昼夜不停又赶到楚国。

重耳一行告别宋国,来到楚国,楚成王隆重欢迎重耳,用招待国君的礼节招待他。一日,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回到晋国怎样报答楚国呢?”子推机智地说:“如果托您的福,公子回国,一定会和楚国和睦相处,将来万一两国交战,重耳一定会下令退避三舍的”。

秦穆公热情接待重耳,还把女儿怀赢嫁给重耳。子推向秦穆公提出,借兵送重耳返晋,秦穆公亲自率兵车四百乘、护送重耳向东进发,直达黄河渡口。

越十九年重耳复国,行至黄河渡口,文公将船上旧物弃之河内,狐、衰等见状,认为文公喜新厌旧,之后被逐,辞别公子,介推在侧,鄙视狐偃等人贪天之功居为己有,羞与为伍。

公元前636年,重耳借助秦公援力,带领秦兵及介推挂帅,寺人披内应,里应外合攻进城池,返回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重耳一行复国后,晋惠公的旧臣吕省、郤芮策划火烧王宫,杀害新君文公,吕、郤的阴谋,被寺人披揭露,介推配合秦军将吕、郤等人诱至秦城池杀死。

复国后,面对这些无耻之徒,子推感到气愤,又觉得可笑,和这些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的相处已毫无意义。子推打定主意功成身退。子推神色坚毅地行进在去随地(今介休)的路上。母子抱头痛哭。乡邻等不胜感慨。

子推告诉母亲,重耳即位为国君这是天意。那儿个人认为这全是他们的功劳,像这样臣上把罪过说成正义,君上对奸滑的人封赏,互相蒙骗,我实在不愿意和他们相处。

介母试探儿子:“你何不也去请求一下君主?”子推回答:“效仿他们去做,罪过就更大了。”介母又试探说:“那让君主知道一下也行。”子推答道:“我身体都要隐去了,还要文饰干啥?”介母听后很高兴,夸奖子推有志气。

介推向母亲道歉,言及当年随公子流亡他国,未及辞别母亲,让母亲悬念心中十分难堪。介母曰:古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吾儿追随明君是得其主矣,今文公复国,汝是患难之臣,为国立功,千古不朽,吾死而暝目也。

介母告儿子曰:文公赏从亡,吾儿追随他十九年,曾割股啖君,功劳也不小,何不去求之,介推曰:文公复国乃天意,吾不敢贪天之功居为己有,介母听后点头称是。介推曰:吾儿有归隐之意,不知母亲意为如何,介母曰:如能这样,我与你一同归隐。

介推一日进城出售草鞋维持生计,忽见城门口张贴一文:“晋文公封赏,有功者讨封”过目后并未上朝讨封,以图富贵,将篮内草鞋施舍于众,匆忙回家。

晋文公大会群臣,论功行赏,尤其重赏那些患难与共的有功之臣。有的赏给城邑,有的赏给官爵,众人即拜谢恩。魏武子、司空季子也准备摊牌,连头顶也准备讨赏……

邻居解张是介推多年好友,听说晋文公封赏,特给介推报喜传讯,劝介推进宫封赏,介推曰:“文公得务此乃天意,吾不敢贪天之功居为己有”。

介推母子路上千辛万苦,一日沿石河滩往绵山而来,来到山下,一村庄名曰:“瓦瓮村”,介母路经风寒偶染微感在村上小住一宿。

母子二人速速赶路,来到张壁村,遇到阴雨连绵,夜宿古庙,三更时分,梦见殿门自开,走进一位白发仙公指路供食。话别,转身不见,二日天明供桌上放有供品满桌。

介母因路途艰苦跋涉,口渴难忍,告介推让其寻水解渴,介推寻思间忽听崖下水声叮叮,那是崖徒壁上出现石乳,原为绵山龙母所化,救助他母子,介推急忙取水奉给老母。

母子二人沿崖道,来至栖贤谷口,松风阵阵,崖谷幽幽,行至深处,忽然天昏地暗,日月隐形,骤雨将至,此间石壁忽开一洞穴,可容二人,他母子慌忙进入穴内避之。顿时云开日出,他母子出得洞来觉得身上轻松,原来是上天之意,试探介推归隐之意。栖贤谷有脱凡洞。脱胎换骨羽化成神。

晋文公看到《龙蚊歌》才想起了子推割股等往事,内疚之余,马上派人去请子推,连续几次,子推不肯相见。

晋文公率领文武随从来到绵山槐志村口。文公向农夫打听,农夫边走边说:“介子推不想荣耀显贵,我怎么能知道呢?”转身便走了。

子推得知晋文公上山寻找,便背母亲来到一个壁立不仞的地方隐蔽起来,介母说:“儿呀,这下子他们就寻不着了。”果然,晋文公找到这里,看看上下左右,头晕眼花,两腿哆嗦只好扭头走去。

母子二人沿山谷攀危岩,登临山腰,寻找安身之地,来至一悬崖下,翠柏苍松十分幽静,有巨石形似“鱼、龟”介推曰:此处风水极佳,更兼龟石高耸,即归也遂结屡而居。

晋文公带领随从人员,爬山来到绵山圪堆头,下马又问几个樵夫,打听介推母子,上山隐居之处。樵夫曰:“数日里,有一汉子背一老妇上了南天门……”,文公叹息。

介推母子达隐地,过起了结庐而居,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晋史乘》说《诗经》“逝将去汝,适彼乐郊;适彼乐郊,谁之永号”,这就是母子此时生活的写照。

介推母子隐居仙山宝地,一日风和日丽,满山春色,母子观景,观见文公带一班人马上山访贤,便背母到壁立万仞,高出云表、沟深有千尺,绝壁险道的地方隐藏起来。

文公寻介推不获,赵衰等进言,介推为人孝顺,何不举火焚山,逼其母子出来,文公然之,于是四方举火。

大火熄灭后,晋文公见子推母子相抱,烧死于一株大柳树下,面对焦木余烟,文公十分悲痛,命随从收集母子遗像,依山为墓,葬于山岭之上,此岭后称介公岭。

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时,一群白鸦飞烧烟火呜叫,还有的栖集在子推母子身边,使火不能接近,晋国人为纪念此事,专门建起了一座高台,叫做“恩烟台”。

晋文公二年(前635)晋文公下诏在绵山建造介公祠,造墓碑、石人、石鸟、牌楼。

晋文公元年晋文公抚摸烧焦的树木顿足哀号,后又命人砍下一块木头制成的木屐穿在脚下,唤喊:“足下啊,足下!”足下称呼由此而来。

晋文公二年春,文公来到介公墓前悼念,他惊奇地发现,那棵被烧死的柳树,又奇迹般地复活了,青青的柳枝,飘着嫩绿的柳丝。

晋文公回想起介推割股啖君时说的话:“只愿您做一位清明国君!”为此,文公又一次老泪纵横,把这棵柳树封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封为“清明节”。

为纪念介推,文公把绵山封为介推的祭田,并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同时下令,在介推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全国禁火,只许屹冷食,为寒食节。

介子推功不言禄,志在政治清明的风骨,震撼着文公的心灵,他全力整顿政治、发展生产,实行“通商宽农”的改革,优抚百姓,建立三军,使晋国国力强盛。

介子推功成隐退的高风亮节的精神,受到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评价:“南有屈原,北有介子”百姓纷纷建庙祭祀。

介子推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前来绵山瞻仰,写下了怀念介子推的词诗千篇。

北宋元丰元年,宋神宗敕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敕令文彦博将绵山建封侯亭,择日和诰封。

作者: 来源:

介子推的故事2

介子推是春秋晋国的人,他为人比较低调所以历史上对于他出身的记载很少。而介子推节日指的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置的节日。

当年晋国发生政变,介子推追随公子重耳逃到外面,期间经历了多种苦难艰险。有次路中他们的干粮被土匪抢走,公子重耳因为饥寒交迫晕了过去。介子推见状就忍痛割下身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因为这事非常感动,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军爱主的人,许诺以后当上君王一定会好好报答他。

后来在数十年后,重耳终于登上王位,晋国内乱四起,晋文公就没有封赏那些追随他的人。后来就有人去主动请赏,而介子推则认为忠于君王的行为没什么值得奖赏的。对于那些主动求赏贪图名利的人的行为介子推非常的看不上,很气愤就隐退深山做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因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后来传到了晋文公那里,晋文公非常后悔就下令寻找介子推。当知道介子推就隐身在深山里就听信了小人的建议让人三面烧山想逼迫介子推出来。可是三天之后都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派人上山去看才知道介子推母子在一棵柳树下已经被活活烧死。

对于此事晋文公非常悔恨,为了纪念介子推这种忠心耿耿不屑功名利禄的气节,就造了一个“寒食节”来纪念他。曾经多次身穿素衣带领文武百官来介子推死去的树下拜祭他。这就是介子推节日的由来。通常清明节的前两天就是寒食节,冬至一百零五天后那一天禁火,那天只吃瓜果点心类的冷食。在普通民众的认知里都觉得寒食节的起源是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事情,人们在那个月不烧明火吃冷的食物,后来逐渐改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做寒食节。后来人们也常用寒食节来纪念去世的亲人。

介子推的故事3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 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先生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分推”。对此,介子推没有象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介子推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

前往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就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介子推的故事4

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时,为饥饿中的文公割股献食。但文公归国后封赏群臣,却偏偏忘了这个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山林。文公幡然醒悟,于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来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晋文公伤害,不愿接受文公的弥补。文公以烧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终烧死在山中。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断粮待毙之时,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介子推回答说:“我不求你日后报答,只求你关心百姓,做个清明的国君。”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在国人内应和秦国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当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经有的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草衣寒食。

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知道,立即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晋文公一行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晋文公要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

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未能找到介子推母子遗骸及物品,后有人从半山岩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张破席子。晋文公接过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他还下令让随从人员把焚烧林的残木拾上几块,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他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厅行走,呱嗒呱嗒地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人们将最忠诚的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