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7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出现问题就说明孩子的成长还有进步的空间,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家长不能一味地去责骂孩子,以下是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方法。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1

态度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家长要深刻认识到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随性散漫,坚持有理原则;家长要清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实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家长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实施挫折教育时,必须把握比较好的度,坚持有节原则。

思想。

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要端正思想,坚持科学育儿观,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式方法。为此,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育儿技巧,把握挫折教育实质;实施挫折教育,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实施挫折教育,要真抓实干,既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也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要有实实在在的、长期的作为。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行为

实施挫折教育,贵在实践!家长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体育运动,让孩子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例如做俯卧撑,一般孩子应该做不了几个,可是在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示范下;孩子就会坚持下来,越做越多,也越会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旅游,例如攀登大山时,起初可能孩子会感觉很累,让家长抱着或背着;家长可以类比教育,让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能够坚持自己爬山,他也应该可以,激发起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2

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第2张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3

幼儿心理脆弱的原因

1、优越的物质生活造就孩子的自私个性

优越的物质生活,让孩子衣食无忧;玲琅满目的玩具,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读什么书,上什么兴趣班,学习是否跟得上,都是家长在操心。

孩子喜欢的和想要的,家长也会尽量满足。因为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孩子越发不知道珍惜,吃不完的零食,随地扔的玩具......

随处可见,因得不到一个玩具和一个糖果而大发脾气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的孩子。

2,过度保护

孩子摔倒了,有的家长会去打桌子,拍椅子,跺地,为了安慰孩子说:“怎么把我们宝宝碰到了,讨厌。”

在幼儿园,孩子跟小朋友有一点冲突,家长就拉着孩子说:“走,妈妈去批评那个小朋友。”

在小学里,因为一个理想的座位,家长主动去和老师协调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如何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第3张

这种过度保护之下,不仅让孩子没有自我强大的能力,还让孩子变得喜欢推卸责任——什么事情就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总觉得自己没有错,造成一种“伪委屈”心理。不仅如此,还会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有了一颗玻璃心,受不了别人的质疑,也接受不了和自己有异议的意见。

3、畸形的爱和过重的学习压力

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但是,只要成绩不好,就会

立马斥责孩子。成绩成了家长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孩子本身有差异,有的擅长书本知识学习,有的却在体能方面更好,有的在别的才艺上有突出表现。家长用成绩这个标准,去衡量孩子,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内心脆弱,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别人和自己都看不到自身的优点。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