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9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幼儿时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时刻,看完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1

孩子们争强好胜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争强好胜如果有父母的正确引导,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一般来说,争强好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因素。因为所有人都想做的更好,都想做将军,而不是士兵。这种心理因素会让孩子不甘落后,积极奋进,拥有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从而更容易走向成功。到同样的,这种心理因素也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傲自大,求胜心切,可能还会为了所谓的胜利不惜伤害其他人,或者故弄玄虚,舞弊作假,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既害人又害己。

所以如果家中有好胜心强烈的孩子,父母应该多对孩子用心了,要进行正确的干涉和指导,让孩子正确的利用这种心理,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1、为什么孩子会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永争第一,他们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种意识,这种期望是好的。但是太过于注重孩子学科上取得的成绩,忽略孩子人格上的发展,恐怕是有些因小失大了。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我们是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更重要。现在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长的溺爱,习惯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加上家长总是施以争第一的目标,从而让孩子渴望获得胜利、成功的心理满足感,反过来看,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无法面对失败、应对挫折的心理折射。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2、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理

加强认知活动,户外观察活动是不错的选择,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所以他们就不会傲慢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让“好强”成为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好好利用孩子好强的性格特点,给他多讲一些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比如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实验才最终发明电灯,这样孩子即能明白成功是要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也能知道,失败并非那么可怕。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长不能过分注重孩子学科上的第一,应更加关注孩子做出的努力和进步。此外,过度溺爱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得到强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

切忌压抑。家长万万不能因为担心好胜的负面影响而对孩子过分争强的性格进行压制。如果家长总是用自己大人的身份去压制孩子,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讲将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再也不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正确引导。“好胜”并不是一种缺点,家长担心的无非是孩子使用不合理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孩子明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而不是其他旁门左道。

家长要树立好榜样。要防止孩子把争强好胜的心理用在不利的地方,家长应该在自己的言行上面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让孩子看到我们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此外,家长还应该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2

孩子总想赢,是自我意识成长的标志

其实孩子想赢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

1、5岁以后,孩子的各种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能够自己走路、自己爬楼梯,还可以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收拾玩具、浇花、扫地,还学会了涂鸦,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总是在帮倒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能力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们特别想要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让妈妈看到,并且能够对他们的能力给予肯定和夸奖,所以他们对结果自然也就非常在意,希望永远都能赢。

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到3岁左右。除了喜欢赢,他们还有很多明显的表现,能够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会对别人说“不”。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还非常“自私”,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不但不喜欢分享,还喜欢抢夺别人的;一旦得不到满足,还会大哭大闹,让父母特别头疼。

不要担心,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表现,都是正常的。如果父母的教育得当的话,等到孩子三四岁以后会慢慢缓解的。

孩子总想赢,或许是父母教育不当引起的

孩子总想赢,除了自我意识的成长以外,还跟家庭的教育有关,尤其是父母的不当激励和毫无原则的夸奖。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第2张

1、不当的激励

不当的激励,是孩子“争强好胜,事事都要赢”的元凶!

有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总会有意无意的进行比赛,孩子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就会说“我们比比看,谁先吃完”;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会说“我们比比看,谁先睡着”;外出玩耍的时候,还会跟孩子比赛“我们谁先走到前面”……不管是起床睡觉,吃饭穿衣,还是外出玩耍,比赛无处不在。

父母的本意是激励孩子更好的成长,但是这种比赛的方式,正是孩子“争强好胜,事事都要赢”的元凶。它正在暗示孩子 “赢”才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事事都要赢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跟别人比赛一番。

2、毫无原则的夸奖

毫无原则的夸奖,是孩子心灵脆弱的罪魁祸首!

有些父母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对比,总感觉别家的孩子哪里都好,自家的孩子哪里都不好,希望自家孩子跟别人多学习,像别人一样优秀;有些父母则喜欢无原则的夸奖孩子,孩子自己穿衣服,父母会说“真棒”、“真聪明”、“太厉害了”……

这些不经过大脑张口就来的夸奖,对孩子来说,同样是一剂毒药,对孩子的伤害不低于毫无原则的打压和对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常被毫无原则夸奖的孩子,他们会以为自己非常聪明,非常厉害,不接受任何的反对和否定,长此以往,他们对“输”的抗拒越来越大,甚至为了不“输”而不敢接受任何挑战。

3、不正确的引导

还有些父母,在孩子事事都要赢的时候,不仅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还有意的满足孩子赢的心理,做游戏的时候,明明孩子输了,但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父母总是故意输掉,给孩子一种他非常厉害的感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是最厉害的,当跟别的孩子玩耍时,没有人再让着他们了,他们很难接受自己不是第一名的现实,于是就会哭闹不已。

三大原则,让孩子摆脱“输不起”的魔咒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摆脱“输不起”的魔咒呢?

孩子争强好胜,事事都要赢?三原则让孩子摆脱“输不起”的魔咒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第3张

1、让孩子早早接触同龄人,面对真实的输和赢

孩子输不起,总想赢,很多时候是因为身边没有同龄人,他们每天跟长辈或者大哥哥大姐姐待在一起,被他们让着护着,玩游戏做比赛的时候,他们会假装输掉,让孩子感受“赢”的快乐。生活中总是赢没有输,孩子自然就会对“输”非常抗拒,也就是我们说的“输不起”。

对此,可以让孩子早早接触同龄人,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毕竟大家年纪相当,不存在有人让着护着的情况,玩耍比赛都是真实的,孩子会感受到真实的赢和输,对输自然也就容易接受了。

2、让孩子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当小小春哭着说:“我想要赢每一天,我不想要输”的时候,应采儿抱着他笑着说:“你的人生就不是每一次都会赢。有时候会输,有时候会赢,开心就好。”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人生在世,有赢自然有输,就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秀和不足。

吃饭的时候,爸爸饭量最大,承担了家里的剩饭剩菜,是家里的“吃饭冠军”;做饭的时候,妈妈手艺最好,做的饭特别好吃,是家里的“做饭冠军”;奶奶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身体很好,广场舞跳的很棒,是家里的“广场舞冠军”;爷爷读书最多,毛笔字写的非常好,是家里的“读书冠军”;而孩子,虽然年纪最小,还不认字,也不会做饭不会跳舞,但是孩他特别喜欢笑,经常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所以孩子是家里的开心果,是“哈哈大笑冠军”。

用玩笑方式,让孩子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在跟别的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正确的面对自己的输赢。

3、不要过多的跟别家孩子对比或者无原则的夸奖

不管是过多的比较,还是无原则的夸奖,都是不对的。作为父母,应该正确的认识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做出合适的夸奖和鼓励。

虽然孩子考试没有得第一,但是距离上次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父母可以夸奖孩子的进步,认可他们的努力;虽然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孩子的体育非常棒,不管是跑步打篮球踢足球都非常好,那么可以夸奖孩子运动方面的能力……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如何应对 第4张

不要总盯着孩子不足的地方,多看看长处,也是不错的。

还得让孩子输得起!

在北大2018年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戴锦华教授寄语毕业生:

在歌咏与膜拜成功的流行中,我们都知道,追逐成功,是一场巨型的马拉松竞赛。起点处千军万马,终点处屈指可数,夺魁者凤毛麟角。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

赢固然重要,但是输的起才是赢得前提。

我们常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就是同样的道理吗?

面对自己的输,我们要做的不是气馁,而是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面对别人的赢,我们要做的不是嫉妒,而是学习对方长处,弥补自己不足。只有正确面对输和赢,才能变得更优秀更快乐!

寄语:

总想赢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父母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要把这种生理发育的特点,变成他们长久的弊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