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中医胎教思想非常重视孕妇的心性修养,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品质、平稳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胎儿的好处非常多。以下分享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1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孕妈妈会在生理上发生多种特殊变化,一旦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清代妇科专著《竹林女科证治》有云:“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因此,孕妈妈要注重胎前保养,适应寒温变化。同时,还要谨慎起居,注意劳逸适度。 中医认为: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孕妈妈保持适当运动,可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但是,切忌运动过量、攀高负重。相反,如果以贪吃贪睡的方法养血,不仅达不到预想目的,还会使气停血滞,而导致难产等严重后果。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右所逆,即致子疾”;“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怀孕不仅让女性在生理上产生复杂的变化,对女性的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孕妈妈应该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心境平和。切不可经常恼怒、大动肝火,以免影响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

我国具有悠久的胎教传统。中医儿科学鼻祖钱乙在其《钱氏儿科学》一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中国传统胎教理念,重视孕妈妈的道德修养。清代贺兴思在《三字经注解备要》中提出“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经,目无邪视,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的准则。他认为,做到心怀坦荡、言语大度、行为端庄,无论是对孕妈妈还是对胎儿,都是非常有益的。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2

中医优生养胎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不断在实践中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我们在总结胎教发展概况和历代诸家对胎教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把中医胎教的方法归纳为心性修养、饮食调理、起居调摄、审施针药等四个方面,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论证、发挥,以增强实用性,使人们能够全面正确的认识中医胎教,不陷入盲目的误区,正真发挥中医胎教的社会价值。

1、心性修养

中医胎教思想非常重视孕妇的心性修养,内容涉及清静养神、修性养德、情欲适度、顺应四时、养心调神等,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美,而且在胎教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对现代社会的胎教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品质、平稳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胎儿先天之精的充盈、禀性淳厚、聪明健康有奠基作用。《叶氏女科证治》云:“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较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无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 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如果孕妇喜怒哀乐等七情过极,则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必然会影响本身以及胎儿的健康。比如,轻松愉快的乐曲能使孕妇心情舒畅,改善脐-胎盘血液循环,增加心输出量及大脑组织血流供应,使母体分泌的对胎儿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经血液到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但持续过极地情绪刺激可以导致胎儿的不正常发育。有调查显示,在地震后的恶劣环境中,孕妇持续的恐惧、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应激使其所生后代的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情绪应激的母亲所生的后代。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第2张

2、精神修养

古人对保持良好的心性修养的方法很多,如“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口诵诗书古今箴言”,“居处简静”,“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等,结合现代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性修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接受文学、礼仪、艺术等的熏陶。比如弹琴瑟,诵诗书,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到风景秀丽的地方观光旅游等,都有利于孕妇舒畅情志,气血畅通。

第二、保持简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孕妇情志的安定。可以在室内种养花草,也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适当锻炼。

第三、节嗜欲。“妇人嗜欲多于丈夫”,因此“感病倍于男子”,可见保持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3、文化修养

心性修养还包括孕妇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读书以明理,只有保持较高的文化修养,才可以更好的开展胎教工作,现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例如,文献报道妊高征的发生率与孕产妇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文化水平低的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差,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甚至拒绝检查、用药及随访。临床还发现农村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这说明与农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卫生保健知识较低有关。由此可见,孕妇文化修养的提高对于妊娠保健的重要性。中医胎教思想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主张通过“诵诗书”、“弹琴瑟”等方式来提高孕妇的文化修养,增强孕育健康后代的意识,提高孕育质量。 提高文化修养重点在于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现在各地对孕产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够,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管理,比如开设孕期学校,指导合理膳食,严格控制孕期用药,教育孕妇禁烟戒酒,远离毒品,避免接触装修材料及放射线等,妇幼保健工作者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疗保健技术水平,加强孕期保健,最大限度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如果适时进行干预或早期终止妊娠,则不会造成出生缺陷等悲剧的发生。

4、饮食调理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发育全赖孕妇气血的濡养,而孕妇的气血充盈与其摄入的饮食营养及脾胃功能又直接相关。合理的饮食可以扶正补虚,泻实祛邪,防病益寿,是保证孕妇及胎儿营养全面、身体健康的关键。

现代研究对孕妇营养的补充更为准确,主张妊娠期间应该进食高蛋白多样化的饮食,特别要注意妊娠早期叶酸的补充和妊娠后期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铁、锌、钙等的。中医总结的饮食调理原则更适合日常操作和人们的饮食习惯,可以相互结合,以更好的指导孕期饮食调理。中医胎教对饮食调理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陈素庵妇科补解》中有“五白饼”(人乳、粉柿霜合莲子粉、白米粉、白蜜),配合安胎胎主方任意食用可用于体虚受孕。《达生编》中指出“麻油解毒,腐皮滑胎,且清且补,贫富皆宜,允为上品。……或以麻油拌食更妙,但麻油不宜熬熟。”用于体虚受孕。根据最新的中医体质学说,孕期饮食调理还应该根据孕妇个人体质的不同而调以不同的饮食方案,比如气郁体质的孕妇,可以选择一些花茶,如菊花、玫瑰花等,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总的来说,妊娠期间饮食调理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中医养胎和胎教的六项原则 第3张

1、饮食最宜清淡

《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于孕妇来说,饮食以粥羹为宜,原料以五谷杂粮,青蔬白饭为主,鸡鸭鱼肉等则要烹调的精熟酸美。如是,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济阴纲目》云:“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又凡煮粥饭,而中有厚汁滚作一团者,此米之精液所聚也,食之骤能生精,拭之有效。”而辛辣炙煿与肥甘厚味,多食能助湿生热,不但导致胎热、胎动、胎肥、难产,还会使婴儿生后多发疮疡疹毒,目赤目烂等疾。《搏集方论》:“按疮疹之源,盖由母妊娠之时,饮食煎炒炙煿,厚味醇酒,儿在腹中浸渍,食母秽血,蕴而成毒,伏于五脏之间。”

2、饮食要营养丰富

中医胎教主张孕妇饮食的多样化,文献中提到很多供孕妇食用的食物确保孕妇和胎儿的营养供给。例如,逐月养胎方中提到稻粳、乌雌鸡、雄鸡、牛羊、鸷鸟、猛兽等食物以密胎儿腠理;《达生编》中列举猪肚、鸡、鸭、鲫鱼、海参、白菜、麻油、腐皮、莲子、熟藕、山药、芡实等,并指出“若藜藿之腹,正宜得肥甘而润之,何须淡泊”。中医胎教文献还总结出许多不宜饮食的食物,诸如椒、姜、驴、犬、骡、马、自死肉、猪血、猪肝、蟹、脚鱼、蛤蟆等,虽对某些食物的舍取带有取类比象的弊端,应结合现代营养学来认识,但也说明营养丰富不等于可以随便进食。

3、饮食有节

妊娠期间饮食除了清淡而富于营养外,还要饮食有节,饥饱适度。现代研究认为,妊娠中后期,由于早孕反应的结束和胎儿的迅速生长发育,孕妇胃口比较好,如果此时饮食无度,就会导致体重增加过快,容易导致胎儿的肥大和难产。

因此,逐月养胎方在妊娠四月、五月、六月、八月主张孕妇“节饮食”,“无大饥,无甚饱”,“无辄失食”等。另外,就孕妇体质而言,阴血聚冲任以养胎,常易呈现阴血亏虚而阳气旺盛,孕妇喜食生冷,但如果贪寒喜凉,就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饮食有节还要求孕妇注意饮食卫生。“割不正不食”、“不食邪味”等观点,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封建礼教色彩,但现时情况下,应该可以理解为注意饮食物的卫生质量,尽量食用绿色无污染的食品。

4、戒烟戒酒

现代研究指出,酒精可产生细胞毒性和致畸,最严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孕前或孕期有嗜酒史的父母,胎儿患酒精综合征的几率增大。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宫内发育迟缓和新生儿发育异常。曾有报道指出,父母双方皆有嗜酒史,孕育四次,其中第 2、3 胎自然流产,其他二子同患酒精综合征,其中一子死于败血症。中医认为“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精多湿热则他日胎毒疮疡痘疹惊风……”可见中医对孕期戒酒的认识相当正确。烟草虽然产生的比较晚,但与酒一样,皆属于“醲郁之味,不能生精”之品,有湿热乱性之弊。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香烟烟雾对胎儿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孕妇被动吸烟可降低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增高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使胎儿发生早产、自然流产或死产的危险度增加。故戒烟戒酒是优生优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5、发挥药膳优势

中医对孕妇饮食进行调理时,还可以利用中医药膳。比如,逐月养胎方中的乌雌鸡汤、雄鸡汤、猪肾汤等,其他如艾叶汤、菊花汤、阿胶汤、麦门冬汤、葱白汤、半夏汤等则主张配以乌雌鸡、白鸡、黄雌鸡等来煮食。在辨体养胎中中医药膳可以发挥其优势,结合孕妇个人的.体质特点,发挥中医膳食疗法的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孕妇对营养的需求,而且可以避免滥用药物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6、起居调摄

中医胎教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对孕妇有益的起居调摄经验。《产孕集》云:“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侧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处取物,毋向非常处大小便,毋久立,毋久卧,毋犯寒热”等。中医胎教中起居调摄的内容涉及睡眠、沐浴、服饰、二便等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居住环境,谨避寒暑,劳逸适度,房事有节。

7、居住环境

中医胎教要求妊娠期间的环境以“简静”为主,应选择一个朝向比较好的房间,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阳光充沛,清洁卫生。避免噪音污染和室内装修材料的污染,因为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氨、苯、氡等有害物质能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工作环境要远离油漆、铅、汞、苯、砷等有害物质和放射线辐射,避免过久接触对人体有辐射作用的电器。孕妇的居住环境应尽量选择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的“平原沃野,水泉环绕,临海受风,江河原隰之地,切勿送那些山隘险地”。现代社会调查显示,孕妇的居住环境和出生缺陷有很大关系,例如中国医科大学曾对3533例婴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25 例出生缺陷儿中的16例孕妇家住偏远地区,产前检查不及时,致使在怀孕晚期也未发现自己孕育的是畸形儿。

8、谨避寒暑

妊娠期精血聚冲任以养胎,孕妇抗病能力较低,倘不善调摄,易为时气外所侵而生病,影响胎孕,甚至酿成疾患。围产期医学研究表明,在孕早期三个月内,孕妇患病毒感染性疾病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疾病,畸形或死胎。《诸病源候论》对此论述颇多,比如“子脏为风冷所居,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胞脏冷者,胎则翳燥,委伏不长”,“染瘟疫,伤寒,邪毒入于胞脏,致令胎死”等。因此逐月养胎方认为,晏起、沐浴、浣衣、居处,必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特别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孕妇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预防疾病,尽量少去或者不去公共场所。

9、劳逸适度

《幼幼集成》认为,“盖妇人怀胎,血以养之,气以护之,宜常时微劳,令气血周流,胞胎活动。如久坐久卧,以致气不运行,血不流顺,胎也沉滞不活动,故令难产。”这段话阐释了劳逸适度对养胎护胎重要性的机理,即劳逸适度,则气血调和,胎元得护,易产。过劳过逸对妊娠都不利。过劳则伤气耗血,损及胎元可引起流产、早产。过度安逸,则气血运行不畅,纳呆食少,化源不足而影响胎儿发育,或发生滞产、难产。

中医胎教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五月以前宜逸,五月以后宜劳”,“凡妊娠至临月,当安神定虑,时常步履,不可多睡饱食”等,即要求孕妇在早期不宜太多劳累,尤其是素体肾气不足,冲任不固的孕妇,在孕早期以静养为主,辅助以简单的散步等活动。孕中期和晚期,孕妇可参加适量的劳动和户外锻炼,比如“浣洗衣服”“朝吸天光”,“出游于野”,“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等,促使气血流通,强壮母子,这样分娩时产程短,难产少。劳逸适度还包括妊娠期间不要从事搬抬、举重、登高、临险等容易引起流产的活动。

10、房事有节

中医历来对房事养生非常重视,受孕前主张男养精女养血,受孕时要求环境应该美好,夫妻双方要保持心情舒畅,男女情动之时,这样不仅生子聪明,而且对夫妇本身也有补益作用。受孕后提出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义”,认为妇女妊娠后“即居侧室,与夫异寝,以淫欲最所当禁”。逐月养胎方提出妊娠早期“阴阳新合”,“男子勿劳”,因为房事不节,气血不得静养,相火妄动,冲任不得固护,是胎动、胎漏和流产的重要原因。现代临床实践认为:妊娠头 3 个月,胎盘尚未形成,最好不要同房,否则易诱发流产;而妊娠后 3 个月,尤其是临产前 1个月内,性交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子宫感染、产褥感染等,甚至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死亡。《景岳全书》认为:“凡胎元之强弱,产育之难易,及产后崩淋经脉之病,无不悉由乎此。”

中医起居调摄的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在睡眠上,要求睡眠环境安静,并且“妇人怀孕,夜睡左右换转,不可偏睡一边,使小儿亦左舒右转,肢体活动……”认为这样“非但使产时中道而出,易于分娩,抑且免小儿容易偏斜,不可不慎。”

在沐浴上,一方面主张沐浴以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另一方面主张沐浴时谨避风寒,避免外邪侵袭。在二便上,逐月养胎方认为,妊娠八月“无忍大起”。

在穿着上,要求衣服宽松适体,以免影响孕妇本身气血流畅,从而影响胎儿生长。

11、审施针药

祖国医药对妇产科疾病防治的认识理论深刻,方药众多,具有很大优势。对于孕期用药,主张禁用或慎用各种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无辜伤害,古代医家还总结有妊娠忌服药歌,说明古代医家早就知晓药物对妊娠的危害作用。现代临床实践也发现,滥用药物是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胎儿肝、肾、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药物特有的敏感性较高,相当一部分西药如抗生素、抗风湿、镇痛类、激素等,中药中的辛热动火,破血逐瘀,攻泻滑利,走窜搜剔之品都能扰动子宫而致母伤子殒,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畸形等恶果。因此,妊娠期间应审慎针药。

12、切忌讳疾忌医

有病不能讳疾忌医,应该及时治疗。治疗时,本着“若其母有疾以动胎,治母则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动以病母者,治胎则母瘥”的治疗原则实施针药。

正确的审施针药不仅可以治疗妊娠疾病,而且可以预防滑胎、小产等,保证正常的孕育。如逐月养胎方提出若曾在某月伤胎,则再次孕育时,应该在该月预服方药以避免滑胎。

13、你选择正规医生

针药要由正规的医生“审度疾势轻重,量度药性高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

视其疾势已衰,药宜便止,则病去母安,子亦无损。”也就是《内经》所讲的:

“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答曰: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已也。”针刺也应该谨慎。逐月养胎方根据十二经脉各养胎一月的理论,主张当月应避免针刺养胎经脉的腧穴,如“妊娠一月,足厥阴肝脉养,不可针灸其经”等。孕期还应避免腹部针刺。

妊娠禁忌药物

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在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这些

药物或对母体不利,或对胎儿不利,或对产程不利,或对胎儿出生后的成长不利。

虽然古代很多医家从优生的角度认为堕胎是合理的,但总体上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能促使堕胎的药物都被归为禁忌药。在这方面,古代医药家很早就有所认识。例如,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6种具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序例·诸病通用药》专设堕胎药一项,收载堕胎药41 种。

不同的药物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古代对妊娠禁忌药主要提禁用与忌用,极少提慎用。近代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属禁用的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慎用药则主要是部分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等。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总的说来,如无特殊需要,妊娠禁忌药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孕妇患病非用不可,则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